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背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放的电影是什么 “物象背后”

“物象背后”

2024-07-07 1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改编自同时代作家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记述的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北京军队大院里少男少女的生活。恰如王朔在《动物凶猛》中写道:“我感激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注定要忘记的无用的知识。”它一反文艺作品揭露社会精神危机、文明浩劫这一主流倾向,抛却正统观念中的原则,为观者展现所谓灾难年代里那群“垮掉”的孩子们自由、快乐而又躁动着的青春,即作家王朔与导演姜文共同认同和怀念的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由小说到电影的艺术形式切换过程中,导演姜文注入了鲜明的个人风格,隐喻手法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在“精”不在“多”,先后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这五部作品,奠定了相对姜文在电影界不可撼动的地位。故不难推测,目前国内对于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研究较多,其制作团队自身也为电影著书,还原影片创作过程,记录创作感受等。笔者以与本文关系密切的“姜文”和“隐喻”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搜索,发现此领域相关研究呈现以下特征:以此为主题的硕博论文较少,且多以一种隐喻角度切入(如“空间隐喻”、“非语言隐喻”),将这四部影片综合而论或进行比较研究,而没有针对某一部影片,对其隐喻艺术进行全方位的归类与解读;相反,散见于期刊的相关研究较多,也多围绕某一部影片进行,但研究对象集中为《鬼子来了》的国民劣根性隐喻、《太阳照常升起》的梦幻隐喻以及《让子弹飞》的语言与政治隐喻,而谈及《阳光灿烂的日子》,除了一篇以“空间隐喻”为主题的研究文章外,更多评论家着眼于其主题或历史背景,将它与其它青春题材、文革题材影片进行对比,或分析人物成长心理、叙事手法等。因此,在汲取此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对象,试对其隐喻进行总的分类与相对全面的归纳,并对其内涵进行初步解读。

一、人物角色隐喻

人物形象是影视作品展现的核心,《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中“马小军们”便是电影所要展示和剖析的核心对象。而影片中的其它人物——如父亲、历史老师、将军、傻子等角色——虽非作为主要人物存在,他们的角色设置也是别有用意的。

(一)父亲、教师与集体代言人——“被消解的权威”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父亲是封建家庭的核心,是家庭伦理秩序的主导者,在晚辈眼中,“父亲”这一角色便是权威的象征。而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父亲的权威却几乎被消解殆尽。影片从童年马小军送父亲去贵州当军代表讲起,也正是由于父亲对其成长的缺席,才有了“马小军”们“有了空前的自由”。正如《动物凶猛》中的表述“我在很长时间内都认为,父亲恰逢其时的死亡,可以使我们保持对他的敬意并以最真挚的情感怀念他又不至在摆脱他的影响时受到道德理念和犯罪感的困扰……”同样的,课堂上的老师即使强撑威严之态,其“外强内虚”也被“帽子被放煤球”“在学生的威胁下捡鞋”两件事解剖地干干净净;一次预料中的聚众斗殴走向和解,两方流氓地痞聚餐庆贺之所高悬巨幅毛主席像。里里外外的崇高与神圣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推进被一点一点瓦解,赋予了马小军们享受自由青春的真空环境,才有了那回不去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二) “傻子”——青春的旁观者、时代的清醒者

“姜文的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一个疯子形象或者是傻子形象,这种符号化的形象以他们荒诞式话语和言行带给我们反思。”傻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以仅有的三句台词“古伦木”“欧巴”“傻逼”和永远骑在木棍上的行为为观者熟记。影片监制文隽曾说过,“古伦木”与“欧巴”出自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第95分钟的对话。古伦木被喊一次就回复一句“欧巴”,显示那个特殊年代样板戏影响之深刻。在部队大院门口的傻子,是马小军们肆意青春的见证者:马小军在大院门口等米兰时有他,米兰约马小军晚上一起玩的时候也有他;而更多的时候,傻子是在画面中闪过或作为一个远景的道具。后来, 马小军等人因为外院的孩一子欺辱傻子而去打群架,[1]以至他似乎以一种“全知视角”在俯瞰着军队大院里众生的生活。当马小军们长大成人再遇傻子并热情地向他打招呼时,傻子回馈的不再是“欧巴”,而是一句“傻逼”。这一声回应,是他作为唯一清醒者的发言,表达对物质需求极度满足而精神却空虚无依的中年马小军们的否定和蔑视,姜文也借此形象隐喻点出了影片的主旨:中年所谓的成功只是过眼云烟,只有泛着阳光、无拘无束的青春才是最可贵的。

二、 物体符号隐喻

(一)贯穿始终的阳光

正如台词所说:“那个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们,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夏季为讲述背景,“阳光”便是必不可少的了,除提供叙事背景外,它也象征着马小军们躁动的青春。影片中,强烈阳光的每一次出现都别有深意。首先,它出现在马小军偷窥女生舞蹈房的情境,为马小军爱情启蒙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极具梦幻美感的背景。其后,便是三次偷偷潜入米兰家的情境,在溢满阳光的房间,他第一次看到米兰的照片;他躺在米兰床上,对着金橙色的阳光拨弄着残留着的一根长发,阳光被打成一层层光圈。这些朦胧而富有诗意的场景使观者对处于青春期的马小军对爱情的向往有更直观的感悟。阳光强得甚至让人察觉到明显“虚假”成分的,是在马小军为正在洗头的米兰浇水的情境。阳光将米兰的发丝、脖颈和水滴与马小军的期待心理融为一体,柔美而温暖的阳光成了他感知爱情幸福心理的写照,与此类似的还有马小军骑自行车送米兰的场景:灿烂的阳光下,斑驳的树影与风吹树叶的哗哗声交相辉映。正如马小军所言:“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二) 火车

火车是姜文导演作品中常见的隐喻工具,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火车出现在故事的后半段,即主人公马小军随同父母乘车回唐山老家。火车的呼啸而过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除引起观者注意之外,也作为电影语言的一种具有丰富的内涵与解读空间。它的一驶而过简洁明了地代表了时光的转瞬即逝,象征富有激情和震撼的生命力在时光中懵懂地走向未知。[1]同时,火车意象出现的节点又在故事情节的转折位置,充当分水岭作用,象征着马小军与米兰二人的感情(或说关系)由相对亲密逐渐疏离,甚至走向恶化。 长长的火车分割出主人公心情的明媚与晦暗,电影的基调也从之前的狂热躁动转变为沉静压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