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正之书,心正笔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闽的书法 “遒正之书,心正笔正”

“遒正之书,心正笔正”

2024-07-17 1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蔡襄(公元1020-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累官知谏院,直史馆,兼修起居住。为北.宋名臣,大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一起被后人誉为“宋四家”。蔡襄不但受到同时代的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名家的赞誉,而且为后世历代名人看重。蔡襄以他的人品和书品双绝为后人敬仰,流芳百世。

一、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关心民疾的一代名臣

1.不畏权贵,不避强权,敢于坚持正义,崇善疾恶。

蔡襄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举进士甲科第十名,入仁后第一件事是他写了“四贤一不肖诗”,表达他爱憎分明不避强权的正义之心。1036年开封知府范仲淹上书请太后还政,并条陈时弊,忤击宰相吕夷简。吕夷简是刘太后近臣,与范仲淹政见不合。吕遂奋起反击,说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范仲淹因此被贬为河中通判。朝廷群情激愤,朝臣余靖,尹诛上书营救,

同遭贬斥。面对此种险境,年仅二十五岁的蔡襄作《四贤一不肖

诗》,称范仲淹、余靖、尹诛、欧阳修为"四贤",御史高若纳为“一不肖”,其中慷慨陈词为时人传颂,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者适到,将此诗买回,悬挂于幽州馆,以供鉴赏。然而蔡襄也为此承担了罢官贬职的风险。幸亏左司待韩琦劾陈恢“越职希恩宜重行贬黯,庶绝奸臾”,蔡襄才算幸免。..

2.坚守礼制,拒书碑文。

温成皇后就是张贵妃,她生前备受仁宗宠爱。至和元年(1054年)正月,张贵妃逝世,仁宗悼念不已,决心隆重办理她的丧事,一些奸臣小人乘机迎合仁宗心意,建议用皇后礼来安葬张贵妃,为温成皇后作“志文”,立陵立庙,设立国陵监护司等等,凡此种种,都是违礼行为,引起正直朝臣,包括蔡襄在内的反对。蔡襄说:“臣遍检古今,并无皇后葬礼,更无志文。盖以名号已尊,兼有哀册,不合为志”①同时他还抗旨不书写碑文。由于蔡襄是知名书法家,仁宗对他的书法,非常喜爱,曾御制之舅陇西王碑文,命蔡襄书写。及温成皇后之丧,又御制温成皇后碑,命蔡襄书写。蔡襄却说:“此待诏职耳”②卒不奉诏。

3.“安民济世”是蔡襄为官之道的最高政治理想境界。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蔡襄为官之道有其阶级局限性,但是他却能处处为民着想,实属难能可贵。在蔡襄的世界观里,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老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安分守己,不要犯上作乱,以达到国家安宁,天下太平昌盛。因此他每到一处,每任一职,无不尽心尽力为民着想,为民干实事。蔡襄在两知泉州!期间,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而最大的好事就是促成州民建造洛阳桥。洛阳桥亦即万安桥,位于泉州与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桥未建成之前,人们南来北往,“涉海而济,往来畏其险”③过渡舟檐,一遇狂风,“沉舟被溺,死者无数”④1055年,在蔡襄的倡导下,前后用了六年八个月的时间,耗费了一千四百万的金钱,一座长三千六百尺,宽丈有五尺的巨型石桥,势若凌空,卧架于波涛汹涌的江海之中。洛阳桥建成之后,跨江接海,沟通了福建南北交通,使天重变通途。

4.廉洁奉公,举贤任能

北宋吏制之混乱,官僚机构之膝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突出的。蔡襄认为要摆脱北宋的危机,稳定宋王朝的统治,就必须对官僚制度进行整顿。而史治的改革,关键在于择官。择官中首要的是选拔好执政大臣。其次选拔好郡县。他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择官的核心是取士选贤。蔡襄任泉州太守期间,惩办了在任不法的晋江县令章拱之。表现了他贯彻吏治改革的见解和付诸实施的决心。同时蔡襄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决不因公徇私。

综观蔡襄生平居官三十七年,对上忠心直言,对下廉洁奉公,关心百姓疾苦,伸正义,贬邪恶。不愧为一代名臣。

二、书备众体、容德兼备,有宋第一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遍学百家,自成一体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历代名家辈出,到了宋朝更是群星璀璨,李建中、宋绶、徐铉、周越、苏舜元等各领风骚,其中蔡襄更与苏轼、黄庭坚、米芾一起被后人誉为“宋四家”。并被尊为当时第一。

