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粱行业专题报告 高粱品种特性及产业现状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酒用高粱品种有哪些 2022年高粱行业专题报告 高粱品种特性及产业现状介绍

2022年高粱行业专题报告 高粱品种特性及产业现状介绍

2024-07-01 0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高粱品种特性

(一)高粱的定义

高粱,又名蜀黍、桃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茭子、名禾等,属禾本 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粱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 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总 梗直立或微弯曲;雄蕊 3 枚,花药长约 3 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 状。颖果两面平凸,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 2.5-3 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 穗的柄长约 2.5 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花果期 6-9 月。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粱米,高粱米的籽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大小不一, 呈白、黄、红、褐、黑等颜色,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钯由浅变深。 胚乳按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形,按颜色又有白胚乳和黄胚乳之 别。 高粱原产于非洲,后传入印度,再到中国,至今已有 1600 年左右的历史。

(二)高粱的种类

一般按播种期、生育期、颜色、形状及用途、性质、粒质和籽粒色泽对高粱 加以分类。

1. 播种期

按播种期不同可分为春作高粱和秋作高粱。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三月底至四 月中旬,时间不宜过早,因早期播种气温低,生长缓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 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 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

2. 生育期

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早熟型、中熟型和晚熟型。早熟型高粱生长期为 90- 120 天,中熟型高粱生长期为 120-150 天天左右,晚熟型高粱生长期在 180 天左 右。

3. 颜色

高粱按颜色分,有红白两种,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中国的名 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白者用于食用, 性温味甘涩。

4. 其他分类标准

其他分类标准还有按性状及用途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按其 性质分,有粳性和糯性两种;按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按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 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

(三)高粱的营养成分

高粱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糖。 高粱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74.7%,其中抗性淀粉含量比玉米、小米、小麦含 量高得多。 高粱的蛋白质含量为 10.4%,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但赖氨酸和色氨 酸含量相对较少,可与其他豆类食物组合充分发挥食物的互补作用。 高粱的脂肪含量较少,为 3.1%,亚油酸及各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 50%以 上。 高粱中 B 维生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6。 高粱中含有丰富的铁、锌、镁、硒等矿物元素,其中铁含量较高,为 6.3 mg/100g,高于玉米和小麦。 高粱还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以酚类含量最高,且种类最为齐全,几乎囊括 了所有的植物酚类物质。 高粱的表皮中含有抗营养成分---单宁,单宁可以与高粱中蛋白质、酶、矿物 质等结合,降低高粱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四)高粱种植周期和影响因素

1. 生长阶段

高粱分为早熟种,中熟品种以及晚熟品种,早熟种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在 3- 4 个月左右,食品品质较高,但是产量并不是很多。中熟品种生长周期普通,一 般在 4-5 个月之间,可食用价值比较高,市场销路较多,晚熟品种生长周期较长, 一般在 6 个月左右,可用于酿酒以及高粱副食品的制作,产量也较为可观。 高粱生育期一般为 120-140 天。在国内一般将高粱分为苗期,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四个生育期。

(1)苗期。高粱从种子萌发到拔节前为苗期。通过休眠的种子,在适宜的温 度、湿度条件下出苗。这一时期需要 25-30 天,要长出 8-12 片叶,是高粱纯营养 生长期。 (2)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穗分化开始,植株由纯营养生长转人营养生长 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从拔节至旗叶展开之前,需 30-40 天。 (3)抽穗开花期。旗叶展开(挑旗)后,穗从旗叶鞘抽出,称抽穗。花序自 上而下陆续开花。从抽穗到开花结束需 10-15 天,此时,全株的营养生长基本结 束,生殖生长仍旺盛进行。 (4)灌浆成熟期。开花授粉后 2-3 天籽粒即膨大,进人灌浆期,需经历 30- 40 天。当种脐出现黑层、干物质积累终止时,即达到生理成熟。

2. 生长影响因素

(1)温度。高粱是喜温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6℃,最适温度为 25~30℃。出苗至拔节期间以 20~25℃为宜,拔节至抽穗期以 25~30℃为宜。抽 穗开花期以 26~30℃为宜,灌浆成熟期以 20~30℃为宜,同时要求昼夜温差大以 利于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成熟。(2)光照。高粱是喜光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光照不足会延迟生育,产量降低,特别是后期光照不足,直接影响子粒干物质积 累,高粱属短日照作物,缩短光照时数可提早抽穗和成熟,延长光照则成熟延迟。

