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郭辉地理 刘宝辉

刘宝辉

2023-09-14 06: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基本情况:

刘宝辉,男,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招生方向:遗传学),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全国委员会(CCIUBS)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分子生物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植物基因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JIPB》、《大豆科学》、《植物学报》编委,“十三五”《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技攻关规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学部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专家。。1987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2003.06-2008.07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08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2009年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任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生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

2. 科研:

长期致力于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原创性地发现大豆在“南拓”过程中,适应低纬度地区特异且主要的调控网络为E3/E4-J/LUX//Tof16-E1/E1Like-GmFTs。打破了以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光周期调控开花网络PHY-CO-FT为代表的单一性,揭示了植物光周期调控开花的新机制,丰富了植物光周期理论,创新性地推进和引领了植物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成果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2017年度优秀成果汇编。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上有很高影响度的Nat. Genetics、Nat. Commun、PNAS、Curr. Biol上。现归属于学院“十四五”规划遗传学方向,主要依托智能育种平台及合成生物学平台。

3. 教学:

目前承担本科课程:《遗传学》、《生物学大事件》;承担研究生课程:《植物分子育种》、《基因功能研究技术》和《现代遗传学》。201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入选广州大学广州学者卓越教授,2021年获得广州最美教师、广州榜样最美先进典型称号。

4.重要科研项目清单(截止至2022年2月)   

1、国家科技部,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课题,2021YFF1001203,大豆光周期与产量品质形成分子调控机理,2022-1至2024-12,1900.0万,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31930083,光周期反应调控大豆单株荚数的分子遗传基础,2020-1至2024-12,300.0万,在研,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31430065,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2015-1至2019-12,339.0万,已结题,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31771815,大豆生育期E8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解析,56.0万,2018-01至2021-12,已结题,主持。

5、国家科技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课题,2017YFD0101305,北方晚熟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2017-01至2021-12,262.0万,已结题,主持。

5. 近三年发表代表性论文(截止至2022年2月)

1.    Dong LD#, Fang C#, Cheng Q#, Su T, Kou K, Kong LP, Zhang CB, Li HY, Hou ZH, Zhang YH, Chen LY, Yue L, Wang LS, Wang K, Li YL, Gan ZR, Yuan XH, Weller JL, Lu SJ, Kong FJ*, Liu BH*.  Genetic basis and adaptation trajectory of soybean from its temperate origin to trop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 12, 5445.

2.    Li X#, Fang C#, Yang Y#, Lv T, Su T, Chen L, Nan H, Li S, Zhao X, Lu S, Dong L, Cheng Q, Tang Y, Xu M, Abe J, Hou X*, Weller JL*, Kong F*, Liu B*. Overcoming the genetic compensation response of soybean florigens to improve adaption and yield at low latitudes. Curr Biol. 2021. 31(17): 3755-3767.

3.    Bu TT#, Lu SJ#, Wang K#, Dong LD#, Li SL, Xie QG, Xu XD, Cheng Q, Chen LY, Fang C, Li HY, Liu BH*, Weller JL*, Kong FJ*.  A critical role of the soybean evening complex in the control of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and adap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21. 118, e2010241118.

4.    Sijia Lu#, Lidong Dong#, Chao Fang#, Shulin Liu#, Lingping Kong#, Qun Cheng#, Liyu Chen#, Tong Su, Haiyang Nan, Dan Zhang, Lei Zhang, Zhijuan Wang, Yongqing Yang, Deyue Yu, Xiaolei Liu, Qingyong Yang, Xiaoya Lin, Yang Tang, Xiaohui Zhao, Xinquan Yang, Changen Tian, Qiguagn Xie, Xia Li, Xiaohui Yuan*, Zhixi Tian*, Baohui Liu*, Jim Weller*, Fanjiang Kong*. Stepwise selection on homeologous PRR genes controlling flowering and maturity during soybean domestication. Nature Genetics, 2020. doi: 10.1038/s41588-020-0604-7. 

5.    Sijia Lu#, Xiaohui Zhao#, Yilong Hu#, Shulin Liu#, Haiyang Nan#, Xiaoming Li, Chao Fang, Dong Cao, Xinyi Shi, Lingping Kong, Tong Su, Fengge Zhang, Shichen Li, Zheng Wang, Xiaohui Yuan, Elroy R Cober, James L Weller, Baohui Liu*, Xingliang Hou*, Zhixi Tian*, Fanjiang Kong*. Natural variation at the soybean J locus improves adaptation to the tropics and enhances yield. Nature Genetics, 2017.49, 773-779.

6. 联系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团队主页:http://genetics.gzhu.edu.cn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