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解读日本文学(3):三岛由纪夫和他的《金阁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的一部 阎连科解读日本文学(3):三岛由纪夫和他的《金阁寺》

阎连科解读日本文学(3):三岛由纪夫和他的《金阁寺》

2024-06-26 07: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此而言,谁能猜出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简直令人意外。简直让人无法相信。他们两个人是很好的一对文学爱好者,刚听完一场关于日本文学的讲座。他们争吵、打架的原因,居然是一个认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更伟大,另一个认为三岛由纪夫更伟大。争吵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用拳脚来证明这个问题。

几年前,我在东京大学的演讲中提到过这个事例。那时,几乎所有日本的读者都觉得此事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文学热情,就是上世纪八、九是年代中国的文化现状和文学热情。由此去看这一阅读感受的极端事件,我们已经可以知道,那时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在中国读者心目中位置有多高。但对我而言,我喜爱川端的作品,或多或少,胜过对三岛由纪夫的喜爱。

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可能是川端作品中的那种诗意的忧伤和难以捕捉的绝望更能打动我吧。但说在三岛和川端之间一定要如那两个青年一样,在喜爱上二必选一时,我会选川端。但也必须要承认,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我是看了三遍的。而川端的小说,还没有哪一部让我看够三遍的。

第二遍,是几年前要到京都大学演讲。为了演讲,重读了一遍《金阁寺》。

第三遍,是今年初,为了写作目前手头的小说,我重读了此前阅读过的所有宗教题材的小说,如《红字》《卢布林的魔术师》《权力与荣耀》《深河》《沉默》和《卡马拉佐夫兄弟》的一部分。这其中,就第三次重读了《金阁寺》。一本小说能让人读三次,我想除了它的短,可以当做一个大的中篇去看完它,也证明那小说中文学的魅力一定是非常丰富的。

现在来谈谈三岛由纪夫和他的《金阁寺》。在这一谈论中,我们先来谈作家

首先,是作家的三岛由纪夫和作家川端康成相比较,三岛的身世故事更为丰富和复杂,人自身的故事更多些。我一直认为,作家除了自己写的故事好,自身演绎的人生故事也往往是他文学的一部分,比如海明威。当然,普鲁斯特自身没有故事,《追忆似水年华》仍然是不可企及的伟大作品。但就川端和三岛比,显然三岛的人生故事也在丰富着他的文学。也因此,使得三岛自身比川端康成作为作家更为符号化一些。

再是,三岛作为川端的学生,都说三岛曾经、好像——也非常想拿诺贝尔奖,因此有人说,是因为他推荐过川端康成,才使得川端康成拿了奖。这是一个花边新闻,似乎没有那么可信。但从最近看到的三岛最好的、不是一般意义的诗人“朋友”高桥睦郎的回忆文章,连他都觉得三岛对诺奖的渴望到了不可理解的程度。

还有,三岛由纪夫的自杀,与川端的自杀完全不同,川端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生活里有无限的烦恼,对世界带有绝望、忧伤、怀旧,种种状况似乎都到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而三岛由纪夫,恰恰是在最不该结束生命的时候自杀了。自杀的原因或因为军国主义,或忠于天皇,或为了他的“美的哲学”,再或的“诺奖的绝望”。总之,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是他自身的故事,也是文学的故事,至少在相当的程度上,丰富了他的文学。或说三岛的人生故事的文学性,丝毫不亚于他文学故事的丰富性。

可能是因此,反而使我对三岛的作品读得少了。但就《金阁寺》来说,读了三遍,你不能说你不喜欢。

现在,我们来谈论三岛的作品《金阁寺》。就我的记忆言,《金阁寺》的小说语言那种简单、简洁的美——尽管是翻译语言,还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清晰的简洁美,是在我阅读的经验中相当少见的。当然,我也得诚实地说,《金阁寺》语言的独特性在我们今天看来,其文字会有一点点的做作。里面有过多的金句。是哲理金句要往把小说往哲学上引。但无论如何说,在二、三十年前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时,它的语言是令人非常着迷的、沉醉的。

