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彼得·潘》解读与整本书共读分享课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银岛和彼得潘是一本书么 《小飞侠彼得·潘》解读与整本书共读分享课设计

《小飞侠彼得·潘》解读与整本书共读分享课设计

#《小飞侠彼得·潘》解读与整本书共读分享课设计|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是,”约翰沙哑着嗓子说,“要是他醒了怎么办呢?”

彼得生气地说:“你以为我趁他睡着了杀死他吗!我要先把他叫醒,再杀他,我向来是这么干的。”

“你杀过许多海盗吗?”

“不是许多,是成吨的海盗。”

对话中,一个热衷冒险、勇敢无畏的彼得仿佛站到了读者面前。而在美人鱼的礁石上为救虎莲与海盗船长虎克遭遇的一幕,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既聪明勇敢又有绅士风度的彼得——他见自己站在礁石上的位置比虎克高,觉得这样的战斗不公平,就将虎克拉了上来——结果虎克却趁机咬了他一口。他因此而陷入了危难之中。而在危难面前,彼得想到的是朋友。为了使文迪脱险,他毫不犹豫地把风筝系在文迪的身上,并把她推离礁石,让风筝把她带走,自己一个人留了下来。

彼得虽然顽皮,却纯洁无邪。在梦幻岛上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后,文迪要离开梦幻岛回到妈妈身边。尽管彼得心中十分不愿,却爽快地答应了文迪。可他真的不想文迪离开,就飞到了文迪的前面,偷偷地关上文迪房间的窗子,使文迪以为妈妈并没有打开窗子等着他们回家,这样文迪就会飞回梦幻岛。可当他看到达林太太是那么想念文迪姐弟时,又把窗子打开了。

心理描写对表现彼得的性格特点在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岩石现在马上就会被海水淹没了。彼得虽然和别的孩子有一点儿不同,但毕竟还是孩子,此时他也有点儿害怕了。最后他直立在岩石上,脸上露出了微笑,心中的小鼓咚咚地敲着,好像是说:“死亡是一次令人恐惧的大冒险!”

文迪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她出生在压抑的环境中,几乎被一个呆板顽固的父亲扼杀了童年的快乐和梦想。幸好,她遇到了彼得·潘。她是个情感细腻的女孩。她两岁时就从妈妈的话语中明白了自己终究是要长大的。当她说要送给彼得一个吻却发现彼得不懂得“吻”是什么意思时,“文迪不愿伤他的自尊心,于是,拿了一个顶针给他。”她聪明能干,在梦幻岛扮演孩子们的妈妈时,把孩子们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心地善良,在梦幻岛上一直担心妈妈会因为他们姐弟的离家出走而伤透了心;她努力说服自己的父亲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

海盗虎克船长是作者使用笔墨较多的人物之一。他阴险狠毒,无恶不作。他总是运用险恶的手段对付彼得和梦幻岛上的孩子们。不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虎克最终被彼得打败,被鳄鱼吃掉了。

达林太太是个善良的妈妈,心思里只有孩子们,第一章和第十五章都有细腻的刻画。达林先生是个古板、滑稽而又不失可爱的父亲。所以作者在第十五章极力运用讽刺幽默的手法对达林先生可笑的举动做了精彩的描写,令人捧腹。

书中其他人物也都得力于作者恰到好处的描写,显得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即使是“客串”的梦幻鸟,它的善良和细腻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人物形象,交流自己对不同人物的认识和感受。可以选择一些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感悟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3、本书语言并不华丽,却形象生动,许多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如:他们(达林夫妇)本来还能及时进入育儿室,但是星星却一直在监视着他们。这时候,星星们又一次将窗户吹开了。那最小的一颗星星冲里面喊道:“彼得!快逃!大人们上来啦。”

有些描写看似平淡,却具有明显的表达效果,尤其能使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如:这一夜,主要成员都在岛上忙着做这些事。遗失的孩子们出来找彼得,海盗出来找遗失的孩子,印第安人出来寻找海盗,野兽出来寻找印第安人。他们都在岛上转悠,但他们用同样的速度行动,所以谁和谁都没有相遇。

精彩情节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如第十四章“与虎克的战斗”,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书中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对话十分生动,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些对话内容让学生细细品味,然后再演一演,切身体会文字的魅力。

以上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品读、积累、沉淀。

4、情感丰富细腻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体会,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些丰富细腻的情感既表现在人物的言行中,也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用心阅读,有时会使人感到妙处横溢,有时会使人紧张激动,有时会使人深受感动,书中人物的情感也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彼得与文迪第一次见面时的谈话,随着话题的转变,他们的情绪也发生着或微妙或起伏的变化——同情,骄傲,温顺,不自在,激动,想往......再如,达林太太在文迪姐弟飞走后对孩子们的无尽思念,都通过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学生一开始阅读,可能关注的只是故事内容的有趣,情节的精彩,不会自觉地去体验其中丰富细腻的情感。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阅读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却容易被学生自己忽视了的情绪感受,引导学生走进书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就会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感悟阅读带来的美好享受。

