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CityWalker漫游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庆渝中区地图 重庆CityWalker漫游指南

重庆CityWalker漫游指南

2024-06-28 0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重庆CityWalker漫游指南 ——沉浸式体验渝中民国陪都时代(下篇) 发布人:2023-11-07

漫游指南的下篇是穿越国际村、嘉陵桥西村与中山四路等片区线路,属于纯城市线路。小编提前打个预防针,而且是两针!第一针:国际村和嘉陵桥西村属于重庆渝中区老居民区,建设之初并没有规划而是自由发展而来,社区内道路斗折蛇行,爬坡下坎儿都是常事。不过请放心,老居民区内路标清晰准确,只要留心墙上的指路标识就没问题。若实在找不到,可以询问这里的居民,大妈大爷们都十分热心且熟识道路。第二针:线路会跨越几条繁忙的城市交通主干道,可能会出现找不到人行斑马线的情况,别急,仔细看看附近有没有人行天桥或是地下通道(地铁站出入口),“爬坡上坎”是重庆山城的特点,也是重庆美女身材苗条的秘诀啦。

 

国际村区域线路图(自绘)

 

如果是连续“漫游指南(上篇)”的继续走,便是从鹅岭公园大门出来,沿着鹅岭正街回到三层马路上,再继续沿着健康路前行,直至健康路公交车站。侧目可见老石墙上嵌有铜铸浅浮雕,有国际村的历史、抗战时期来访重庆和在国际村生活或工作过的著名历史人物等。

 

健康路公交站至国际村西北门墙上浮雕组图

 

插播一条关于国际村的由来:抗战时期,以该地区为核心的李子坝、两路口、佛图关等区域云集了多国外交机构、外交人员以及国际友人,因此命名为国际村。它既见证了重庆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也彰显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国际村北入口及沿路标识

 

向上再前进几米便可看见门廊式的国际村“村口”。拾级而上,留心沿途指路牌,这一小片区域可以打卡无线电台、石碉堡、英国海军俱乐部、美国记者楼。

 

无线电台遗址

 

十五、英国海军俱乐部(国际村104号建筑)

英国海军俱乐部(国际村104号建筑)——俱乐部面朝南、前面是块坝子,看似一栋平房,实际北面山坡下还有一层房间,系依山而建的欧式别墅,抗战时期常接待各国记者和其他市政要人。

 

英国海军俱乐部

 

十六、美国记者楼旧址(国际村102号建筑)

美国记者楼旧址(国际村102号建筑)——距今已有七、八十年了,是一栋二楼一底的灰色美式洋楼,二楼、三楼都有楼梯间过道和走廊,整体仿船头式样,设计别致。房顶东面是小阳台,居住着大量美国记者的同时,还用来接待各国记者。

 

美国记者楼旧址(网络图片)

 

 

十七、国际村石碉堡(国际村103号建筑)

国际村石碉堡(国际村103号建筑)——国际村内也有一处石碉堡,它原本是一座军事掩体建筑,呈八角形,内设机枪口、排水沟,掩体的枪眼朝斜下,面对着长江、嘉陵江方向,目的是为防止日寇打入四川后对陪都重庆的进攻。如今,它已不再具备原有功能,成为了居民楼的“基脚”。

 

 国际村石碉堡

 

从原路返回到健康路上,继续往前走,大约250米,便可到下一个目的地——美国大使馆旧址。

 

十八、美国大使馆旧址

美国大使馆旧址——建于1942年,一楼一底,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建筑,正面竖四根大立柱,正面山墙上有一个橄榄叶组成的花环。美国公使在此办公直至1946年随国民政府回迁南京。此后该建筑纳入中正医院(即现今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前身)。2013年,作为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之一被国务院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国大使馆旧址

 

离开美国驻华大使馆旧址,沿着健康路继续向东南行,一处开阔的广场中央屹立着一座塔式构筑物——陪都跳伞塔。

 

十九、陪都跳伞塔

陪都跳伞塔——建于1942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圆锥形,通高38米,实际跳距28米,向三面伸出的钢臂可同时进行跳伞训练。建成后的陪都跳伞塔为抗战时期培养飞行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训练场所。当时,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流的跳伞塔,媒体把它塑造成一座精神标志,彰显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决心。解放后,它又为我国跳伞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00年9月,被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陪都跳伞塔

 

 

跳伞塔旧照片(网络图片)

