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辉煌无比的汉长安城,到了隋文帝时期却被视为了"废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安城如何被毁 为啥辉煌无比的汉长安城,到了隋文帝时期却被视为了"废城"?

为啥辉煌无比的汉长安城,到了隋文帝时期却被视为了"废城"?

2024-07-12 21: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骆宾王曾以诗描绘长安城的盛景。

我们都知道,大唐盛世是华夏文明的巅峰时期。《全球通史》里说到,公元7世纪以后,中国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富饶、最先进的国家。

承载盛唐荣耀的长安城,无疑是瞩目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但和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并不是同一座,连位置都南北错异。

汉代长安城的规模是古罗马城的2.63倍,"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更是国力强盛。为什么辉煌无比的汉长安城,到了隋文帝时期就被视为"废城",重新再建了另一座长安呢?

纵观汉长安城的兴衰过程,我们会发现帝王选择另辟国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 从初造到扩建,汉代长安曾有多辉煌

1、汉高祖为何选择修建长安城

(1)关隘险峻、易守难攻,地形成为最大优势

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本打算定都洛阳。但齐人娄敬直接分析了周朝建都和汉朝的形势差异:周朝鼎盛时,依靠仁德赢得四方臣服和民心,不用重兵防守也能立国。大汉初期实力还不足以控制7个诸侯国,加上洛阳盆地的地形漏洞,容易被敌军长驱直入。

留侯张良从军事战略,分析了在咸阳重建长安城的必要性:这里被潼关、萧关、武关、大散关环绕,再加上北依渭水、南望秦岭、八水绕城的地形优势,可以说易守难攻。

国家政权建立初期,安全和稳定必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汉高祖能保持清醒看清当时的形势,说明他的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

(2)临近渭水,城市水源供给便利

定都在咸阳还有个优势,就是能给城市发展提供充沛的水源。

《战国策•秦策》里曾记载,这里"田肥美、沃野千里,蓄积饶多",称得上关中的天府之国。都城定在渭河边,给百姓用水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关中秦岭植被茂盛、降水充沛,也能持续为城中提供水源。

刘邦性格果断,当天就西行到关中建都。因为咸阳宫被项羽烧毁,他便定在渭水之南建立了长安城。

2、萧何初次修建的壮观规模

长安城的一期工程,在宰相萧何的主持下启动。根据《史记》记载,萧何先在秦朝离宫的基础上修建长乐宫,紧接着"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提倡节俭的汉高祖刘邦,心生不悦开始责备萧何,为什么光是未央宫就有40多个宫殿组成,浪费了建国初期的财力物力。

但萧何认为前期如果节省成本,在有损汉朝威严的同时,还会给后世增加反复修葺的负担。刘邦听后顿悟,认可萧何的远见卓识,下令命名都城为"长安",寓意长治久安,此时的长安城已经初具规模。

3、汉武帝时期的"斗城"辉煌

在长安迎来鼎盛时期前,汉惠帝刘盈为了抵御北方敌军入侵,花费6年时间,给长安外围修筑了一道高12米、宽12-16米的黄土城墙,并在墙外设置了壕沟,此时的长安城格局趋于完整。

丝绸之路的开通、货币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让汉朝达到了国富民强的顶峰时刻,汉武帝看着人口超过1300万的都城,挥手开始扩建长安。

其中最大的宫殿建章宫,现存遗址还有9.38平方公里,皇帝甚至可以在宫里狩猎。此外,武帝还扩建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进行军事训练和水路运输,整个长安变成约36平方千米,超过了同时期罗马的规模。

而居民区竟然有160个"闾里",也就是160个小区,旁边就是"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三辅黄图》形容这座城池像南斗星和北斗星,这样的格局足足保持了两百多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安城也一样。五代皇帝根据统治时期的国情,量力而行对长安城进行完善,才成就了最终土木结构的东方建筑奇迹。

二、"沸城"长安是如何变为废城的?

