来自陇南灾后重建的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陇南孙笑 来自陇南灾后重建的报告

来自陇南灾后重建的报告

2023-09-25 17: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甘肃陇南地震灾区的发展报告——重建五周年专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

  陇南市成县抛沙镇东罗村的孩子在震后修建的健身广场玩耍(2013年2月5日摄)。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甘肃陇南受到重创。过去5年,中央和地方共筹集重建资金415.6亿元用于陇南市灾后重建,集中实施重建项目3905个,22.8万户农村居民、14558户城镇居民新修了住房,18.6万户农村居民的住房得到了维修加固,建成学校549所,医院275所。震后的陇南展现出新的面貌。

  距离2008年“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近5年时间,作为甘肃省在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过去5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在重建五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就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经验和展望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了解。

  重建克服种种困难 陇南灾区发生巨变

  记者:陇南灾区的重建过程中,哪些方面是最为困难的?

  孙雪涛:陇南是“5·12”特大地震除四川主震区以外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陇南的灾后重建是在特殊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

  ——从自然条件看,由于陇南地质构造特殊,自然条件严酷,地震后,山体松动,大量村庄所在地受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不得不进行异地重建,全市异地重建村达243个,涉及24398户。但由于陇南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征地和土地转换极为困难,有的村不得不在缓坡、河床地带选址重建,平整土地、修建挡墙护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十分巨大;

  ——从经济基础看,陇南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地方财力十分有限,城乡群众普遍贫困,地震重灾区与最贫困地方相互叠加,许多群众除2万元国家补助外难以筹措到其它建房资金,也不能提供贷款必需的有效担保抵押,重建的能力很低,重建的难度很大;

  ——从建材供应看,陇南境内无钢材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在2008年的产能仅为40万吨,文县、康县等重灾县的大多数乡村没有适合烧制砖瓦的土壤,主要建材几乎全部依靠外运。但陇南山大沟深,运输距离过长,成本很高,建材的生产、供应、运输都存在严重困难。一段时期钢材、水泥、砖瓦的生产价格高达震前3倍,比周边地区高出一倍多,既增加了重建的成本,又拖延了重建的时间;

  ——从技术力量看,陇南专业队伍、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全市没有一家乙级以上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和监理企业仅有6家,全市没有一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二级施工单位也只有5家,远远不能满足3900多个项目,22万农村重建户和54800多户城市重建户重建的要求。对重建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以及项目的管理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从获得的支持看,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畅、通讯落后,对地震的灾情宣传报道不及时、不充分,陇南的灾情的严重性一开始未被外界所了解,客观上形成了虽是重灾区,不是聚焦点的现实,在国家规划中所占的比重,争取到的社会捐助都与实际灾情和损失形成较大反差;

  ——从资金保障看,陇南安排的中央重建基金129.5亿元,资金额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广、支持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但具体到重建项目又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方面农村重建的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在重建基金中大部分未安排征地拆迁、项目前期所需的经费,地方财政又无力配套,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直接影响重建的进展;

  ——从重建过程看,“5·12”特大地震后,2009年7月中旬,陇南发生了“7·17”暴洪灾害,2010年又发生了“8·12”特大暴洪灾害,一些“5·12”地震的重灾区二次受灾,少部分项目包括农民住房不得不二次重建,加大了重建的难度。

重建完成的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民居(2010年11月20日摄)。

  记者:陇南市是如何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取得灾后重建成果的?

