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隶书是方块字的基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字繁体为什么是奠 为什么说隶书是方块字的基础?

为什么说隶书是方块字的基础?

2024-07-11 2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隶书也称汉隶,相对于篆书而言的,为汉字的一种庄重书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推行“书同文”,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因为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灭经典,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秦始皇使下邽人程邈所造也。”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也云:“程貌,隶书之祖也。相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之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其书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曰隶书。”于是,人们有将这种隶书称为“秦隶”。

西汉初期仍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产生点画的波尾写法。结体扁平、工整、精巧的汉隶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次大改革。

至东汉时最为兴盛,隶书撇、捺等笔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并产生众多风格,留下大量石刻,艺术欣赏价值十分高。人们有将这种隶书称为“汉隶”。

实际上,隶书由篆书演化而来,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画改为方折,这就是方块汉字的由来,且书写速度更快。作为初创的秦隶,遗留许多篆书痕迹,经过后人不断修改,逐步奠定楷书基础。汉代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书体,为艺术奠定了基础。

后汉至西晋间,出现了“隶草”,就是隶书的草率写法,或将行、草书的笔法融于隶书之中,且存隶意,但少顿挫,多圆转。不过,当时的隶书多为以楷书笔法。魏晋后,书法类别中,行书、草书、楷书快速发展,隶书尽管没有遭到遗弃,但是发展缓慢,几乎还保留原来的样子。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

直到清代,隶书才又一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当时正值碑学复兴,人们再度受重视隶书,如郑壁、金农等群夷名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上了个人的独特创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