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以黄帝文化和郑韩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韩故城遗址博物馆在哪里 着力打造以黄帝文化和郑韩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区

着力打造以黄帝文化和郑韩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区

2024-07-15 0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历史深处走来,“以古闻名”的黄帝故里正在“以新出彩”。

精神家园 心灵故乡

无论身在哪里,中华儿女都有一个耀眼的符号——炎黄子孙。

寻根中原,拜祖轩辕。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总能牵动亿万华夏儿女的悠悠情丝,吸引全球华人关注的目光。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是华夏文明基本特质形成的源点和起点。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率领先民初辟鸿蒙、统合九州,播谷植桑、创文演历,兴医定律、造车制衣,肇始中华文明,丰植民族根魂。

“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新郑是轩辕黄帝出生、建都、立业之地。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肇始春秋、绵延至今。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绵绵永续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紧密相连的是中华儿女的血脉传承。

回“老家河南”、赴“心灵之约”,这是一场与春天的“约定”,一幅宏大的华夏儿女归宗图景。

“参加拜祖大典,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我们的根和祖在这里。”作为马来西亚籍第四代华裔,已过花甲之年的马来西亚姓氏总会联合会荣誉会长洪来喜置身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之时被震撼到了。

“黄帝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从未断绝的精神纽带,也是全球华人凝聚力、向心力的纽带。”“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来一趟黄帝故里拜祖,‘拜’是为了知道从哪里来、向何处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黄帝故里园区,都不由得会被庄重神圣的氛围感、仪式感所震撼。

办好拜祖大典、凝聚奋进力量,河南,郑州,新郑,用心惟诚。

到黄帝故里园区,能更好地感受什么是“中国气派、文明力量、时代格局”。近年来,新郑市大力实施黄帝故里园区改扩建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对园区进行了重新定位布局。规划提升后的黄帝故里园区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整个园区更显历史厚重,彰显黄帝文化,形成规制严谨的礼仪空间,营造庄严拜祖氛围。

500米“豫”见5000年。从寻根门到轩辕殿黄帝像,距离500多米,寓意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源远流长。沿园区中轴线一路前行,仿佛步入历史通道、穿越文明长河。依据文献支撑、文物佐证,拜祖广场四周26幅连廊浮雕全景展现黄帝一统华夏、肇造文明的辉煌历程,生动诠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拜祖大典不止于“典”,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袭古盈新。连年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黄帝文化论坛,新郑已成为“全球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心灵故乡”。

文脉赓续 弦歌不辍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实证地之一,新郑拥有着历史的宝贵馈赠。

——这是一座“露天博物馆”。

新村镇裴李岗村村西的高台上,一处遗址的发掘打开了近万年前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奥秘,填补了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具茨山、黄帝故里祠、轩辕庙、黄帝饮马泉、轩辕桥等文明遗迹,向后人描绘着黄帝时期先民繁衍生息的生动图景。

在黄水河(古溱水)与双洎河(古洧水)交汇形成的夹角地带,横亘着一座蔚为壮观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郑韩故城,是世界范围同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

郑韩故国在新郑建都长达539年之久,秦灭韩,设郡县,新郑始为县;此后2000多年,新郑不改其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千年古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新郑撤县设市。

悠久的历史为新郑留下了遍地的古迹,占据了新郑版图的三分之二之多。文物遗存之丰富、品级之高世所罕见,被誉为“露天的博物馆”。1923年,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新郑彝器”在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破土而出,掀开了郑韩故城壮阔历史的一角。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新郑现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7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15处,馆藏文物6万余件。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唐户遗址、胡庄墓地、望京楼夏商时期城址、郑韩故城遗址分年度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这是一座诗情画意之城。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被誉为“东方最浪漫的爱情诗”的21篇《诗经・郑风》,至今仍在溱洧河畔回荡。

翻开《左传》品春秋,关于新郑的篇章散落全书;从春秋纷争到风云战国,语出新郑的成语、典故不胜枚举。

那些唐诗宋词的鼎盛时光中,生于新郑的白居易,冢于新郑的欧阳修,开创一代文风。

文脉流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都是新郑“老乡”。

作为“中华诗词之乡”,新郑市通过常态化举办白居易故里诗歌文化季、欧阳修经典诵读、民俗文化旅游节、中秋诗会等活动传承诗歌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弦歌声起,风景独好。“溱洧欢歌”“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令群众喜闻乐见,创作《郑风·意象》《莲鹤方壶》等文艺精品,让人们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在这片文化厚土之上,恢弘历史今犹在,文脉赓续着新风。

文旅融合 近悦远来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依托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优势,新郑市找准文旅融合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突出项目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厚植品牌优势,推动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文化遗产“活起来”。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盛夏时节,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树葱茏、鸟鸣啾啾,宛如一条“绿带”镶嵌在新郑市区之内,成为人们漫步游玩、休闲锻炼、陶冶身心、研学体验的好去处。

保护与利用结合,公园邂逅古老文明;遗址与生态牵手,塑造城市文化空间。新郑市大力实施生态保遗项目,郑韩故城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大吴楼手工作坊遗址公园、李家楼郑公大墓遗址公园、裴度公园、后端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一批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使文化遗产资源有尊严地展示出来、鲜活起来,真正融入现代生活,使新郑成为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融的公园城市。

充分利用域内灿若星辰的文物古迹资源,积极推进车马坑遗址博物馆、北城门遗址博物馆、新郑考院等古迹遗址提升改造,为群众提供了追寻文物古迹、感受时光变迁的重要目的地。建成新郑市博物馆、红枣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10余座,承载起新郑文化悠远、历史厚重的城市记忆。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郑着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生态环境“靓起来”。

从幽深小径中的欧阳文忠公园到威严古朴的县衙二堂,从别具韵味的卧佛寺塔到焕发生机的南街古巷,从碧波荡漾的轩辕湖到融古纳今的洧水公园,历史文化变得更加可知、可观、可感。

好的环境就是“金字招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郑以绿为底色,结合文化特色,把生态建设融入城乡提质,力求以溱洧水景映照城乡之美,建成多功能街心游园65个、大型城市公园13个,形成交错相连的城市绿地网络,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一个近悦远来、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正在走来。

——文旅经济“兴起来”。

龙湖镇大学南路西侧、泰山路北侧,一片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赫然矗立。这里是中国演艺第一品牌宋城演艺在中原地区的首个项目——黄帝千古情文化旅游景区。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利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实景演出的《黄帝千古情》向世界展示黄帝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在新郑跑出新速度。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行走新郑·追溯文明起源”文化品牌,开发黄帝故里深度体验之旅、“游新郑·知中国”研学之旅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研发编钟茶具、莲鹤方壶胸针等系列文创产品几十种;建有红枣小镇、“万棵红枣树”园,连年举办枣乡风情游,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17个,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四季皆可游。

——文旅品牌“树起来”。

立足当下,新郑市在文旅融合上持续发力。

创新推动黄帝故里园区及周边整片区开发运营、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黄帝千古情丰富业态,持续擦亮黄帝文化世界级IP,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保障省考古科研基地建设,新推出4条研学线路、40节研学课程,打造具有新郑特色的“研学游”品牌。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东门东里创意园、“颜酷206”元宇宙国际商旅主题园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出一批特色文创产品。

强化高端文旅要素集聚,推进华夏不夜城项目建设,积极招引星级酒店,打造水月妙境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文脉绵延赓续,文明生生不息。时间之轴上,黄帝故里焕新生,无边胜景在前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