  孙雪涛:在这些特殊的困难面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深圳对口援建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陇南市委、市政府在夺取抗震救灾抢险应急重大胜利的基础上,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项目、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集全市之力扎实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现了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认真落实中央和甘肃省的决策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规划、科学重建的总体原则和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对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村庄进行整村异地重建,优先启动损失最严重的乡村重建工作,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重建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推进办法。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实行一村一策,区别不同区域和经济条件,调结构、控面积、保质量、降成本,更多地修建土木、砖木、平顶土木、砖混结构的住房;城镇居民住房重建与旧城改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安居住房建设、商住开发、旧城区卸载、新区安置、办公区集中建设等相结合,根据实际选择适合的重建模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重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注重夯实发展基础;产业重建注重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根据国务院和甘肃省灾后重建规划,我们通过深入调研,科学编制了灾后重建规划,包括1个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对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和土地利用等灾后恢复重建进行了详细规划。为了推动规划落实,陇南市制定出台了20多个指导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着力破解重建难题。针对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多次向国家部委和甘肃省汇报争取资金,统筹安排和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合理安排使用中央重建包干基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整合使用扩大内需、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各类资金,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应;针对建材供应紧张的问题,落实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新建和扩建水泥、砖瓦等建材企业,设立建材生产企业直销点,有效缓解了建材供求矛盾;针对灾后重建征地难题,对地域接近、功能相近的项目尽量整合建设,节约了土地资源;针对灾后重建项目多、物资多、投资大的实际,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招标投标、质量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落实“集中统一管理,物资分户建账,现金一户一折,分步支取使用”的监管办法,确保了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的安全规范使用和灾后重建项目的顺利进行。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灾后重建中,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选择重建方式、确定建筑风格,严格兑现灾后重建中央和甘肃省的补助款,为23万户困难群众落实贷款41亿元,积极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帮互建活动,有效调动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克时艰、重建家园的积极性,按照县区到行业、部门到项目的原则,靠实了市县区领导、部门和重建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的责任,建立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联村帮建责任制,对11000户农村特困户实行由市县区领导和部门延伸到户的帮扶措施,加快了农村灾后重建进度。

重建完成的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全貌(5月9日摄)。

  记者:通过重建,您觉得陇南在过去5年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孙雪涛:灾后重建过程中,陇南全市共投入资金415.6亿元,集中实施重建项目3905个,22.8万户农村居民、14558户城镇居民新修了住房,18.6万户农村居民、40284户城镇居民住房得到维修加固,建成学校549所、医院257所,恢复重建国省干线公路1110公里,实施市政建设项目162项。

  陇南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住房水平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从整体落后状态达到全省县级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逐步修复,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在灾后重建中生动实践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凝结形成了“攻坚克难、自力更生、科学求实、感恩奋进”的陇南灾后重建精神,成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千亿元投资畅通交通 用地难制约城镇化发展

  记者:我们在灾区采访时,会看到许多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工的大项目,这些大项目对陇南意味着什么,可以改变陇南经济社会的哪些层面?

  孙雪涛:陇南目前已经完工和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包括了以下多个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建的武罐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成武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兰成铁路、陇南成州机场;2013年开工的渭武高速公路,正在积极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的武都至九寨沟高速公路。目前,陇南市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重点交通项目总投资达1000亿元,这些项目陆续建成后,将为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城镇的新农村建设方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地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扩容提质并重、建设管理并行,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功能。在巩固提高、完善配套已经建成的674个新农村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级民主管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开展以“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四新”竞赛活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全市特色产业总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开发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特色产业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主导产品集散中心,提高市场话语权和调控价格的能力,力争把陇南打造成为全国优质核桃主产区、全国最大的花椒主产区、全国油橄榄主产区、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和生态养殖基地,使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工业项目方面:加大铅锌、黄金等优势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山东黄金、紫金、中金和中信等战略投资者的深度合作,正在建设的有西和县后川坝金矿、厂坝有色金属公司20万吨锌冶炼等重点项目,金徽酒业年产5万吨白酒二期扩建项目,独一味二期扩建项目等。徽县工业集中区、西成开发区等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方面:目前陇南市已被国家整体列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国家有关部委审批了“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我们积极争取并实施一批生态林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绿色长廊”示范工程项目,加大江河沟道、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内容,不断完善提升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健全监测、预警、抢险、救灾为一体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全市防灾减灾能力。

