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邵东一号三期户型 邵东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邵东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23-12-19 07: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邵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邵东市委关于制定邵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审时度势,把握发展新机遇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邵东市紧紧围绕“兴工旺商、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率先邵阳发展、重返全省十强”奋斗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发展实体产业,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日益提升。总体上看,“十三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

1.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4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16亿元,年均增长12.6%;人均GDP由2015年的36536元增加到2020年的70000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由2015年的20.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8.43亿元,年均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5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9.7亿元,年均增长12%;“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50亿元。2017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四强。

2.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6.1:47.3:36.6重为9.4:35.3:55.3。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形成了以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等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工业企业由165家增加到65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32.1亿元增加到212.2亿元,年均增长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1.6%提高到24.58%。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7.75亿元。创建“三品一标”品牌32个,流泽玉竹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获批“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国家级示范县,黄草坪林场获批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总价值比重由2015年的36.5%提高到2020年的58.8%。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成功争创全国消费品“三品”示范城市。民资资本市场持续扩容,6家民营企业在湖南股交所挂牌,5家民营企业进入湖南省上市储备库,邵东成为湖南首批12个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县之一。

3.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园区能级不断提升,构建了以湘商产业园为龙头,廉桥医药科技工业园、仙槎桥五金科技工业园、黑田铺印刷工业园、周官桥团山打火机工业园的“1+4”工业园区平台,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邵东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投产128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228家。衡科装配式建筑、永吉红包新生产线、亿利金属新生产线、亮国科技一期、运升不锈钢、邵峰减速、雄发工具、正宏工具、金湘东彩印、把兄弟材料、福全堂中药饮片、巧大娘食品、湘俏米业一期、博宇工业园、华美嘉工业园、巨龙工业园、龙腾工业园、国际商贸城、国锦仓储、星沙物流园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陆续建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等产业实施“机器换人”,效率、效益双提升,永丰五金、智多福箱包、环兴打火机等13家企业被评为全省小巨人企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集结,华为配套企业、宁庆数控机床、海南海药等企业纷纷落户邵东,产业发展双向发力。智能制造技术研究获批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引进高新技术服务团队27家。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速建立,构建了以国际商贸城、星沙物流园“一城一园”为龙头的大商贸、大流通格局,重振商贸雄风。

4.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创新政策加快集成。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意见》、《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银行贷款“过桥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工业发展资金、过桥专项贷款资金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用工等困难。创新平台加速建设。在全省县(市级)层面率先组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先后组建快速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和3D打印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建了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1家。生态产业园被评为全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示范基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市专利申请6339件、授权422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3件。国家级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0家、有效注册商标12350件、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马德里商标70件,年均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均居全省前列,确认为湖南省知识产权建设强县。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复核验收,并评定为优秀。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440个。工业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迅速。创新活动不断丰富。成功举办“中国制造强国(邵东)高峰论坛”、首届邵东工业设计大赛、“创新湖南高峰论坛—2018智能制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等重大活动,完成省级创新型市申报工作,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复核,科技创新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创新发展的后续动能明显增强。

5.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区规模不断扩张,城市面积由2015年的32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2015年的49.2%提高到58.8%。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潭邵高速邵东服务区、杨桥书院站、两廉公路、八老公路、公园路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使用。兴和大道东延、北岭路、金龙路、衡宝路、建设路、人民路改造基本完成,城区形成了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完成35条小街小巷道路改造,胜利街街心花园、解放路人行天桥投入使用。城区第二水源项目建成运营,兴隆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投产。实施“万树绿城计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绿地率3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8平方米/人。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行动,脏乱差面貌彻底改观,城区禁炮和殡葬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全面规范城区洗车场、沙场、汽修店、液化气店,规范渣土管理,推行城区禁炮,县城空气质量日趋改善。省级森林城市通过核验即将授牌,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复检,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有序推进。2019年成功实现撤县设市,实现了邵东人民20多年的夙愿。乡村面貌大幅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气化邵东工程、通畅工程、“五小”水利工程、村庄亮化工程、“光网乡村”、“两房两棚”、“两供两治”等工程扎实推进。改扩建农村公路1409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项目423个。实施“穿衣戴帽”、民居改造、美化亮化工程,惠及村民15万余人。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乡镇文体广场8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达标65个,启动荫家堂维修。廉桥镇、团山镇、佘田桥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廉桥镇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小镇、全省第一批产镇融合示范镇,命名为“中药小镇”。仙槎桥镇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命名为“五金小镇”。佘湖山、大云山获评省级风景名胜区,堡面前乡大羊村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仙槎桥镇青山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创建了公田、西洋江、木林、大羊等一批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村)。

6.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政府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合乡并村、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农村电网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受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6万余件,坚持不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67位。在邵阳率先推行“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落实“五大开放行动”,深度对接北上广,加快加工贸易示范区建设,邵东打火机和箱包生产基地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总部+生产基地”新经济模式,推动“邵企出海”、“邵品出境”。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5.66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4.8亿美元,年均增长21.2%,稳居全省前列。

7.三大攻坚战夺取新胜利

重大风险有效防控。着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强化政府性债务监控,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停、缓、调、撤项目47个,减少总投资规模127.8亿元,减少中长期财政支出责任31亿元。以组织土地出让、市场化转化、处置国有资产等方式还本付息16.15亿元。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高压打击非法集资,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着力防控安全生产风险。有序开展生产集中整治、消防安全、交通问题等专项整治行动,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着力防范政治风险,开展全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监督检查,推动了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全面开展工业窑炉大气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保护和水质监测,全面排查涉镉污染源,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中央、省环保督察组和省审计组反馈的所有问题已办结消号。饮用水源水质和地表水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97.8%,森林覆盖率达到40.2%。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旧复垦和“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77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教育、医疗、金融、住房、兜底扶贫等扶贫政策精准落地,“一站式”结算受益贫困群众15225次,教育助学受益贫困学生25957次。企业帮扶、农业产业、光伏产业等产业扶贫成绩斐然,建成扶贫车间135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斫曹扶贫车间创业项目获中国青年“最具品牌影响力”奖。强力推进促就业返岗清零行动和消费扶贫,全市贫困劳动力累计就业26597人,9家带贫农业企业、31个扶贫农产品纳入扶贫产品目录,成功上架湖南公共服务平台销售网络。“十三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423户1671人。集中安置186户746人,分散安置237户925人。城镇安置157户644人,农村安置266户1027人。

