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历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要成煤期是 1.3地球的历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1.3地球的历史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3-12-13 13: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 地球的历史一、单选题重庆市发现某岩石,如右图所示,岩石内清晰可见古生物轮廓,经鉴定其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无脊椎动物种类。完成下面小题。1.重庆发现该化石,可以推测出( )A.重庆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是海洋环境 B.该化石所在地层能发现大量恐龙化石C.该化石形成期,大陆上被子植物繁盛 D.化石存在地区经历了陆海陆的变化2.该岩石形成于(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新生代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如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D.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4.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读下面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5.在地质历史时期,最早出现的是(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6.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氧气的含量上升 B.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稳定 D.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7.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A.地质时期的冰期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D.历史时期的寒冷期8.该时期为( )A.哺乳动物时代B.海生藻类时代C.爬行动物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9.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M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云南澄江帽天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云南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沙砾粘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现在( )A.太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1.形成元谋土林沙砾粘土沉积岩时地球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最重要的成铁期 B.地球处于寒冷且较湿润期C.在这之前地球出现人类 D.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2.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15.该地质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16.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右图中a、b、c、d代表不同地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② B.③ C.④ D.⑤18.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19.右图中不同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a-② B.b-③ C.c-④ D.d-⑤下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地表观测点信息。依据表中信息完成下面三题。观测点 ① ② ③ ④ ⑤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地层中的化石 恐龙蛋 三叶虫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20.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 )A.地质地貌 B.土壤 C.气候 D.水文21.考察路线中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22.下列各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1996年在我国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它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对于研究鸟类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为博物馆展示的中华龙鸟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中华龙鸟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4.该地质时期( )A.大陆在末期汇聚成一个整体 B.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C.大陆漂移到现在所在的位置 D.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铁矿成矿期25.恐龙大灭绝后迎来的地质时期( )A.裸子植物繁荣 B.多细胞生物出现 C.海生藻类繁荣 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27.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28.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29.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 )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0.水平地层( )A.下老上新 B.下新上老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31.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时间长短 D.地层的时代二、综合题32.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②表示____,③表示____,⑤表示____。(2)在③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联合古陆,北方称为____,南方有____;该时期的中后期,陆地上植物繁茂,形成广阔森林,是地质史上矿产形成中一个重要的____时代。(3)⑤时期板块漂移,又发生了地质史上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特点,如一些高大的山脉:____,____。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在距今2亿年至3亿年,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叠纪中期,大约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碛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1)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说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对青藏高原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了一幅当地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下图)。材料二:下图为部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考察结论1:该地区最古老的岩层形成年代应为____代。(2)考察结论2: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由____环境到___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垂直分布的位置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填“上升”“下降”或“水平”)运动。(3)根据材料二中的气候变化分析: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____,此时期,海平面较现代____。(4)约1.5亿年前,全球气候特征为____、____;植物进化处于____植物时代。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C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演化历史。该化石里是三叶虫化石,表明该地区过去是海洋的环境,这是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它贯穿了恐龙出现前的整个“古生代”。1.三叶虫是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一种生物,A正确;三叶虫主要生活在恐龙出现之前,B错误;该化石形成时期,主要是海洋生物为主,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C错误;重庆目前是陆地,表明化石存在地区经历了海洋变陆地的变化,D错误。故选:A。2.三叶虫主要是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它贯穿了恐龙出现前的整个“古生代”。因此三叶虫化石主要形成于古生代时期,ABD错误,C正确,故选:C。地质年代表:3.C4.D3.根据所学可知,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B错误;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4.根据物种进化的历史,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D正确。综上所述AB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海洋爬行动物是指可以在海洋中生存的爬行动物。现存海洋爬行动物包括海龟、海鳄和海蛇三类,已灭绝的包括鱼龙,蛇颈龙等。5.A6.A5.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出现的种类、时间是不同的。读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距今时间,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蓝藻,故A正确,BCD错误。6.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故A正确,由图知,二氧化碳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故B错,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稳定,故C错误,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没有相关性,故D错误。7.A8.A该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7.图中海岸线深入大海,说明此时地球温度低,海面大大下降,时间为1万年以前,属于第四集冰期末,应为地质时期的冰期,A正确。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相对温暖时期,海岸线靠近大陆一侧,C错。图中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不属于历史时期,故B和D错。8.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占统治地位的时代,A正确。海生藻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均在此前,BCD答案均错。9.B【详解】图中M地层位于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地层之间,下面的三叶虫化石所在地层先形成,然后是M,之后才是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生物(古生代前期),恐龙是中生代的生物,所以M地层最可能是处于古生代-中生代之间,B正确,ACD错。