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金属材料大揭秘,镁铝合金和铝镁合金不一样,你知道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镁合金和铝合金的性能差异及用途对比分析 笔记本金属材料大揭秘,镁铝合金和铝镁合金不一样,你知道吗?

笔记本金属材料大揭秘,镁铝合金和铝镁合金不一样,你知道吗?

2024-06-24 03: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铝镁合金板

当然铝镁合金也不是十全十美,这一材质的缺点其实也很明显,就是其强度并不是太好。所以为了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铝镁合金外壳必须做得比较厚实才行。再加上铝镁合金的密度为2.6g/立方厘米,算是比较高的,加上又做得比较厚,必然会导致铝镁合金外壳的笔记本付出重量增加的代价,这会影响到笔记本的轻薄表现。

镁铝合金:跟铝镁合金不是一回事,是更为轻量化的选择

熟悉笔记本的朋友都知道笔记本外壳还有一种镁铝合金。不要以为这是厂商写错了,其实将两种元素的位置换了一下,产品的成分就完全不同了。前面提到的铝镁合金中,铝元素占据绝对优势,以此类推镁铝合金中自然是镁元素做主角。事实确实是这样的,镁铝合金中镁的含量高达90%,剩下的10%得成分中,还有9%的铝和1%的锌,剩下的锰、硅、铁等元素的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铝镁合金原料

由于成分的变化,使得镁铝合金和铝镁合金的的表现完全不同。虽说镁铝合金在强度上表现并不差,但是延展性就比铝镁合金差多了,所以厂商只能采用铸造的加工方式。同时其在金属的质感和光泽上也比铝镁合金明显差得多,反正就是灰不溜秋的感觉,如果不喷漆的进行美化的话,还真没有什么卖相可言。另外,镁铝合金的优势在于密度只有1.8g/立方厘米,这可是比铝镁合金低多了,使用这种合金就能减轻外壳的重量。

联想YOGA的外壳就是镁铝合金材质

最后做个总结,铝镁合金和镁铝合金该如何区分呢?如果厂商没有明确标出外壳合金种类的话,一般来说没有上漆的就是铝镁合金,而上了漆的就是镁铝合金。

钛合金:优缺点同样明显的大腕

在工业生产领域,钛合金早已名声在外,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航天、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笔记本上自然也不会缺席,像ThinkPad Z61T、苹果POWER Book G4都是钛合金外壳笔记本的代表之作,直到现在仍有不少玩家觉得钛合金才应该是笔记本外壳材质的终极答案。

苹果POWER Book G4

笔记本外壳的钛合金一般为95%的钛加上其他元素打造而成,其强度是笔记本外壳的各种金属材料中最好的,莫氏硬度甚至仅次于钻石。有了钛合金的加持,笔记本在抗冲击性上非常的优秀。

不过钛合金是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材质,其优点是强度高,前面已经提到了,缺点嘛,就是太贵。这个贵不仅仅是材料贵,而且正是因为太硬,加工起来不方便不说,要是工艺没弄好,强度反而会降低。所以最后,这种材质还是没能流行开来。

镁锂合金:追求极致轻量化的选择

前面提到镁铝合金的优势在于密度小,可以减轻外壳的重量。如果要进一步降低重量该怎么办呢?2013年NEC推出了最轻的13英寸笔记本Lavie Z,重量仅为795g。这款产品成功减重的秘诀在于外壳采用了镁锂合金材质,让重量进一步降低。

超轻的NEC Lavie Z

镁锂合金的成分是60%的镁和40%的锂,我们知道金属锂的密度仅0.5g/立方厘米,甚至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如今和镁合作,就打造出了密度仅1.36g/立方厘米的超轻合金,而镁铝合金的密度为1.8g/立方厘米,几乎只有铝镁合金的一半。这样光是镁锂合金外壳一项,就能减重好几百克之多,不到800g的笔记本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不过镁锂合金的缺点是加工起来比较困难,外壳依然要进行美化,这一套下来成本可不低,产品价格就不是一般玩家所能接受的。因此镁锂合金在笔记本上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杜拉铝:真正的飞机合金材质

相信大多数玩家看到杜拉铝材质的时候,相信都会一脸懵逼,这究竟是个啥?其实杜拉铝在笔记本领域虽然不常见,但是到了航空工业,这可是老牌材质呢。因为早在1903年,这种由90%以上的铝、4%的铜以及少量锰和镁组成的合金就被开发了出来。

这种材质本身就是为航空器量身定做的,大家知道飞机、飞艇上的金属要求强度高、重量低,杜拉铝的这种特性自然也适合笔记本。铜元素的加入,让杜拉铝的强度和硬度都很出色,因此不用外壳不用做得很厚既有不错的抗冲击性。因此采用这一材料的三星9系笔记本一度占据了最薄笔记本的宝座。

只是成也靠铜,败也靠铜。有了铜,表面硬度更高,但是抗腐蚀性也变差,所以杜拉铝必须在表明进行防锈抗腐蚀的处理。

相信笔记本电脑在未来几年的创新将加快,到底有哪些材质和工艺出现呢?加工厂商如何做准备?艾邦笔记本创新材质交流群,目前联想、Dell、华硕、华为、小米、仁宝、纬创、广达、华勤、闻泰、英业达、联宝、富士康、比亚迪等均已加入。

来源:科技大赢家

活动推荐:2019年第一届笔记本电脑材质创新高峰论坛(9月20日 昆山)

时间 议题 午餐 茶歇 晚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