8.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龙腾工业园被评为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4305元、15200 元提高到2020年的37814元、25233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扎实推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8.2万人。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积极推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提高到374元/月、213元/月,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20元/月。铅锌矿工矿棚户区改造、人民医院棚户区改造、粮食系统棚户区改造、经开区和城北开发区安置区等完成改造棚户区9611套,其中建成廉租房1450套6.8万平方米,建成公租房2690套15.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1334户,解决了34002万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579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挂牌成立。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全力做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工作,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做好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完成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扎实推进采煤沉陷区牛马司片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团山和牛马司等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

9.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改扩建学校47所,新增学位2.5万余个,消除大班额1213个,实现大班额零增长。宋家塘中学、创城区学校改扩建、第一实验学校、云山小学、昭阳中学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5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毕业生升学率为100%。相继通过“省教育两项督导评估”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再次被评为“湖南省教育强县”。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文化产业总产值达36亿元。全市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0%,有线电视用户12.6万户。群众文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诗歌散文精品不断涌现,首届贺绿汀音乐文化艺术节社会反响良好。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8.93万卷。945个村级农家书屋全面免费开放。承办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年组(网球)比赛,新建2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原创舞蹈《乡里妹子进城来》荣获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银奖。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基本完成,数字电视逐步普及。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体育馆1座,游泳池11个,运动场45个。全市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34万人,开展全面健身项目18项,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2个。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承办2019年贺龙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湖南总决赛暨省篮球联赛总决赛,邵东代表队获得冠军。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健康邵东加快建设。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5.73张。改建卫生室522个,新改扩建2所县级医院和26所乡镇卫生院,构建“30分钟医疗服务圈”。为全市70万农民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慢病家庭医生签约率82%,基本构建了“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城乡医保全面并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医保支出8.9亿元,受惠群众达75万人次。

10.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综治民调位居全省前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推进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一村一辅警”模式全国推广。城乡末端感知系统建成使用。法治邵东加快建设,调解模式不断创新,信访量逐年降低。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村匪、村霸和其他各类黑恶势力出重拳、下重手,从根本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持续开展打击“三强”“三堵”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医闹”、“校闹”等行为。积极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雪亮工程”三大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禁毒高压态势不放松。

 11.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发展、驱创新动、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30个主要指标总体完成较好,27个指标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等8个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任务,财政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等2个指标未完成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因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未测算。经济发展指标(9个):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服务业总价值比重、城镇化率等6个经济发展指标完成任务,财政总收入受新冠疫情等影响未完成任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指标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因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不便测算比较。驱创新动指标(5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等指标可以完成预期目标任务。社会民生(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净增就业人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药品评价性抽验总体合格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贫困人口减少等指标可以完成预期目标任务。资源环境(8个):耕地保有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县(市)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可以完成预期目标任务。

邵东市“十三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

规划目标

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

情况

牵头

部门

2020年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10.11

500

10

预期性

340.26

381.56

552.62

605.64

616.7

发改局

2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132.13

200

10

预期性

140.21

160.55

172.81

201.9

212.2

科工局

3

财政总收入(亿元)

18.94

30

10

预期性

20.54

23.25

25.32

27.5

28.43

未完成  

财政局

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67.1

664

20

预期性

265.6

307.86

262.26

301.1

329.7

统计口径变化

发改局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6.33

219

11

预期性

152.86

171.89

194.15

218.3

269.7

√ 

商务局

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4.52

10

23.36

预期性

5.66

6.79

9.01

12.4

14.8

商务局

7

服务业总价值比重(%)

36.6

55

-

预期性

39.6

39.2

42.4

58.7

58.8

发改局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1.6

35

-

预期性

26.86

31.76

28

29.3

31

 未完成 

科工局

9

城镇化率(%)

49.2

58

2

预期性

51.3

53.8

55.9

57.8

58.8

√ 

住建局

创新驱动

1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6.8

99

-

约束性

95

96

99

99

99.5

√ 

教育局

11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0.7

93

-

预期性

91

92.2

92.8

93

93.5

√ 

教育局

12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04802

2.5

-

预期性

1.3557

 

1.5

2

2.5

√ 

科工局

13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39

6

-

预期性

2.71

4.44

5.63

7.36

9

 √

科工局

14

互联网普及率(%)

50

70

-

预期性

55

60

65

75

78

√ 

网信办

社会民生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4.1

4.5

-

约束性

4.1

3.7

3.7

3.7

3.95

人社局

16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万人)

0.57

0.65

-

预期性

0.57

0.63

0.6

0.55

0.59

√ 

人社局

17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6.39

100

-

约束性

95.1

 96.5

98.5 

99.8 

100

 √

医保局

18

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

-

-

-

约束性

-

-

-

-

达标

达标 

市场监督局

19

药品评价性抽验总体合格率(%)

-

-

-

约束性

-

-

-

-

达标

达标

市场监督局

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4305

39000

10

预期性

26746

30100

33122

36103

37814

√ 

统计局

2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5200

25000

10.5

预期性

16939

18945

20903

23014

25233

 √

统计局

22

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3.05

0.45

-

约束性

3.05

2.07

1.09

0.88

0.45

√ 

扶贫办

资源环境

23

耕地保有量(万亩)

5.94

5.94

-

约束性

5.94

5.94

5.94

5.94

5.94

√ 

自然资源局

24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

-

-

-

约束性

-

-

-

-

-

√ 

科工局

25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

-

预期性

-

-

-

-

0.5

√ 

农业农村局

2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约束性

-

-

-

-

-

达到上级要求 

生态环保局

2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6

-

-0.02

约束性

6.5

8.6

8.2

6

5.9

发改局

28

县(市)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86.46

90

-

约束性

86.62

-

-

92.3

95

住建局

2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万吨)

-

-

-

约束性

-

-

-

-

-

达到上级要求 

生态环保局

氨氮(万吨)

-

-

-

约束性

-

-

-

-

-

达到上级要求  

生态环保局

二氧化硫(万吨)

-

-

-

约束性

-

-

-

-

-

达到上级要求  

生态环保局

氮氧化物(万吨)

-

-

-

约束性

-

-

-

-

-

达到上级要求  

生态环保局

30

森林覆盖率(%)