蔡襄在学书过程中体味到,唐贤诸家讲究法度,各有所长,其中颜真卿独特的风格更为突出。故而他重点学颜真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宋书尚意趣,其涵义之一就是重视人品,论书兼论人品,要求书家加强人品修养。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艺术应与道德相结合。汉代杨雄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古人把人品须高列为论书法风神八项之首。蔡襄继承了这观点,曾说:“颜鲁公天资孝忠人也,人多爱其书。”颜真卿一生忠义刚毅,任殿中侍御史时为奸相杨国忠所不容,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他忠心耿耿首举义旗。晚年奉使劝谕叛将李希烈时被杀。正所谓忠义之节明若日月,坚若金石。他的字表现出一种雄键的威严的气象。蔡襄很敬仰颜真卿,曾说:“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故而蔡襄一生也光明坦荡,不随俗趋势。

蔡襄的草书学杜衍。杜衍以草书名,而其楷法清劲妙丽,得晋人风度;魏琦称杜衍字为“柏英筋骨羲之肤”。蔡襄极推重,就认真地揣摩杜衍的手迹。同时上溯唐代。他学虞世南的字,楷书《海隅贴》,精俊娇媚,极似虞世南书体。学虞行草《送徐公衍贴》,丰姿秀媚,气韵过雅,和虞世南《积时贴》一脉相承。 他学褚遂良笔法,小楷《寒蝉赋》笔画瘦劲、结构疏朗,古雅绝欲,意态稍密,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蔡襄卓然成家,正是在广学前人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独创风格。

2.端劲高古,容德兼备,有宋第一。

蔡襄的书法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书意晋唐,恪守法度。二是神气为佳,讲究古意。正因为蔡襄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兀立于宋初众多书家之中,卓为大家。所以他的字在宋代,乃至后世都备受推崇,受到许多的好评。与他同时代的“宋四家”之一的苏轼评价蔡襄时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国初,李建中号为能书,然格韵卑浊,犹有唐末以来衰陋之气,其余未见有卓然追配前人者。独蔡君漠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分隶小劣。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褒者不以为过。此评甚为中肯,四大家中的黄庭坚却道“君漠作小字,真行殊佳,至作大字甚病,故东坡云,君谟小字愈小愈妙”清人蒋和则称“蔡端明为宋一代之冠,即论书法入欧、颜之室,岂止与苏、黄、米较优劣已耶。余观其书,圆静中正,无一点拂不合规矩,有道气象,望而知其为端人正士也。”

3.众体精备,风韵各异,书香泽后。

蔡襄于行、草真各体均有独到的造诣,他学古人名家,又不拘泥于前人,而是把大胆的创新和精神风韵上的继承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神似前人而又非前人的独创风格;把主观的感受与情感融入客观的创作过程,因而他的人品在书品中得到酣畅淋漓的体现。这也正是他的书法倍受后人推崇赞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蔡襄流传后世的作品很多其中,《谢赐御书诗》、中楷、此贴是蔡襄为谢宋仁宗赐御书而作的诗表,书于至和元年(1054)从书风看,确是法度严谨,无一毫放纵的严谨之作。其结构严谨,用笔稳健,凝重浑穆,很有晋唐遗韵。《入春贴》草书,1051年书,为蔡襄中年草书代表作,其用笔抑扬顿挫,流畅圆转,具翔龙舞凤之势,但结体清劲秀气,仍带有虞世南的影响。

综而言之,诚如宋人刘克庄先生所言:“蔡公本以明节、翰墨著名,而勤于吏职”,他的一生忠厚耿直,刚正不阿,他的字威严庄重,遒丽雄伟,可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他力学唐代各名大家,又追溯魏晋,开启了宋朝书派的主流,不愧为中国书学史上“四大家”之道。

(1)《端明集》卷18

(2)《读资治通鉴长编》卷171、皇 礻右 3年10月丁酋条。

(3)重版乾隆《晋江县志》卷六J

(4)《福建画志》、《惠安县名胜古迹》、《洛阳桥》

(5)《蔡忠惠公集》首卷

(6)《蔡忠惠公集》卷三十四

(7)《颜真卿告身贴》

(8)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136

(9)宋苏轼《苏轼文集》卷69

(10)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29

(11)清、蒋和《蒋氏游艺•秘录》上

(12)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0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