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业放着4%的低利率贷款不用,去借10%的,发生了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银行大额低息贷款利息多少 有些企业放着4%的低利率贷款不用,去借10%的,发生了什么?

有些企业放着4%的低利率贷款不用,去借10%的,发生了什么?

2024-07-04 0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CFIC导读

◆这两年,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力度持续增大。无论是通过降准让银行有更多资金放贷给实体企业,还是央行再贷款支持让银行有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放贷给实体企业,还是通过减少金融收费减轻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抑或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坏账容忍度,让银行更愿意给实体企业放贷,等等,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毫无疑问的主力。

这两年,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力度持续增大。

无论是通过降准让银行有更多资金放贷给实体企业,还是央行再贷款支持让银行有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放贷给实体企业,还是通过减少金融收费减轻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抑或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坏账容忍度,让银行更愿意给实体企业放贷,等等,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毫无疑问的主力。

▲图/新华社发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支持政策之外,需要银行主动性更高的特色信贷产品,在实施落地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降低贷款利率的大背景下,创新产品的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少的现实原因”“定价基本勉强覆盖成本”“商业可持续性存疑”……不少银行人士反馈了一些当下存在的问题。

想要让银行达成实现普惠金融这一重大使命,让普惠金融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或许得先算明白一笔账。

量体裁衣的创新

关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始终没有停止。

作为近几年的一项创新探索,“随借随还”贷款,已经成为公认的最适合中国八千万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模式之一,实现了金融服务“高可得”与“低成本”的兼容,是“量体裁衣”式的普惠金融服务。

▲图/新华社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有很多商户放着4%到5%的低利率专项额度贷款没有使用,而提用了使用利率在10%以上的“随借随还”模式的贷款。

在追问其具体原因时,不少被采访的商户告诉记者称,“随借随还”模式比较划算。他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如果商户年化实际使用天数为62天,名义利率为10%的随借随还产品,商户承担的实际利率折算为固定期限产品相当于1.7%。这还没有考虑商户提用金额可以“按需使用”的金额节约。也就是说,“随借随还”模式的“实际利息成本”远低于“名义利息成本”。

首先,“随借随还”是信用贷款产品,商户无需抵押或担保。而且“随借随还”并不是专项额度,而是在一个授信额度内可以循环使用,更适合个体户突发的、临时的资金需求。这意味着商户有一笔放在云端、伸手可得的经营备用金,有利于稳定商户的经营预期。

其次,“随借随还”模式里,商户能够在授信额度内“任意时间借款、任意时间还款”,也可以“任意金额借款、任意金额还款”,按需使用,精准降本,这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额度使用效率的双重提高。这意味着,商户可以有效合理安排借贷规模,不会形成资金在时间上的浪费,也能节约资金成本。

再者,“随借随还”模式能有效解决融资难题。个体工商户多呈现“三无”特征,即无规范的财务报表、无公积金社保或人行个人征信等信用类数据,也无法提供规范的贷款用途证明。这类客户以往很难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授信,是以往普惠金融的触角没有覆盖到的实体经济末梢。而“随借随还”的贷款模式能够高度适配小微客户“短、小、频、快、急”的用款需求,满足小生意人精打细算的诉求。

根据某家银行提供的调研结果,小微客户对授信10万以内的随借随还贷款的需求最为迫切,比如说路边夫妻店等小微企业和城市普通老百姓等,其贷款跟个人生计密切相关,资金用途和资金流向非常清晰,甚少会流入房市和股市,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普通客群的金融服务需求。

更可喜的是,该模式已经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到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再到7月份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再提“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开发并持续完善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贷款产品”。

银行动力不足导致“衣”太少

量体裁衣自然好,但记者采访发现,这类产品目前并没有得到特别有效的推广。

据了解,监管认定的普惠金融标准是千万额度以下,银行业实际额度在百万量级,市场主流产品额度区间聚集在300万到1000万,采取“专项额度、一事一批”模式,以抵押贷款为主。目前,符合额度50万以下、随借随还模式的信用类普惠金融产品非常少。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利率的大背景当前,为何“量体裁衣”的“衣”少?难道是银行动力不足吗?

记者采访调研发现,这类产品的推广主要是卡在了运营成本降无可降、风险识别攻克困难的尴尬境地。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规模普遍不高,但是获客成本、风险成本、数据成本都不低。想要保持住商业可持续,一味压降贷款利率可能并不合适。”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吐出心声。

我们来算一笔账:

先看获客成本。放一笔100万的贷款,与放100户单笔1万的贷款,对银行的资产规模来说是一样的,但是后者的获客成本是前者的数倍到数十倍。目前,银行获取一名小微客户的成本在 600—2000元左右,如果采取随借随还模式,获客成本会成为银行对客定价最重要的成本考量。

再看风险成本。即使银行具备“百里挑一”的风控能力,即核准的100位客户里只有1位坏客户,那么在固定期限(1年期为例)模式下,银行的不良率为1%。但在“随借随还”模式下,银行的不良率会随着用款时间的缩短和周转次数的提高而成倍增加。

还有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包含数据成本、支付成本、客服及其他运营成本,零售信贷的作业成本会与客户数量、借据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100笔金额1万的贷款借据,作业成本会远高于1笔100万的贷款,而“随借随还”模式会使银行的作业成本呈指数级上升。

这么算下来,不难看出银行对此业务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了。更何况,普惠金融特别是“随借随还”模式面临一个技术可行性难题——风险识别。

▲图/新华社发

相关银行业负责人向记者提到,金融服务小微客户的门槛越低,风险识别越难,技术水平要求相应就越高。长期以来,小微客群普遍存在信用信息和风险数据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个体工商户。面对这样的下沉客户,“不敢贷、不愿贷”既是行业现状,又是行业痛点。

监管思路亟待调整

“明明是国家倡导的业务模式,也有助于小微企业融资。但是相对高的运营成本又使银行很难完成小微贷款名义利率下降的指标。”前述银行人士说。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要解决,银行商业可持续性也要保持住,两者如何平衡?