1、外戚宦官势力导致国家内斗严重

西汉后期,皇太后王政君的弟弟王凤,被汉成帝封为当朝尚书,之后便出现"王姓"外戚和宦官逐渐掌握国家大权的局面。"皆卿、大夫、侍中、诸曹"等五将十侯,成为朝中主要势力,严重影响了朝政的正常运转。

2、地方势力兴起,国家动荡不安

宦官掌权的最大弊端,就是权力变质使用和助长地方势力猖獗。在没有中央集权的制衡下,地方权贵开始迅速兼并土地,加重对百姓的剥削。

而王政君的侄儿王莽,在和汉平帝争权时笼络地方权贵,以还原周朝礼制和国富民安的美好理想,赢得儒生和百姓的追随,最终夺得政权,建立"新朝"。

3、宫殿被毁,东汉开始迁都洛阳

王莽在模仿周朝时,就已经开始扩建洛阳城,准备迁都。而他建朝以后,改革集团迅速分裂叛变,此时的长安人口超过6000万,土地不堪重负,著名的农民起义"赤眉、绿林"爆发了。

公元23年,起义军攻到了宫门外,《汉书》记载:"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长安为虚。"被烧后的长安损毁十分严重,东汉开始,都城开始变为洛阳。

从这里可以看出,长安城废弃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战乱,但归根到底还是和政权分裂、国家衰败有关,国富民强则都城兴盛,民不聊生的都城就是名存实亡。

三、隋唐为什么选择重建另一座长安城?

1、汉代长安城无法满足新政权的统治需要

(1)洛阳更符合新政权的战略需求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夺得政权,定都洛阳。很多人会奇怪,既然是光复汉室,为什么不在原来的长安城基础上重新修缮?

当时有个很关键的原因:刘秀起兵时得到关东权贵的支持,如果建立政权后迁都长安,会产生压制他们的误会,同时触动权贵们的利益。

而洛阳的地理位置,在河北、颍川、南阳的交汇处,恰巧是三个开国功臣势力的发源处,中央政权在洛阳,更方便管理和牵制地方势力。

(2)水质破坏污染,无法满足百姓生活需要

到了隋文帝时,长安城曾有一次复建的机会,但最终还是被废弃。当时隋文帝想定都关中,但发现 汉长安城"经今八百岁,水皆咸卤。"最后在龙首原南面地势较高的"六陂"地带重新建了隋唐长安城。

长期的排污导致地下水无法使用,而且渭河的流向逐渐南移,长安城在后期有被淹没的风险,在土地承载力和水源供给两个方面都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了。

2、新建的长安城比起汉长安城有什么优势?

26岁的年轻设计师宇文恺,在开皇二年被隋文帝任命开始修筑大兴城(后来的唐长安城)。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总面积达到约84.1平方公里,这么庞大的规模,是汉长安城两倍多,甚至超过后世的明清北京城(约60.2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城市。

在规划上,重新修建的长安城布局严谨,兼具美感和实用功能。借鉴了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设计优势,把皇宫放在核心位置凸显统治阶级的威严,郭城环绕在皇宫的东、西、南三面,取水、排水、公共卫生等功能都进行了提前规划。

诗人白居易曾经描述这种规整如棋盘的设计——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这种设计后来被日本应用到了多个古城设计上。

3、大唐盛世下的繁华长安城

在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长安城的繁华街市征服了不少观众。

"从公元6世纪到16世纪,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于领先世界的地位。"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唐盛世,在强盛的国力下,长安城也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辉煌。

在居住规划方面,长安城以108坊进行分区,市民在宵禁后只在坊间活动,安全管理意识堪称世界之最。

而在商业上,当时长安城有两个著名的商市,分别取名"东市"和"西市",各占地一平方公里,集市分成了九个商业区,成为全国最热闹的商业街,至今我们口头说的"买东西",就源于唐长安城的东西市。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人口的猛增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户口约有890余万户,税钱已经达到约5700多万端匹屯贯石。

这样的国力吸引力各国留学生前来"取经",西安曾出土过19岁的日本留学生墓碑,当时帝王亲自写下墓志铭,足以证明当时唐朝在文化方面的开放与包容。

结语:

长安城并非是同一座,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在地理位置、设计规划、所获成就等方面都不同,但两座长安城都经历过举世瞩目的繁华,最后也都在国家衰亡时没落。

汉代长安城因为起初设计缺乏整体规划,后来战乱被毁,且在两百多年间对水资源的开发不当,无法承载人口居住需求,也不符合新政权的战略发展,所以最后被废弃。

但不变的是,长安城的兴衰始终随着国家政权的强弱而变化,一座都城的兴盛,还是离不开国富民安、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硬实力基础。

参考文献:

《汉书》

《全球通史》

《史记》

《隋书》

《避暑录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