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收益率高吗,高频交易只挣不赔,那么挣的钱从哪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量化高频交易靠什么盈利 量化交易收益率高吗,高频交易只挣不赔,那么挣的钱从哪来?

量化交易收益率高吗,高频交易只挣不赔,那么挣的钱从哪来?

#量化交易收益率高吗,高频交易只挣不赔,那么挣的钱从哪来?|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导航:高频交易只挣不赔,那么挣的钱从哪来?什么是量化交易,量化交易有什么好处?自己研发的量化交易系统,收益胜率都不错,却找不到资金来运作...唉,做技术的人找资金真的好难!怎么办?量化交易靠谱吗?学习量化交易如何入门?从交易的哲学本质来看,期货量化交易真的能实现正期望盈利吗?散户使用非常微小的资金做量化交易,也需要对金融计量学(数量金融)有一个很深的水平吗?量化交易中,有哪些负收益的因子?高频交易只挣不赔,那么挣的钱从哪来?

为什么说高频交易只挣不赔?问题第一部分,也很值得回答。

简单说,交易决策时刻,分四种现实类别吧。。。(with hindsight)有机会,模型以为没有机会,false negative,因而当时并没进行交易,反正不亏的。没机会,模型以为没有机会,true negative,也一样没进行交易,也不亏的。没机会,模型以为有机会,false positive,即使进行交易但市场并没有变,也不亏的。(最多只损失了交易费)有机会,模型以为有机会,true positive,试图进行合理交易,有利润空间了。在true positive这类情况下,很多类似策略也都在抢同样的信号,所以主要看谁的快慢。速度是高频交易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如果及时反映,比别人都快了,从中就挣到了最大化的利益。反过来,如果这次抢得太慢了,也不算什么亏损,因为根本就抢不到那个价格(所以跟false negative的结果一样)。所以说,理论上,成功成交的东西都应该是有利于高频玩家的。实际上当然也没那么简单。只有很少数的公司才能做到超级快的速度级。除了速度以外,重点是研究调整false positive和true positive的比例,不过这一点跟速度关系也很大了。。。假如说,你每次就是那个最慢最迟钝的高频万家之一,那你每次成功抢到的东西也只剩false positive,抢到别人根本就不要的东西。相当于每次白白掏出交易费(没有交易费的情况下,最起码也损失了半滴/half tick的市场价差吧)。那算是比较明显慢慢亏钱失败的一种高频策略情况了。但就因为那么明显了,一小时的几千手,基本就能看出来了,所以不会有人长期坚持那么做下去再说,假如你以这种hindsight去量化自己的交易历史,发现成功true positive只占10%的交易比例。。。那也要保证你成功true positive的平均利润比例高于其他false positive的交易费损失比例。否则不划算。假如正好一半一半,最起码也要追求比交易费更大的利润比例,高于半滴。再假如你能做到90% 成功 true positive,也只需要追求单交易利润率高于交易费的十分之一左右,也一样可以盈利了。(个人比较熟悉后面这一种:赌博错误交易的半滴成本大概相当于-0.05%,然后只谋正确交易追求平均 0.01%甚至 0.001%利润的样子)或者这样说。。。反复测试不同新策略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就算是运用了极大资本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研发试错速度因而有所提升。最坏的情况也只扔了几千次交易费,甚至还不如服务器 劳动成本。(不过自动化程序里面发生天灾bug的风险概率还是存在的,个人也经历过几次,特别麻烦,所以也建议从最小交易规模开始吧)另一个重点原因。。交易次数大了,比如一天几十万手,那你每一个交易的随机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了。十万手,如果都做到了 0.001%的利润,也有一天100%的回报率。实际上,每一笔交易的利润是个正态分布,往往摇摆在 0.1%%和-0.1%中间。每天也有极少数 /-1%以上的严重例外情况。然后,重点是样本数据量太大,这些随机超出正常范围的交易利弊,也会互相对冲掉,还能分析出正态分布平均是0%还是0.001%。一笔一笔的结果是杂乱的,一万笔的结果反而很稳定。高频模式只是加速了这方面的确定性,把一年利润分析缩小到了几个小时。(这一天100%以上的返还率,听上去很吓人,还得换个角度去了解。正确来说,是指仓位风险跟利润的比例。如果我每次不超过1000块的风险,不超过1000块的交易,不超过1000块的资源需求,那利润也许可以做到一天1000块。然后,高频做到了一定规模,也无法再坚持倍数扩大,因为已经涉及到了市场散户随机交易的微观流动性。不太符合民众对于宏观价值长期趋势而随便投注多少的直觉。高频思维都是“加减“,以不断地循环同一批钱为主,而不是那种“乘除“倍数积累利润率的)为什么跟其他交易策略有本质差别?说白了,交易次数大得多了,每笔投注规模小的多了,导致整个风险与利润的关系变得不太一样了。风险本身成了一个非常短暂的日内随机问题。高频策略要是能够挣钱,每天也都是有利润的。最极端的情况,如果你比所有玩家都快,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风险了,因为在每次发生价格变化,你都是最后一个把之前价格抢完的那个人了,也都站在价格上下方向正确的一边。就算你只看到了一小部分价格变化机会,肯定是这些机会上最大的得利者之一。所以抢单、挂单修改、撤单速度才是重点。如果实在做不到最快的,也只能通过增加true positive比例的手段稍微衡量一下。要让高频团队亏钱,也只能伪造信号,让他们站在错误的方向。但是也很难,因为太多团队都在做,整体力量高于任何散户。说实话,先反应的团队也能吃掉后反应的团队利益。如果真输了,最多也只是一次性的效果。从中损失地又不多,人家会很快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停掉策略,修改策略。真不能重复那么做。只有每个实质信息都比他们更快掌握,这才有可能取代人家的利益。(这里信息的定义很抽象,包括各种手动交易员和散户的思路在内,什么样的高频策略信心输入,也都有可能分开存在。虽然重点是利用其他人下交易的信息)

