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古村沙坪传统龙文化详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锣鼓节奏动作 湘南古村沙坪传统龙文化详解

湘南古村沙坪传统龙文化详解

2023-03-11 1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那时的人类还不具备独立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对于一切不能解释的现象,他们大都会产生敬畏、恐惧的心理。于是乎就产生了一种意识形态,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类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者世界万物,它可以给人间赐福、降祸。由此,人类便产生了对自然物、自然力的原始崇拜、原始信仰,从而也就逐步衍生出了图腾、神鬼、山川、动植物等崇拜。由于人类分布于世界各地,环境各不相同,在其漫长的繁衍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信仰也各不相同,所崇拜的对象自然也就有所区别了。

华夏民族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民族,在古代科技落后,人力不足以改变自然的条件下,耕种是靠天吃饭的。古代的人们最期盼的也就是风调雨顺了,因此华夏民族的先祖在漫长的图腾崇拜历史中,衍生出了“龙”这一能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的灵物。

中华民族所崇拜的‘’龙”,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 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 ,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早在殷商时期华夏民族的先民就通过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通过数千年的发展、衍化,在华夏大地不同地域舞龙的样式和形式也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可谓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毛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

沙坪村是一个氏族聚居的传统古村落,位于湘南地区,地处南岭山脉,乐水之滨,乐水河所流经之地风光旖旎,一片郁郁葱葱。据考古推断,数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乐水两岸,是一片片乐水河通过数亿年冲积而形成的微型平原(当地叫洞口)。正是乐水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沙坪村人,沙坪村人也在这片土地上造就了独特的风土人文,和不一样的“龙文化”。

据沙坪李氏族谱记载,沙坪李氏,远祖李令全系唐代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后,源出江西省泰和县铜涧乡饭萝村,宋熙宁二年巳酉任广东连州牧(即连州刺史)政简刑清、惠风所被、民胥赖之。李令全生有四子 ,长曰再祥,次再辉,三再兴、四再华;再祥生仲政,仲政公始迁居宜章九都廊湾,复迁居临武东塘坪南福。发展到明朝万历年间李令全第二十四世孙李久梅来到沙坪定居,初时此地名曰“坳上”,后于明崇祯二年先后购得陈德胜、陈德合星弟等之庄居一座并命名为“沙坪”。经历了四百余年的繁衍生息,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四百多户,一千六百余人的村庄。

 沙坪村的龙文化与乐水河流域其它地方的大致相同,但是也有其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分接新龙、祭祖、祭水神、拜年、接送宗亲等环节。

龙的制式,以前多是布龙,短的九节、十一节,长的数十节,一般都是单数。沙坪村的龙为了便于祭祀和表演一般不会制得很长,为十九节或者二十三节。布龙,龙头用纸壳制作而成,龙架用竹片编成竹环,竹环再固定在龙棍上,然后用棕绳和布帛连接起来,这种布龙只是一个形式,舞起来很容易打结。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制造水平和材料的不断提升,都换成了彩帛龙,彩帛龙龙头龙尾用塑料等现代材料制作,龙身用钢丝制作好螺旋圆环,再套上烫金尼龙布,看上去栩栩如生,舞起来也更加的生动形象。

每当春节来临或者有重大活动,如接族谱、修宗祠等,沙坪村的李氏族人都会置办一条新龙,举行舞龙表演来庆祝,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接新龙一般都会选个黄道吉日,回村都会安排在早晨天亮后,从村前通过乐水河大桥进村,不能走村后的山路,因为龙生活在水里。新龙经过乐水河进入沙坪村,才能被赋予乐水河的灵气。

 接龙的车在桥头停下,众人先将龙鼓、铜锣、铜钹等响器取下来,第一时间将这些响器敲打起来,然后依次将两面分别将牌坊和龙珠、龙旗取下。之后众人将龙旗、牌坊、背到桥上列队站好,等新龙下车后,龙旗队伍在前、其次牌坊,再是龙珠引导新龙过桥,进门楼和李氏宗祠。整个过程锣鼓声、烟花爆竹声几乎不停,以烘托接龙仪式的热闹氛围和表示对新龙的敬意。