(3)土壤。高粱种植应采取合理的轮作,前茬以大豆、小麦、玉米为宜,因 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多,后茬以大豆为宜。高粱种植应注意排水问题,因此应采用 条田,台田或大垄栽培,壤土为主。丰产耕层结构应为:土壤疏松,上虚下实, 呈小团聚体状态,无大块也不成单粒状。具体指标应是,土壤总孔隙度 55-60%, 土壤毛管与非毛管孔隙比例 1:0.5,非毛管孔隙占土体总容积的 10%以上,土壤 容重 1.051.30g/cm3。

(4)水分。高粱为较耐旱作物,土壤含水量 15%~20%时即可播种。苗期 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 8%~15%,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50%~65%时最为适宜。拔节孕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 33%~35%。 抽穗开花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 22%~32%。 (5)养分。高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吸肥能力很强, 每生产 100 千克高粱子实需吸收氮 2.6 千克,磷 1.36 千克,钾 3.06 千克,其比 例为 1:0.5:1.2。合理施肥,满足高粱对营养的需要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3. 主要病虫灾害

(1)主要病害

a)大斑病。是高粱产区常见叶部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病斑长梭形, 中央浅褐色至褐色,边缘紫红色,早期可见不规则的轮纹,后期或雨季叶两面生 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子实体。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雨季湿度大扩 展迅速,常融合成大斑致叶片干枯。

(b)炭疽病。该病是高粱重要病害,高粱各产区都有发生。从苗期到成株期 均可染病。苗期染病为害叶片,导致叶枯,造成高粱死苗。叶片染病病斑梭形, 中间红褐色,边缘紫红色,病斑上现密集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炭疽病 多从叶片顶端开始发生,严重的造成叶片局部或大部枯死。叶鞘染病病斑较大, 椭圆形,后期也密生小黑点。高粱抽穗后,病菌还可侵染幼嫩的穗颈,受害处形 成较大的病斑,其上也生小黑点,易造成病穗倒折。此外还可为害穗轴和枝梗或 茎秆,造成腐败。

(c)纹枯病。是高粱种植期经常发生的病害,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 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 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 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茎基部叶鞘染病初生白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后扩大成椭 圆形、四周褐色、中间较浅的病斑。叶片染病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致全叶枯死。湿度大时叶鞘内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产生黑褐 色小菌核。

(d)麦角病。子房上最初表现暗绿色和略皱症状,子房基部表面白色菌丝子 座。逐渐向上扩展,使子房转变成真菌子座。子座表面症状于接种 5-10 天后,从 被侵染的子房里分泌出粉红色、淡褐色蜜露。

(e)黑葱花霉根腐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出现似缺水状的萎 蔫,病苗皮层、维管束呈褐色水渍状,细根软化并腐烂。成株染病叶片下垂稍卷 曲,老叶片黄化,从叶尖端和叶缘开始干枯。根部染病根、根冠部变褐腐烂。

(f)苗枯病。高粱生长到 4~5 片叶子时即可发病。始于下部叶片,后向上扩 展。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条斑渐渐联合导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种子变褐。

(g)红条病。高粱红条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后期发生较重。田间症状分 花叶型、坏死型和混合型 3 种。花叶型受害叶呈条状褪色,与正常组织黄绿分明, 沿侧脉向上扩展,出现褪绿的小条点,后发展成条斑或成断续的虚线条状。后随 病斑扩展,病叶呈淡绿色,夹杂有深绿色的条点或斑块,一般不变红,形成斑驳 花叶。坏死型上述条纹变红即成为红条,褪绿斑变红或红条融合即出现红叶。红 条部分最后失水坏死。有些品种心叶变黄,后变成紫红色或红色卷曲。有的品种 心叶未见显症,仅下部叶片先变紫色或部分失绿,部分沿脉出现平行的紫红色条 纹,呈红条状。混合型心叶出现红色枯死条斑或扩展成枯死条斑。最后病株矮化 或枯死。

(2)其他病害

(a)烂种。表现为长期不发芽和死种,主要发生在点播的地里。病因主要是 播种后遇到 3 天以上的低温多雨天气地表浅层温度低于 12 摄氏度,导致种子不 萌发,加之水分过多窒息而死。