希望读者能够明白上面这些道理。

那我们讨论这些利润从何而来?

简单说,人家目标是争取站在每一个价格很快就要被抢完漂移的角度去执行交易。如果现在的买卖价格分别是10001-10002。。。然后很明确要变成10002-10003。那我们尽量在10002买入。其他人跟风,真成了10002-10003就是理论上的目标(要不然这策略就没啥用了)。下一步会怎样呢?可能过几秒钟又回到10001-10002,然后我们也最早发现了,等到最后时刻,再以10002的价格卖出也不迟,不挣不赔。或者,过几秒,下一步又成了10003-10004的状态,然后不用再买入,之前当时买入的东西更加划算了,继续等着涨价,或者再撤退。反过来也是。(突然涨跌多滴也是可能的,利弊都有可能,可视为随机因素,与小波动的累积价值对比起来,也就无所谓了)如果每次都这么慢,每一毫秒微妙去查看,一滴一滴一步一步地上下漂移,只需要保证占了每一滴最后时刻的优势时光,根本就亏不了了,对不对?这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刮头皮策略。实际上很多active高频策略也是类似性质的。模型规则再怎么复杂,也是这个本质。吃的就是散户每一秒乱买卖的小波动。passive策略也差不多的本质,只是挂起来等着别人来抢而已。如上,目前是10001-10002,我们觉得价格正要上去一滴,让别人以10001去卖出,相当于自己10001买入。别人不卖出也无所谓。真的如所愿涨其了一滴,还多了一滴利润呢。重点在于即使撤单,如果反而即将变成10000-10001,也要尽量撤单去站在另一边。比别人快,一样非常重要。(如果已经转变走向,然后你还挂着目前上一秒的东西,会比较惨的)当做零和游戏,人家价值利润是哪来的?当然来自随便手动下注的庞大群众了。。。微观实际价值已经高于10001.5,甚至已经预测高于10002,然后还有的人愿意以10001卖出。反过来,实际价值已经低于10001.5,还有人愿意以10002买入。市场那么大,也总有这样的人,看错微观走势。这本来就是牺牲0.005%-0.01%价值的一种愚蠢行为。人家脑子里在谋略1%以上的长期利润变化(或者自以为在这样谋略),看的都是宏观现象。根本就没人在乎0.01%具体暂短市场价差。小波动无所谓,因为交易次数少。多等几毫秒,少等几毫秒,无所谓了,还急着买卖,根本不会影响他们脑子里所追求的大致利益以及判断决策。包括很多专业大公司,也不怎么在乎。从中,都被剥夺了那么一丁点取决于小波动的0.01%利益。你后面输了还是赢了无所谓,反正你当时也绝对损失了一小部分价值给高频公司。人家公司提供价值也算是一种给与散户的优惠服务,但背后肯定是考虑自己利益为主。所让你看到的那些价格,都是更利于人家自己的。他们更加熟知短期波动现实,掌握了更多这方面进几秒的详细交易信息,或者更重视。如果在急着抢买卖,所看到的公开市场价格都是别人愿意给你提供的。他们的信息量也不一定比你少,还很擅长自动处理准备。去抢这种东西,那肯定是对方也愿意的,给他们送了几毛钱。自己单笔交易到时候输了,他们拿了一小部分利润,享受了比你更好一滴的前后成交价格。到时候赢了,一样,他们也在你的交易基础上多占了一些。零和游戏,如果你进行了一万个随机买卖交易,无论如何,他们也从中拿了一万次的小优势,在你这个交易量上,很可能累积挣得比你还多呢。你自己该有的价值,都一点一点扔给他们吃掉了。跟交易所收交易费收利润的道理一样。只是他们的信息量或分析能力比交易本省还强,或者引入了许多跨越多个交易所的道理去判断微观价值趋势。包括很多更加专业的交易手和基金,交易次数不高,一样不怎么在乎准确成交0.01%价差的小事,还愿意给高频公司牺牲这点价值。所以不仅仅是通过愚蠢散户得来的利益。高频控制不了市场大致趋势,但对于市场小细节小波浪的利用能力还是挺强的。比喻一下,海上很少出现超过100米的波浪海啸。大家都在关注这种海啸的大事。但如果你反而把太平洋上所有几厘米小水波的高度全部加起来,恐怕也有几公里之高。大家又觉得这些东西各种无所谓,但确实有人一直在盯着利用剥夺。再比喻,有个巨大商场,里面买卖金属之类的。里面也分很多不同的小店,都有自己的看法。每天数百万人出出入入试图买卖自己的金子。门口站了一大群流氓黄牛,看进出客户去买卖了什么,深知每小时买卖的真实情况。提前沟通安排其他自己人跟各个商店买卖,然后给门外客户提供新的价格。很多时候,也确实比多数商店划算方便,显得买卖价格差别很小。。。但是这群流氓也无疑一直在自己从中挣钱。他们每天挣钱的综合也比进去每一个单独客户都多了。她们风险很少。。。高频交易,就相当于这群流氓,但又可以视为一个万能中心化自动化程序。。。干得比很多单独商店要好很多了,促使了整体市场流动性方便性,只是的确从中挣了很多钱。人家那样做,也亏不了,因为足够快,自己手中本来就没有多少金子了。是一种及高效率的商务中介角色/服务。可以视为一种价值剥夺工具,也可以视为一种市场上必然出现的寄生物。科技角度上,目前还很难消灭这类程序策略的存在。什么是量化交易,量化交易有什么好处?

