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赞!金秀把这个瑶寨弄成了“非遗”集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陆瑶主持人 好赞!金秀把这个瑶寨弄成了“非遗”集市!

好赞!金秀把这个瑶寨弄成了“非遗”集市!

2023-08-22 1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走,去金秀看看精彩的活动现场吧!

▼▼▼

“击锣开市”、“山歌传情”、“瑶医问诊”、“吃块树叶豆腐”、“跳个黄泥鼓舞”,6月13日,金秀瑶族自治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集市”在罗香乡横村瑶寨拉开序幕。

领导嘉宾击锣宣布“非遗集市”开市。

本次活动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重点围绕传统医药项目保护,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浓厚氛围开展。现场,主办方请十位瑶医药传承人带领40多位瑶医弟子,集中展示泡药疗法、针灸疗法、灯草疗法、坐浴疗法、拉伽通灸疗法等10种技法。

灯草灸疗法。

蚂蟥吸血,这个疗法你敢吗?

瑶族泡药浴体验。

瑶族拉伽通灸疗法。

在活动现场,瑶寨里每一户人家拿出拿手绝活在自家进行现场展示,黄泥鼓制作、树叶豆腐制作、瑶族织绣技艺、酿酒技艺、舂糍粑、原创歌曲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技艺嗨爆整个瑶寨,让游客流连忘返。当日晚间,外来游客与当地瑶民齐聚一堂,参加祈宁圣会长寿健康宴与篝火晚会。

黄泥鼓舞区级传承人盘金海演示制作黄泥鼓。

“舂糍粑”这个项目体验是苦力活哦!

”非遗“集市开幕式上,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泥鼓舞进行展示。

祈宁圣会长寿宴开餐了。

“把一个寨子打造成一个‘非遗’街,让我回想到了小时候赶圩的感觉,金秀把非遗、旅游、农户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文旅融、非遗扶贫’,很值得我们借鉴。”来自石家庄做传统中医课题研究的刘瑞林女士说。

瑶族雷火灸销售摊点备受青睐。

更多链接: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我市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瑶族黄泥鼓舞、瑶族织绣技艺、土司建筑艺术、壮族织锦技艺、壮族翡翠鸟舞、社王节、师公戏、龙王壮族婚嫁习俗等8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编纂出版了《来宾市民族文化遗产精选》《来宾文博》等书籍,有效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存”起来。

目前,全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38项、市级64项、县级121项,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34人、市级92人、县级141人。

来宾市自治区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来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兴宾壮族师公戏

兴宾壮族师公戏·安龙打醮。

师公戏是以宗教属性的娱神歌舞——师公歌舞演变而来的,其产生的初级是师公们搞祭祀、敬神立庙、安龙打醮所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小戏。有着载歌载舞的特点和独特的唱腔和舞蹈,以唱为主少有道白,需要加以道白地方时,是演员上台后根据唱词前后内容的呼应而临时自由发挥所加的过度语。

表演方面一般不按人物刻画加以表情动作,它主要以故事内容、生动易懂的唱词吸引观众,不太讲究角色行当,以其沿用已久,比较固定的基本动作为贯穿全剧的表演,表演动作比较规范地固定在“三元指”、“青蛙指”“腕子功”“腕臂功”“臂功”“丁字步”“碎步”“蹲步”“跳跃步”“旋转”“颤步”“大甩步”并以颤步为师公戏表演的主要动作,因为颤步是师公戏的主要台步,除舞以外余皆用之。

龙王壮族婚嫁习俗

合山龙王壮族婚嫁习俗·女儿出嫁前要给双亲行敬感恩茶仪式。

龙王壮族婚嫁习俗是合山市龙王村壮族人民世代相承的古老传统习俗,它经历了600多年的历史发展阶段,始于明太洪武年间,历经明末清初发展时期,兴于光绪宣统年间,和中华民国鼎盛时期,衰落于1931年到70年代未。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婚嫁习俗都以各种唱欢和及其表演形式不断丰富地演绎着人生的礼仪,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是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和代表性的传统习俗。每一个环节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化,各种场面气氛最为隆重,唱哭嫁歌其感人的情节、新娘出嫁时吹打打上花桥、对过桥歌等盛大的婚嫁场面仪式充分体现和真实记录了当地极富特色的壮族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民族艺术。