(b)烂苗。表现为生长停止、红叶或叶片出现红色条斑和烂根,主要发生在 苗床内。病因主要是出苗后 3 天以上连续的低温多雨天气。苗床浅层温度低于 12 摄氏度,导致生长停止,加上雨水过多根部窒息,同时绵霉属、腐霉属等低等真 菌和细菌浸染,造成烂根,地上不叶片无养分,合成的养分又不能转移,造成青 花素累积,而表现红叶或红斑,严重时造成烂苗和死苗。

(3)主要虫害

地老虎、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为害,常吃掉种子,为害幼苗的根、茎,造 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犁去再种,仍不能全苗。

(五)质量分级检验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粱国家标准》(GB/T 8231-2007)根据外种皮色 泽把高粱分为红高粱、白高粱和其他高粱三类。红高粱即种皮色泽为红色的颗粒, 白高粱即种皮色泽为白色的颗粒,其他高粱指上述两类以外的高粱。

1. 质量检验指标

(1)容重(test weight):高粱籽粒(通过 4.5mm 圆孔筛留存在 2.0mm 圆 孔筛上)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每升(g/L)表示。 (2)不完善粒 (3)单宁 (3)水分 (4)杂质(foreign material):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 (5)色泽、气味(colour and odour):一批高粱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2. 质量分级检验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粱国家标准》(GB/T 8231-2007)将高粱按容重 分为 3 个等级。

(六)储藏与应用

1. 储藏

高粱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其次是华北。东北地区收获高粱期间,由于气温往 往受到早霜的危害,因而新粮的水分大、未熟粒多,新收获高粱水分一般在 16%- 25%左右。高粱种皮内含有的丹宁能够降低种皮透水性并有一定防腐作用。高粱储 藏期间遇到不适宜的条件容易发热霉变,在开始变化时,粮面首先湿润,颜色变 为鲜艳,后对内逐渐结块发湿,散落性降低。一般经过 4-5 天即可发生白色菌丝。 再经 2-3 天,粮温即迅速上升,胚部出现绿色菌落,结块明显。如不及时处理, 整个变化约 15 天左右,粮温可上升到 50-60,严重霉变,丧失食用品质。

(1)影响高粱籽粒储藏的安全因素

(a)温度、水分。引起贮粮霉变的直接因子是贮粮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的 繁殖以水分和温度为主要条件。高粱安全贮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水分含量 13%时,粮温不宜超过 30℃;水分含量 14%时,粮温应在 25℃以下;水分含量 15%时, 粮温应在 20℃以下;水分含量 16%时,粮温应在 15℃以下;水分含量达 17%时, 粮温应在 10℃以下。 (b)相对湿度与通气情况。必须把粮粒水分控制在与 70%相对湿度平衡的水 分含量以下,并且粮堆空隙中空气的相对湿度也要保持在 70%以下。粮堆的空气 流通良好,有利于安全贮藏。 (c)贮粮微生物与霉变。贮粮微生物的活动是贮粮发热和霉变的主要原因。 含水量 14%~18%的带霉菌粮粒贮藏 4~5 天,粮温可上升 10℃。不带霉菌的,粮温 仍保持在 35℃不变。

(2)储藏方法

(a)干燥除杂:新收获的高粱具有水分大、杂质多的特点,要做到分水分、 分等级入仓。对于不适合安全储藏的高粱必须适时晾晒,使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 内,如温度为 5℃-10℃,相对安全水分应在 18%和 17%以下。 (b)低温密闭:高粱的特性是适于低温储藏,因此应充分利用寒冬季节降温 后进行筛选,确保杂物小于 2%,装袋密闭保管。经过干燥除杂和寒冬降温的高粱 一般可以安全度夏。

2. 应用

(1)酿造。高粱富含粗纤维、烟酸、生物素等营养成分。闻名中外的“茅台”、 “五粮液”等,都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造而成,形成了我国独特风格的酿酒业。 国产高粱中酿造高粱占总产量的 80%。

(2)饲料。高粱可以用作反刍动物、猪和家禽的饲料。使用谷物作为动物饲 料一直是全球高粱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澳大利亚、美国、泰国、日本 和欧洲。在北美,高粱作为饲料的利用率为 97%,在亚洲为 27%。在我国由于农业 结构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的发展将会促进高粱产业的发展。高粱籽粒作饲料的生 产效能高于大麦和燕麦,与玉米接近。在配合饲料中加入 10%-15%高粱籽粒,可 以预防动物疾病,提高成活率;喂饲育肥猪,可使瘦肉率由 51%提高到 58%。我国 进口的高粱 80%用于饲料,国产高粱中用于饲料的比例较低,约占 5%。