38.27

40

-

约束性

38.35

-

-

-

40.2

√ 

林业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邵东撤县设市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1.发展形势

“十四五”期间八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工业化进入后期,进入全新的工业智能化时期,万物互联,离开智能化的工业生产将被淘汰。二是城市化进入后期,进入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时期,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将结束,人口城市化进程将放缓。三是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法无禁止即可入,负面清单制度将成为常态管理制度。四是国际化进入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时期。五是信息化进入新一轮革命期,进入以5G为主要标志的突破期,如无人驾驶、远程手术、安全监控等不可能变成可能。六是人口老龄化进入凸显期,进入应对老龄化和鼓励生二胎的交汇期。七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期,进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破坏恶化的胶着期。八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期,进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时期。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美国对我国的战略遏制不断升级,以及国内经济循环面临不少堵点的实际情况,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国际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球产业的转移和回流速度加快,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形成相互脱离的区域性供应链和区域市场壁垒,大量外贸订单被取消,给邵东外贸出口带来较大下行压力。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临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考验,经济发展加快向高级阶段演化,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目标推进,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从自身看,“十三五”期间,打下了良好发展基础,物质基础日益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孕育了巨大发展潜能。

2.发展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邵阳东盟大通道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邵东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最新指示精神指明战略定位,邵东市地处湘西湘南与长株潭都市圈结合部地带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迎来了率先实现创新崛起的机遇。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3.发展短板

经济总量较大,而人均水平不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突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存在薄弱环节。面临经济下行和偿还政府债务“双重压力”,面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比较缺乏和水资源匮乏“两个短板”。

综合判断,我市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区域发展黄金期、创新活力迸发期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只要我们适应新变化、把握新机遇,必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着眼长远,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发展环境变化,以新的定位与新的目标引领邵东实现新的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完成“五项”重点任务,继续实施“兴工旺商、转型升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富裕宜居新邵东,奋力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邵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人居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邵东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邵东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奋力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不断推动全方位、深层次改革和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三高四新”战略。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决定了我市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战略重点。要强化不辱使命、站位全局的担当,牢牢把握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邵阳、全省、全国发展全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发展定位

以“稳居全省五强、挺进全国百强”为目标,围绕建设“三个邵东”(创新宜居清廉邵东)、打造“三张名片”目标(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区、中部地区商品物流集散区、湖南轻工业振兴发展先行区),深度参与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分工合作。

第四节 发展思路

1加快区域合作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邵东市要依托现有基础,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渝新欧通道的建设,加强与川渝地区产业的互补,扩大与沿线地区市场与贸易额度;积极利用东部发达地区资金,扩大融资来源与渠道;加强与义乌市场的合作,建立订单合作生产联盟;打通邵东至缅甸货物进出口通道,扩大在东南亚投资领域;建立邵东经珠三角货物出海通道,扩大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深度融入长株潭都市圈主导产业体系,促进邵东工业体系转型升级;加强与邵阳市区基础设施、交通廊道、产业链的互通和合作,围绕邵东经开区和邵阳宝庆科技工业园建立两地区半小时经济圈,构建开发开放新格局。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汇聚发展新动能

注重创新驱动,走“科创+产业”道路。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地区产业转移,利用区域创新共同体资源,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大力引进科创团队,加强创新创业孵化、飞地合作机制和载体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价值链优势。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汇聚成推动邵东发展的力量。

3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城市新名片

站在“市”的新起点,邵东必须以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品质、优化管理、精细服务,更好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的龙头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增强城市吸引力。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邵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县(市)百强,全面建设创新、富裕、宜居的新邵东。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创新型城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的要求,对照全国百强县(市)的目标,今后五年要努力完成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既稳住增长速度不减势,又为调结构、转方式保留操作空间。GDP年均增长8%以上,总量达1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

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城区空间结构更加优化,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心地位彰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中心城区活力凸显,一批特色城镇形成新貌,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镇化率达到65%。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2025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空气优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60%,森林覆盖率达43%。

社会民生全面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不断提升。继续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政府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邵东市十四五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规划目标

牵头部门

属性

2025年暂定目标

增速(%)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1000

8

发改局

2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预期性

388

10

科工局

3

财政总收入(亿元)

预期性

50

10

财政局

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预期性

580

12

发改局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386

10

商务局

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预期性

30

15

商务局

7

服务业总价值比重(%)

预期性

60

-

发改局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35

-

科工局

9

园区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

预期性

 

-

统计局

10

城镇化率(%)

预期性

65

1.5

住建局

创新驱动

11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约束性

100

-

教育局

12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95

-

教育局

13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3.5

-

科工局

14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14

-

科工局

15

互联网普及率(%)

预期性

85 

 

网信办

社会民生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约束性

2.5

-

人社局

17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3

-

人社局

18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约束性

100

-

医保局

19

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

约束性

 

-

市场监督局

20

药品评价性抽验总体合格率(%)

约束性

 

-

市场监督局

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63958

10

国调队

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预期性

40771

10

国调队

23

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预期性

 

-

文广体局

24

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预期性

5.5

-

卫健局、统计局

25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预期性

 

-

卫健局、统计局

26

平均预期寿命

预期性

 

-

卫健局、统计局

27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预期性

100

-

农业农村局

28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

预期性

95

5

农业农村局

29

高标准农田比重

预期性

65

-

农业农村局

30

较大及生产安全事故(不含道路交通火灾事故)次数

预期性

 

-

应急局

31

群体性事件

预期性

 

-

应急局

32

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约束性

0.31

-

扶贫办

资源环境

33

耕地保有量(万亩)

约束性

 

-

自然资源局

34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

约束性

80

-

科工局

35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预期性

0.52

-

农业农村局

3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

生态环保局

3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性

 

-

发改局

38

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约束性

100

-

住建局

3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万吨)

约束性

 

-

生态环保局

氨氮(万吨)

约束性

 

-

生态环保局

二氧化硫(万吨)

约束性

 

-

生态环保局

氮氧化物(万吨)

约束性

 

-

生态环保局

40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45

-

林业局

41

空气质量优良率(%)

约束性

98

-

生态环保局

42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100

-

生态环保局

4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约束性

 

-

自然资源局

44

建成区黑臭水消除比例

约束性

100

-

住建局

45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约束性

100

-

住建局

第三章 融入双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建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内外产业分工细化和产业产能转移的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特色轻工研发、生产和国际贸易开放合作区。