第二,《金阁寺》小说故事的简单性和意味的丰富性。具体说,就是这部小说中充满着简单的二元对立的丰富性。那种二元对立和二元对立的重叠、交叉和勾连——不是一个二元对立和另一个二元对立的重叠,是多个二元对立的重叠和交叉,构成了简单中的丰富。比如美与丑的对立;残疾与健康对立;永恒与毁灭的对立;纯净的爱与纯粹的性的对立;年少(人物沟口)与古老(金阁寺)的人与物的对立;平静生活与战争毁灭的对立等。

金阁寺雪景

在这部小说中,一个乡村少年,从小因为父亲告诉他金阁寺多么、多么美,于是他抱着这样一个幻想来到京都,发现金阁寺是如此的美丽,于是就在他头脑中永远产生一种对终极之美的占有欲。最后,在不能占有时,他就烧掉了金阁寺。故事就这么简单。但在这个简单中,包含了那么多的二元对立,我想,这就是它的奇妙与丰富吧。

第三,你还可以把《金阁寺》当成一部我们读者喜欢的成长小说看,像《麦田守望者》那样的小说。《金阁寺》的故事,也完全是人物沟口的一段青春成长史。

第四,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把《金阁寺》放到整个世界文学的宗教小说当中去看时,它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全世界的宗教小说都在写宗教神圣下的虚伪和神圣中的被迫害,像日本作家远腾周作的《沉默》、英国作家格雷厄姆的《权力与荣耀》,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几乎都是写的迫害、殉教和反抗。而《金阁寺》,写的却是宗教环境中的“人和世界及观念”的争论和定论。

第五,这个小说给我们提供了纪实与虚构的成功范例。小说故事直接来之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它是根据金阁寺被真实的火烧事件写成的。生活中真实的金阁寺被一把火烧掉之后,年轻的三岛由纪夫做了大量的采访和笔记,而后我们发现三岛由纪夫又丢掉了现实中的很多东西,他把采访来的物事几乎全部都丢掉而开始一种纯属于他自己的小说虚构的写作。从这些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到转化为作家内心的故事,我想这一转化和虚构,正是一个作家的才华所在,会给我们提供许多“生活中来、文学中区”的写作经验和教训。

还有,大叙述和小叙述的关系。我们看到这部小说,同样也是在二战背景下,主人公沟口全部的梦想就是当美军打过来的时候,他在战火中和金阁寺一块毁灭。这是一个非常壮烈的幻想。是对美的一种终极的追求。但恰恰战争到此为止,京都和金阁寺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了,从而使主人公的希望幻灭,自己放火烧了金阁寺。那么巨大的历史背景,从世界大战到亚洲战场,然后到日本,再到金阁寺,再到三岛由纪夫这里,这一条巨大的历史背景线,仅仅是三岛构建故事的一个朦胧的背景而已。而我们中国作家,如我自己的写作,面对此情此景,可能会把巨大的背景变成一个巨大的故事舞台,让人物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上活动,开展故事,谱写所谓的“史诗”。而三岛不一样,他让巨大的背景变成人物命运的一个桥梁,从那条河流到这条河流的一个过渡,而不变成故事的“大地”,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写作时的咂摸和思量。

关于三岛和他的《金阁寺》,我们说的不少了,就到此收住吧。

阎连科

中国作家,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炸裂志》等。

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受活》轰动文坛,成为他的代表作,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第二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13年阎连科获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同年获得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以及“影响中国2013年度文化人物”。[3]

2014年阎连科凭借捷克语版的《四书》获得卡夫卡文学奖。[3]

2015年阎连科的《受活》日文版获得日本twitter文学奖。[1]

2016年阎连科凭借英文版的《四书》第二次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2]

2016年7月19日,阎连科凭借《日熄》获得第六届红楼梦奖。[4]

2017年阎连科凭借英文版《炸裂志》第三次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