新龙进村后,首先到新门楼前,龙头、龙珠、牌坊同时朝门楼拜三拜,拜完之后,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会在龙头系上红绸布,边系边唱龙诗,

诗曰:手拿花红三尺长,花红系在龙中堂;恭贺文龙回沙坪,五湖四海大吉昌。

龙头师傅回诗曰:龙头花红三尺长,迎接文龙回沙坪,今日文龙拜祖神,恭贺我族万年长。

唱完诗后,众人舞着龙在龙珠、牌坊的引导下从新门楼左边的柱子绕到右边的柱子然后进入新门楼,然后绕新门楼转三圈后,便进入下一个环节,进李氏宗祠拜祖。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同时记录着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是华夏民族祖先崇拜的载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圣殿。李氏宗祠是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古祠堂,这里供奉着的是沙坪村的李氏先祖。

龙进门楼和进宗祠都必须绕柱子,绕柱子是很有讲究的。牌坊、龙珠在前引路,龙头在后,到门楼前拜三拜之后,开始从门楼左边第一根柱子绕到右边的柱子再进门楼,来到宗祠门口再拜三拜,再从宗祠门口左边第一根柱子绕到右边的柱子,再从右边绕道左边的门进入宗祠,从中门绕出再从右门进入宗祠。进入宗祠后还得绕柱子,也依次从左边第一根绕到最里面的那一根柱子。龙绕柱子寓意着金龙盘玉柱,祛灾祈福,所有的柱子都要绕一遍,是希望福泽八方和沙坪村每一个李氏族人。

绕完柱子之后,开始拜祖,拜祖时,龙头向祖先神像拜三拜,每拜一次,龙头师傅都要唱一句龙诗。

诗曰:恭贺天神造福人间、恭贺山神造福大地、恭贺祖神万代昌盛。

拜祖之后,开始在宗祠内团龙,团龙之时,牌坊、龙珠、龙头举高站在宗祠正中间,后续成员依次将龙身放低,以龙头为中心将整条龙盘作一团,团好之后场面甚是威武、壮观。团龙,象征着李氏家族团结一心。

团完龙之后,龙再沿着进时的路线,从龙尾开始依次从最里面的柱子绕着退出宗祠,退的同时龙头不停的向祖先神像朝拜,一直退到门楼前的广场。

退到广场后,就开始舞龙表演了。舞龙表演开始,锣鼓响起,龙头师傅先举着龙头朝门楼拜三下,之后众人举着龙绕广场跑一圈,再舞着龙在广场上舞出一个“李”字。舞完“李”字之后,再在广场上依次沿着村庄的上方位、下方位、左方位、右方位各舞一遍,之后全体成员将龙身举高,再沿着整个操场跑一大圈,然后圈子逐渐缩小,将龙团在一起,表演时龙珠可根据现场情况参与引导龙头。沙坪村的舞龙表演,以气势和节奏著称,非常具有观赏性,锣鼓声配合的节奏也有其鲜明的特点,非常具有辨识性。

团完龙之后,从龙尾开始逐渐散开,然后龙头朝宗祠方向一字排开,快速冲进门楼、宗祠,连续三次,每次都要朝祖先神位拜三下。拜完后退出宗祠开始围村,也就是大家举着龙沿着沙坪村环村公路走一圈,围完村之后再进宗祠,将龙摆放到宗祠的左边,即整个接新龙仪式结束。

到大年三十当天,众人将龙请出,进行舞龙祭祀表演,大致过程跟迎接新龙仪式中到门楼之后的程序差不多,先拜门楼。祭完祖之后众人会舞着龙来到村前乐水河大桥下的码头上,祭水神,祭水神,龙头师傅也要唱龙诗。