量化交易是指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海选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不管哪种量化交易都存在一定风险,优点如下:

1.风险低

逻辑上,只要程序判断交易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利差出现了,只要你交易成功了,自然就有利润。这样的套利策略,风险并非来自于市场涨跌判断对与错,而是来自于程序是否能抢到这个订单。这样的风险,相比涨跌对错,还是相对低很多。所以市场上一直称呼套利策略为低风险策略,对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人,可以选择套利策略。

2、利润稳定,回撤低

套利策略的利润空间相对固定,没有特别高的回报率,但很稳定,同时,套利策略的收入,回撤很低,基本不会碰到盈利大幅度回撤的情况,收益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斜上的直线。

3、适应性广

无论市场涨跌,都是有套利空间的,不像某些策略,是基于某些趋势的单特征市场,比如说上涨市场,下跌市场,或者震荡市场等。但差价套利策略是适应几乎所有市场的,他的核心基础建立在两个市场同一种产品的定价会无限接近缠绕前进的原理。

量化交易自1950年就开始出现,2000年后开始蓬勃发展。专业的量化交易是成熟市场的标志,未来也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投资行业。

?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帮助,诚邀您帮我三个忙:

1.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2.关注我和专栏,让我们达成长期友好关系~

3.阅读我的简介,说不定对您有帮助哦。

感谢您的支持!~

自己研发的量化交易系统,收益胜率都不错,却找不到资金来运作...唉,做技术的人找资金真的好难!怎么办?

楼主是个人在搞开发吗?还是在什么单位任职?

量化投资本身在中国就属于不明觉厉的行业,你得找懂行的人和机构.

量化交易靠谱吗?