(3)粮食及种子。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 高粱食用主要分为直接食用和深加工食用两方面。直接食用方面,我国传统食用 方法包括磨皮后用高粱米制作米饭或将高粱磨面后制作各种面食。深加工食用主 要包括制作糖浆、淀粉以及各种休闲食品。我国国产高粱中粮食及种子用途占 10%。

(4)其他用途。高粱可被制作成扫帚和其他工艺品,也可以用于生产植物油、 黏合剂、板材、蜡、染料、纸张和布等。有些品种的高粱壳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 可作为具有功能性的天然食品色素。高粱单宁可作为抗氧化剂补充剂,也可作为肥胖者的抗坏血剂。高粱中的其他酚类抗氧化剂也可用作天然食品防腐剂、抗氧 化剂和治疗剂等。

(七)竞争品替代效应

1. 种植和饲料替代

饲草高粱为水资源缺乏和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提供了生产潜力。高粱与玉米在 最适条件下种植时,无论牧草产量还是品质,高粱都处于劣势,但在降雨量少、 供水受限的地区,高粱的潜力较大:而且饲草高粱还适合两熟和三熟的耕作制度。 因此,高粱作为饲草加以利用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可用水资源有限、土壤贫瘠 的地区。

2. 酿造替代

高粱的酿造替代品有玉米、甘薯、甘蔗。但是高粱作为酿酒的传统原料,具 有较大优势。白酒的酿酒原料主要是谷类、薯类、糖蜜类,如高粱、玉米、甘薯、 甘蔗等,这三类原料酿的酒,品质依次下降。 因此好酒一般都以优质谷物原料如 高粱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糯米、大米等粮食。薯类和糖蜜类原料多用于 生产食用酒精。

3. 食品替代

在食用方面,高粱主要替代品是玉米、燕麦、小米等杂粮。高粱抗性淀粉含 量高于玉米、小米、小麦,较为契合当下市场的健康需求。

二、 我国高粱市场供需情况

(一)高粱产业链

高粱是我国粮油资源中消费量、贸易量均占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我国高 粱加工用途广泛,加工用量占比高达 85%以上。加工类型主要有四种: 一是酿造,80%为酿造白酒,20%为酿造食醋,由于酿造业对高粱需求旺盛, 国产高粱消费 10 年来增加了 90%; 二是饲料,进口高粱 80%用于饲料制造,甜高粱作为饲料原料尤其受到市场 欢迎; 三是作为粮食和种子,高粱在加工业中主要被制作成高粱糌粑,高粱煎豆包 等特色食品; 四是其他,高粱杆被制作成扫帚和工艺品,以及作为工业原料被用来提取淀 粉、糖等产品。

(二)我国高粱种植情况

1. 种植面积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和大麦,也是中国重 要的杂粮作物。在 USDA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度我国高粱收获面积为 63 万公 顷。 21 世纪以来,伴随着玉米小麦等主粮的产量提高,高粱主要用途逐步从食用 转变为酿造,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成为重要的杂粮作物。但近年以来,随着酿 造产业的发展,对高粱的需求逐步上升,拉动种植面积上升。2009/2010 年度以 来,高粱产量转为上升趋势,2015/2016 年度以来,高粱收获面积也开始转为上 升趋势。USDA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度全国高粱收获面积为 3000 千公顷,较上 年上升 1.01%。

我国高粱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香港、澳门外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但是, 各省份在高粱生产的气候条件,工业水平,基础设施,农业政策方面差异显著, 受以上因素影响,高粱生产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高粱主要有东北、华北、西 南三大主产区,东北(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华北(山西省、内蒙古自 治区和河南省)主要是粳高粱生产区,种植面积 600 万亩左右;西南主产区(四 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主要是糯高粱产区,近年来,在茅台、五粮液、泸州老 窖、郎酒等知名酒企的拉动下,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发展到 300 万亩左右,占全 国种植面积比重从 2.5%发展到 29.6%。中国高粱三大主产区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增 加,种植面积从占全国 58.3%增至目前的 88.2%。

