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诗画江南!千年古村从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钅字旁加吕 家门口的诗画江南!千年古村从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

家门口的诗画江南!千年古村从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

2023-07-02 17: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包勇

三百多米长的古街上,鹅卵石小路干净古朴,小溪流清澈见底,古堰渠、古樟树、古名居相互映衬……让千年古村“活”成画中景!堰头村蹚出了文化塑形、旅游激活的样板路。

堰头村,位于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的首部,故得名堰头,是丽水“古堰画乡”的核心区块。

养猪村的脏与穷

一大早,57岁的陈小云就忙碌了起来,身为堰头村景区保安队长的她,要在第一波游客到来之前,完成对景区的安全巡查。

“以前,走的全是土路,猪在跑,鸡在跳,上的是露天厕所,猪圈挨着村民家。”行走在鹅卵石道上,陈小云回忆,“最惨是下雨天,猪圈、牛栏里流出黄色的水,臭气熏天,来过的人都叫我们这养猪村。”

说起现在,陈小云从上衣口袋掏出一只手机笑着说:“游客多了,我也越来越忙了,来这创业的人也多了,把我家的老房子也盘活了,你看,我以前用600元的手机,现在用2000多元的智能手机。这些变化都是因为环境好了。”

陈小云对景区进行安全巡查劝离违停车辆 记者 包勇 摄

村民发自内心的喜悦,堰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武最清楚不过了,他用“脏”和“穷”两个字概括了二十年前的堰头村。脏,一到村口,就可以闻到臭味;穷,村里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村民以种田与捕鱼为生,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转机出现在2005年,堰头村被莲都区列为“千万工程”首批整治村。一听说要改造,村民们非常不理解,特别是靠养猪养牛维持生计的村民。

整治后的堰头村老街 记者 包勇 摄

村民没了收入来源可不行。村里干部们一合计,堰头村绿水青山,那就引导村民种植茶叶,不仅不会污染环境,产值还更高。

“村干部带头拆了自家猪牛栏,又带领村民们上山种植茶叶。”张伟武说,就这样,村里开始改路、改水、改厕、改房、亮化,拆除猪牛栏、简易厕所等200余处,一年时间,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村貌的美与富

走进堰头村的樟树林,仿佛误入了宫崎骏的童话世界,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斑驳而又迷离。缪亮的民宿“二月原芗”就开在一棵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樟树旁。“这里的通济渠和古樟树有着千年历史,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令人震撼。”缪亮说,正是这个原因,他放弃了杭州国企的工作来到堰头村,在清代老宅里开起了民宿,现在年营业额超过30万元。

缪亮在民宿里展示文创产品 记者 包勇 摄

叶丽芳是民宿“驻·85”的主人,2017年她回到村里,投资700万元在堰头建起了民宿,如今民宿全年经营收入达260万元,还先后带动了30多名村民就业;古堰画乡酒坊主人吕勇俊,看中堰头村的好山好水好空气,用好水酿好酒,目前,古堰画乡酒年产值达到600多万元……发生在堰头的创业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当充满活力的“新村民”入驻堰头,堰头也在他们的创业经历中不断发展与繁荣。

1500多年的古樟树 记者 包勇 摄

“最初的‘千万工程’我们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改善群众的生活品质,没想到却给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伟武说,新村貌引来新产业,文旅融合发展之后的堰头村同样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美”和“富”。

美,绿水青山,村美景美,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富,“千万工程”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走向共同富裕。

“如今的堰头村有民宿、农家乐30多家,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年营业额超1000万元。”张伟武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到现在超过46000元。

成长中的守与创

一阵急雨过后,松阴溪上空出现一道彩虹,远处青山雾气缭绕,宽阔的溪面上,一只竹排正在游走。“宋代诗人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是这番意境吧。”游客感叹。

急雨过后松阴溪上空出现一道彩虹 记者 包勇 摄

“‘千万工程’让村子享受到了‘卖风景’的红利。”听到游客的赞赏,张伟武指着溪对岸说,早在2005年,结合“千万工程”实施,丽水提出建设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区,堰头村与江对岸大港头镇的大港头村、河边村,共享一个如今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古堰画乡。而如今堰头村与周边资源联动,更是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一江瓯水把古堰画乡分成了两半,堰头村,有古樟、古街和通济堰,取名为古堰。大港头镇,‘巴比松’油画产业发达,称之为画乡。”张伟武说,对于堰头村的未来,就是要“守”和“创”。

守,青山藏金,绿水有价,守护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正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创,创新发展,做强“生态+”“旅游+”的特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松阴溪一角 记者 包勇 摄

“2022年,村里投资5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一系列项目。”张伟武说,目前堰头村正流转土地发展花卉种植基地,未来还将打造油画展览馆等一系列新项目,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张伟武坚信,有了“千万工程”的基础,乘着“两山”理念的东风,成长中的堰头村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未来乡村模样越来越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