 

如今,跳伞塔已不对公众开放,塔身周边增加了一圈草坪,只能在草坪外观赏跳伞塔。

离开陪都跳伞塔,顺着长江一路往西南前行(此处通过地铁出入口地下通道过马路),市急救医疗中心正对面就可以看到罗斯福图书馆旧址的立牌,穿过此处的市少儿图书馆,便能看见罗斯福图书馆旧址了。

 

罗斯福图书馆旧址入口

 

二十、罗斯福图书馆暨中央图书馆旧址

罗斯福图书馆暨中央图书馆旧址——整座建筑依山而建,整体呈丁字形,砖木结构,砖石外墙,灰瓦黛砖。1938年2月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迁抵重庆,1940年8月成立国立中央图书馆,1941年1月新馆竣工落成,新馆两楼一底共五层书库,可藏书40万册。1946年,国立中央图书馆新馆分批迁回南京,而在南京成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决定将罗斯福图书馆馆址设于重庆。1947年2月,由于中央图书馆建筑年久失修已出现墙壁剥落等问题,筹委会即以图书馆2亿元开办费的40%即8000万元对馆址重新设计,改造修补及布置环境。4月28日,修缮完成,全馆计有书库大楼一栋,书库大楼即现在的罗斯福图书馆旧址,风貌留存至今。

 

罗斯福图书馆暨中央图书馆旧址

 

罗斯福图书馆设计图纸(网络图片)

 

罗斯福图书馆旧址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初衷是为了追悼和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给与中国支持和帮助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中国保存联合国资料最早的,亦是当时全国仅有的5个国立图书馆之一。2019年10月,罗斯福图书馆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两路口区域线路图(自绘)

 

离开罗斯福图书馆旧址回到长江一路上,向东走一小段再左转到中山三路上,继续向东走大约80米,左手边可以看到一座门坊,此处巷子的尽头便是另一处文物建筑重庆宋庆龄旧居。

 

重庆宋庆龄旧居入口

 

二十一、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重庆宋庆龄旧居)

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重庆宋庆龄旧居)——建于1936年,砖木结构,二楼一底,1939年国民政府外交部曾租赁此楼作办公使用。1942年,保卫中国同盟总部从香港迁至重庆,此处成为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所在地和宋庆龄在重庆的寓所。该建筑在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作为重庆宋庆龄纪念馆陈列了宋庆龄的家具、照片、书籍、信件等文物,展示了她的学术成就、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等。

 

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黄色的小楼简洁精致,一楼的院子不大,一棵枝叶繁茂的黄葛兰和一尊端坐着的宋庆龄先生塑像让建筑在沉稳中灵动起来。二楼与副楼之间有一处平地作为后院,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有一处与山融为一体的防空洞,上面加盖了六七米的共性岩体,应该是当时对重庆大轰炸最安全的设计考量。有收集纪念品的同学注意咯,一楼门口处有纪念章售卖。

美食插播:巷子里有一处网红打卡面庄,据说开了十几年。接着从巷子出来,沿中山三路向北而行去到下一处文物建筑。在这段约520米的道路上也有一些网红打卡食店,例如具有重庆特色的防空洞火锅,用餐体验独特。

 

二十二、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原为中国银行招待处房屋。1945年12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国民政府将该楼拨给中共代表团使用。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领中共代表团赴南京,此处作为中共代表团重庆办事处和中共四川省委驻地。同年11月交还给国民政府,作为重庆警备司令部军营。2001年,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作为当时相关历史陈列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从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离开后,向左拐,经过美专校街,走到上清寺路,在牛角沱立交桥处过天桥后便进入下一个片区嘉陵桥西村。

 

嘉陵桥西村线路图(自绘)

 

二十三、宋子文官邸(怡园)

宋子文官邸(怡园)——于1937年建成,坐北朝南,前庭后院,连同地下室共三层,采用英伦乡村风格,外墙为西式石材砌筑,屋顶为瓦覆硬山坡顶,二层南北面均带老虎窗。

该建筑最早的主人是胡光麃,后宋子文夫妇入住,取其夫人张乐怡名字中的“怡”字,从此,这处宋子文官邸才有了“怡园”之称。1945年底,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渝,调停国共军事冲突,居住于此处,该处故又称为马歇尔公馆。1946年1月,周恩来、张群在此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与《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