2. 产量情况

我国高粱产量分布较为集中,吉林和内蒙古是我国两大高粱产量省份。2018 年,两省高粱产量合计占全国产量的 47.91%。全国近半数高粱产量都来自于吉林 及内蒙古地区。其他产量较高的省份有黑龙江、辽宁、四川、贵州、山西、重庆 等。 东北地区产量领袖群伦。在东北、华北、西南三大产区中,东北地区产量占 三大产区总产量的的 51%,华北地区产量占三大产区总产量的 33%,西南地区产量 占比 16%。东北地区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高粱产量 21 世纪以来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局面。2002/2003 年以来,由 于我国经济发展,高粱食用需求降低,种植面积下降。产量下降。2009/2010 年 以来,白酒行业发展迅速,受酿造需求拉动,高粱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 2021/2022 年度高粱产量 300 万吨,较上年增长 1.01%。 近几年我国高粱结构变化较为明显。吉林省高粱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内蒙古 高粱产量则先降后升,主要原因是高粱种植面积的变化。

3. 单产水平

影响高粱单产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播种时间、土壤温度、施肥量、杀虫 剂种类选择及杂交品种选择。 我国高粱单产水平呈现平稳波动趋势,2018 年为 4.70 吨/公顷。国内各省单 产差距较大,近年来我国高粱单产最高的两大省份为辽宁和黑龙江。2018 年辽宁 高粱单产为 7.52 吨/公顷,黑龙江高粱单产为 4.99 吨/公顷。2010-2018 年,我国高粱单产提高了 4.84%,各省单产波动差异较大,辽宁单产 2010-2018 年提高 了 50.78%,黑龙江单产则降低了 22.50%。

(三)我国高粱消费情况

我国高粱消费主要分为饲用消费和非饲用消费。2010/2011 年度至 2014/2015 年度我国高粱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4/2015 年度至 2018/2019 年度消费总量逐 年下降,2018/2019 年之后高粱消费总量有所回升。2021/2022 年度高粱消费总量 1350 万吨。 目前我国高粱消费结构仍然以饲用消费为主,近年来非饲用消费量有所增加 但仍低于饲用消费量。非饲用消费主要分为食用、酿造和其他。USDA 数据显示, 2020 年度我国饲料消费占 75.5%,食用占 12.6%,酿造占 10.8%,其他占 1.1%。

(四)我国高粱进出口情况

我国是高粱净进口国,也是高粱第一大进口国。高粱进口呈现“增-降-增” 趋势。2012 年之前中国高粱使用比例较高,加工比例较低,国内产量足以满足需求,进口尚未形成规模,2012-2014 年高粱进口迅速增长,2014/2015 年度高粱进 口量达到小顶峰 1016 万吨;2015-2018 年高粱进口量逐年下降,2018/2019 年进 口量仅为 65.2 万吨,此后高粱进口量再次呈增长趋势,2019-2021 年高粱进口量 迅速增长。USDA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度我国高粱进口量为 1050 万吨,较去年 增长 21.12%,达到中国进口高粱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国高粱进口增长的原因主要有进口配额增加和国内外粮价倒挂,进口下 降的原因是我国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实施玉米收储市场化收购和补贴的新机 制,国内玉米价格下跌且供应充足。因中国进口高粱的主要来源国是美国,中美 关系对高粱进口量也有一定影响,2018 年中国启动对美国高粱的反倾销调查,当 年中国高粱进口量达到 2012 年来最低值。

中国高粱主要进口来源国为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缅甸。我的钢铁网数 据显示,2022 年 5 月,我国进口高粱 166.96 万吨,较上月的 82.17 万吨增长 103.77%,其中从美国进口 147.27 万吨,占比 88.21%、从澳大利亚进口 16.32 万 吨,占比 9.77%,从阿根廷进口 7.56 万吨,占比 1.98%、从缅甸进口 0.07 万吨, 占比 0.04%。

中国高粱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智利、中国香港、 加拿大、巴拿马、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英国。我的钢铁网数据显示,2022 年 5 月,我国出口高粱 82.73 吨。其中智利 50 万吨,占比 60.43%、日本 20 万 吨,占比 24.20%、美国 5.3 万吨,占比 6.40%、中国香港 4.2 万吨,占比 5.13%、 马来西亚 3 万吨,占比 3.63%、英国 0.2 万吨,占比 0.19%。