忻城壮族歌圩

忻城壮族歌圩·壮族三月三活动。

壮族歌圩是我们壮族的歌会和歌节。在壮语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称。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在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千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歌圩是忻城壮族地区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据说,唐朝时已经有了歌圩。

歌圩一般在节日时举行:如:春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等,也有临时形成的歌圩。歌圩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选择心爱的伴侣,唱得情投意合的时候,便互相抛绣球、赠礼物,从而建立爱情。

忻城壮族织锦技艺

忻城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在传授技艺。

忻城壮族织锦技艺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宋时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清末和民国初期处于衰落阶段。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曾一度获得复兴,目前却又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

忻城壮族织锦技艺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原料有丝绒、棉纱和染料。织机成型于百余年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由机身、装纱、提纱、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组成。图案大都选取于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主要用于制做被面、褥面、背带心、背包以及窗帘、壁挂、锦屏等。

武宣盘古节

武宣盘古节·游神活动。

武宣壮族崇拜创世神,其中最敬仰的神就是盘古。唐宋以后,道教、佛教先后传入武宣壮族地区。近代,基督教、天主教也传入壮族地区,但影响不大。因为古老的壮族民间盘古信仰(盘古节庆活动)相当普遍。

据目前统计,武宣县境内有盘古地名文化实体20处,祠庙遗存28座,是广西乃至全国盘古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县份。武宣县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盘古庙、盘古地名,还有盘古神话传说、盘古歌谣等,有庙就有节庆活动。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是东乡镇达昊盘古节。该节庆活动是武宣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

武宣壮族翡翠鸟舞

武宣壮族翡翠鸟舞。

翡翠鸟舞,武宣壮语叫“扶骆丁陀”[foux roegdingdiuj],源于武宣黔江南岸桐岭镇盘古村。该舞蹈由表演者套上模仿翡翠鸟外形制成的精美道具,并模仿翡翠鸟的动作表演创造而成的一种原生态舞蹈。翡翠鸟舞大约起源于明末清初,舞蹈为第一代艺人罗稻香所创,总共发展了十六代舞鸟艺人,至今已传承了十六代。

关于翡翠鸟舞的起源,在盘古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三百多年前,盘古村有一个壮族罗老汉被财主逼死。第二年清明,老汉的儿子去扫墓,因家贫,没钱买祭品,一只翡翠鸟叨着一条鱼飞到老汉墓前,放下鱼就飞走了。儿子目睹这一切,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儿子把这个故事告诉儿孙,儿孙们认为翡翠鸟温顺善良、懂人性,非常神奇。为感谢翡翠鸟的恩德,罗氏子孙们创作了翡翠鸟舞。每逢节日庆典之时,便套上漂亮的翡翠鸟模型模仿它的动作翩翩起舞,以示对翡翠鸟的崇敬。

象州壮欢

象州壮欢·壮欢大联唱。

“壮欢”也叫“唱欢”,是壮族人民表达喜悦之情的一种歌唱形式,因为唱时用的是壮腔,唱的内容又都是高兴的事,故称之为壮欢。

壮欢,主要分布在县内的大乐镇、马坪镇、中平镇、百丈乡等壮民族村屯,尤其以马坪镇最具代表性。在马坪镇,时常可见到壮欢演唱、比赛的场面,到处可听到壮欢辽亮的歌声。壮欢,已成为象州壮民族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象州壮欢》入选为区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马坪镇获授予“广西壮欢之乡”荣誉称号,为来宾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象州社王节

象州社王节-壮寨迎宾。

《象州社王节》是我县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民间传统节日,自明朝洪武年间流传至今。社王节,就是在每年的春.秋日祭拜拜“社王”的节日。春“社”为每年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为每年立秋过后的第五个“戊”日。

“社”日当天,全村男女老少喜气洋洋,此时,社王牌位处张灯结彩,悬挂灯笼,人们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扭秧歌,用最好的礼仪敬社王。祭拜时,把猪头摆上社王牌位小石墩前的供台,点了香蚀,烧纸钱,放鞭炮,最后,在“社头”社王牌位前滴酒,讲彩头话、讲祝福的话,拜“社”的仪式结束。

