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是怎样炼成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钟南山说过的 钟南山是怎样炼成的?

钟南山是怎样炼成的?

2024-07-17 0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_

_

_

_

这个冬天格外漫长。面对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依然负重行走在“战疫”最前线,他的每一次出现,每一句论断都牵动着人心,他为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而落下的泪更令人感受到一个医者的仁爱和慈悲。2003年的非典过去,至今已经17年了,每当国家有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时候,人们都能听到钟南山的声音。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战士,还有人说他是国士,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这样的钟南山呢?

_

_

_

_

悬壶济世是这个家族的底色

钟南山因着父母的道路选择了习医。他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国家一级教授。他的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办人之一。夫妇两人既志趣相投,又是厦门同乡。廖月琴的娘家是有名的鼓浪屿廖家。她这一代是廖家的第四代,廖月琴姐弟三人都选择了从医。姐姐廖素琴是上海第一医院营养室主任,姐夫戴天佑是著名的肺科专家,他们的儿子,也就是钟南山的表哥戴尅戎是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月琴的弟弟廖永廉是著名的内科专家,他发现了福建省第一例钩端螺旋体病。廖永廉服务乡梓,在鼓浪屿开过诊所,他和妻子陈锦彩至今被当地人亲切而敬重地称为“廖主任”“廖医生娘”。

悬壶济世是这个家族的精神底色,这也同鼓浪屿这方水土分不开关系。19世纪初年,鼓浪屿成为闽南地区最早引入西医实践的地方之一,传教士在当地建立的救世医院通过半医半学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西医人才,也影响着鼓浪屿的子孙们纷纷走上了求医之路,其中就有被誉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

大医精诚,出自唐朝孙思邈的一文,说的是医者既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正是这样的精神追求作为一种血脉传承在钟南山身上延续。

父亲教会他执着的追求、严谨实在的作风

钟南山说,“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科至今保留着半个世纪前钟世藩的会诊记录,工整、严谨,一丝不苟,就像这位老先生的人一样。钟世藩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会医学院,后留美取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的钟世藩拒绝了国民党当局要求他撤往台湾的命令,全家留在广州迎接解放,后又将13万美元院产悉数上交给组织。

在钟南山的记忆里,父亲始终是让他有点儿怕的严父,话难得说上一句,却极有分量。钟南山在行医道路上曾经历过一段蹉跎岁月。1960年他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的十年间,做辅导员、到过农村、当过工人、校报编辑,还干过文艺宣传队,这十年让他离一个医生越来越远。1971年,当他调回广州时,已经35岁了。有一天,父亲问他,“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答:“35岁。”钟世藩接着说了一句:“都35了,真可怕啊。”

父亲的话给了钟南山很大刺激。他知道父亲在35岁这个年纪已经做出了许多成就,而一般人也远比现在的自己优秀得多。于是,钟南山开始发奋找回失去的时光。

1970年代,周总理号召对慢性支气管炎开展群防群治。当时医生们都不愿参与这项工作,因为“治咳不治喘,治喘不露脸”,这项工作很难出成绩,钟南山开始也有点不愿意,他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只一句话:“捡难的事做未必是坏事。”

钟南山记得父亲给过自己唯一的一次表扬是在他45岁,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期间。当时钟南山为了提高英语水平,经常用英文给父亲写家书。每一次,父亲寄回的信都很厚,除了他写的信以外,还把钟南山的信全部用红笔修改一遍,一起寄回来。当时,英国人是不认可中国医生的资格的,钟南山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查房和参观实验。他的导师也只允许他待8个月。钟南山说,他一定要争口气。为了研究“吸烟(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课题,他冒着危险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猛吸一氧化碳,从自己身上抽血。最终,他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发现了其推导的不完整性。钟世藩在得知儿子所做的努力时,只在信中说了一句:“你让外国人知道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的。”

“病历是写给病人看的,人家都看不懂,你写来干吗呢?”“医生说任何话,做任何事都要讲依据”……这些钟世藩说过的话和他给患儿看病时的循循善诱,不分贫富贵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钟南山。

钟世藩晚年,眼疾很重,看东西很吃力,身体也很衰弱,但他仍然坚持奔波于家和图书馆,编写了40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书中有这样写道,“当天气寒冷时,医生的手和听筒头必须先温暖后才检查,以免刺激小儿抗拒检查……”

永远要有执着的追求,办事要严谨、要实在,这就是钟世藩留给钟家的两条家训。坚守这两条家训,他的子孙们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今天人们在钟南山身上看到的那些热爱与赤诚,最初正是从父亲钟世藩那里继承来的。

母亲让他懂得宽容和同情心

钟南山说:“治学严谨上,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但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

小时候的钟南山像所有顽皮的男孩一样,做出过从三楼跳下、“挪用”要交给学校的饭钱偷偷买零食等举动,甚至留过级。在他五年级的一次考试中,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母亲廖月琴高兴地表扬他,“南山,你还是很不错的啊!”这个五年级的男孩一下子感受到了自尊,从此开始认真读起书来。

钟南山曾展示过一张儿时骑自行车的照片,他说,“当时我很羡慕别的孩子有自行车。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励你一辆!’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那年,钟南山就读的岭南大学附小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后来,学校根据平时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钟南山排在第二名。那一年通货膨胀严重,家里生活也很困难,但妈妈仍信守“诺言”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钟南山这样说。

1955年钟南山考上大学的时候,他的母亲廖月琴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仍然拿出10元钱来资助钟南山的一位同学上大学。廖月琴“文革”期间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但她生前的一点一滴都深深印刻在儿子的记忆里。

强大的家族运动“基因”

1959年,钟南山在全运会上打破了400米栏纪录

钟南山说过,他的身上有“运动基因”。大学时代他是学校里鼎鼎大名的田径运动员,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打破了全国400米栏的纪录。

钟南山和妻子李少芬

他的妻子李少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篮球运动健将,第一代新中国女篮国手,第一批被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送去前苏联学习深造的运动员,曾任中国篮协副主席,1999年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他们的爱情就是在运动场上成就的。李少芬说,“我跟钟南山有不少共同语言,特别在体育方面,他认为体育运动能锻炼一个人的承受力和上进心,我很赞同。”

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钟帷月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并打破短池蝶泳世界纪录。儿子钟帷德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著名泌尿外科专家,还是医院篮球队的主力。

钟南山认为,一个人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也不能满腹经纶,弱不禁风。他培养人才不只看重专业,更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钟南山带研究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星期五下午,他都要和研究生们打一场篮球赛,这是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

钟南山院士每天坚持锻炼

67岁时,钟南山面对非典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80岁时,他收到一份生日礼物,一幅字,四个字,“敢医敢言”。

2019年,钟南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谢谢了,我的家》栏目组访问时对着镜头说下了这番话,“爸爸,记得你说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么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我一直记着这句话,现在我已经80多岁,慢慢懂得了。爸爸,你的愿望我已初步达到,但是我还不会满足,我还会继续干。”

如今,84岁的他仍驰骋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场。

(资料来源:纪录片《大医精诚钟世藩》《医者仁心钟南山》及《一个院士的生命历程——钟南山自述》等。)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蔡敏

原标题:《钟南山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