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西莫夫晚年作品 科学网

科学网

#科学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阿西莫夫的人生很值得一读

《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美]艾萨克·阿西莫夫著,黄群、许关强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卞毓麟

“哲人石丛书”至今已出版约140个品种,新近的3种是《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费米悖论的75种解答》《美狄亚假说——地球生命会自我毁灭吗?》和《技术的阴暗面——人类文明的潜在危机》。

2018年,在“哲人石丛书”诞生20周年之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特地推出“‘哲人石丛书’珍藏版”(以下简称珍藏版),对已出品种优中选优,精心打磨,一一编号,以全新的形式呈献于读者,两年来有14个品种分两批应市。珍藏版第3批预期今年春末夏初即可付梓,其中包括《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和《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

珍藏版每册书的封底均设有“名家音频导读”,扫一下二维码便可直接听取。做导读的名家阵容可观,例如素为人们推崇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珍藏版编号08),导读人兼第一译者,乃是2017年9月在工作途中因遭车祸逝世、2018年3月由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的钟扬教授。现在,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此书也越发令人关注。又如,《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编号05)的导读人是曹则贤研究员,《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编号04)导读人是刘钝教授……

我非“名家”,但出于对“哲人石丛书”之挚爱,亦不揣谫陋,于2019年应邀为阿西莫夫著《亚原子世界探秘——物质微观结构巡礼》(编号10)做了导读(后载《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12日读书版)。今逢阿西莫夫百年诞辰,又为《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做导读,谨录于此,以求方家教正。

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于1920年1月2日,今年正逢其百年诞辰。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是享誉全球的美国科普作家,也是世界顶级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是一位生物化学博士,1949年29岁时开始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任教,1958年38岁成为专业作家,1992年4月6日在纽约因病去世,享年72岁。他这一辈子,为我们这个世界留下了470部作品,这里介绍的,是他去世前不久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

那么,阿西莫夫的人生为什么值得我们一读?甚至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呢?

这就要从写作说起了。通常,人们会把所有的图书归为两个大类,也就是虚构类的和非虚构类的。同科学密切相关的大众读物,同样也可以分成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纯粹的科普作品,另一方面是科幻故事。而在这两个方面,阿西莫夫都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作者。

阿西莫夫的写作生涯是从科幻故事开始的,他著名的“机器人”系列故事、“帝国”系列故事、“基地”系列故事,是从他十几岁开始不断地写作、积累,直到20多岁、30多岁……陆续出版的,那确实都是杰出的科幻精品。

在阿西莫夫37岁那年,也就是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了。这使得美国人非常吃惊:啊呀,怎么苏联人在科技方面走到我们的前头了?作为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作家,阿西莫夫深感,美国公众当前的科学素养已经落后于卫星上天这个时代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很好地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普及科学,因此决心暂停创作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故事,转而更专心地普及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

阿西莫夫成功了。他说,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也能做得很好,于是从1958年开始,他有整整15年之久,所写的几乎都是地道的科普作品,直到1972年,才重新回来,既写科幻小说,也写科普读物。可见,他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

阿西莫夫一生写过三卷自传。前两卷的书名是《记忆犹新》(732页)和《欢乐依旧》(828页),分别在1979年和1980年面世,它们以严格的时间先后为序,记录了作者从出生到1978年将近60年的人生历程,纯议论性的文字很少。阿西莫夫晚年病重时,其夫人珍妮特·阿西莫夫向他提议,再写一部更富有思想性的自传,而不只是按时间先后罗列各种事情。阿西莫夫接受她的建议,努力工作,他说“这仿佛是在和死亡竞赛”。最后,他在1990年5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

现在可以交稿了。从开始动笔至今一共125天。在这点时间里写下235000个(英文)词,并不是许多人都能做到的,况且此间我还得干别的事情。

这部自传到作者去世后的1994年才正式出版,共562页。书末有珍妮特写的跋,还有作者亲自编定的“阿西莫夫书目”。《人生舞台》不是前两卷自传的续集,它突破时间先后的限制,把作者认为有意义的话题和思考,作为一个一个专题来写。全书共有166个专题,将作者本人的家庭、童年、学校、成长、恋爱、婚姻、疾病、挫折、成就、至爱亲朋、竞争对手,乃至他对写作、信仰、道德、友谊、战争、生死等种种重大问题的见解娓娓道来,每一个专题不过几千字,短的大概只有两三千字,文字非常流畅,可读性极强。你读完一篇,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心想:嗯,有料,有启发,值得回味。有的读者乍一看,《人生舞台》这本书那么厚,担心从头到尾读一遍太费时费事。其实完全不必顾虑,这本书你可以翻到任何一篇开始读,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把它合上,而它总是那么有滋味。

我本人是一个阿西莫夫迷。除了大量阅读他的作品,还先后翻译了他的七八种科普书。每翻译出版一本,都会把中文版寄给阿西莫夫本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还同他有过十来次通信,因此他对我也有印象。1988年,我去美国参加在巴尔的摩市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0届大会,会后顺便到纽约拜访了阿西莫夫夫妇。后来,我写了一篇近万字的长文《在阿西莫夫家做客》,现在作为《人生舞台》的附录与大家共享。我喜欢读阿西莫夫的书,而且我坦言,我本人的写作风格也颇受阿西莫夫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也希望写得朴素平易,而不是很花哨,要使人一看就能够明白。

阿西莫夫曾经以“镶嵌玻璃和平板玻璃”来比喻两种大为不同的写作风格。他在《人生舞台》书里是这样讲的:

有的作品就像你在有色玻璃橱窗里见到的镶嵌玻璃。这种玻璃橱窗本身很美丽,在光照下色彩斑斓,却无法看透它们……至于说平板玻璃,它本身并不美丽。理想的平板玻璃,根本看不见它,却可以透过它看见外面发生的事。这相当于直白朴素、不加修饰的作品。理想的状况是,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我希望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这样。

阿西莫夫的专业是生物化学,但是他居然能对如此众多的自然科学门类都如此熟悉,这是很令人吃惊的。我的专业是天文学,我们天文界的朋友读了阿西莫夫的天文书,都深感惊奇:他是一个生命科学家,怎么能把天文学写得如此地道在行、如此栩栩如生呢?

《人生舞台》这本书,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了。我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不仅可以知道阿西莫夫其人其事的更多情况,而且能比我更好地回答:这位传奇人物究竟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他的人生究竟为什么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中国科学报》 (2020-04-16 第6版 读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