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春耕备耕进展情况、存在困难及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银行春耕备播的调研 当前春耕备耕进展情况、存在困难及建议

当前春耕备耕进展情况、存在困难及建议

2024-06-30 1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春耕备耕进展情况

1.落实粮食生产任务。按照省、市分配的任务和要求,我区对春播农作物生产进行早计划、早行动、早落实。2022年粮食计划播种面积8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75万亩(早稻28.5万亩、中稻16万亩、晚稻30.5万亩),旱粮作物面积10万亩(其中玉米3.09万亩、大豆2.74万亩、红薯3.05万亩、其他1.02万亩),已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组。

2.积极稳定蔬菜播种面积。全区春季蔬菜计划播种面积12.5万亩,同比增加0.5万亩,其中,早春叶菜类2.5万亩,早春瓜类4.5万亩,如苦瓜1.2万亩,黄瓜1.33万亩,丝瓜1.07万亩,南瓜0.62万亩等,早春茄果类3.55万亩,辣椒2.33万亩,茄子1.17万亩,加强春播蔬菜育苗及早春菜基地的生产管理。

3.狠抓越冬农作物的管理。针对今年油菜出苗不齐、苗小苗弱、播栽推迟等实际情况,加强了苗情监控和技术培训、指导;同时,强化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夯实夺取明年油菜丰收基础。对移栽偏迟、尚未返青的油菜采取早追施苗肥措施,促进早发壮苗;对长势较差、株体弱小、缺肥明显的油菜,适当增加追肥次数,同时辅助喷施叶面肥,加快苗情转旺;对田间长势不均的田块可酌情补施苗肥促平衡。对油菜任务落实有差距的乡镇街道,补种了蔬菜等经济作物,确保秋冬生产面积落实到位。

4.加强调度农资储备供应重点加强了早稻生产、蔬菜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农机检修等农资的储备调度,及时指导抓好余缺的调剂,确保市场需求。目前绝大部分农资储备基本充足,据调查统计,已储备早稻种子56万公斤,农膜100余吨,育秧软盘750万个,各类化肥1.2万吨,其中尿素0.3万吨、磷肥0.15万吨、钾肥0.15万吨,复合肥0.6万吨。同时,区农业农村部门已采购农药10万元,以备不时之需。

5.加强农资打假护春耕。开展对全区农资销售门店的执法大检查,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维护种植户合法权益。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人次,对全区农资市场进行了全覆盖式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检查门店90余家,发放各类资料3000余份,确保全区农资质量和春耕生产安全。

6.抓政策宣传和耕地流转。区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抓住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的有利时机,抓好稻田流转和稻田抛荒情况台账登记,根据台账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将稻田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及时将稻田流转给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确保稻田不抛荒。

7.抓好技术指导强服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基地、经营主体进行对接,通过发放技术明白纸和现场服务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同时要求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机合作社,指导农机大户搞好农机维修和维护,为春耕生产提供农机保障,全区现有大、小拖拉机、插(抛)秧机1528台,已检修1300余台。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虽然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仍有部分农田机耕道路与水利设施存在年久失修,基本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2.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因种粮生产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和价格低,种粮比较效益较低,水稻种植出去成本(物资及人工费用)后每亩收益只有300元左右,只相当于外面打工一天的收入,若遇低温、水灾、旱灾等不利的气候条件还会造成减产或失收,造成亏本,大多数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同时,劳动力缺少无法种。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多,大部分村8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现在家务农的大多数是6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基本上是选择方便耕种管理、旱涝有保障的水田进行种植,以满足粮食自给。

3.极端天气影响大。2022年入秋以来,基本没有有效降雨,全区遭遇持续干旱、伏秋连旱,给秋冬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油菜等冬春作物无法发芽或长势较差。据调查,当前全区油菜一、二类苗占比不到 50%,比往年同期低约 20个百分点。如:接履桥街道太古冲村部分组油菜出苗不齐、苗小苗弱,一、二类苗仅占比 30%左右。

三、对春耕备耕生产的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为实现农业生产扩面增产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建设资金投入标准,由1600元/亩提高到3000元/亩。

2.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早稻集中育秧、社会化服务方面等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对实际种粮农户一次种粮补贴标准,有效降低种粮成本,建议提高到50元/亩,并随农资价格上涨进行调整。

3.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建议国家加大对农资价格的调控力度,严厉打击生产企业随意加价以及经销商囤积货物,炒价格等牟利行为,真正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到最低标,让农民能够得到真正的优惠。

4.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并推广农业技术,改变落后的耕作方式,落实各项增产技术。特别是在优质品种推广使用、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技术等方面加强培训;加强农资使用的培训指导,做到科学施肥、有效施肥,减少化肥浪费和污染,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对农资的科学投入,提高农资的利用率,增加投资效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