量化投资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能赚钱的策略一旦公开就会失效,导致了这个行业极其封闭。同行之间虽然也会有交流, 但不谈具体策略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规矩。

大众对量化行业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西蒙斯与文艺复兴公司的传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西蒙斯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35%的年化收益率,远超股票之神巴菲特。

由于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策略,所以新闻媒体演绎出了很多神奇的故事,诸如公司招募了大量的顶级科学家,研究包括太阳旋转、潮汐运动等万物规律。简直把这个公司描述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一般的神秘组织。

所以,普通人看待量化,就像看待算命大仙一样,分成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内有玄机,对其深信不疑;一派认为是无根之木,无论如何也不可采信。

这不是量化原本的面貌。所以本文试图打破量化的神秘感,科学理性地谈一谈量化研究究竟是怎样进行的。

量化的质疑

股价的运动是一个开放问题,即影响它的因素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个股的股价无法精准预测。这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已经说过。

然而,股票市场的运行还是有很多规律存在的。比如某些股票更有可能在未来比其它股票涨得好,某些股票在市场情绪亢奋时弹性更大,某些股票在市场大跌时更抗跌,等等。

基于大量的历史样本,去挖掘出这些潜在的规律,形成能获利的交易策略,就是量化投资的主要工作。

所以,策略在历史回测上的表现,是量化工程师判断其有效与否的最重要的证据。

可是有人会说,历史不能代表未来。很多事情可能在过去10年都是对的,但突然有一天就错了,不是吗?而且就算实盘赚到了钱,也无法证明未来仍然有效。既然无法证明,所以这个东西不科学,也就不可信。

面对这种质疑,我只能承认,确实无法严格证明策略能永远有效。但是,不能说这个东西不科学,历史回测其实是最科学的投资研究方法。

科学是什么

我们就来谈谈科学是什么。

在现代的语境里,“科学”似乎与“正确”、“真理”等词画上了等号。说一个事物很科学,隐含的意思就是它是经过证明的,是正确的,是不会错的。

然而,这简直太抬举科学了。事实上,科学根本承担不了这么高的期望,它从来就不代表正确,也不需要严格的逻辑证明。

一开始人类确实希望基于一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以及严格的逻辑推理,把所有“正确的知识”都系统性地证明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包括柏拉图、笛卡尔等人。

但后来,人类认识的进步,特别是在微观物理学上的不断突破,使大家慢慢认识到,这个世界可能是不存在终极真理的。于是理性主义的根基被彻底动摇。

而近两百年兴起的“科学”,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实用主义精神之上。我们目前所谓的“科学”知识,只能说是经过了一套严格的检测程序后,至今还没有发现反例的规律。

甚至我们都不用知道这个规律背后的机理,只要它是能复现的规律,也照样可以把它纳入“科学”的范畴。

拿医药研发举例,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正规药物,其实人类并不清楚其在我们身体里的全部作用细节,而仅凭给大量人员服用并进行效果的归纳,就可以被批准上市。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新药上市前都要求做若干期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但从未要求“机理上严格证明”这一步骤。

像著名的药物阿司匹林,在19世纪并未完全了解其作用机理的情况下,做为解热镇痛药物上市;后来又不断被人类研究,陆续发现了其有治疗关节炎,抗血栓,甚至抗癌的功效,成为一代神药。这样的例子很多,另一个是治疗II型糖尿病的明星药物二甲双胍。

量化如何成为科学

我们回来看量化,基于大量历史样本的检验,找到稳定的相关性规律,并且指导实践,这是最典型的科学流程。

然而,虽说科学没有硬门槛,谁都可以来试一试;但要真正纳入科学的认可,还是非常严格的。关键就体现在如何认定“稳定的相关性规律”上面。

还拿药物来举例。“我亲眼所见这个药方治好了我们村好几个人”,这样的论证是远远不够的。现代药物研发要求进行大规模随机双盲实验,本质上是从统计学上保证样本足够大且具有无偏性,而且还要小心翼翼地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如安慰剂效应等。

同样,“历史回测的收益高”是远不能证明某量化策略中确实找到了稳定规律的。

而且与药物研发相比,量化投资中的规律更不稳定。因为前者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其遵从的生物进化规律是以百年到千年为演变尺度;而投资规律的背后是人类制度、文化、心理,其变化是以年为尺度变化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收益高的历史回测都是过拟合。即并没有找到普适性的规律,而是策略中设置的交易逻辑和参数恰好与这段历史的行情、风格相匹配,所以收益非常好。

避免过拟合是很难的。有人可能会说,我没有刻意研究历史行情的风格,而且我回测的时间很长,说明样本量很大,所以我的策略就不是过拟合。其实不然。

举个例子,有人做了一个策略回测了20年,发现整体表现还不错,唯一的大问题是在熊市时净值回撤很大。于是他加了一段代码逻辑,只要当整体市场的PE大于40,就开始空仓,直到PE小于20才开始满仓。结果回撤和净值表现均大幅改善。

