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艺中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邵磊济南 DECO艺中人

DECO艺中人

2024-07-01 0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借用黏土创造一种脆弱的氛围,这种脆弱性往往隐藏在人性的背后,我尝试将这种情绪感受推至极限。”

1990年,邵磊出生于江苏徐州,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童年并无波澜。只是一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让敏感的他久久不能忘记,并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人生选择。

2013年,邵磊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毕业,和今年的一千万大学毕业生一样,他也在忐忑地思考,是进入职场做个朝九晚五的打工人还是继续自己自由自在、却没有稳定收入的艺术生涯?

同学里有一半都是上海人,几乎没有人选择自由职业,有人去了迪斯尼的场景搭建部门、也有人去车企加入油泥车模制作部门。在毕业季滚滚洪流的裹挟中,邵磊也懵懵懂懂地乘着火车,前往深圳一家雕塑公司面试。工资待遇底薪7、8千,在当时算挺不错的,然而无需创新的工厂式雕塑制作模式,让仍然沉浸于理想主义情怀的邵磊,最终放弃了offer。

邵磊早期作品在不同载体上所进行的尝试

除了工作,继续深造的路,在邵磊这里也走不通。大一用热得快和室友一起差点把宿舍给烧了,两个人悲催地拿到了留校察看的处罚。邵磊天真地以为凭借自己优秀毕业设计的成绩,可以消除留校察看的处分,拿到学位证书。没有想到,消除记录的唯一办法是获得“优秀团员”称号,室友悄悄地拿到称号、顺利毕业,而邵磊则完全错失了拿到申请国外研究生课程必须的学位凭证的最后机会。

现在回想起来,邵磊不认为自己那三年的状态糟糕,也算不上“毕业即失业”,他认为自己是在“毕业再学习”。无法考研究生,他窝在景德镇简陋的工作室里,一个人再学了一遍美术史,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当时他的工作室在乐天陶社里,很小,下雨的时候室内还会漏雨。当然,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艰苦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前行数年还能存活的唯一原因,肯定是赚到钱了。当时有一个中法文化交流的团体来到景德镇,目光敏锐的法国藏家女士们把邵磊工作室里的所有作品抢购一空。因为他的定价实在不高,有的买家甚至主动再给了更多的溢价。

2015年学完了美术史,邵磊用了三个月时间,一个人拿着一本《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到瑞丽,实地探访当地的原始艺术、岩画和巫术文化。在山间、古镇街巷里一次次遇到安静手作的当地老太太们,给了邵磊创作状态上的深刻触动。回到景德镇,邵磊开始做一个主题为原始符号的系列,同时,不稳定的画廊合作模式也让他的内心再一次犹豫起来,要不要去找一份更常规意义上的“工作”?

云南佤族村落里正在晒洗的老奶奶

犹疑不定的时刻,邵磊遇到了与香奈儿品牌的合作机会。大品牌对工艺的严苛要求,与当时邵磊一心想要探寻的原生态方向有很大差异,年轻的他居然婉拒了合作邀请……现在回想起来,邵磊说现今的他肯定不会再一口回绝,也许会用更成熟的方式比如联合创作、组建团队合作等等,来实现个人风格和品牌述求的共赢。

拒绝了大牌的邀约,邵磊一转身投入了一场在上海昊美术馆举行的行为艺术表演。展览的主题是《喧哗》,“抒情的立方体”行为艺术表演是其中的一个作品。

邵磊与行为艺术表演《喧哗》艺术家们合照

这次自由形体表演的体验,于2016年在艺术创作上为邵磊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摆脱传统翻模雕塑工艺流程上的束缚,放弃所有的模具和釉色,他开始用手捏的方式,探索作品的器物造型。

正是站在表演台上的瞬间,让他意识到传统流程里过多的工序常常会消磨最初的创作灵感,直接与材料对话,用手感受它们的张力、柔软度和脆弱性,专注在泥料本身,追求更本质的生存和创作。而邵磊用手工艺手法对极致泥土薄片的探索,更类似一种社会心理上对脆弱性的隐喻,不知觉间引发出观者与创作者之间淡淡的情感共鸣。

自由职业的艺术创作之路,一个艺术生能坚持几年?

这是邵磊的第十年。刚毕业的时候,邵磊决定边创作、边思考、边学习;三年后,对于要不要找一份工作,邵磊还是很不确定、很犹豫;十年之后,很幸运地走出了前路,但邵磊又有了新的困惑——社会需要有稳定工作的群体,他们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那么作为自由职业者的艺术家们,为社会提供的价值又该是什么?

