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飘香 文旅网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历史 古韵飘香 文旅网红

古韵飘香 文旅网红

#古韵飘香 文旅网红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踏着乡村振兴与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鼓点,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在以往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释放文旅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激活文旅动能,致力打造古村落浓厚家国文化为母体的特色村庄,让人们能够走进历史,饱览古文化遗存的美与丰富的人文韵味。目前,已成为网红村,每年来此打卡游赏的人络绎不绝!

  重“古韵”,塑造“古村落生态博物馆”,丰富游览享受  石寨的景点丰富多彩,核心古寨区有老寨石城,古城门、古城墙、街巷、黄氏家庙、黄氏大宗祠、排水藏兵暗渠,蜘蛛石、太妈收租台、谢陈黄三举人屋、古匾、古井等;新寨(和安里)有城墙、黄氏宗祠(内有石柱楹联、匾、特色建筑)、三街六巷等,还有宗教遗址灵泉古寺、文昌阁(东南门)、关帝庙(北门)、土地庙(多处)等,还有自己的内外“八景”:内八景:大树银王、魁亭夜月、蜘蛛结网、龟山列案、象鼻激湍、四水归湖、仙人古迹、留峰倒影。外八景:龟山列案、鉴湖出涨、澳港归帆、留峰倒影、仙人古迹、马鞍张图、蜘蛛结网、九龙弄尖。  为了塑造文旅新形象,石寨村以“建设—巩固—维续建设—维续巩固”的保护理念,对所有的遗址遗迹进行保护与修复。着力重新把城内房屋、排水系统、巷道维修一新;并对有破落的部分城墙、道路、古井、石桥着手进行维护;对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坏的 48 块牌匾、28 座旗杆石夹也着手给予复原,还其本来特色。努力把石寨古村落营造成为“古村落生态博物馆”。  2017年9月,石寨村自发集资,对雍正三年募建、寺内现保存有4块清代石碑的灵泉寺进行复建,历时四年三个月建成,总投入人民币近3600万元。在寺内遍植名贵树木花草,使胜地环境臻美。  与此同时,根据乡村振兴与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要求,将古村落景观与现代文旅产业相融合,引进公司在大安镇安乐村路口绵山湖农场里建设了主要种植生产健康农产品大安蒜、象牙粘香米、软红米、蔬菜等作物的放心农业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现有的经营模式直接、间接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有1976户,户均年增收10%;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183户,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充分展示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时代气息。  现在,石寨村形成了一主一次的游览线路,主要游览线路:游客从村口进入石寨村内各个旅游节点。而进入到石城、和安里内,主要依靠步行、自行车。串联的旅游节点包括:石城、和安里、生态农业体验区、石寨民俗风情区。次要游览线路:以村域环境内的自然风光观赏、摄影、考察、民俗研究活动等为主,深度体验当地的传统生活,让游人们揽数十种景熙,获丰富享受。  突出“人文”风格,凸显“家国文化”,带给人们精神熏陶  千年的古村落,石寨一直奉行励志崇文,从重视耕读和“伦理教化”,追求儒道伦理精神,修身齐家,至今依然传承的春秋两祭,从留下的名人故事,到今天的爱国爱乡,始终有一条红线,那就是浓浓的家国文化。  到石寨,人们会领略到,这里独特的“人文”风格。远的不说,就仅仅清朝时期,不足千人的石寨,寨内就设有 16 家私塾(学堂);就出过三进士、七举人、五十贡生,考取廪生、庠生不胜枚举,有“文墨乡”之誉。现在,石寨村将文化教育作为村落发展的一件大事,办好石寨学校,实现九年一贯制教育,并坚持奖学金制度,每年根据该村考上高校一本、二本和专科的不同等次给予奖励。这是用文化人、修身齐家的最具体体现。  而从黄易、黄德星等名人事迹,又会感知到他们浓烈的爱民情结、爱国情怀与廉洁品德。黄易在福建汀州府归化县当知县,时沿海迁界,百姓流离失所,他冒死上呈《奏开界疏》,为民请命。逢耿精忠逆变,黄易坚贞不屈,后自赣返闽晋谒康亲王,备陈情节,康亲王嘉赞黄易之孤忠。康熙十七年十月初五日,康熙皇帝遣广东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岭东兵备道仇昌祚,奉旨谥号“忠贞”。乾隆十九年(1755年),乾隆皇帝降旨为黄易立传,编入清史,赐祀京都昭忠祠,享春秋两祭。