诗曰:黄龙下水有九龙,又有五龙在云中;又有四龙下四海,四海龙王有家归。今日龙王到乐水,佑我沙坪五谷丰,佑我李氏发万丁,佑我神州万世昌。

祭完水神之后,众人将龙放于码头上,以此让龙与乐水互相赋予彼此灵气。大年初一天亮时分,村民会将龙从码头请上来,然后再到宗祠祭祖,过程同大年三十一样。

祭祖仪式完成后,接着就是给村里每户人家拜年,众人舞着龙一路敲锣打鼓,挨家挨户拜年。

给村民家里拜年也有一定的讲究。首先是必须从住在村里最最左边的人家开始,龙进门前主家必须放鞭炮迎接,龙队执事人员会奉上沙坪李氏文龙的拜帖给主家,然后龙快速进入屋内,简单的团龙。因为如今的龙太长,团龙不方便,就改成了朝厅屋上方位拜三拜,拜的过程龙头师傅都会说一些祝福的话,主家也会回一些吉利的话,顺便奉上红包,龙出门后,主家还会给龙头系上红绸布。如此这般一直拜到村庄最右边最后一户人家。

在沙坪的龙文化中,还值得一提的是迎、送宗亲的龙。

一般正月里或村里有重大的庆典,同宗的其他村也会舞龙来拜年、庆贺。同宗的龙过来,沙坪村的龙是如何迎接和欢送的,也是很有讲究。

有宗亲的龙过来沙坪村拜年或是参加庆典,沙坪村的龙会提前到桥头迎接。当宗亲的龙来到之后,双方的龙头要互拜,同时鸣炮以示欢迎。

互拜完之后,邀请宗亲的龙进村,本村的龙掉头紧跟其后。到了门楼前,后面的程序与沙坪村祭祖的程序差不多。到门楼前拜门楼之时,如果是正月来拜年的宗亲,一般会奉上龙帖。

进门楼和宗祠,本村的龙也要一起,宗亲的龙在前、本村的在后。在宗祠内团龙之时,会让宗亲的龙先团好,然后本村的龙再将宗亲的龙团在里面,寓意着一脉之孙,血脉相容,团结一心。

一起团完龙,退到广场,舞龙表演,也是同样的流程。但是两条、或者多条龙一起舞,场面更加精彩。舞龙的过程中,本村都会派人去接宗亲的龙,舞完后面的动作流程。

舞完龙之后,一般会杀猪宰羊,招待宗亲吃饭。吃完饭,宗亲之间互相还会有一些交流座谈之类的活动。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如果是远道而来的宗亲来舞龙,还会招待宗亲在沙坪村留宿。

宗亲的龙要走时,也要进宗祠拜祖,但是不用再绕柱子了,而是直接从门楼冲进宗祠,拜三拜,连续三次,然后退到门楼口。这时本村执事会给宗亲的龙系上红绸布,及用宗亲奉上的龙帖,包着红包给宗亲的执事人员。系布之时要唱龙诗。

诗曰:锣鼓打起两边排,师带青龙我家来;提起素红奉送你,怠慢叔侄老兄台。

宗亲龙头师傅也会回龙诗:锣鼓打起闹喧喧,青龙敬贺贵府来;多得叔侄礼礼到,庆贺叔侄福万年。

唱完龙诗,宗亲的龙会一边对着宗祠门楼朝拜一边往后退,而这时沙坪村的龙也会互拜着送宗亲的龙出村,一直要送到桥头。

人类科技、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沙坪村的李氏龙文化,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祈求上天赐福凡间。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活动蕴含了更多的寓意,团结、和平、勇敢、拼搏等等。

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都是来自于自然,沙坪的先祖也正是通过舞龙来告诫子孙,要想向自然索取,就必须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通过舞龙这样的传统活动,使传统的文化和精神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生生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

编辑:方舟 

摄影:方舟 

 审核:小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