邵磊首次个展《流动的缺口》。

2020年3月的广州设计之春展览,是邵磊的作品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3年之后,邵磊的首次个展《流动的缺口》在上海WS GALLERY再次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WS GALLERY主理人吴滨与邵磊合影留念

今年的两个国际展,七月在意大利的陶瓷双年展,选取了70位全球艺术家的作品,中国有7位,邵磊是其中之一;11月在葡萄牙的展览,作品选择也非常审慎,除了第一轮的照片确认,还需要看到实物做第二轮筛选,邵磊刚刚收到确认邮件,他的实物作品最终入选。

因为在博物馆看到一位两千年前的陶工留在陶罐上的指纹,深受触动,邵磊的作品上也满是他自己的指纹。不刻意消除材料和工艺的痕迹,邵磊以纪念碑式的作品,平静的情绪,表达大众的声音。

他最近的泥条系列作品,灵感来自景德镇随处可见,生长得特别繁茂的芭蕉叶,在冬日枯萎状态下蕴含的生命力量;泥片系列灵感来自尤加利叶子优美而富于变化的叶片形态。其作品中若隐若现的空间感,来自建筑工地里全人工构建出的脚手架,密集式的人工排列、堆积,那种充满秩序感和安全感的现代之美对邵磊的创作产生了深切的影响。而作品中存在的大量孔隙,类似儿时玩捉迷藏时候的一个个角落空间,“给我许多充满保护感的心理慰藉”,邵磊这样解释说。

除了诗意、冥想式的塑型过程,开窑是邵磊在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忐忑、也是最期待的时刻。当然,在这之前还有一段格外艰辛的历程:推着陶溪川国际工作室前创意总监美国艺术家“煤球”亲手研发、制作的大型陶器专用板车,从工作室沿着长长的创意园街区去到窑房,遇到危险的陡坡,几乎就是一步一步地挪动着前行,小心翼翼地祈祷一板车的立体作品不会滑倒、摔碎。

到了窑房,还需要一件件地把作品往窑炉里小心摆放,一次烧窑的成本是数千元,所以如何合理、最大化而又受力结构安全地摆放大体量作品也很关键,通常需要2、3个小时的高强度体力和脑力劳作,邵磊才能放心关上窑门。

尽管做了最大的努力,最终打开窑门的瞬间,还是常常会面对作品预料之外的撕裂或者坍塌,这也是创作过程中需要勇敢面对的来自炉火力量的真实反馈。直面这一次次破败的瞬间,对邵磊来说也是一次次最生动、最深刻的感知收获。

当下蓬勃的消费主义浪潮如同一个隐形的来自工业社会的牢笼,为了达到更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消费实力,人们承受着类似996工作制度般的规训,也许逃避996规训或者解决工作焦虑的一个途径,会在于对人更自然、更本质需求的关注。

邵磊对生活上的物质要求就很简单,早餐在园区马路对面的早餐店解决,通常会选择一份红薯蒸锅。然后或者回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或者去到材料市场购买创作原料。中午的午餐会去园区的食堂解决,20元一餐,不好吃但是很方便。下午的时间,他会在电脑上查阅资料或者深度学习。

邵磊在景德镇的窑房内研发一个新的系列,采用麻绳与泥料进行手工塑形。

夜幕降临后,就是一天里的放松时间。邵磊有时会一个人小酌,工作室的小冰箱里摆满了伏特加调制的水果酒;或者是在景德镇和陶溪川的创意园区里闲逛,了解手艺人们的最新思考和动态;还有时会去踢球!说到踢球的时候,邵磊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从极致的平静跨越到按耐不住的激动。他是景德镇几支足球队里的铁杆成员。也只有在说到足球的时候,邵磊才会流露出对景德镇这座城市(足球队)浓浓的归属感。他的球友有园区里50岁的画家邻居,也有公安、特警等各行各业的景德镇人。

有时候邵磊也会思考,到底怎样才算是“景漂”?是那些朝圣而来、来来走走的创作者还是始于乐天市集,现在已经纷纷结婚生子的这一批艺术家?

邵磊觉得自己似乎都不是,年底工作室租约到期,他计划着也许会把工作室搬去上海。从2014年开始,景德镇就变得越来越有旅游氛围,到2020年大量的自媒体更是蜂拥而至。“在一个从瓷都渐渐被定义为手工业旅游的城市,继续做艺术?”随着这个让人疑惑的念头在心中日渐浮现,邵磊觉得好像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当下的上海,活跃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能够为邵磊的创作带来更多的信息反馈。只有在需要使用气窑(多数城市的消防规范无法通过)或者一些特别工艺创作的时候,他才会再次返回景德镇。

对于向往“景漂”的年轻人们的建议?邵磊说,想来就来吧,不管是坦途还是巨坑,都会是一段丰富的人生体验。

看完艺术家对于作品的呈现?你最喜欢哪一组作品?理由是什么?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 | Tango

摄影 | 贾睿 造型 | 吴量 文 | Ring

编辑 | Tango、冷面 新媒体编辑 | 冷面

设计| Freda助理 | 陈忻蔚、杨一朵

部分图片来自邵磊提供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上海三代同堂的家,抬头就能一起赏月

首发 | 温州新晋当代美术馆开馆,徐震对命运的训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