第一节 融入国内循环

1.打造全国轻工业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邵东产业有基础、产品有特色的的优势,加强与长株潭、沿海地区的人才、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对接,以强化工业园区等载体建设,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以优化经济环境和强化政策引导为抓手,增强产业竞争力,以推进技术创新和信息化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智能制造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机器换人,全力打造全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全国打火机生产基地、全国五金生产基地、鞋业生产基地,并构筑与之配套的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使邵东成为特色轻工创新转型示范区。

2.畅通国内大循环。瞄准市场需求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主要产品进一步做精,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做高,迈向产业中高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推进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大循环。着力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推进城北新经济产业园、中工硅谷、大数据中心、邵东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3.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四五”期间,邵东奥特莱斯、缤纷环球城、国际商贸城二期、邵东仁为峰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

4.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全市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将邵东军民合用机场、呼南高铁途径邵东并设站、城市环线、长沙-邵东-邵阳城际轻轨工程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推进邵东智能制造小镇建设、邵东晶博光电小镇建设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桐江河城市防洪治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石膏采空区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项目,邵东人民医院东扩建设、中医院搬迁工程、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一批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项目,犬木塘水库邵东段工程、城市第三水源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等供水工程,500千伏变电站、娄邵永成品油输油管道建设、气化湖南邵东至双峰天然气管网工程等一批重大送电输气项目,以及防洪减灾、交通能源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第二节 融入国际循环

1.升级外贸基地。在发展壮大我市国家级皮具箱包、打火机外贸出口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鞋业、中药材、纺织、服装、五金产业打造成国家级外贸出口基地。推进与全省自贸区岳阳片区、长沙片区、郴州片区在开展货物通关、贸易统计、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区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建立与东盟对接机制,依托邵东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往来,推动五金工具、中医药、箱包、鞋业、服装、纺织、打火机等产品“走出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加快推进保税仓和监管仓建设,到2021年建成邵东保税仓,降低外贸企业成本,便捷转口贸易,建立邵东与国际市场互通的桥头堡。

2.拓展国际市场。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用好用足国家和省鼓励“走出去”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推动“万企闯国际”行动。

第四章 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发展新动能,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第一节 建设“全国创新型县(市)”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协同,着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人才等创新力量,着力聚焦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努力建成内陆地区创新高地,使创新成为邵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邵东进入“全国创新型县(市)”行列。

第二节 建设湖南中西部地区创新示范区

以“邵东湘商产业园”为核心,推动3D打印模具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等五大科技园发展,在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基础上创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以“廉桥医药工业园”、“黑田铺印刷工业园”、“仙槎桥五金工业园”、“周官桥、流泽、团山打火机工业园”、“皮具工贸园”等五大专业工业园为载体,重点推进特色产业和科技融合,集聚创新资源,重点突破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提高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集群升级发展生物医药、皮具箱包(鞋业)、印刷包装、五金、打火机等特色产业,打造湖南中西部地区创新示范区。

第三节 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针对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组建开放型或实体型创新研究机构和联合开发机构。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升计划,建设一批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和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力争5年内创建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建立10个特色星创基地,力争创建5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全力建成以民营经济和“互联网+”为特色的创业体系,以中工硅谷为基础,持续推进“企业上云”,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引进一批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转型,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邵东智能技术研究院、湖南锐科机器人为依托,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和工程集成能力。

第四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强技术创新。围绕培育优势产业,成立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中心,组建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打火机、小五金模具研发中心、皮具箱包、包装印刷设计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鼓励支持创新主体采取共同研发、技术联盟、技术并购、股权参与、风险投资等模式,实现创新要素的互动、融合和协调,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研发平台落户邵东。

第五节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实施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实施邵东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围绕邵东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重点扶持100名左右掌握核心技术;实施邵东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学者建设工程、企业家培养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创业人才扶持工程、名士打造工程、人才环境优化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等10项重大人才培养计划,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达到65人。

第六节 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创新政策加快集成,建立普惠性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科技的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建立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达到150个;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达到37500万元;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数达到100个,科技专家联村帮扶覆盖率达到100%;科技服务机构数达到260个。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市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5%;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到65人;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市级产业引导基金达到30亿元。

第五章 全面改革  营造发展新环境

认真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坚持以深化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挖掘开发改革开放潜力,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邵东发展。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改革  

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划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权责边界,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行政机关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深化“政银企”合作等方面完善普惠金融保障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邵东市重点项目投入。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绩效管理,健全行政问责制,明确行政问责的具体内容、形式和程序,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落实法定质询、罢免的具体程序,创设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易于实施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不断增加有效产品供给。支持民营企业改革,为其营造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释放市场活力。增加邵东市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与合作。完善财税体制,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及收入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加强财政收入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第三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地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林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林业产业化联合体等,促进土地变资源、资源变资金。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搞好确权登记,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细化设置宅基地各种权能,为宅基地的获取、流转、使用、收益提供产权基础。深化征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统筹考虑工业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城镇化用地等建设用地需求结构,通过缩小征地范围,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改革,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在促进农地林地流转和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面临如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风险,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监管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严格遵守邵东市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严防土地的粗放使用和闲置浪费;加强宅基地划拨、分配、使用的管理;严控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过度房地产化现象,防止房产空置和土地浪费;严禁开发商投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三高”项目,确保土地的生态效益。

第六章 开放带动  拓展发展新空间

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部”等国家战略,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坚持进出口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快建成湘中湘南地区开放强市。

第一节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1.拓宽向外通道

全面畅通公路、铁路和空运开放通道,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物流链和价值链。打通邵阳东盟大通道,连接成渝西部经济发展中心联通新亚欧大陆桥,畅通经珠三角、北部湾的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积极争取湘欧快线延伸至邵东,恢复邵东至义乌货运专列,推进邵东军用机场军民两用。

2.大规模“走出去”

以东盟、拉美、中亚、非洲地区为重点,加强双边多边政策对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人文、科技、旅游等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创建海外生产基地,发展“总部+生产基地”新模式,谋划在全球战略布局。推进邵东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实施“邵品网上行”工程,组织企业参加迪拜展、德国五金工具展和巴西综合展等国际性会展,推动皮具箱包、小五金、打火机等产品扩大国际贸易份额。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产业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扩展。

