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粉丝经济向社群经济进化之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销售模式的进化 小米:粉丝经济向社群经济进化之痛

小米:粉丝经济向社群经济进化之痛

2024-07-14 1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围绕产品和用户做参与感,让小米赢得了大量粉丝,并从粉丝中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小米在运营中要求对产品有一定的传播,并能拉动销售。

有了产品,用户和故事,用什么样的平台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将故事传播出去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呢?

小米对三大外部运营平台做了精准的划分,QQ空间作为引流的重要渠道,是小米开放购买的重要接入口。微博适合做事件和话题传播,微信用来做客户服务。作为小米自己拥有的官方平台,小米论坛主要用于沉淀用户,微博和QQ空间拥有较强的媒体属性,微信则具有较强的服务属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Slogan,在小米的创业之初,小米完美的完成了将发烧友的聚集,“米粉”对于科技,对于智能的狂热的喜爱,让小米成长发展壮大。作为第一个与用户之间建立直接沟通渠道的企业,小米无愧于粉丝经济的集大成者。然而,有观点认为,小米成也粉丝,败也粉丝,是否因为过于成功的粉丝经济导致了小米向社群经济的进化呢?

向社群经济的进化之痛

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社群经济由粉丝经济发展而来,但是真正的社群经济是成员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因为这种交互,在社群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我运作,不断分享,自主创造,从而进行各种产品和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社群经济的实质,就是社群自身的生产力和价值增值能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助理教授林宸认为,目前小米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小米没有将在粉丝中的传播上升为有效的二级传播。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小米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也并未达到粉丝与粉丝的朋友之间的二级传播。

在小米的论坛的官方网站,《商学院》杂志记者看到,作为官方活动的爆米花,是小米官网组织的大型小米粉丝线下活动。其规模大概介于三百人到一千人之间,每个月两场,全年二十四场。另一种是小米粉丝自己组织的规模在五十人左右的同城会,在中国各大城市,约有三百到四百个同城会。每周平均会有十五场,让相同城镇的小米粉丝们可以聚在一起交流。然而,无论是爆米花还是同城会还是小米的官方论坛的线上活动,都仅仅停留在小米向粉丝的单向传播,粉丝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小米也会在这些粉丝中吸取意见,针对性的研发一些产品。这些动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小米的粉丝最终没有形成一种很强自身造血能力。

有专家认为,让“粉丝社群”得以持续,最终落脚点是产品服务的提升、社群关系的维护等方面,所以运营社群最核心的是读懂用户,形成“产消合一”的未来。显然,在这方面小米做的并不够好。

从单纯的粉丝线上活动到爆米花、同城会,小米的粉丝经济已经具备社群经济的雏形。然而,在这些社群内部,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聚会,交流,并没有为小米带来实质性的经济价值。它的社群聚会依然存在于企业向粉丝单向传播的时代。粉丝没有为小米提供好的创意,没有为产品的研发做更多的建言献策。

事实上,仅仅因为认同感而聚合在一起的粉丝,并不能提供持久的消费动力。记者曾经看到一篇名为《从米粉转米黑仅仅需要10个小时的时间》的报道,虽然只是个案,但是这种瞬间粉转黑的现象,是否能够从间接证明小米的粉丝忠实度问题?

在小米的粉丝运营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小米的饥饿营销。然而,当后期的互联网手机厂商开始吃透小米的饥饿营销,走品质路线的华为以及不参与线上厮杀的vivo等品牌,都成为小米的劲敌。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饥饿营销之后,忠实粉丝在经历数次抢购依然不能买到心爱的小米手机之后,忠实粉丝是否会依然忠实,都已成为变数。

曾经在粉丝经济时代引以为傲的营销模式,却成为向社群经济进化中的“门槛”,让小米痛不欲生。社群经济时代下,小米能否从 “发烧友”完成向大众市场的跨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