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人物,并让中国民族风味钢琴曲走向世界,但却被我们遗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钢琴的创造者 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人物,并让中国民族风味钢琴曲走向世界,但却被我们遗忘

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人物,并让中国民族风味钢琴曲走向世界,但却被我们遗忘

2024-06-28 1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看到儿子热衷于音乐和弹琴,就在志诚9岁这年,父亲请来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归国的苏先生教他学钢琴。家中没有钢琴,志诚只能在风琴上练习。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和琴行的老板商量好,在琴行里练,这样一来不仅志诚练了琴,也为老板做了义务演传。在志诚学琴后半年,他就在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一次演出中,登台表演钢琴独奏。当时钢琴是个稀罕物,见过它的人很少,更难找到会弹琴的人。一个9岁的孩子把一首乐曲熟悉练而完整的弹下来,立即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和衷心赞美。下台后,父亲问他紧张吗?志诚摇摇头说:“一点也不紧张”。

02

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1925年,不足15岁的老志诚考进了北京师范学校。1926年9月,老志诚应邀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登台表演钢琴独奏。在北大音乐传习所登台演奏后,老志诚认识了国乐大师刘天华。其时老志诚年方15,而刘天华已届而立之年。刘天华喜爱年轻有为的后起音乐才俊,老志诚则热爱国乐,愿从国乐大师那里吸收营养。相识后老志诚曾多次到刘天华家中拜访,经常用钢琴为刘天华伴奏。那时刘天华正向俄籍小提琴家托诺夫学习小提琴,需要一个钢琴伴奏,所以两人在一起时除闲谈外,更多是合乐。除一些小型乐曲外,还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大型乐曲。在刘天华演奏二胡、琵琶曲时,老志诚也尝试用钢琴为了其配乐。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老志诚的技艺水平,而且促进了他对民族和声的探索。

▲老志诚演奏《牧童之乐》,时年90岁

1931年暑假,老志诚从北京师范学校专科部毕业。他的钢琴老师李树化向校长提出应为老志诚举办一次毕业音乐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这年6月末音乐会在北京师范学校大礼堂举行。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弹钢琴的人很少,更没听说谁搞过钢琴独奏音乐会。这天老志诚特意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十分精神。他演奏了“乐圣”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钢琴之五”李斯特改编的《弄臣》选曲和《钟》,“钢琴诗人”肖邦的《军队波罗涅兹》和《英雄波罗涅兹》及夜曲等。这些作品大多意境深邃、技巧艰深,他弹起来却驾轻就熟、毫不吃力。台下的观众深深为这个年轻人所折服,他们不时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发自内心的赞美和鼓励。这应该是中国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

03

三度入狱 宁死不屈

老志诚在北京师范学校上学期间就参加过不少进步的学生活动,与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有密切的来往。他听说过许多有关共产党的传说,也曾想参加共产党,但终未如愿。

第一次是1931年的暑假,他刚从北师毕业时,那时正是张作霖的军队占领北京。因为多次参加进步活动,一个特务怀疑他是共产党就告了密。这次入狱虽然吃了些苦,但很快就被父亲托人将他以“保外就医”的名义释放。

第二次入狱:第一次入狱后他仍然倾向进步、倾向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写了《民族战歌》。1932年10月28日曾和聂耳(国歌的作者)在清华大学同台演奏《国际歌》,这时的老志诚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钢琴演奏家、大学教授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占领了北京城,日寇的间谍注意到了这位倾向革命和抗日的文化人。1941年6月日本宪兵队把他投入了监牢。这次他被木棍、皮鞭反复殴打,遍体鳞伤、口吐鲜血,但他咬紧牙关什么也不说。后来日本人因抓不到什么证据又怀疑他有肺病,怕传染他人,就把他放了出来。

第三次入狱:1944年6月,老志诚再次被日本人抓入了监狱。这次,日本人先是用烟头烫他,用脏水灌他,吊起来用皮鞭抽打他,把他倒吊起来用铁夹子夹手指,后来又用电刑,最后把他带到大坑边,将他推入坑中活埋。当敌人把土一锹一锹地撒向老志诚的头顶时,他没有屈服。不过,敌人并未将他活埋,只是一次“考验”。这回他在狱中度过了整整49天。在日本鬼子酷刑摧残和生死考验下,他保持了民族气节、宁死不屈。

04

创作民族风味钢琴曲,走向世界

1932年暑假,老志诚到北京西北的香山游览。葱郁的山色、淙淙的溪流美不胜收,而与嬉戏的牧童共同玩耍更让他心旷神怡。他陶醉在美丽的自然画卷中,乐思汹涌,一首钢琴曲在他的脑海里呈现。他不再留恋美景,迅即赶回住处,把脑海里的乐思整理、记录在五线谱上。回家后进一步加工,一首完整的钢琴曲《牧童之乐》出炉了。

1934年7月,老志诚在《音乐杂志》上看到美籍俄裔的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切列普宁(中文名:齐尔品)委托上海音乐学院萧友梅发起“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作品比赛的启事,他决定把自己两年前写的《牧童之乐》寄给主办方。参赛者除老志诚一人来自北方且无指导教师外,其余均为上海音专的高材生,且有导师肖友梅、黄自等名家的指点。最终,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获一等奖,老志诚的《牧童之乐》获二等奖。

按时间计,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当属中国的第一首民族风味钢琴曲。齐尔品很赏识老志诚的作品,他带走了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和《秋兴》在日本出版,他和他的夫人李献敏多次在欧亚各地演出时,将《牧童之乐》与《牧童短笛》一起演奏。齐尔品还在美国《音乐季刊》上著文,名为《中国音乐的现状》,文章中介绍了老志诚的照片。其后,有世界影响的《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上开辟了“中国钢琴音乐”栏目,其中列入老志诚的名字并附《牧童之乐》的谱例。可以说,老志诚及其作品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走向世界。

05

《牧童之乐》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1932年,比专家们认定的第一首中国风味钢琴曲——贺绿汀创作《牧童短笛》早两年。

这首曲子的背景来源于老志诚先生到香山去玩,看见一个羊倌在放一群羊,这群羊不听话,不肯走。刚好旁边有一条小河,羊倌就用薄的小石片在河面上打水漂,发出“嘚嘚嘚”的声音,羊也跟着噔噔蹬地走,非常有意思。

这首钢琴曲上的一些钢琴手法和和声手法,是个非常大的创新。音乐的文化内涵方面,他的中国风格形成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情、趣、幽、挺拔等观念密切相连,表现中国传统“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在技术技法方面,老志诚在结合了西方传统和声基础上,对西方和声体系进行了突破,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当中四度、五度、二度音程,将其叠置成独特的和声语言,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意趣的新的和声语汇。

老志诚用中国艺术创作中一种随心境创作的思维结合自己弹奏大量外国钢琴曲的曲式结构创作了二大段,每段分ABA结构,表现了北京香山的挺拔与牧羊童赶羊的经历,以及牧羊童生活的情趣与老志诚怡然自得的心境,是一种散中有序的创作手法。

1月29日是老志诚先生诞辰110周年,点亮心中的烛台,缅怀他在中国钢琴音乐史上曾经做出的伟大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