3.高水平“引进来”

提升引资、引智、引技水平,引导优质生产要素投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支持成套设备、资源能源、关键技术以及重点消费品进口。引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跨国经营集团等经营主体来邵东,发展适应国际贸易、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业务等要求的国际物流,鼓励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多式联运。到2025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

第二节 大力加强区域合作

1.深化国内合作

加快推进邵东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强化贸易、金融、产业等领域合作,高标准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贸易、金融、产业、口岸通关、市场体系、新基建等领域的分工与协作。进一步加强面向京津冀城市群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

2.强化发展联动

积极对接长三角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充分利用好“长洽周"等招商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利好,发挥邵东轻工业、商业基础好的优势,加快融入沿江产业发展链。积极参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在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的协同发展。推进邵东保税仓与岳阳城陵矶、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和衡阳综合保税区口岸物流与保税物流、保税加工有机融合。密切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利用“中部论坛”、“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和“智能制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等经贸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面向成渝城市群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层次,推动与中西部的联动发展。

3.承接产业转移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强化沪昆工业走廊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利用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重点对接湖南籍或在湘就学、就业的湘籍人才,对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鼓励大湾区相关主体通过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方式与邵东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完善“飞地经济”产业合作园区税收征管、统计分解和利益分配机制,打造“飞地经济”示范区。支持与大湾区共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共同培育建设若干技术转移中心。

4.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攻坚行动

  积极引导扶持企业上市,力争本土企业上市6家以上,创造资本市场的“邵东现象”。大力吸引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在邵东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自主品牌争创攻坚行动,支持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品牌、著名商标等。

第三节 夯实开放开发平台

1.打造高水平的开放平台

加快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保税仓等平台建设。依托邵东优势商品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箱包和打火机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支持鞋业和服装行业发展为全国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支持邵东市开辟建设省级出口基地。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落实关检“三个一”深度合作,全面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服务”,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合作。充分利用邵东保税仓、星沙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等现代物流中心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以打火机、箱包、鞋业和服装业为主的现代贸易与物流集散。通过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云计算平台、安全管理平台等5个平台及商品库、企业库、人员库等5个基础信息库,实现进出口货物全过程可视化监控,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2.打造高水平会展平台

采取“政府供地+民营资本”的合作模式,建设邵东会展经济中心,着力打造面向全球、服务全国、推动全市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会展平台,为邵东的皮具箱包、小五金、中药材、服装鞋业等产品展示地方特点、产业优势、产品亮点。

第七章 优化布局,推进发展集约化

按照市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形成空间总体结构合理,产业、城镇、人口、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

第一节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功能分区发展

科学划定全域城镇发展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三大空间,划定中心城区及重点工业乡镇廉桥、黑田铺、牛马司、仙槎桥、火厂坪、团山等为重点城镇发展空间;划定市域西南部九龙岭、双凤、简家陇、野鸡坪、堡面前等区域为生态空间;划定市域农业空间,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引导人口、经济向适宜开发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推动形成以“一带二区三线四园五镇”为主体的空间发展格局。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建设“一带”(绿汀大道—两廉线)。加快建设绿汀大道至两廉线工业走廊,切实做好工业走廊的规划和建设,引导企业入驻发展,将这一走廊打造成邵东工业发展的新高地。

发展“两区”(经济开发区、城北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打造“千亿园区”和“双六”城市为目标,按照“北优、南拓、西连、东扩”的空间发展思路,加快主城区扩容提质,推动主城区向南、向东、向北扩张,拉大城市框架。东南主要依托“湘商产业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西南主要发展居住、商业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城北主要发展新经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金融、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业,完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和旅游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升邵东的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增加城市能级,打造市域综合功能服务核心。

培育“线”320、S336、S226八老线串联牛马司、黑田铺、廉桥、界岭镇、周官桥、火厂坪、佘田桥、杨桥、灵官殿、流泽等乡镇,并延伸至邵阳市产业新城、邵东经开区,打造粮食主产、牲猪养殖及中药材、黄花、油茶种植片区及城镇建设的三条轴线。

壮大“四园”(仙槎桥五金科技工业园、黑田铺印刷塑胶制品工业园、廉桥医药科技产业园、团山打火机工业园建设)。进一步把园区产业做大,基础设施优化,发展形成特色突出、产业集取、规模较大的轻工业制造集聚区。

打造“五镇”(灵官殿、水东江、团山、牛马司、九龙岭)。积极推进灵官殿、水东江、团山、牛马司、九龙岭等五个乡镇,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使之形成镇区规模较大、镇区功能相对完善、产业相对集中、人口相对集聚、辐射能力较强的市域边境重点城镇,吸引周边县市居民就近进入城镇发展。

2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粮食主产区。立足各区域水土等资源现状,依托犬木塘灌区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扩大粮食主产区面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生猪养殖示范区。重点打造以黑田铺、牛马司、魏家桥、仙槎桥、火厂坪、灵官殿、九龙岭为中心的生猪养殖示范区。

中药材生产片。推动以斫曹、廉桥、界岭、流泽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片区建设,打造全国道地中药材基地。

黄花生产片。建设以流光岭、团山为中心的黄花生产片。

油茶生产片。以黄草坪林场为中心,从北起牛马司南至灵官殿(含邵东中西部地区乡镇场)建设油茶生产片。

3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建设生态三廊。三廊道即邵水、蒸水和邵祁生态走廊生态廊道,积极保护邵水和蒸水,将其打造成区域重要的生态廊道,抓好河流防洪、河道疏浚、水源涵养及生态河道监测网系统建设,提升其生态效益。加强河堤两岸绿化建设,确定一定范围的廊道缓冲区减轻城乡建设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冲击,注重邵水两侧景观风貌建设,增强廊道的生态效应。加强邵祁生态走廊建设,强化生态管控,划定生态缓冲区。

打造多点生态格局。即市域内的水库、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和南岳余脉、雪峰余脉等重要山系,加快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严禁侵占水面、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构建湘中地区生态屏障。严格管理好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自然保护地,纳入禁止建设区进行管理。

第二节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群集聚发展

1.构建“三园一体四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立足邵东资源禀赋和全市发展大局,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用途管制,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畜牧业、渔业养殖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空间。布局建设一批具有生产、示范、观光、体验、教育、文化、养生等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民创业园、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项目。