故选B。10.B11.B10.纳罗虫是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属于古生代,故B正确。A、C、D错误。11.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沙砾粘土沉积岩,新生代第四纪大冰期地球处于寒冷湿润期,故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故A错误。第四纪后期出现了人类。故C错误。生物灭绝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故D错误。本题考查地球的演化。12.B13.B12.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1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动物进化顺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鱼类→恐龙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14.C15.C14.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故C对,ABD错。故选C。15.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现代海陆位置尚未形成;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海洋脊椎动物灭绝是在古时代。故C对,ABD错。故选C。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地质年代熟悉并掌握。16.C【详解】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在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生物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导致恐龙灭绝,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C正确,B错误。生物灭绝与环境有关,A错误。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有重要意义,D错误。故选C。17.D18.D19.C17.根据时间的划分可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①为太古宙、②为元古宙、③为古生代、④为中生代、⑤为新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为⑤,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所以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中生代末期,即④末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动物,a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③,A错误;b地层位于a地层下面,形成地质年代可能早于③,B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c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④,C正确;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d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③,D错误。故选C。地球的历史: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时间为距今约40亿年,占地球历史90%,冥古宙时期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太古宙时期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 生物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此时段,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 大气、海洋、陆地慢慢形成。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 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两栖动物出现 进化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出现 蕨类植物繁盛,形成煤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板块剧烈运动,大陆漂移 爬行动物繁盛,“爬行动物的时代” 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是重要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至今,联合大陆解体,海陆格局形成 形成褶皱山系,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 第四纪时期,气候多次冷暖交替。20.A21.C22.B20.本题主要通过地理野外考察所记录的信息,分析此次地理野外考察的主要内容。通过表中信息可以看出本次考察主要记录了沿线各点的海拔和地层中所发现的化石,据此判断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地貌。故A正确。故选A21.恐龙生活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三叶虫生活于古生代,在古生代末期灭绝;裸子植物形成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盛行于新生代。故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③④,结合选项,C正确。故选C22.恐龙、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只有三叶虫生活在海洋中,故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应形成于海洋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C24.B25.D23.中华龙鸟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该时期泛大陆逐渐分离成现在的各个大陆,故A错误。中生代植物、动物大量繁殖,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故B正确。中生代时,大陆还没有漂移到现在所在的位置,故C错误。中生代并不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铁矿成矿期,故D错误。故选B。25.恐龙大灭绝后是中生代末期,恐龙大灭绝后迎来的地质时期是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D正确。裸子植物繁荣是中生代,A错。多细胞生物出现元古代,B错。海生藻类繁荣是古生代,C错。故选D。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的地质时期,因其形态与鸟类较像,定名为“中华龙鸟”,后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26.B27.A28.C26.本题主要考查原始鱼类出现的时间。A、元古代是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A错误;B、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B正确;C、到了古生代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C错误;D、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B。27.本题主要考查三叶虫化石出现的地层。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A正确。故选A。28.本题主要考查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AB、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AB错误;C、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C正确;D、在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错误。故选C。29.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有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因此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A31.C30.水平地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下老上新,A正确,BC错误,陆地不缺少地层,D错误。故选A。31.地层可以反映生成顺序、新老关系以及地层的时代,但是不能反映时间的长短,地层厚度不仅受到形成时间长短的影响,也受到沉积速度等因素影响。故选C。本题考查了地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32.(1) 元古代 古生代 新生代(2) 劳亚古陆 冈瓦纳古陆 成煤(3)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本题以地质年代图设置问题,涉及地质年代和地球的演化历史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根据各地质年代出现的时间判断可知,①表示太古代,②表示元古代,③表示古生代,④表示中生代,⑤表示新生代。(2)在③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强烈,形成了联合古陆,北方称为劳亚古陆,南方称为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中后期,陆地上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被繁茂,形成了广阔的森林,是地质史上矿产形成中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3)⑤新生代时期板块漂移,发生了地质史上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特点,一些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33.(1)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因为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因为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2)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年代的相关知识。【详解】(1)大冰期:因气温下降,气候非常寒冷,物种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有些生物灭绝。间冰期:气温较高,适合生物生存与发展,物种特别丰富。(2)在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史料记载、考古发掘、化石地层研究等方面获得气候变化依据。34.(1)古生(2) 海洋 陆地 上升(3) 大冰期(或冰期) 低(4) 温暖(暖) 干燥(干) 裸子本题考查全球的气候变化以及地球的演化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最古老的古生物化石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早的生物,因此该地区最古老的岩层形成年代应为古生代。(2)根据图示可知,此地化石有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化石,也有陆生生物如恐龙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因此推测,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由海洋环境到陆地环境的演变。由图中三叶虫化石海拔位置高,而哺乳类化石海拔位置低。岩层形成一般越古老的岩层越在下面,越年轻的岩层越在上面,因此可以推知该地地壳经历了上升运动,将古老的岩层抬升,并在抬升过程中,上覆岩层被侵蚀,古老岩层出露地表。(3)读材料,新生代第四纪时,全球平均温度比现在低很多,因此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或冰期),此时期,由于温度低,海水大面积结冰,且海水冷缩的作用下,海平面较现代低。(4)读图可知,约1.5亿年前,为中生代的侏罗纪时期,全球平均温度比现在暖,便于平均降水比现在干,全球气候特征为暖干,植物进化处于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