之后,各家各户在自家设供台,供奉请到家的社王,待社王“吃”饱,一家人方可入席。这时,若是有陌生人经过家门,他们会热情地请到家里吃饭喝酒。而且,客人随意出入哪家。据说这天哪家的客人来得越多,主人的脸面最有光,同时,这家今年就人气旺、运气旺、财运旺、丰收在望。通过象州县汉壮族群众过“社”日的一系列活动,成为村民们相互联系沟通、交流生产、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平台,更成为农村群众拜亲访友、年轻人互相认识,传递爱慕之情的重要节日。

金秀瑶族度戒

金秀瑶族度戒——翻云台。

金秀瑶族度戒礼是瑶族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融歌舞、绝技和表演艺术为一体,从始至终载歌载舞,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主要仪式有:喝帅、请帅、点神位、安帅、上功曹、训诫、起师度戒、上刀山、下火海、踩犁头、吞筷子、跳三教、跳川光、安龛、合碟等。年满十二岁以上的男子均可接受度戒,只有度过戒的人,才有资格主持各种宗教仪式和开展各种法事活动,才能提高其社会地位。

2001年,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民间绝技表演活动,表演踩犁头荣获金奖,吞筷条、咬碗、踏竹筒火荣获银奖。2006年,在广东连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中,表演的双刀舞荣获表演金奖,最佳服饰奖。

金秀瑶族服饰

金秀瑶族服饰·盘瑶。

瑶族自古就有“好五色衣服”的习尚,早在后汉时期就有瑶族祖先“好五色衣服”的记载。瑶族服色尚青、蓝、红、黑四色,喜在领口、袖口、胸襟、衣角、裙边、裤脚等部位挑、绣、织、染精美别致的花纹图案。服装款式多样,一般来说,有盛便之差、老孺之异、婚否之别,地区之间也有不同特点,有的清新明丽,有的淡雅朦胧,有的飘逸洒脱,有的朴素庄重。这些绚丽多姿的服饰充分展现了瑶族人民的审美经验和艺术天赋,是瑶族传统文化中一支最为瑰丽的奇葩。

长期以来,“男耕女织”是瑶族家庭主要经济形态,因此,瑶族服饰就成了瑶族妇女独特手工艺制作的典型代表,瑶族服饰种类花样也十分繁杂,金秀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就有十几种着装,形成了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瑶族服饰。金秀瑶族服饰以其精湛的针法,奇特的花纹图案,种类繁多兼且色彩艳丽的特征,在我国少数民族织绣中独树一帜。

金秀瑶族黄泥鼓舞

金秀瑶族黄泥鼓舞表演队与央视主持人同台表演。

坳瑶黄泥鼓舞属于瑶族长鼓舞中的一种,是金秀大瑶山坳瑶祭祀盘王活动中主要的舞蹈,祭祀活动多在秋收后进行,一般是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也有一家一户举行的。黄泥鼓舞的都是男子,边跳舞边击鼓,绕神坛而行。

黄泥鼓瑶语称“尼王公”,是用木质软韧而且轻便的泡桐木树镂空而制成的,分公鼓、母鼓两种。鼓身两端蒙上山羊皮,羊皮周围装上铁钩,再系上棕绳对拉,使鼓皮绷紧。打黄泥鼓时要用黄泥浆涂在鼓皮上调音,黄泥鼓也因此而得名。歌曲内容为反映祖先来历和劳动生活的情景。同时也加入吹木叶的内容。由2至5个妇女吹奏木叶与歌队为伍。

金秀瑶族医药

金秀瑶族医药·把脉诊断。

瑶族医药是瑶族人民在长期实践经验中逐步总结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知识,千百年来为瑶族的繁衍生息提供健康保障。金秀瑶族药浴是瑶族民间传统药疗,是瑶族医药乃至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秀瑶族民间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是金秀瑶民利用大瑶山独有的植物药材资源治疗各类疾病的经验总结。

瑶族药浴适应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疼痛、急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偏瘫多发性神经炎、跌打损伤、皮肤病、妇女产后风、妇科慢性炎症、外感身痛保健等,是一种独特的草药养生疗法。

来源:通讯员 庞晓华 文/图 综合自来宾文旅云

关注天气预报,出行没有烦恼。未来两天天气预报,请您查收∇

微观来宾--来宾日报社主办

原标题:《好赞!金秀把这个瑶寨弄成了“非遗”集市!》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