邵东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类型

名称

重点布局

三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

大禾塘、牛马司、周官桥等优质稻产业园,黑田铺、廉桥、斫曹、魏家桥、周官桥、灵官殿、牛马司、双凤、火厂坪等乡镇中药材特色产业园,牛马司、两市塘办事处、宋家塘办事处、周官桥、团山、流光岭、砂石等蔬菜(黄花菜)特色产业园、流泽、牛马司、灵官殿、简家垅等现代水果特色产业园,火厂坪镇茶叶特色产业园,牛马司镇、魏家桥、黑田铺、仙槎桥、九龙岭生猪养殖产业园,两市塘办事处现代生态渔业养殖产业园。

农业创新示范园

廉桥中药材 

农村创业创新园

两市塘、牛马司

一体

田园综合体

魏家桥镇、简家陇镇

四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

野鸡坪、九龙岭、魏家桥、界岭、廉桥、黑田铺、牛马司、宋家塘、水东江、佘田桥、杨桥、火厂坪、周官桥、大禾塘、两市塘、仙槎桥、灵官殿、砂石、流光岭、流泽、简家陇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中药材:廉桥、牛马司、火厂坪、简家陇、黑田铺、团山、砂石、斫曹、流光岭、仙槎桥、双凤、魏家桥、大禾塘街道、流泽、九龙岭、界岭

黄花菜:团山、杨桥、水东江、流光岭、廉桥、砂石、黑田铺

绿色蔬菜:两市塘、宋家塘、牛马司、周官桥

水果:牛马司、灵官殿、堡面前、佘田桥、野吉坪、简家陇、水东江、火厂坪、魏家桥、仙槎桥、九龙岭、周官桥、流泽、黑田铺

油菜:野鸡坪、九龙岭、魏家桥、界岭、廉桥、黑田铺、牛马司、宋家塘、水东江、佘田桥、杨桥、火厂坪、周官桥、大禾塘、两市塘、仙槎桥、灵官殿、砂石、流光岭、流泽、简家陇、团山

现代畜牧业、渔业养殖区

生猪:牛马司、魏家桥、黑田铺、仙槎桥、九龙岭、火厂坪、灵官殿

肉牛、肉羊:廉桥、流泽、团山、流光岭、双凤、九龙岭、黑田铺、斫曹、简家陇、野鸡坪

蛋禽、肉禽:廉桥、牛马司、斫曹、黑田铺

渔业:两市塘、仙槎桥、宋家塘等乡镇(街道)发展设施渔业, 在野鸡坪、九龙岭、魏家桥、界岭、廉桥、黑田铺、牛马司、宋家塘、水东江、佘田桥、杨桥、火厂坪、周官桥、大禾塘、两市塘、仙槎桥、灵官殿、砂石、流光岭、流泽、简家陇等水稻主产区发展水产养殖业

休闲观光农业区

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两市塘、仙槎桥、九龙、双凤、魏家桥

都市休闲体验农业示范区:堡面前、佘田桥、杨桥、周官桥、皇帝岭、流光岭、黑田铺、廉桥、斫曹、水东江

2.构建“绿汀大道两廉线”工业发展格局

推进“湘商产业园”建设,升级专业园区,新建皮具箱包产业园、轻纺工业园、鞋业工业园、城北新经济工业园,梳理各园区发展条件,明确园区发展方向。把“绿汀大道-两廉线”及沪昆高速、S226线作为乡镇工业发展的增长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产镇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化运作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要素聚集、资源集约的平台效应,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

邵东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布局

园区名称

产业发展方向

湘商产业园

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

3D打印模具制造、智能建筑

城北新经济工业园

工业互联网经济、电子消费终端产品加工与组装

仙槎桥五金科技园

五金、军工产品

团山打火机工业园

打火机

廉桥中医药科技园

中医药、医疗器械

黑田铺印刷塑胶工业园

印刷、纸品、包装、塑胶、乳胶产品

电子信息产业园

显示功能材料、华为配套产业

皮具箱包产业园

皮具箱包产业

鞋业产业园

鞋业产业

轻纺工业园

轻纺产品、床上用品、家居产品、服装

3.构建“一核两心多点”的服务业格局

以区位交通优势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彰显地域特色,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两心多点”的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以城区为极核,综合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服务及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档次,增强城区吸引力;以南部新城和原生态产业园为中心,发展科技服务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依托制造业产业集群,吸引科技商务人才集聚,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形成邵东智谷强大创新引擎;以专业工业园、乡镇和旅游度假区为节点,依据资源特色优势,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观光休闲等产业,推进特色产业与旅游、休闲活动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彰显邵东经济发展的特色与活力。

邵东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展布局

产业门类

产业名称

主要发展区域

生产性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经开区

现代物流业

城区

跨境电子商务业

经开区

金融服务业

城区

文化创意业

宋家塘管理区、黑田铺包装印刷工业园

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

城北区

房地产业

城区

健康养老业

城区、乡镇

社区服务业

城区

旅游业

文化旅游业

昭阳侯古城、皇帝岭、九龙岭、佘湖山、大云山、荫家堂等旅游区

第八章  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现代化

充分发挥智能制造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三次产业集群和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特色轻工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牵引、现代服务业为支撑、节水特色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将邵东打造为湖南沪昆经济产业带中的战略新高地。

第一节 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火机、小五金、中医药、皮具箱包鞋业、包装印刷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加快打火机五金智能化、中医药高端化、箱包服饰和印刷包装时尚化升级改造。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建筑新型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在邵东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到2025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88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基本形成五大传统特色产业业和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现代制造业体系,5年打造5个过百亿的传统产业,5个过50亿的新兴产业。

1.升级改造传统特色

五金产业集群。以仙槎桥五金科技工业园为主体,加快引进智能生产线,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理念改造传统工艺。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中心、原材料储备中心建设,加快组建行业龙头,加快形成行业技术标准,支持龙霸五金建设全自动化铸造车间,打造“共享工厂”,支持宁庆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亿利金属、东方神鹰、永兴五金建设行业标杆企业,支持五金产业开拓军民融合市场,丰富五金产业产品类型,走技术升级、产镇融合的发展之路,培育五金驰名品牌。实施“3115工程”,培育3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五金企业,打造产值过百亿元的五金产业集群,建设1-2个小五金驰名品牌,小工具和家用五金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到2025年,五金产业产值达100亿元,邵东“中国五金之乡”品牌享誉全国。