这其实是典型的过拟合,虽然回测了20年时间,但这段逃顶抄底的逻辑实际只在历史中触发了6次,完全无法从统计上证明它是一个“普适规律”。

为了避免过拟合,我们总结了许多实用的检验方法。我们发现,只要在回测中通过了这些严格的检验,它在实盘继续有效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1.参数不敏感。

策略里的主要参数,比如上文用于逃顶抄底的PE数值,如果变大或变小一些,整个回测收益表现就剧烈变动,那基本就说明这个参数是过拟合。最好的情况应该是,参数从最佳值往大和往小的两边变化时,策略收益的变化相对缓慢和平滑,不会断崖式下降。

2.核心分支样本量足够大。

人们普遍认为回测时间越长代表样本量越大,但容易忽略的是,策略的所有核心逻辑触发的次数是不是够多,这就叫核心分支样本量。上文提到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在某些关键逻辑上,它的样本其实是很小的。

3.收益分布均匀。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这个策略的绝对收益或者超额收益在时间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比如最好是每个月都能战胜大盘,或者每三个月、六个月也行,如果回测10年,只有其中1年取得了极高收益,其它年份都是跑输大盘的,这种策略你敢用吗?

4.风格不显著。

这个比较专业,稍微展开说一下。市场经常呈现一定的风格,如牛市市场情绪亢奋,投资者风险偏好高,而熊市情绪低落,投资者风险偏好低,这就是牛熊风格;还有如小市值和大市值风格,就是有些时间段里小市值股票涨得更好,而另一些时间段大市值的股票涨得更好等。

我们需要分析策略的收益是不是与某种风格高度相关,比如策略只在牛市赚大钱,在熊市亏得一塌糊涂;或者只在小市值风格下表现好,而在大市值风格的市场就不行。这都不是好策略。

有人说,那这个策略我只在特定风格时候做不就行了?我觉得也不是不行,但你得先能判断未来市场会处于什么风格,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事情……

总结

现代科学体系不是建立在欧几里得式的严谨推理之上,而是建立在以大规模实践为基础的统计学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量化研究是一个标准的科学探索流程。

然而,由于股票市场的规律相对于物理学和生物学规律来说,更加地多变和不稳定,所以非常容易把假规律当真,即所谓过拟合。对业余量化爱好者来说,过拟合是最常见的错误。典型情况就是,回测曲线优秀,实盘赚不到钱。

再谈开一点,很多个人投资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来总结规律,形成所谓投资方法。但坦率地说,大部分人工能感受的样本量是非常小的,而且常常更多地只是利用近期的现象、自己熟悉的股票做总结,以至于样本不具备全局代表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股民的投资方法非常脆弱,而且对市场风格高度依赖。而在市场上混迹了5到10年的老股民,往往对市场的认识更加全面。

最后,这一篇主要讲了量化研究何以成为可信赖的工具,下一篇来谈一谈在A股市场有哪些可以持续赚钱的策略逻辑。

目前公司优惠大放送,针对公开客户有固定名额赠送,可以免费使用我们的优质策略一个月,有兴趣的量化朋友可以加官方微信lhj2019lhj咨询

学习量化交易如何入门?

某期货业内知名公司量化交易部,旗下博士硕士一把,策略无数,经常业内开研讨会,公开宣称其量化策略历史收益多少多少,其母公司乃上市公司,年报中记载 投资的纯量化交易产品运行一周年亏损近-**%到达止损线清盘认赔。 这个就是目前中国量化交易界一个缩影,过去和未来的连接出现了问题? 当然,也和体制有关。国企背景就是保守有余,创新不足。因为创新创不好会死人的。保守一点就不会有错。

说到量化交易,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其策略思想,这个东西和学历真的关系不大。那个机构做量化水平高的标准就是越少的人听说过,哎,这个机构越可能是最牛掰的。你没听说过的,那就是接近最顶级的。知道的人越多的,就越接近于平庸的水平。

作为打比赛的量化交易策略,有2个讨巧的方法。

其一是假设其他对手有非理性的交易存在,其资金管理策略有漏洞,甚至是大漏洞,人家错你没错,这排名就上去了。对业余选手来说,普遍都会出现昏招。

其二,既然是比赛总会有几个精英出场,指望他们出错是概率很小的事情,在强对手不犯错的情况下想赢,比拼的是策略以及实现策略的效率上。

假设交易佣金都极低和对手的策略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进行小周期的高频交易是获胜的一个思路。 如果有效策略可以分配在15-20个品种上,一天下来就是摇钱树的感觉。