重建完成的陇南市康县阳坝镇龙潭子村全貌(2011年3月1日摄)。

  记者:和甘肃省其他一些市州的城市相比,陇南市各个县区的城区面积似乎都比较狭小,这是否意味着陇南市的城镇化进程因土地问题而受到影响,我们想通过哪些方式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孙雪涛:陇南山大沟深,建设用地紧缺,严重制约着城镇化进程。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用地难题。

  ——加强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把建设中心城市、县城和有重点、分步骤地建设小城镇相结合,加快构建以陇南市区和徽成盆地为区域中心、以各县县城为骨干、以建制镇为重点、以公路沿线小集镇为基础、以新农村为辐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的开放式城市体系。结合陇南区域综合特点、山水园林特色、资源分布状况等实际,合理确定城镇的区域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对城市建设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具体控制,对城市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等建设要素做出详细规定,做到控制性规划与城市管理、长远开发建设有机结合,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在具体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建立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机制。注意处理好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发展的关系,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对接,把城镇周围的土地尽量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发展用地,为建设用地的征用审批作好基础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储备城市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城市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制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在科学、高效、集约利用地上空间的同时,积极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强化对存量和闲置土地的整合,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等资源的使用效益。

  ——推进和谐拆迁。无论是旧城改建,还是新区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拆迁”的原则,围绕“两好”目标:即群众搬迁后居住条件比原来好、安置后生活条件比原来好,采取宣传发动、依法征用、妥善安置“三步走”的办法,做到宣传动员、责任落实、征地补偿、后续安置“四到位”,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全面落实拆迁占用补偿政策,对群众的正常利益诉求,属于政策范围内的积极予以落实,对没有政策依据,但不违背政策法规的问题,实事求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给予解决,并积极协调部分失地农民享受“农转非”、城市最低保障、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最大限度保证拆迁征地群众生活,实现和谐拆迁。

  ——抓好土地储备。做好土地摸底工作,准确掌握城市可用土地状况,科学合理确定土地储备对象,以规划为引导,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提高土地储备效益,为城市建设创造条件。

  资料图片:甘肃省文县雨后山乡景色(5月5日摄)。 5月5日,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的文县境内普降小雨。小雨过后,山乡里云雾弥漫,山谷里人家若隐若现,一幅云蒸霞蔚的美景。

  精心呵护绿水青山 发展壮大生态旅游

  记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许多人对于陇南市的印象,陇南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这种生态环境的优势?

  孙雪涛:陇南属于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向北温带气候的过渡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日照充裕,境内白龙江与秦岭、淮河一道并称为我国南北天然分界线,是甘肃森林覆盖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植被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态地位重要。陇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生态优势。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陇南市在全社会倡导节能减排、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教育群众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使用新能源,推进绿色消费,使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陇南光热水资源充裕,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花椒、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全国第一,核桃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要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经济林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作用。

  ——在城乡建设中突出生态文明。陇南的城镇村庄大都依山傍水,我们要在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城镇村庄绿化与国土绿化相结合,把市区绿化美化与周围各山头的园林绿化相结合,注重把园林设计当中的对景借景的手法灵活运用到城市建设上,进行绿化造景,并赋予文化内涵,逐步建成城中见绿的中心绿化,青山抱城的周边绿化,沿水、沿路、沿堤的带状型绿化体系,做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使城镇尽快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记者:陇南市境内有不少旅游景点,但和周边的九寨沟、黄龙等景区相比,陇南市的景点名气略微小了一些,那么,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陇南、来陇南旅游?

