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醒狮 不佛山:佛山醒狮的有趣传说丨 博古通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醒狮表演有哪些动作视频 无醒狮 不佛山:佛山醒狮的有趣传说丨 博古通今

无醒狮 不佛山:佛山醒狮的有趣传说丨 博古通今

2024-07-14 07: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源自《狮王争霸》剧照

何为醒狮

佛山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是佛山民间独有的庆祝方式。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这片南方之地,因为“瑞”字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从此,“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

醒狮突出一个“醒”字,在动作上讲求威武灵活,凡学舞醒狮者,必先学南拳,使其动作刚劲有力,步伐稳固,落地生根。而醒狮最重要的道具即为狮头,与追求形似的北狮不同,醒狮更注重神似──无论是高昂的独角还是脸谱般的油彩,都在告诉人们,醒狮头为先。

醒狮起源

有关岭南醒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其中提到“象人”,按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最迟三国时已有岭南醒狮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岭南醒狮。到了唐朝,岭南醒狮已发展成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岭南醒狮”。唐代以后,岭南醒狮在民间广为流传。

据《南海醒狮》一书中记述:“毋庸置疑,中国的醒狮(‘南狮’)是从北方的黄狮子脱胎而来的。‘南狮’究竟始于有时,查遍史料,迄未见记载,其确切的年代,已不可考。然而,大体可以肯定,是在五代十国之后,从中原流传至岭南地区民间的。”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醒狮”一章中称:“据传,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注:佛山原属南海县管辖)。《佛山忠义乡志》中载:“五斗司光绪三十三年呈报工商部实业品汇册载,‘狮头行’制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来定购,多在石路铺。”这很清楚地说明了当时南海县的狮子制作工艺为各地之冠。

关于醒狮的源流,佛山民间有几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版本一:

有杨姓族人,从中原迁徙到张槎一处荒坵落户,辟地建村,并以“大沙”为村名。族人安顿下来以后,开荒垦殖、勤奋劳动,眼看丰收在望,却在夜晚出现一只发出“涟涟”怪叫的独角怪兽将农作物尽数糟蹋,不仅如此,这怪兽还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自此,独角怪兽再也不敢来残害农作物了。从此,狮子的故事传遍佛山,“扮狮”和舞狮成为大沙村和广佛一带居民除恶驱魔的法宝,逐渐成为独特的民间风俗。为了不忘村史,大沙村民还以狮子作为镇村之宝。走进大沙村,规模宏大的杨氏大宗祠坐落在开阔的大地堂前,宗祠大门口左右两旁,高高的石台基上各立一只石狮子。据村民说,这对石狮子已守护了数百年,石台基下有作恶多端的怪兽被重重地压在下面,这个方法可永保大沙村的安宁。因此,大沙村从祖辈开始就形成一个独特的风俗:只造狮,不舞狮。这是因为舞狮的“舞”与本地“冇”谐音,舞狮,音意为“冇狮”,而大沙村不能没有狮子,为此,村民立下一条规矩:凡神诞祈福,节日喜庆,婚姻嫁娶等,大沙村“只舞龙、不舞狮”。

大沙村“杨氏大宗祠”

版本二:

故老传闻,在清代初,有一年的佛山镇流行一场可怕的瘟疫。有位长者建议,如果要战胜瘟疫,就必须大兴正气,遏止邪气,才能保得百姓平安。而狮子是天上的护法灵兽,更是百兽之王,定能镇得住邪气。于是百姓用竹篾扎成狮头形状,糊上纸,绘上狮子图案,由壮汉举舞,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入宅舞狮,为居民祈福消灾。不久,果然患病百姓逐渐痊愈,战胜了可怕的瘟疫。因此,民间舞狮祈福消灾逐渐形成习俗。

南北狮找不同

到了清代,狮子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分为北方狮和南方狮两大派,外形的区别之处主要表现在狮头和狮被两大部分。一般说来,北方狮头形象以写实为主,造型、结构、色彩、装饰都以真狮为模,造型古朴刚健,面目较为狰狞,豪迈粗犷,威猛庄严。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北狮

南方狮头造型主要有佛山狮与鹤山狮两大狮头形象。佛山狮以英雄人物形象为脸谱特征,形象威猛,加上夸张和加长的狮被,更适合与南派武功结合,表演灵活多变。南方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主要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文狮表现为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为勇猛而刚烈;少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南狮在造型上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

佛山醒狮表演

南狮中表现的主要是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8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南狮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

佛山醒狮表演

醒狮采青

采青是舞狮的常例套路,也是醒狮表演的高潮。醒狮表演比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采青。狮子采青的程序包括寻青、见青、惊青、疑青、试青、踏青、撕青、嚼青、食青、醉青、吐青等11个舞段。相传,“采青”有“反清复明”之意,采青有“采清”与“踩清”的谐音,含有推翻清朝的含义,采青,遂变成狮艺娱乐升平的一个环节。“青”普遍用生菜,舞狮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悬挂一根生菜,取其“生猛”意头,生意兴隆的象征。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表演前舞狮子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生菜一口“吃”入嘴内,再把生菜咬碎吐出,然后向大家致意,或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在南海大沥、官窑镇,还有百狮盛会和“生菜会”风俗。

舞狮采青

参考阅读

《佛山醒狮》

作者:余婉韶

索书号:G852.9/Y773

馆藏地:佛山市图书馆总馆、祖庙路分馆

内容简介:本书以佛山传统醒狮艺术为内容,向读者全面介绍佛山醒狮的兴起与起源、形象与特色、套路与表演形式、狮头制作技艺、传承艺术等方面内容。内容结合大量丰富的彩色插图,全面将佛山的民俗艺术展现在作者面前。全书集艺术性、民俗性、工艺性为一体,是一本优质的民俗文化图书。适合民俗文化研究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和广大普通读者阅读与参考。

《舞动南方——南派醒狮》

作者:曾应枫

索书号:J722.21/Z030

馆藏地:南海区罗村图书馆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源远流长的南派醒狮文化,内容包括:狮武扬威、驱邪迎祥舞南狮、自成一格的南派狮艺、舞狮的礼仪习俗、镇妖又吉祥的狮文化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