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酒燃点是多少度 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2024-05-24 16: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在判断某些化学品的危险性时候,经常会用到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很多朋友搞不清楚其中有什么区别,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几个概念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人员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自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02

怎么理解?

(1)闪点

一般适用于易燃液体。我们都知道液体时会挥发的,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接触火源能够闪出火花,但是一闪而灭,无法持续燃烧,这个现象就叫闪燃。

因为温度的原因,物质挥发产生蒸气的速度赶不上燃烧消耗蒸气的速度,因此就会出现一闪而灭的现象,这个温度,就叫做闪点。

因此,我们看易燃液体的危险性,可以从闪点、饱和蒸气压、初沸点等角度进行考虑,闪点越低、越危险。

(2)燃点

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燃点和闪点的一个关键区别就在于移除火花后,还能否持续燃烧。

根据闪点和燃点的定义来说,针对易燃液体,燃点比闪点要高。

(3)自燃点

在自燃温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在一般情况下,可燃物质和控制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但是速度慢,热量少,热量往周围散发的过程比累积的过程快,热量不会集聚,也不会像燃烧那样发光。但是如果温度升高,氧化过程就会越来越快,热量也会增加,不能散发掉的热量就会集聚起来,使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这种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