  孙雪涛:陇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富集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官鹅沟、阳坝、万象洞、洋汤天池、三滩、云屏三峡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生态和优美壮丽的山水风光,陇南全市有开发价值的重点旅游景区20多个、景点800多个,旅游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我们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正在科学开发利用,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陇南处在兰州、西安、成都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处在天水、宝鸡、广元、九寨沟旅游黄金线的衔接带上,是甘、陕、川三省旅游环线和联动发展的重要节点,西北-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加强景区景点建设,依托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三大旅游资源,全力建设官鹅沟、阳坝、天池、秦西垂陵园、鸡峰山五大精品景区,完善提升万象洞、哈达铺、西狭颂、晚霞湖四大名牌景区,积极培育三滩、云屏三峡等有发展潜力的景区,形成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甘肃省内叫得响的旅游拳头产品,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旅游开发整体上水平。

  ——高质量培育精品线路。依托九寨沟这一国际旅游品牌及其市场,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巩固提升兰州—陇南—九寨沟、西安—天水—陇南—九寨沟两条过境黄金旅游线路;依托市内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以官鹅沟—万象洞—洋汤天池—阳坝为主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热线和以秦西垂陵园—仇池山—西狭颂—杜甫草堂为主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热线;培育宕昌哈达铺、两当兵变遗址等红色旅游和祁山武侯祠、阴平古道等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以陇南市区为中心,开发建设武都—万象洞—洋汤天池、武都—官鹅沟—哈达铺、武都—西狭颂—鸡峰山—阳坝、武都—西狭颂—鸡峰山—三滩、武都—晚霞湖—祁山武侯祠—秦西垂陵园5条旅游短线,使游客在陇南期间领略更多的陇南风光,使陇南的旅游资源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宣传推介。充分运用媒体促销、节会促销、假日促销、广告促销等多种形式,加大全市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进行宣传推介,提高陇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陇南、走进陇南。

  陇南市宕昌先新城子乡老树川希望小学学生在新校园里进行课间活动(2010年7月19日摄)。

  干部经历重建历练 未来陇南提速发展

  记者: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许多干部深入一线、日以继夜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近两年里“双联”活动开展期间,我们陇南市的干部表现如何?

  孙雪涛:灾后重建期间,陇南各级领导干部心系群众、胸怀全局,把如期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作为检验执政能力的“政治硬仗”,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深入一线、包村抓点,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加快重建进度,为搞好灾后重建尽了责,出了力,流了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经过三年灾后重建的历练和考验,陇南全市各级干部应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从2012年2月份开展以来,陇南市各级领导干部顺应新时期党对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顺应群众破解发展难题的热切期盼,顺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需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农民群众交朋友、结穷亲,同吃同住同劳动,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着力解决科技水平偏低的问题、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薄弱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接受了深刻教育、经受了实践锻炼、净化了思想灵魂、增进了群众感情,陇南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团结协作、心齐气顺,顾全大局、奋力赶超的良好精神状态为陇南转型跨越发展注入了发展活力。

  记者:能否给我们展望一下,未来五到十年,陇南市将会出现哪些大的发展?

  孙雪涛:当前,陇南面临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若干意见、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等,为陇南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可以预料,陇南市经济社会将会提速发展。

  ——交通将会得到大的发展。随着兰渝铁路、兰海高速、成武高速、十天高速、武九高速、陇南支线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陆续建设建成,长期制约陇南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破,以铁路、高速公路、支线机场为主要支撑的立体交通网络将会形成;

  ——工业将会得到大的发展。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陇东煤电化基地建设和南北运输通道建设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推动整个陇东南地区资源要素的配置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为陇南市承载能源产业、布局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载能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陇南的资源优势将逐步凸显出来,以有色冶金、水电能源、医药化工、建筑材料为重点的优势主导产业的地方工业发展将会得到大的发展;

  ——农业特色产业将会得到大的发展。随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我市做优做大以核桃、花椒、油橄榄和中药材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提供了产业支撑,农业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旅游产业将会得到大的发展。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三大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陇南将成为甘陕川毗邻地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陇南的城镇建设将会得到大的发展,城市建设起步晚的劣势必将转化为城市建设的后发优势,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将会充分释放出来,陇南将会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中心城市,彰显陇南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色。

  ——随着全市财政状态的不断增强,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惠民资金的强劲投入,陇南的医疗、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得到更大发展,人民群众将会从中得到更多实惠,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未来五至十年,陇南将会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连通成渝、关中经济区的战略通道和桥头堡,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绿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要的中药材基地、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