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拳主要手法 红拳

红拳

2023-10-03 07: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西周沣镐盛行“武舞”“角力”。秦时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盛行“手搏”、“击剑”,长安附近尤甚,并以对练套路娱乐提高技艺(见《中国武术史》)。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意为秦王嬴政打完胜仗后的庆功宴上,武士“击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庆贺,这与如今红拳演练套路中的“放炮”、“十大响”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的红拳谚语“击皮为鼓”也同出一辙。此外,“击膊拊髀”体现了秦人粗犷豪放,既习练了“拍打之功”,又习练了“撑斩之法”,红拳以“撑斩为母”,撑斩则是红拳拳法的精髓。

  汉代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消除各地豪侠的势力,下诏“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即将各地豪侠首富强迫性迁徙陕西茂陵。大量的豪侠集中在茂陵地区,使得茂陵成了滋生豪侠的新发源地,这些豪侠子弟“少好侠,尚气力”,击剑习马,爱好武艺。正是这些豪侠和与当地武侠的融和,丰富了红拳内容。直至数千年后的今天,陕西兴平、茂陵一带仍是红拳盛行之地,陕西人称为“拳窝子”。

  唐代,红拳拳法称谓“唐手”、“角抵”,著名诗人李白都自称“十五好剑术”。此外,习练“唐手”的唐代郭子仪、薛仁贵,都是陕西的名将。

  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0),“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后来大多数朝代所承袭,成为各时期王朝网罗武备人才的重要制度。武举的设立进一步刺激了长安城官宦子弟游侠习武欲望,习拳、舞剑、扎枪、跑马射箭便成为长安少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各地的武士汇集长安,又一次使红拳得到广泛交流和提高。在西安至今还保留着“习武园”、“教场门”和“习武台”的地名。

  明代,戚继光将红拳技法作为训练士兵的必修科目。《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注解三十二势长,又称红拳,其拳经中随处可见到“裙拦”、撑、補、揭、抹、捅、劈、斩等,以及“我前撑”、“滚船劈靠抹”、“鬼蹴脚抢人先着,補前扫转上红拳,背弓颠補劈揭起,穿心肘靠妙难传”、“回步颠短红拳”、“雀地龙下盤腿法,前揭起後進红拳”。《纪效新书》多处提到红拳,可见红拳在当时的影响之深。其拳经中“披红”“推红”都是红拳至今仍在沿用的技法。

  明清两代,红拳最为流行。当时民间流传着“东枪西棍关中拳,东查,西红”的美誉。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等,尤以陕西关中红拳最盛。

  自古以来,陕西人以皇家臣民自居,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很少与外界交流,因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老红拳,外地拳种进入陕西很快就会被红拳化,从而失去本来的面目。因此,红拳发展离不开民间的热爱与执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查、华、炮、红”归纳为长拳类,其中“红”即为红拳。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乀前,陕西城乡习拳者几乎全都练得是红拳,可以说当时村村户户都有习练红拳者,尤其是练红拳的拳师,把红拳和农村过会、玩社火、唱秦腔融为一体,并发展成为陕西城乡主要的健身娱乐形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