怡园作为重庆谈判旧址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现今,怡园作为重庆谈判陈列馆向公众免费开放。陈列馆内常设展即是重庆谈判主题,也算是从和谈这个角度集中展示重庆陪都时期抗战外交的史料。

 

宋子文官邸(怡园)(重庆谈判旧址群)

 

宋子文官邸(怡园)内部陈设

 

怡园是这条线路最值得推荐的文物点之一。除了它酷似电影里魔法小屋的外观外,其内部设计感极强,这里有重庆最早的暖气,管道、锅炉、澡堂、传菜系统现在还保留可见。

 

宋子文官邸(怡园)内部家具

 

更惊喜的是负一层还设有专属防空洞,七拐八绕,据说可通向嘉陵江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仔细探索一番。

 

宋子文官邸(怡园)防空洞

 

从怡园出来,继续深入嘉陵桥西村,沿着指路牌走,不多远就到了“鲜英旧居”。一路上能看到鲜英生平介绍以及其夫妇一生勤俭清廉、实干笃行的故事,可以慢慢了解。

 

沿路各式鲜英事迹介绍牌

 

1929年,鲜英夫妇开始在此处山头上建房,因鲜英字特生,故将此处宅邸命名为“特园”。由于当时鲜家子嗣和亲戚众多,按照当时的传统观念,家人之间既要独门独院又要相互照应,最后,整个特园是一处占地70余亩10多栋建筑构成的别墅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三座:达观楼(特园主体工程,欧洲与川北特色混合风格,3层的青砖洋楼)、平庐(一楼一底,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康庄(四栋三层楼房,两两相连)。

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及其党政军机构、社会团体及人员大量迁至重庆,市区用房极为紧张,地理位置好、居住条件好且主人耿直好客的“特园”成为了人们理想居所。张澜、冯玉祥等都是特园的长期住客,荷兰和意大利的使馆、苏联和盟军的军事代表团都曾借用过康庄,一时间政府官员、社会贤达、民主人士等纷纷聚集于此。

1938年底,中共代表董必武和周恩来先后抵渝。鲜家私宅“特园”又成为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活动的主要场地、中共进行统战工作和民盟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董必武誉为“民主之家”。之后,爱国将领冯玉祥还手书“民主之家”横匾赠予鲜英,高挂于大门,张澜撰写了楹联。民盟早期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组织政策,都是在特园举行和发布、再全国实施,可以说,特园就是民盟的发源地。

1945年8月,抗战胜利。随后,就是众所周知的“重庆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也曾“三顾特园,一莅康庄”。

1958年,为了修建重庆首座城市大桥嘉陵江大桥南引桥,特园所在的这座小山丘被一分为二成东西两座山坡,这也就是如今的嘉陵桥西村和嘉陵桥东村。从此,特园也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几十年历史沉浮,特园大部分建筑都荡然无存。

鲜宅旧址

 

二十四、鲜宅旧址

鲜宅旧址——当年的达观楼毁于一场大火,现在的“鲜宅旧址”为以前的书斋小院和偏房。该建筑建于1929年,为一幢砖木结构的平房,坐西向东。现在,这里是嘉陵桥西村社区办公室,成为新时代里社区居民的“民主之家”。曾经冯玉祥的那块手书横匾如今已被收藏于重庆红岩村的红岩革命纪念馆。

为纪念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之家”所在地,后来在主楼遗址上新建起“达观亭”。亭子两旁的对联取材自孙中山先生的手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达观亭

 

从鲜宅旧址出来往北走,出了嘉陵桥西村,通过人行天桥跨过车水马龙的嘉陵桥路,便能看到一大面青铜白石纪念雕塑。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为史实背景,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艺术语言,将人物、场景与时代背景融汇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示了“特园”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了民盟、民建、九三学社和民革前身的一部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的诞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风雨同舟 共商国是”纪念雕塑(网络图片)

 

在纪念雕塑上方便是当时特园·康庄,旁侧楼梯,即可到达。

 

二十五、特园·康庄

特园·康庄——建于1929年,前文提到的康庄原址,坐北朝南,两栋两楼一底中西式的砖木结构建筑,蓝灰色外墙,小青瓦屋面,板条天棚,罗马柱,第二层有露台,造型精美。抗战初期,荷兰大使馆、意大利使馆、苏联军事代表团、盟军军事代表团都曾借住康庄。日军空袭重庆时,康庄的三、四号楼被炸毁,后又照原样修复。

