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带你看什么是真实的“闯关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闯关东是什么年代 清末老照片,带你看什么是真实的“闯关东”!

清末老照片,带你看什么是真实的“闯关东”!

2024-05-29 0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1644至1667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其中23年间“鲁民(今山东)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辽东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户益繁息”。山东的百姓大多迁至了辽宁省的大连和丹东,而其他省份的百姓大都迁至了辽西(辽西中心城市为锦州)和辽北地区。

1668至1860年,为维护东北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关东实行禁封政策。这期间,关内和关外的移民,以及文化交流骤然停止,其实也是清政府闭关自守的一种体现。

1861至1911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这期间,闯关东的百姓已经大规模向黑龙江地区迁移,例如哈尔滨市的小西屯,一部分河北百姓迁移到那里,并且把河北文化带到了那里,繁衍生息。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

图中是闯关东时期老白百姓在路上搭起来的窝棚,供他们临时居住。

图中是数不清的山东人在广场上席地而坐,等待检疫实现闯关东的梦想。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兵灾匪祸频繁,日益加重田租、税负、差徭和额外摊派。山东及华北各地越来越多的破产农民和灾民、难民不得不到东北去逃荒、避难。

闯关东通过口岸成功后的喜悦写满了每个人的脸上。

闯关东的山东人人在路上,流离失所,风餐露宿。

没有盘缠的流民,几乎是一路乞讨到达东北的。

闯关东人在东北靠各种手段谋生。

闯关东人进入东北集市摆摊。

闯关东途中,因为父母双亡或者走失,而产生的孤儿受到当地人救助

从清朝中后期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00余年间,先后有3000多万迫于生计山东人为主的华北穷苦百姓离乡背井,相继踏上关东大地,是一段厚重而悲壮的传奇历史。

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

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