目前,黄忠贞公祠(黄易纪念馆)成为陆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黄德星任全州知州时,发展当地教育和经济成绩斐然,洁己爱民,政德惠人,鞠躬尽瘁,卒于任上;广西提督史宏蕴贈匾“清惠可风”。  旅游开阔见识,欣赏直达心灵。这是石寨村文化资源的核心元素,今天触摸,依旧闪亮。  配套多功能,提高旅游服务品质,体味“宾至如归”的感觉  旅游设施配套齐全,是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的关键。  近年来,石寨村在上级的帮助下先后在通讯、电力、景点基础设施、接待、招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景点、景区配套多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硬件上,村内修缮提升了村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广场,进行巷道硬底化改造,农田排水涵管、排污水涵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村主干道、巷道全面实现硬底化,配套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池塘景观、村前公园、综合性文化中心、村道绿化、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村内停车场、服务驿站、农副产品销售点、旅游厕所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文体广场、医疗急救点、垃圾收集点等文体卫生场所,各处景点均配备有停车场,各自然村标识牌清晰,村内外道路宽敞整洁。同时,石寨村全村已接通自来水,建设光伏发电站,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讯设施齐全,旅游场所无线通信网覆盖完全,广播通讯服务网和报警电话,畅通有效。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游客需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软件上,在制定村规民约的基础上以环境卫生为抓手,保证了村道巷道路面整洁。在相关设施布置时,遵循服务半径经济合理的原则,使游览景点、项目附件均有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据悉,目前,石寨正着手构建集合石寨村旅游综合数据库以及指挥、协调等功能的旅游信息化发展综合平台。将石寨村的景点、旅行社、酒店,以及相关旅游信息整合到一起,构建应用于游客的前端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应用于政府的前端集成式中央管理平台和构建应用于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前端商务管理平台,实现旅游监管、行业分析和便民游的综合运用,让人体味“宾至如归”的感觉。  品美食非遗,营造“快乐文旅”,刷新审美体验  石寨将努力营造“快乐文旅”,不仅让游客满足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需求,而且让人刷新审美体验。  石寨设有四间乐馆,三班西秦曲,一班皮影,两班舞狮,让人随时会沉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美音乐中,快乐无限。同时,石寨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也会让人舒心愉悦。听一听石寨内高处的蜘蛛石及周围300米无蚊蝇的“蜘蛛地”传说,高氏以割股肉合药疗家婆眼疾孝闻于邑、清乾隆二十九钦赐牌匾“清标彤管”一面的“割股妈”传说,关心体恤佃户、减免“白米租”的“四太妈”免租传说 ,清光绪年间惠州府试陆丰籍考中12人中竟有6名石寨人的“惠州府试居半榜”传说,还有“尿布退山贼”传说 “仙睏石”传说 等等, 让人在快乐中深受教育和启发。  如果说,以上的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那下面的就是给人物质上的享受。品一品粒大、肉厚、质白、易脱皮、香味浓、辣味适中、含油量高等优点的名产大蒜,会觉得它饮誉于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并非虚传。如今,根据旅游业和民众的需求,例如:白糖蒜、红糖蒜、糖醋蒜、腊蒜、腌蒜、泡蒜、蒜辣酱、五香糖蒜等,还有大蒜的深加工产品大蒜粉、大蒜油、大蒜素等,其各种加工产品会应运而生,市场广阔。尝一尝高60至100厘米、通常在水深5—10厘米的、中国唯一特性品种的、营养丰富的特种水稻——“nui(‘nui稻’,当地书写字:禾十内)稻 ”,一定会大赞其谷粒肥大、饱满,香美可口。吃一吃老埔藤番薯、龙眼干制品,也会让人久久不忘。  在这个古村落里,游客们将会舒心地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记者:黄俊杰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