前文将特园和鲜英夫妇的故事说了很多,这里便不再赘述。

 

特园·康庄(网络图片)

 

离开特园后沿嘉陵桥路向东行,路过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后向左拐,便来到大名鼎鼎的“最美街道---中山四路”。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驻扎地,如今重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短短六百多米长的街道历史文物建筑众多,包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张骧公馆)、桂园(张治中公馆)、重庆谈判旧址群(蒋介石官邸、尧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潘文华公馆旧址、戴笠公馆旧址、周公馆等等。

 

中山四路街景(网络图片)

 

除了历史文化遗产聚集,中山四路上还汇集了各式咖啡馆、烘培坊、西餐厅等。电影《少年的你》也在此取景。一路上也可以看见许多穿着或时尚或复古的小姐姐在拍照打卡。

 

《少年的你》(电影截图)

 

站在中山四路南端路口的环形天桥上向东北望,便可看见中山四路上的第一处历史文物建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张骧公馆)。

 

二十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张骧公馆)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张骧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当时中西合璧折衷主义建筑,融合了东西方近现代风格。灰色墙体,红色檐脚,屋顶呈歇山与十字双坡造型,屋面为机制瓦,层顶设有老虎窗和烟道。其主人为张骧,后被国民党中央党部和执行委员会借用作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办公楼。目前是电信公司渝中区分公司所在地,非工作人员很难进去得见。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张骧公馆)旧照片(网络图片)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张骧公馆)一角

 

瞥一眼张骧公馆后漫步走进中山四路,不远处就可以看到大门临街的桂园。

 

 

桂园大门

 

 

二十七、桂园(张治中公馆)

桂园(张治中公馆)——此园原系重庆一富豪的私人住所。1939年,张治中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主任(分管军事),委员长蒋介石的官邸就在德安里。为方便工作,张治中从原主人手上租下此园。迁居入住时,张治中亲手种下桂花树,由于其父名“桂徵”,故将此小院命名为“桂园”。

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特地将此让出,作为毛泽东办公会客的场所。国共两党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在此多次会见各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桂园签署了著名的《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桂园成为国共谈判的重要见证。2001年,桂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园内院

 

桂园室内(网络图片)

 

从桂园出来继续沿中山四路向北走,不远处便看见马路对面的大院门口站着武警,这便是重庆市委所在地。其实大院内还有几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包括蒋介石官邸、尧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以及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因为现状为市委大院无法进入参观,但在大门口拍拍照片还是没问题的。

 

重庆市委市政府大门(网络图片)

 

重庆谈判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其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及抗战胜利后的矛盾和冲突,也展现了双方在和平与战争的十字路口上的选择和努力。重庆谈判旧址群中另两处遗迹便是市委大院内的蒋介石官邸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虽然无法亲眼看到现状建筑,我们还是可以从旧照片上一睹其风采。

 

二十八、蒋介石官邸(原德安里103号)

蒋介石官邸(原德安里103号)——建于1936年,1938年转让给蒋介石、宋美龄使用,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官邸。此地不仅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地点,也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开展重大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场所,解放后又是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的住所和办公之处,可见其厚重的历史价值。

 

蒋介石官邸(德安里103号)(重庆谈判旧址群)(网络图片)

 

二十九、尧庐(原德安里101号和102号)

尧庐(原德安里101号和102号)——建于1936年,原主人为刘湘部将许绍宗,许绍宗字尧卿,故称此处为尧庐。1938年,侍从室从许绍宗手中借得尧庐,作为办公之所。因为蒋介石长期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侍从室实际上就是蒋介石的警卫机构和秘书班子。蒋介石也曾在此办公,此处曾被当作蒋介石在重庆城内的官邸。

 

尧庐(德安里101号)(网络图片)

 

三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原德安里104号)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原德安里104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主人为美丰银行董事康心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来渝,贺耀祖、邵力子曾借住于此,但主要作为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使用。旧址承载了抗战时期蒋介石智囊中枢、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谈判策略制定以及邓小平主政西南等重要历史时期文化信息,历史文化价值十分重大。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旧址(原德安里104号)(重庆谈判旧址群)(网络图片)

 

重庆市委机关大院内另一处无法参观拍照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该建筑在民国时期也发挥过重要作用,虽然看不着,我们还是看看照片了解一下历史吧。

 