(五)我国高粱供需平衡表

我国高粱产量近 5 年整体呈增长趋势,2020/2021 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高粱 产量略出现下降,但 2020/2021 年高粱产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据 USDA 数据, 2018/2019 和 2019/2020 年度,由于进口量下降,我国高粱期末库存大幅度下降, 库存和库销比也处于历史低位。2020/2021 年度,随着进口量回升,期末库存和 库销比恢复甚至超过历史水平。2021/2022年度,中国高粱期末库存达23.9万吨, 库销比 1.77%。

(六)我国高粱领先企业介绍

我国高粱主要用于酿造行业和饲料行业,酿造行业中高粱主要被用于酿造白 酒,其次是食醋;饲料行业中甜高粱杆被用于制作动物饲料。 我国白酒行业结构仍处于垄断竞争状态,未形成行业寡头,行业集中度较低。 处于领先地位的五大白酒企业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 顺鑫农业。五大白酒企业合计占市场份额的 35.74%。 近年来我国白酒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20 年 CR2 从 24%提高到 27%、CR5 从 34%提高到 36%、CR10 从 40%提高到 42%,行业集中度均有所提高,预计未来行业 集中趋势会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行业寡头。

我国饲料行业整体竞争比较充分,处于领先地位的十大饲料企业分别是新希 望、海大集团、新五丰、唐人神、傲农生物、天康生物、华英农业、中牧股份、 西部牧业和国联水产。十大企业合计占市场份额的 19.04%。 预期未来市场集中度提高。2020 年饲料行业 CR3 产量占比为 15.33%,低于 2019 年的 18.75%。

但近年来饲料行业逐渐整合,进入稳定发展和结构化调整阶 段,大型企业凭借资金、管理和防疫体系建设上的优势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中小 企业面对资本压力、人才压力、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发展瓶颈,将逐步被优势 企业整合并购或退出市场,市场集中度将转向提高,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三、 全球高粱市场供需情况

(一)全球高粱主产国种植周期

高粱是喜温作物,在北半球种植周期主要在 3-11 月,在南半球种植周期主要 在 10 月-次年 8 月。从高粱的播种及收获时间上看:美国高粱在 4 月-6 月播种, 9 月-11 月收获。尼日利亚高粱在 5 月-7 月播种,9 月-11 月收获。埃塞俄比亚院 粱在 3 月-5 月上旬播种,10 月-12 月上旬收获。印度高粱分为雨季高粱和旱季高 粱,雨季高粱在 5 月下旬-7 月播种,11 月-12 月收获;旱季高粱在 9 月下旬-11 月收获。

墨西哥高粱分为夏作高粱和冬作高粱,夏作高粱在 4 月下旬-5 月播种, 11 月-12 月收获;冬作高粱在 2 月-4 月上旬播种,5 月下旬-6 月收获。苏丹高粱 在 6 月-7 月播种,11 月-12 月收获。中国高粱在 5 月上旬播种,9 月收获。阿根 廷高粱在 10 月下旬-12 月上旬播种,次年 4 月-次年 6 月上旬收获。巴西高粱在 11 月下旬-次年 3 月上旬播种,4 月下旬-8 月上旬收获。尼日尔高粱在 6 月下旬 -8 月上旬播种,9 月中旬-11 月上旬收获。

(二)全球高粱供给情况

在世界粮食作物市场中,高粱是第五大粮食作物,前四种是玉米、小麦、水 稻和大麦。USDA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度,全球五大粮食作物产量共 27.2 亿 吨,其中高粱产量为 6232 万吨,占全球五大粮食作物总产量 1.70%。从粮食出口 结构看,高粱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五,玉米和小麦分别位列全球粮食出口第一和第 二位。USDA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度全球五大粮食作物出口量为 4.9 亿吨,其 中高粱出口量为 1241 万吨,占据全球五大粮食作物出口量的 2.53%。

种植面积方面,全球高粱种植面积处于平稳波动状态。其中苏丹高粱种植面 积居前列,USDA 数据显示,2022/2023 年度全球高粱种植面积为 4110 万公顷,其 中苏丹高粱种植面积为 700 万公顷,占比 17.03%;尼日利亚高粱种植面积为 570 万公顷,占比 13.87%;印度高粱种植面积 450 万公顷,占比 10.95%。其余高粱种 植面积较高的国家有尼日尔、美国、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等。