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团山、周官桥、流泽三大打火机加工基地为载体,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组建技术中心,重点从模具研发、安全生产、安全检测、外观设计进行整体升级,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打造高中低档齐全的全球最大的打火机产业基地。加快产线技术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换人,提高产品档次,引导打火机行业打造安全生产“透明工厂”,实现可视化监控、快速化响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组建以东亿电气、环兴打火机、新顺隆等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将打火机出口量占全国比例提升至80%,内销比例提升至85%以上。以东亿电气为龙头,加快推动优势资源整合,打造全国打火机制造业航母,“十四五”期间东亿电气实现上市。到2025年行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皮具箱包(鞋业)产业集群。以现有2000家皮具企业、2万户加工户为依托,加快皮具箱包基地建设,支持醇龙箱包、益豪手袋等企业做大做强,组建5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皮具箱包集团,培育5个以上国内知名品牌,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奋力打造中西部地区服饰时尚产业基地。依托湘商产业园和城区皮具工贸园培育品牌企业,加强皮具箱包服饰外观设计、功能面料、加工工艺、营销模式的研发,积极培育一批高档箱包服饰品牌,构建集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发布展示为一体的时尚产业链。皮具箱包生产基地建成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40家。完成皮革配件市场扩建,提质扩容皮具工贸园交易中心。鞋业基地建成20万平方米厂房。到2025年,行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中医药产业集群。积极融合全省千亿中药材发展战略,以廉桥医药科技工业园为载体,发挥中药材资源及其流通体系完备的的优势,加强规范化中药种植基地建设,着力培育海药集团、弘华中药、天宏药业、自然堂饮片、松龄堂饮片、润天集团、智康医疗等龙头企业,推进廉桥药都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中心,延伸中医药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形成以中医药、生物医疗诊断检测、医疗器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建成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30家。到2025年,实现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产值100亿元,“南国药都”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湖南省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印刷塑胶产业集群。依托黑田铺包装印刷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集聚包装印刷等龙头企业,拓展塑料手袋、纸品纸箱等日用消费品市场,放大产业集群优势。支持永吉红包、金湘东、天彩纸品等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印刷包装产业与本地五金、皮具企业的合作,鼓励印刷包装企业向现有设计创意等增值服务领域延伸,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新经济。建成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60家。支持印刷产业园建设塑胶产业园,实现二园合一,引进1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到2025年,实现印刷塑胶产业产值达150亿元。

同时加快补链延链强链工作,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轻纺工业,为邵东皮具箱包、服装鞋业产业提供原材料。

2.积极培育引进战略新兴产业

智能制造业。以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为龙头,加强与科研机构、传统产业技术合作,围绕机器人、3D打印、自动化装备、生产线改造等领域,为传统企业提供引进与孵化、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与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服务,推进传统产业机器换人进度,加快传统特色轻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邵东市产业发展新动能。到2025年,实现服务企业达500家以上,建设智能工厂(示范车间)500个。

高端装备制造业。立足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性产业链建设,把握先进装备发展方向,主动融入长株潭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产业链集群,推动宁庆航空航天、亿利金属、大通电力、邵峰新材料等一批新生产线项目建设,推出航空航天智能设备、汽车底盘传动齿轮、耐磨部件材料等产品,以“整机+配套”、“原材料+制成品”等产业合作模式,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和中间品制造企业,着力打造邵东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到2025年,行业产值达到5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大力推进邵东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玻璃盖板、光电产品、显示屏、集成电路和5G配套产品等领域,完成晶博光电和创亿达项目建设,推进企业尽快投产开业。以宋家塘管理区为载体,积极引进富士康电子信息产线,创新发展家电、手机、汽车、能源、医疗等多领域多用途电子产品,强化产业链和市场对接,发展壮大邵东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行业增加值50亿元。

新能源产业。以荷盟、莲湖山、长青、猪婆山、皇帝岭五大风能发电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风力发电产业。推进牛马司镇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加强以锂电池加工制造为主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力度,引进风电、变流器、充换电设备制造项目,延伸上下游成套装备产业链,培育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团山和流泽大型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启动牛马司新能源锂电池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行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

智能建筑。依托衡科装配式建筑,引进智能建筑、建材龙头企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智能化,加快智能建造设备、装配式建筑材料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推进住宅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实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施工和管理,鼓励宾馆酒店、办公楼、商场、学校和住宅等重点建筑智能化工程改造,开启建筑智能化市场新蓝海。到2025年,行业产值达到50亿元。

第二节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以智能制造研究院、锐科机器人、宏德电子、天宏药业、东亿电气、东方神鹰、永吉纸品等企业为主体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培育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开展自动化生产线、生物制药、模具研发、绿色生产、工艺升级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生产服务企业群,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创新研发、技术升级、检测认证、法律咨询、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等全产业链科技综合服务,助力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到2025年,行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现代物流业。发挥长株潭和湘西湘南地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加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区域通道的互联互通,与邵东商贸货物流线进行深度融合,依托星沙物流园,推进邵东公共配送中心、中药材物流园、农产品物流中心、邵东保税仓、五金原料仓储交易中心等专业性物流园的建设,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专业性物流园为节点的综合物流网络。积极拓展生鲜物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配送市场,启动安安冷链物流、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乡镇和村级田头仓储冷链物流基础工程建设,加强物流全行业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促进物流行业全面提升。到2025年,全市物流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跨境电子商务业。加快推进邵东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建立面向全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行业龙头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施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扶持工程,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品牌和人才队伍,引领传统行业向品牌化、信息化、高端化转变。

金融服务业。大力吸引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在邵东设立分支机构,围绕产业升级开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上市辅导等新业务,组建各类专业金融服务协会,提升邵东特色产业在产业投资领域关注度和吸引力。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邵东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打造以信用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企业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到2025年,邵东各类大型金融机构达到16家,全市贷款额度达到560亿元,环比年增长12%。

文化创意业。围绕包装印刷业、商贸会展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等业态,积极扶持创意设计、文化策划、新媒体等新业态,稳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积极推进黑田铺包装印刷园和会展中心的建设,到2025年,行业生产总产值超20亿元。