三十一、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建于19世纪末,最初为法国天主教教堂,后改作教学学校用房,1937年国民政府南迁重庆后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办公楼。陪都时期的国民政府行政院是战时国家财政、实业、外交、教育、交通等事业发展的中枢机关。1946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行政院也随之迁返。在这9年时间里,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都先后在此建筑内办公。1949年后,这栋建筑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大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在解放后也曾在这栋楼办公。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交由中共重庆市委使用。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网络图片)

 

在市委大院斜对面、桂花园北部方向是市团委和市妇联的办公区。大院里有一幢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三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这便是另一处民国时期渝中区文保单位——潘文华公馆旧址。

 

三十二、潘文华公馆旧址

潘文华公馆旧址——潘文华是重庆市首任市长,也是民国时期在任时间最长的重庆市长。在位期间,他为重庆扩城、修路、规划建设、兴办水厂等做出了重大贡献,使重庆在近现代进程中迈出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步。潘文华公馆造型精致,属于民国时期重庆典型的公馆建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栋房子收归国有,作为重庆市妇联办公室使用至今。房屋的基本结构得以有效保留,但内外装饰已基本不存。

 

潘文华公馆旧址(网络图片)

 

从潘文华公馆旧址出来继续沿中山四路往前走,如果不了解历史,走过了也不会知道,这里有一幢建筑曾是戴笠公馆。现如今用作巴渝文化会馆/85号创意公馆。

 

戴笠公馆旧址大门

 

三十三、戴笠公馆旧址

戴笠公馆旧址——此处的戴笠公馆是戴笠在重庆的公馆之一,由于此处位于周公馆右侧,军统在此设置了特侦组,监视周公馆一举一动。另外,此处又离蒋介石在城内的官邸德安里很近,军统也在此设置了特别警卫组,作为蒋介石的近卫保镖,护卫蒋介石与宋美龄。

此处的戴笠公馆旧址是一幢两楼一底的黄色纯西式建筑,砖木结构,进入院内,有垂带式踏道5级,前后均有副阶,院子中间还有一处小天井。现在几面墙上爬满了藤曼,增加了院子的年代感。目前一楼用作书店,二楼则是咖啡厅、茶房、西餐厅。

 

巴渝文化会馆/85号创意公馆内部

 

书店里面收银台旁边,有旅行盖章处,集章人士一定带好自己的集章小本本啊。

 

文里书店文创产品

 

从戴笠公馆出来继续沿中山四路往前走,尽头就是恩来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周恩来铜像。广场内还有本次线路的最后两处文物建筑——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周公馆)和国民党警察局旧址。

 

恩来广场 周恩来铜像

 

三十四、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周公馆)

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周公馆)——此处曾家岩50号原为赵少龙和赵佩瑶夫妇的房产。1939年2月,为了解决中共代表的住房紧张问题,方便开展工作,邓颍超以周恩来的名义租用部分房屋,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城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对外称“周公馆”。南方局文委、妇女组、外事组、军事组均设于此。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接见中外各界人士。1946年5月南方局移驻南京,曾家岩50号又成为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和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驻地。1961年,曾家岩50号周公馆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馆内部

 

周公馆旁边的一栋建筑庄重威严,底楼外侧无窗,形似围墙,石朝门门楣有雕饰,门上保留着“从善如流”的石匾,此楼便是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

 

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外观

 

三十五、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

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此楼建于清末,原是一家私塾性质的书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此处又征地扩建为加尔默罗女修会和教堂。因此,此楼既具有了浓郁的西式建筑气息,又保留了中式门面。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征购此楼,作为国民政府警察局,阁楼上还辟有窗户,专门监视一墙之隔的周公馆。

 

周公馆内院处拍摄隔壁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阁楼上的窗户

 

2018年此楼进行了修缮,现作为曾家岩书院使用。从“从善如流”的中式门进入便是一条清幽小径通往中式书院大门。书院内部檐廊下和院坝内设有卡座,可以点一杯饮品,赏一会儿此处的江景,休息一下结束这次city walk了。

 

曾家岩书院咖啡

 

上篇链接:重庆CityWalker漫游指南 ——沉浸式体验渝中民国陪都时代(上篇)

图文:周遵逸

上一篇:“川渝地区大中型水电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调研工作会议会务服务项目询价结果公示 下一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为首批重庆市“渝教工心·产教融通·联智联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 分享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