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出现大批鱼群,百斤的大鱼到处都是,专家为何不让捕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江三峡大坝工程介绍 三峡大坝出现大批鱼群,百斤的大鱼到处都是,专家为何不让捕捞?

三峡大坝出现大批鱼群,百斤的大鱼到处都是,专家为何不让捕捞?

2023-12-17 16: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峡大坝下游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鱼群漂浮着。无数的鲢鳙、凤尾鱼在水中“游动”,有的甚至接近两米长。三峡大坝下游出现这么多大型鱼类,是否意味着长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些大鱼会对其他鱼类构成威胁吗?为什么专家不允许捕获这些大鱼?

一、三峡大坝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大鱼?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建成后,长江上游形成了一个长600多公里、面积1084平方公里的人工湖——三峡水库。该水库水深大、水位稳定、水质好、营养丰富,为长江流域鱼类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和繁殖环境。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鱼类种类最多的河流之一。据统计,长江中至少有420种不同的鱼类,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鲫鱼、鲤鱼,也有国家珍贵的中华鲟、长江白鲟等。

这两种鱼类都是长江特有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中华鲟是古老的“活化石”。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的中生代,早于恐龙。它们的大小也令人惊叹。最大的可达5米长,重量超过500公斤。它们是长江中无与伦比的“鱼中之王”。

三峡水库中最常见的鱼类是鲢鳙和鳡鱼。鲢鳙是杂食性鱼类,吃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植物等。它们的体型较小,一般在10斤左右。鳀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型或类似大小的鱼类为食,是长江中的顶级掠食者。

由于三峡水库的食物丰富,这两种鱼都能生长得很快,繁殖能力也很强。尤其是每年春秋两季,它们会聚集在水库下游或支流河口产卵。这时,就会出现视频中那样的壮观景象——数万条鲢鱼、大金鱼、鲶鱼漂浮在水中,形成一片“银色海洋”。

百斤级别的巨型鳡鱼,是长江中最野生的掠食性鱼类之一。它们被称为“水老虎”,身长可达3米多,体重可达200多公斤。它们以其他小型或同等鱼类为食,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其体重10-20%的食物。在三峡大坝下游,由于鱼类资源的增加,“食物”来源丰富,它们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二、禁渔的重要性

相关渔业法规将于2020年正式实施,为期10年。根据规定,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湖泊、水库等大型水域禁止各类捕捞活动。

这场历时13年、覆盖11个省市、影响11万余名渔民渔船的禁渔令,被称为长江“重要水域禁渔”,在我国尚属首次。历史禁渔规模最大、最广泛、最有效的一次,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此次禁渔的目的是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恢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长江流域的渔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变化。为保障渔民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补偿、转产、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渔民停渔转产、开始新生活。

对于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复苏。据统计,2020年以来,长江流域水质总体好转,水生生物种类增多,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中华鲟、长江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而长江江豚则有更多的繁殖机会。

对于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来说,这是一次必要的调整和转型。休渔期间,长江流域各地区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和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和碳经济,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和社会发展。

三、大量的大鱼会不会对其他鱼类造成威胁?

这么多大鱼,很多网友都担心它们会不会对其他鱼造成威胁,甚至吃掉其他鱼。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毕竟,掠食性鱼类的存在会对其他鱼类的数量和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不一定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每种鱼类都有其局限性,而掠食性鱼类是生态系统平衡机制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凤尾鱼等捕食者对于鱼类基因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在相应的捕食压力下,猎物也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体型更小、繁殖更快、行为更灵活等。这些变化对于提高其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很有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掠食性鱼类越多越好。如果它们的数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容量,就会造成当地的生态失衡,并导致其他物种的衰退或灭绝。因此,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限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只能通过保持适当的比例和平衡来实现。

四、专家为何不让捕捞这些大鱼?

看到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鱼,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些掠食性的“水老虎”是否吃掉所有其他商业或稀有鱼类?它们会破坏生态平衡吗?我们应该钓这些大鱼吗?专家们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鱼群的丰富是长江流域生态恢复的积极信号。不需要人为干预,不建议捕鱼。

首先,鱼类资源的增加表明长江流域水质和水生生态明显改善。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政策,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捞活动。这一行动将有效保护长江鱼类资源并使其获得恢复的机会。与此同时,长江流域还加强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水质得到改善。这些都为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鱼群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其他物种的减少或者灭绝。在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掠食性鱼类虽然会吃掉一部分鱼类,但是它们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比如食物的供应、疾病的传播、天敌的威胁等。

这些因素会使得掠食性鱼类的数量达到一个平衡点,不会无限制地增长。而被捕食的鱼类,也不会被吃光,而是会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来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

最后鱼群的增多,也不建议人为干预或者捕捞。一方面,人为干预或者捕捞可能会打破生态平衡,造成更大的生态问题。比如,如果过度捕捞掠食性鱼类,可能会导致其他鱼类数量过多,超出水域的承载能力,引发水质恶化、缺氧等问题。

另一方面,人为干预或者捕捞也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触犯禁渔令,受到处罚或者追责。因此,在禁渔期间,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水生资源,不要贪图眼前利益。

为什么专家不让捕捞呢?这些大鱼不是可以卖个好价钱吗?其实,专家不让捕捞这些大鱼,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保护这些大鱼或者想要让它们继续增长,而是因为他们想要保护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当然如果未来有需要,还是需要人为干预的。

结语

三峡大坝出现大批鱼群,百斤的大鱼到处都是,这是一个令人惊奇且好奇的现象。然而,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是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落实禁渔政策的奖励。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并继续努力,让长江水更清、河岸更绿、风景更美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