5、长不大的彼得·潘这一童话形象让人不知不觉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以及童年的幻想。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中发现自我,在阅读中感悟自我,实现自我。随着阅读的推进和深入,学生一定会深深地喜欢上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天真无邪、勇敢无畏的小飞侠彼得·潘,无限向往那个神奇的梦幻岛。即使是成人,也会产生同样的向往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小飞侠彼得·潘以前并没有来过达林太太家,为什么当文迪与她谈起彼得·潘,她总觉得自己好像童年时曾经听说过这个名字?为什么文迪的女儿简第一眼就认出了彼得·潘?学生能理解彼得·潘一出生就从家中逃走并对妈妈的角色没有好感的行为表现吗?他为什么有时也会感到无奈和忧伤?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飞侠彼得·潘”,尤其是孩子们。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乐章,从而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和这美好时光中的点点滴滴。

6、书中有许多精美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既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人物更有立体感,又因为对所有人物的造型都进行了童化的处理,夸张、活泼,充满了童趣,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插图纳入阅读视野,在阅读文字时想象画面,在欣赏插图时丰富文字信息。阅读交流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所对应的故事内容,并练习绘声绘色地复述相关情节。

三、问题提示

1、你在书中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彼得·潘?书中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你觉得叮当铃是个坏仙子吗?

3、如果你也拥有了小飞侠一样飞翔的本领,你会离开爸爸妈妈并把他们忘记吗?

4、文迪长大了,彼得·潘为什么长不大?

5、书中的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四、活动设计

1、说说我们的彼得·潘。

(1)小飞侠彼得·潘伴随我们度过了三个星期美好的读书时光。在这三个星期中,一个什么样的彼得·潘在与你朝夕相处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你认识的彼得·潘吧。

(2)说说自己认识的彼得·潘:要用具体的事例佐证自己心中的彼得·潘。

(3)为我们的小飞侠彼得·潘制作名片。

教师提供名片,学生填写。

姓名: 职业: 住址: 爱好: 自我介绍:

(4)为自己喜欢的书中其他人物制作名片(可以自己设计名片格式)。

2、精彩情节大家谈。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吗?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来概括。

提示:主要人物——彼得·潘 文迪 主要地点——梦幻岛

(2)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展现的故事情节最精彩?为什么?

提示:先说一说,再朗读有关段落。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几个片段,共同欣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格刻画的细腻和心理描写的细致。

3、情感体验来分享。

(1)谈话:一本好书之所以让人爱不释手,不仅是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也不仅是它拥有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还因为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幸福,感动,快乐,忧伤,紧张,惬意......让我们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的读书历程,你都有过哪些情感体验呢?

(2)出示表示不同情感的词语,引起学生对读书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回忆。

(3)结合具体故事情节或描写谈谈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谈谈读书时的思考。

(1)读完《小飞侠彼得·潘》,除了读书之旅带来的快乐,你还有过哪些思考吗?让我们来享受思考带来的成功体验吧!

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讨论。

问题预设:

a、文迪长大了,彼得·潘为什么长不大?

B、彼得·潘为什么一出生就逃离了家?相机补充阅读贾平凹的《天上的星星》片段。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他们哩。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我们都没有说话。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c、彼得·潘不喜欢妈妈,为什么要文迪做他们的母亲?海盗为什么也要文迪做他们的母亲?

(2)老师的问题:你从书中看到自己了吗?

思考提示:文迪的妈妈为什么觉得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彼得·潘?文迪的女儿为什么也认识彼得·潘?你为什么喜欢彼得·潘?你的心中有没有一个小飞侠?引导学生珍惜“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

五、相关资料

1、詹姆斯.巴里(1860~1937),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他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剧,《小飞侠彼得·潘》是他的代表作,其影响也最大。巴里幼年时哥哥大卫意外身亡,其母悲痛欲绝,他本人也始终未从这次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他一生都希望重拾母亲遭受打击之前的幸福岁月,并因此在成年之后仍一直保留着强烈的孩童个性。这对他的写作,特别是《彼得·潘》的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904年,童话剧《小飞侠彼得·潘》在伦敦公演时引起轰动,赞誉如潮。直到现在,它仍为世界各国圣诞节必演的魔幻剧目。后来詹姆斯.巴里将它改编为小说,彼得·潘很快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巴里于1937年去世,根据他的遗嘱,《小飞侠彼得·潘》的版权赠给了伦敦的大奥曼德街儿童医院。

2、《小飞侠彼得·潘》现在已被拍成了电影,制作成了动画片,教师可以自己或让家长提供给学生观看。

1

敲黑板!微信改版啦!请大家将我们设为“星标”,方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不然就要跟我们走散喽!方法如下:

2

3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末点个“在看”!

编辑:泡泡糖

本号为学术研究和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告知

文本来源:我在小学教语文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