总结记者在采访中获取的信息来看,大致需要监管层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调整:

首先,建议针对普惠金融的考核指标,丰富考核维度,区分大额与小额、区分抵押与信用、区分专项额度与随借随还,分类进行考核,不一味地看价格低、规模大,以打包式考核形成鼓励做抵押、做大额、做固定期限的导向,对“随借随还”模式进行单独考核。

其次,部分费用可在监管层的管控下予以一定程度的减免。比如,普惠性小微贷款的央行征信费用、银行之间的代收代扣费用可以做一定程度的减免等,以进一步降低机构的作业成本。

再者,从长期来看,政策指导也需要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纳入考虑范围内。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与可创新的产品业务是相互促进的,进而有助于推动全行业的良性发展。

另外,政府可以考虑给银行等机构一些特殊补贴或政策扶持,比如信用建设,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分类制度,全面落实授信尽职免责的政策,适当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健全敢贷、能贷和愿贷的长效机制等。

本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王丽娟

国家拿真金白银支持中小微企业,效果如何?

中小微企业发展,涉及经济稳定,关乎就业保障,向来不是小事。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和融资难题,最近几个月来,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先是四部门联合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提出12项降费措施,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让利;

后有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能力,推动金融在新发展阶段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央行还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资金,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的经营压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小微企业发展再次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一直没有停过。围绕着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两大主题,各项政策越抓越细,配套机制不断完善。

或许,这将是一次从根本上探索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机遇。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

量增、面扩、价降,可能是今年央行各种文件及政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这也是央行近两年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提的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货币政策持续精准发力。

首先,以逆回购、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主的数量型和价格型常用货币工具持续发力:

自2019年8月开启以来,LPR改革不断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今年7月中旬,存款准备金率全面下调,政策指向缓解中小微企业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

至7月末,央行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次操作量首次超过100亿元。央行以此释放稳定年中流动性的信号,在呼应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同时,凸显政策操作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特征;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局面已经出现明显改善。

▲税务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涉税业务 图/新华社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383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9.2%。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持续让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人民银行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说。

其次,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落地。

为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020年6月1日,人民银行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分别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旨在运用央行资金激励银行对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大幅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今年3月,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延长两项直达工具实施期限到今年年底,并突出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6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1.8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9万亿元。

“新工具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金融让利不含糊

在这一波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中,除了减税之外,金融机构可谓是拿出真金白银在支持。

继去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以后,金融系统再度送上减费让利“礼包”。2021年6月下旬,针对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服务,四部门联合推出了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措施,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五大方面。

政策出台以后,国有大行、主要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纷纷发声,表示将严格落实降费通知,积极响应降费倡议,形成了减费让利的良好氛围。

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此次出台的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

继12项支付降费措施之后,2021年7月初,中小微企业再迎甘露。聚焦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的《通知》,从多个方面强化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 

在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老街,一家服装来料加工小微企业主周建斌(左一)向信贷人员介绍经营情况 图/ 新华社

比如,针对银行“不愿贷”的情况,《通知》要求,一方面,在内部资源上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对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显著的分支机构,在绩效考评、资源分配中予以倾斜,并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限。

针对银行“不敢贷”的情况,《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制定针对性强、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保障尽职免责制度有效落地。同时,进一步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鼓励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界定基层员工操作规范,免除小微信贷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针对银行“不能贷”的问题,《通知》表示要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提高融资便利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

另外,《通知》还对贷款定价能力、负债成本管理、完善融资服务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要求和部署。

不难看出,这已经不是单点突破地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是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统筹推动,加强各类要素的综合支撑,才能真正让这项工作稳步推进。

还有哪些值得期待?

难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中小微企业的向好发展还有赖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当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疫情反复,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内,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恢复能力更弱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将仍然突出。 

不过,7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邹澜代表央行释放出了更多利好信息。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持续做好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

中银证券研报表示,宏观政策的“连续、稳定、可持续”,体现在货币政策上,更多表现为流动性合理充裕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考虑到国内疫情也有反复的问题,民生相关支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对财政政策应该适当放低预期。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压力仍存,中小企业的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稳健的货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的着力点仍在于降低融资成本。预计下半年央行会使用定向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时为了达到降成本的效果,可能采用压缩加点的方式下调LPR。

▲ 奋力突围 图/新华社发 徐俊 作

无论未来各项政策如何推出、落地,综合目前各方信息来看,大部分市场预判都认为,今明两年政策大幅转向的可能性不大,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可能会持续发力,并不会是短期行为,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王丽娟

 微信编辑:张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