产量方面,高粱产量在波动中略有上升。2021/2022 年度全球高粱产量为 6233 万吨,较 2000/2001 年的 5529 万吨增长 12.72%,较 2020/2021 年度的 6242 万吨 减少 0.15%。 全球高粱产量结构较为分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高粱生产国,2021/2022 年 度高粱产量 1138 万吨,占高粱总产量的 18.26%。尼日利亚是第二大高粱生产国, 2021/2022 年度高粱产量 673 万吨,占全球高粱总产量的 10.80%。其余高粱主产 国为墨西哥、印度、埃塞俄比亚、阿根廷、苏丹、巴西、中国。这 7 个国家的高 粱产量和美国、尼日利亚两国的高粱产量合计占到全球 70%以上。

出口方面,全球高粱出口结构与产量结构相比较为集中。美国、阿根廷、澳 大利亚是全球前三大高粱出口国,这三个国家高粱出口量分别占到全球高粱出口 总量的 61.23%、20.14%和 15.31%。此外高粱主要出口国还有乌克兰,2021/2022 年度乌克兰高粱出口量 6.5 万吨,占全球高粱出口总量的 0.52%。据 USDA 数据显 示,2021/2022 年全球高粱出口总量 1241.2 万吨,其中美国高粱出口量 760 万吨 (占比 61.23%),阿根廷高粱出口量 250 万吨(占比 20.14%),澳大利亚高粱出 口量 190 万吨(占比 15.31%)。

从国别角度来看,全球高粱出口结构与产量结构差异较为明显。美国作为第 一大高粱生产国,产量占全球高粱产量的 18.25%,大部分高粱用于出口,出口量 占全球高粱出口量的 66.81%。尼日利亚作为第二大高粱生产国,但 2021/2022 年 出口量仅为 5 万吨,和印度、玻利维亚并列世界第六,原因是尼日利亚所产高粱 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出口量占产量比重仅为 0.74%。墨西哥、印度、埃塞俄 比亚、巴西、苏丹、中国所产高粱同样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出口较少。而阿根 廷高粱产量虽然较低,但主要用于出口,高粱出口量占本国高粱产量比重高达 66.67%。澳大利亚高粱产量仅为全球高粱产量的 4.17%,但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 高达 73.08%。乌克兰高粱产量仅占全球高粱产量的 0.28%,但出口量占产量比重 高达 37.57%。

(三)全球高粱需求情况

全球高粱消费量 2010 年以来呈现增加-下降-增加态势。2019/2020 年度以来 消费量缓慢上升,2021/2022 年消费量回升至 6221 万吨,接近 2016/2017 年度水 平,较 2020/2021 年度的 6060 万吨增加了 2.66%。 全球高粱消费结构较为集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高粱消费国,其高粱国内消 费量占全球国内消费量比重为 21.70%,远远高于第二大消费国尼日利亚的占比 10.69%。此外,高粱主要消费国还包括埃塞俄比亚、墨西哥和印度。USDA 数据显 示,2021/2022 年中国高粱国内消费量为 1350 万吨(占比 21.70%),尼日利亚高 粱国内消费量为 665 万吨(占比 10.69%),埃塞俄比亚高粱国内消费量为 470 万 吨(占比 7.55%),墨西哥高粱国内消费量为 465 万吨(占比 7.47%),印度高粱 国内消费量为 460 万吨(占比 7.39%)。

进口方面,中国占据全球高粱进口量的绝大部分。USDA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度,中国高粱进口量 1050 万吨,占全球总进口量 1195 万吨的 87.85%;日本进口量 25 万吨,占比 2.09%;肯尼亚进口量 20 万吨,占比 1.67%;墨西哥进口量 20 万吨,占比 1.67%;欧盟进口量 16 万吨,占比 1.34%。 除中国之外,全球及主要消费国的高粱对外依存度均处于较低水平。USDA 数 据显示,2021/2022 年全球高粱进口量为 1195 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16.09%。其 中,中国高粱进口量为 1050 万吨,依存度为 77.78%;埃塞俄比亚高粱进口量为 5 万吨,依存度为 1.11%;墨西哥高粱进口量为 20 万吨,依存度为 4.08%;苏丹 高粱进口量为10万吨,依存度为2.75%;美国高粱进口量0.1万吨,依存度0.01%; 巴西高粱进口量为 0.1 万吨,依存度为 0.03%;尼日利亚和印度无进口。

