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设计】关于吃货对水果引发的思考(附高考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考题设计】关于吃货对水果引发的思考(附高考题)

【考题设计】关于吃货对水果引发的思考(附高考题)

2024-01-24 2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刨开毛刺显真身。

芝麻开门是这么来的哦。

芝麻节节高!

木瓜树。

菠萝。

芒果。

猜猜这是什么。

这就是传说中的腰果!看到下面的小尾巴了吗?

市面上卖的腰果。

莲雾。

番石榴(芭乐)。

百香果。

枸杞。

猕猴桃。

黑瓜子源自这种“打瓜”,见过吗?

松子。

开心果。

核桃树。

大家看完有没有一直“原来是这样”的感觉,我敢断定,你一定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考题设计

综合题

1.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果树。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柑橘历史最早的国家,柑橘品种多样,被称为世界柑橘资的宝库。近年,我国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柑橘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下图)

材料二:我国柑橘成熟期分布(下图)

(1)根据材料一,说出柑橘优势规划区域中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甲、乙两区域纬度位置相近,但甲区域是柑橘优势产区,乙区域柑橘产量却较小,从气候和地形角度推测其原因。

(3)简述我国柑橘成熟期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柑橘销售的影响。

(4)分析我国柑橘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原因。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江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柑橘生产区,也是我国柑橘分布北界。当地为了改善橘园的生态效益,在橘园中种草作为绿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雨季生长,旱季除草并用其覆盖于橘园地表。下图为我国汉江各地示意图。

简析汉江谷地适宜柑橘生长的原因。

试分析橘园种植绿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2)气候:甲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较乙区域小,柑橘冻害较少。

地形:甲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种植柑橘,乙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3)特点:我国柑橘的成熟期较为集中,主要在秋冬季节,其他季节较少。

影响:会导致市场销售期集中在秋冬季节,售价低;春夏季节柑橘供应不足

(4)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柑橘种类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国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低山丘陵广布)适宜种植柑橘的面积大;我国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柑橘生产成本较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各省区分布及长江干流流经省区分析,柑橘优势规划区域中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名称依次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2)地形:果树适合在低山、丘陵区种植;甲位于四川盆地,地形为低山、丘陵;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

气候:甲、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但因甲为盆地地形区域内,四周高,中间低,北部山地冬季阻挡冷空气入侵,不易出现冻害;乙为平原,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

(3)从图表观察,我国柑橘成熟期主要在10-12月,秋冬季节,其他季节少;

影响:因成熟期过于集中,导致柑橘价格低,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而春夏季柑橘供应不足。

(4)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首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适合种植柑橘的面积大;其次,柑橘喜欢暖湿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我国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第三,土地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第四,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柑橘历史最早的国家,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第五,柑橘品种多样,被称为世界柑橘资源的宝库,柑橘种类多,物种丰富。

考点:柑橘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特征;我国柑橘成熟期的特点及影响;柑橘优势产区的条件。

2.(1)汉江谷地位于亚热带;冬季因秦岭阻挡,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位于河谷地区,热量不易散失;水源充足。

(2)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橘园小气候;抑制其它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减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1)柑橘是亚热带植被;汉江谷地位于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冬季因秦岭阻挡,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位于河谷地区,热量不易散失;水源充足。

(2)橘园种植绿肥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地表的植被覆盖率增加,利于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橘园小气候;种植绿肥也抑制其它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植被覆盖率增加,减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点晴】

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但要充分发挥绿肥的增产作用,必须做到合理施用。

更多来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