如果策略没有对手强,那也就认命了吧,这个东西类似军事对抗里的代差,武器如果差了一代二代的,人再优秀也不行。

可是中国有个奇葩的不对称军事对抗理论,你用在量化交易里, 收益率比不过别人,就比稳定性吧。100万不好做,1000万以上量级的可以做到一年回撤控制在-2%以内,那对应的收益起码要超过 12%才算过得去, 24%就算良好了。 回撤控制可是比收益率要容易实现的多。

从交易的哲学本质来看,期货量化交易真的能实现正期望盈利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1250814

期货量化交易是可以实现正的收益的。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期货的CTA基金,CTA指数收益,能够长期获得正的收益,并且比相应的股票指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更高。

其次,从相应的经济金融理论来看,期货收益的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市场无效引起的错误定价,可以通过套利或者价值投资等方式,获取相应的利润;另一部分是承担市场风险带来的收益,包括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承担的风险越多,承担的风险越高,带来的收益相应越高。

无论从经济金融理论,还是从过去的交易历史来看,期货量化交易都是能带来正的期望收益的。

既然期货量化交易能够带来正的期望收益,那么,是不是,不会亏损呢?会不会造成大量的交易者进行量化交易导致这些正的期望收益越来越少呢?

期货量化交易和任何交易一样,都是会可能亏损的,任何一种交易类型,都可能经历不适合的行情,都可能会亏损。所以,当经历的时间少,交易次数少,就可能存在亏损。

期货量化交易并不是圣杯,和主观交易一样,也和这个社会一样,当量化交易盈利比较多的时候,会有很多资金涌入进来采用量化的方式做投资,这样,量化交易,获取的利润就会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甚至是负数,就会有一部分资金不在采用量化交易的方式,导致这些资金减少,利润增加。量化交易可以是任何一种交易类型,比如套利,比如价值投资,比如趋势跟踪。

所以,总体上来看,量化交易是可以获得正的期望的收益率的,但是,这个正的期望的收益率,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交易次数才能够获得。

散户使用非常微小的资金做量化交易,也需要对金融计量学(数量金融)有一个很深的水平吗?

不需要的,金融数学这块研究内容主要是各种资本资产期权定价、数学建模、衍生品设计。设计套利模型,期权的套期保值,而对于期货,股票,外汇这方面,由基本面引起大波动的,数学分析作用比较小。

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来找套利机会的微观结构策略,短时间就会失效(不到一年),需要经常更换,找新的Alpha特征,本质是拿大钱赚小钱的模式,学会这些数学工具,出路主要是对冲基金,一些银行。

量化交易,如果做短线,本金不需要很大,几万起步,例如半仓做有色金属期货日内,可以同时做几个品种。做日线多品种,本金就需要多一些,因为策略的回撤比日内大,本金是日内的几倍差不多。

对个人交易者来说,有用的知识主要是:建立模型,能够回测数据检查模型,一些基本面常识,概率统计。如果不做期权定价,套利,衍生品设计,可以不学金融数学,不影响做量化。

参考书目:在炒股方面,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自学成才有多大差别? - 空木道长的回答 - 知乎

量化交易中,有哪些负收益的因子?

很大程度而言,传统多因子策略和AI策略都是特征工程——即选出好的因子(特征)。

不同之处在于,模型不一样对因子收益的挖掘也不一样,传统多因子策略挖掘线性收益,AI能够挖掘更为复杂的非线性收益。

从90年代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到15年五因子模型,从Barra风险结构模型到WorldQuant 101 Formulaic alphas,已经有一些被发现的长期有限因子,比如 流动性因子、估值因子、市值因子、换手率因子、杠杆因子、成长性因子、盈利能力因子、财务质量因子等。其他的因子一般都是没有效果的因子,这么一看,没有效果的因子就非常多了,数量是正无穷大,因为因子的构造之后又变成了新的因子。

最近我们采用机器学习方式,对282个因子进行了实验,即使是在2017年(17年市场风格突变,许多因子失效),也挖掘出不少年化收益大于30%、夏普比率大于1.5的有效因子,详情请参考:【重磅】AI Alphas(A股版) 。

BigQuant—人工智能量化交易平台

TAG标签: 交易收益 交易系统 量化交易 高频交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