(四)全球高粱供需平衡表

目前全球高粱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产消方面,全球高粱产量在波动中走势平 稳略有上升,全球高粱国内消费量和产量走势基本一致。 贸易方面,全球高粱贸易量从 2014/2015 年度起逐年下降,2018/2019 年度 达到最低点。自 2019 年开始逐步回升,2021/2022 年度贸易量 2402 万吨,较去 年增长 12.05%。贸易总量占产量比重从 2014/2015 年开始下降,2018/2019 年为 11.3%达到历史低谷,后逐年回升,2021/2022 年为 38.5%,达到历史最高值。 库存方面,近年高粱期末库存呈现增长和下滑交替出现的趋势。2019/2020 年 度全球高粱期末库存量明显下降,处于历史上较低水平。2020/2021 年库存回升。 据 USDA 数据,2021/2022 年度全球高粱期末库存下降,为 396.2 万吨,库销比 5.33%,明显低于历史均值 7.28%,全球高粱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四、 高粱价格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历史价格走势分析

从历史角度来看,高粱现货价格波动较小,大部分时间处于平稳上涨状态。 2020 年 7 月-2020 年 12 月,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加 上作为第一大高粱进口国的中国进口需求强劲增长,高粱价格迅速上升。 2021 年国内高粱播种面积、产量和进口量均有增加,粮商采购心态普遍谨慎, 售粮进度总体偏慢,高粱市场供过于求,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高粱价格走弱。

(二)高粱价格季节性特征分析

高粱现货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周期,具体如下: (1)8-11 月下降:国产高粱陆续成熟收割,叠加我国高粱进口主要来源国 美国的收获季节,高粱供应量增大,价格走弱。 (2)12 月上升几率大:下游酒厂春节前储备库存,饲料厂春节前囤积饲料, 高粱需求量上升,价格走强。(3)1-3 月平稳运行:春节期间下游酒厂按需采购,生产节奏较慢,高粱市 场购销较为稳定。高粱价格较为平稳。 (4)4-7 月上升:春节过后酒厂需求逐渐启动,市场购销复苏,部分酒厂为 二季度生产做储存准备出现采购小高峰,高粱需求量上升带动价格上涨。

经过统计,可以看出一年中高粱现货价格上涨概率超过 60%的有两个月份(在 8 年里有超过 4 年上涨),分别是 4 月和 12 月。下跌概率高于 60%的有三个月(在 8 年里有超过 4 年下跌),分别是 2 月、10 月和 11 月。对月度涨跌幅计算平均 数,涨幅最大的是 12 月(平均涨幅 2.37%);跌幅最大的是 1 月(平均跌幅-0.98%)。 进一步计算最大和最小涨跌幅差值可以看出,10 月差值最大,其次是 11 月,说 明 10、11 月份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易出现较为激烈的行情。2 月差值最小,说明 2 月行情相对较为平稳。

总体来看,高粱最高价和最低价出现规律不是特别明显,但仍存在一定周期 性。最高价一般出现在上年 12 月份和 6 月份(8 年里 2 次出现在 12 月,有 2 次 出现在 6 月),最低价一般出现在 11 月份和 3 月份(8 年里有 2 次出现在 11 月, 2 次出现在 3 月)。

(三)影响高粱价格的主要因素

1. 高粱供应情况

由于我国是高粱重要生产国和主要进口国,因此国内高粱供应受国内高粱种 植面积天气、单产、产量及品质优劣影响。如种植面积减少和天气因素导致高粱 减产将使高粱供应紧张,推升采购成本。高粱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创新可使高粱 单产水平提升进而提高高粱产量。

2. 高粱消费情况

我国高粱需求主要受高粱下游产品消费影响,如白酒市场结构变化、饲料市 场需求变化等。

3. 相关商品价格

我国高粱价格受替代品的产量、价格和消费影响。 作为酿造原料,高粱的替代品有玉米、甘薯、甘蔗等。 作为饲料,高粱中可消化的总养分是玉米中总养分的 95%(大麦和燕麦的总 可消化营养成分是玉米的 90%,小麦是玉米的 105%),只有当高粱的价格降至玉 米价格的 95%以下时,高粱作为饲料才具有吸引力。因此,国际高粱价格与世界 上最重要的饲料谷物玉米的价格走势非常接近,但通常略低。 与此同时,玉米价格也从替代关系之外的角度影响高粱价格。目前国际市场 尚无高粱期货,玉米期货被用来计算高粱基差,玉米期货的价格影响高粱现货和 远期合约的价格。

4. 高粱国际市场价格

我国是全球高粱重要生产国和第一大进口国,国际高粱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 我国高粱的出口贸易,进而对国内高粱价格产生影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