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救命文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州暴雨实事 谈谈“救命文档”

谈谈“救命文档”

2023-06-19 18: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 环境与理性 」

  山西暴雨牵动人心。据媒体报道,截至昨日,山西严重洪涝灾害已致全省175.71万人受灾,12.01万人紧急转移。受灾和救灾的众多画面中,这样一幕值得关注。在西安读大学的祁同学为了支援家乡救灾,创建了一份山西洪灾“救命文档”。文档中包括了山西各个受灾地方的求助信息和救援联系方式。这份文档给山西暴雨中的救援提供了不少便利。

  这一幕似曾相识。在不久前的郑州“720”大暴雨中,同样有这样一份救援文档,给许多受困于洪水中的人们撑起了一把希望之伞。和山西文档的创建者祁同学一样,郑州文档的创建者李同学也是一位大学生,她们还没有走出校门,也没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但却依然可以动员和组织起社会的力量,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自救、求救。

  救命文档展现了个体的善意和集体的智慧,也向我们展现了个体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的可能。比如山西救命文档就详细记录了各个地区在洪水中的求助信息,包括需要的物资,联系方式,所在区县,目前状态等等。后来,又有数百名志愿者加入到了文档的信息搜集、核实、整理工作之中,资源整合有序又有效率。

  但在敬佩和感动之余,我们又必须承认,救命文档得以传播和发挥作用,与其所处的相对自由宽松的领域不无关系。从救命文档的内容来说,文档包含灾难的种种细节,这些珍贵的细节都是鲜活的新闻,比如有村子窑洞大裂开缝危房众多,有些地方道路坍塌车辆无法进出,还有些村子有留守老人未及时撤出急需支援等等。救命的文档同时是一本灾难的写真。

  毋庸讳言,当这样一本写真来到新闻的领域,鲜活的细节就很难完全以新闻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必然经过把关人的选择,新闻价值标准的取舍。创建文档当然可以成为新闻,但文档内容本身却未必能成为新闻。救援文档不属于新闻领域,而与公益、救援实务也没有管制上的共同点。否则,曾如我们在江城疫情所见,所有的捐款和物资都需经过红十字会,救命文档的传播或许并不能像现在一样灵活。

  守望相助,风雨同舟。郑州暴雨的救援文档是公共理性的一次示范,理性可以释放社会的活力,个体也可以整合社会的资源。而山西暴雨的救命文档则证明这样的理性不是人性的偶然闪光,而是可以被借鉴、总结和模仿的行为方式。郑州暴雨之后又有山西暴雨,郑州文档之后也有山西文档。在受灾救灾的诸多画面中,关注救命文档如何产生,如何作用,或许要比关注品牌明星的捐款更合适。

  天灾无可避免是或然,但灾后要留下些什么却要确然。除了留下感动,还应留下理性。公共理性不止是新闻专业主义所说的,“报道天灾造成的伤害之外,还应继续探究人祸的有无”,公共理性还有普通人在灾难中的自处方式。救命文档是方式的一种,并且是非常珍贵的一种。不过遗憾的是,这样的方式或许只能以文档的形式留存,并在文档所处的相对宽松领域中展开。

  山西洪灾还在持续破坏人们的生活,期待山西早日度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