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如何在沙漠中造出农业大国,又为何迅速衰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拉伯半岛景观特点是什么 沙特阿拉伯,如何在沙漠中造出农业大国,又为何迅速衰落

沙特阿拉伯,如何在沙漠中造出农业大国,又为何迅速衰落

2023-12-11 06: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沙特阿拉伯,国土的绝大部分地区被沙漠所覆盖,真正可以用来耕种粮食的土地非常稀少,仅零散的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山谷一带,“沙漠阿拉伯”反而更符合他的国名。

所以,沙特的先民们,一直在阿拉伯半岛上生活得小心翼翼,航海贸易和小面积的游牧成为他们的支柱。

▲沙特地理结构图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38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之下发现了石油。

沙特开始进入了史诗般的时代,石油带来的巨额的利润,让他们的王室和贵族,成为全球最有钱的富豪团体。

有了钱的他们,开始对国内的各个行业进行全方位的重塑。

▲沙特因石油而崛起

首要任务便是发展农业。

尽管这里地处沙漠,这里的沙子因为过于松软,连盖楼都不能用,就更别提种植农作物。

但是,农业对一个国家的诱惑之大,往往是不计成本的。

沙特开启了他们的农业大国之路。

▲沙特海水淡化工厂俯拍

沙特先是通过海水淡化,并抽取地下水,在沙漠中强行浇灌出大片农田。

水资源在沙漠中尤为珍贵,所以他们用的是中枢灌溉系统,喷灌设备围绕圆心旋转浇灌植被。这种方法不用挖沟,而且非常节水。

所以,沙特的农田极富特色,大多是1公里的圆形田,在沙漠中,仿佛绿色的唱片。

同时,沙特还大量购买适用于干旱地区耕作的机器,和适合旱地生长的良种。

▲沙特的圆形农田航拍

为了鼓励当地居民种田,沙特将大量的土地无偿分配给个人,并且承诺:只要开垦面积超过分配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个人便可以永久获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农民如果没有钱也不用怕,从购买种子和肥料,到购买机械化设备和牲畜,再到开垦土地,可以享受各种优惠贷款,甚至无息贷款。

▲农田细节

种植出来的农产品,沙特官方则以高出市场价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全部收购。

而且,对农地还进行补贴。1981年,沙特麦农每种植一公顷小麦,政府补贴就超过400美元。

▲搭建中的输水管道

一时间,农业成为沙特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所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几乎都让给了农作物。甚至有一些投机者,从外国低价购入粮食,然后再高价卖给沙特官方。

当然,不差钱的沙特照单全收。

终于,在种种鼓励政策下,沙特的农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小麦为例:

上世纪70年代,沙特几乎不生产小麦。

在1984年时,已经成为小麦净出口国。

等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圆形小麦农田遍布沙漠地区。而且小麦大丰收,甚至导致产量过剩,只得低价出售,或者援助给发展中国家。

▲沙特农田改造成果

等到1992年时,沙特的小麦达到410万吨,成为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

不仅仅是小麦,高粱、玉米、大麦、苜蓿、蔬菜和椰枣等都有大幅度增加。

这是沙特人在沙漠中创造的奇迹。

▲沙特丰收的小麦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

农作物生产高度依赖水源,沙特地表没有大江大河,主要供水来源是5000多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地下蓄水层被迅速耗尽,而这些蓄水从上一次地球冰川时期以来,就没有得到过补充。

进而破坏了整个生态,让原本就“一盘散沙”的环境更加不堪。

▲沙特利雅得

而且高昂的成本,如同无底洞一般,沙特政府即使再有钱,也经不起如此补贴。很多成本最终都转嫁到粮食的价格上,也使得他们的粮食作物,在国际上没有任何竞争力。

终于,从2016年起,沙特便下令全面禁止很多农作物的种植,改为完全依赖进口,重新走上老路:出售碳氢化合物(石油),换取碳水化合物(粮食)。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我国的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海水稻”,已经在沙特试种成功。

也许,这是沙特下一步最重要的转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