2.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以国际商贸城、奥特莱斯环球国际中心、缤纷环球城等大型商贸综合体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布局,建设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同时推进商业网点向社区和农村下沉,构建城乡统筹的商贸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商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丰富商贸服务业态。到2025年,城区农贸市场达1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达5个。

房地产业。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全过程监管,引导房地产企业进行质量升级和产品创新,促进邵东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重点推进邵东经济开发区南部新城、宋家塘管理区和原生态产业园住宅建设,加快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对城镇204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社区服务业。优化城区社区服务布局,加强小区社区服务供给,重点发展家庭清洁、家电维修清洗、月嫂保姆、健身保健、蔬菜配送、衣物干洗、快递收发、家教服务、房屋租赁、社区金融等社区服务业,引导建立社区服务O2O平台,提高社区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

3.积极培育旅游业

以“文化旅游+”的理念,把文化旅游业打造为邵东产业提质发展的助推器。全面梳理和挖掘邵东市域资源要素,坚持全产业融合,推进“一心三带多片区”建设(“一心”即规划的邵东城区,结合沿江风光带、昭阳侯古城遗址以及众多人文景观,建设面向湘西湘南和长株潭的休闲旅游服务中心;“三带”即沿320国道、340省道与仙槎桥-简家陇-野鸡坪-水东江-团山镇-界岭镇;“多片区”即佘湖山、流光湖、贺绿汀和严怪愚故居、大云山、荫家堂、洪桥、烟竹岩、皇帝岭度假旅游区、翰林农庄旅游区),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林观光游、购物休闲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游、医药健康游等业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重点推进文体新城、怡卉园度假景区、荫家堂—佘湖山提质改造、邵东古城精品旅游线路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到2025年文化旅游业成为邵东经济发展新名片,行业产值达到30亿元。

第三节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1.优先发展粮食产业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示范区。加快建设“好粮油”示范工程、湘俏米业二期项目、优质粮食工程、邵东油脂生产线等一批重点粮食产业项目,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以邵东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农田灌排体系,推广节水灌溉机械,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重点在粮食功能区打造10个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到2025年,建立47.2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2.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围绕中药材、水果、黄花菜、油菜、油茶、绿色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集群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领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一镇一业”,重点建设廉桥中药材小镇,流泽杨梅小镇,灵官殿葡萄小镇,九龙岭油茶小镇、牛马司、两市塘蔬菜小镇,简家陇柑桔小镇,团山、流光岭黄花菜小镇,魏家桥油菜小镇等10个特色农业小镇。以廉桥、斫曹、流泽为重点,抓好18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以简家陇、县园艺场为重点,抓好5万亩柑桔标准园建设。以黄草坪林场和九龙岭镇为重点,打造2万亩油茶生产基地。以牛马司和两市塘为重点,抓好2万亩蔬菜、花卉、精品水果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新创建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县级示范合作社50家。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企业20家以上。到2025年,基本建成50万亩左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10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3.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发展生态有机种养,实现高端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坚持差异化布局、区域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巩固提升生猪、肉牛、肉羊、蛋禽、肉禽等优势产业。在牛马司、魏家桥、黑田铺、仙槎桥、九龙岭等镇重点发展现代生猪养殖;在廉桥、流泽、团山、流光岭、双凤、九龙岭、黑田铺、斫曹、简家陇等乡镇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在廉桥、范家山、斫曹、黑田铺等乡镇重点发展蛋禽、肉禽养殖;在火厂坪、周官桥,简家陇等乡镇重点发展珍禽养殖。在两市塘、仙槎桥、宋家塘等乡镇(街道)大力发展设施渔业1万亩,在水稻主产区发展稻田养鱼10万亩。积极推进畜禽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确保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市、湖南省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市地位。

4.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林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邵东五大现代农业倍增工程

实施粮食丰产工程。稳定145万亩粮食种面积,根食生产年总产量稳定在58万吨以上;建设10个水稻丰产栽培示范区,确保20万亩以上标准化优质绿色水稻种植面积,优质水稻年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确保全国产粮大市地位。

实施生猪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工程。年出栏生猪120万头以上,大力推进“1个存栏能繁母猪1万头以上年出栏生猪20万头的大型养猪场建设项目”、“5个年出栏5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2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100个大型沼气工程,中小型沼气工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联户沼气工程项目”、“1-2个有机肥加工厂建设项目”等五大项目建设,提升生猪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水平确,保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市、湖南省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市地位,。

实施中药材提质增效工程。充分发挥邵东“中国玉竹之乡”、“中国中药材之都”、“南国药都”、“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等品牌优势,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完善中药材加工装备系统,升级改造传统中药材加工工艺,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将中药材产业培育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中药材加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实施绿色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发挥邵东黄花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重点建设优质绿色黄花茶示范基地,优质绿色生鲜蔬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包括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无公害标准化出口蔬菜基地,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力争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万亩以上,着力改善施菜加工流通条件,建立产销联结机制,增强蔬菜加工能力,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30%达到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

实施精品水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发挥生态优势,依托重点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建设绿色精品水果生产及精深加工科技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精品水果生产面积稳定在10万以上。

第九章  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以加快乡镇所在地集镇和主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完善路网、能源网、水利网、信息网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建设新城市

  以建设“双六”城市为目标,推进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崭新城市名片。

1.推动城市提质改造

加快城市路网建设,金龙大道南延至民旺路,人民路延伸至机场快线,拉通北岭路,打通城市环线;加快推进建设路北延段、金龙大道南延、兴和大道西延、桐江南路、创业大道、茂盛大道、明珠大道东段、建设北路北延、百富路东延、衡宝路北段等骨干路网建设,构筑“一环六纵七横”的骨架路网结构。至2025年,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路网密度达8千米/平方千米。加快城市管网建设,全面推进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的改造升级,新建、改建地下综合管廊网管150公里,升级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100公里。提升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城市第三水源建设,加快宋家塘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邵东污水处理厂渗滤液和污泥处置项目建设,日处理规模为60吨。“十四五”期间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完善城区停车场和公共充电桩建设,推进两廉公路智能停车场项目建设,建设停车位1764个,配套建设充电桩420个。至2025年,按照停车场服务半径200-300米测算,城区停车场覆盖率为90%,公共充电桩覆盖率为80%。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统筹推进邵东经开区、宋家塘管理区、邵东老城区等旧城区棚户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完善体育、卫生、教育、文化和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完成邵东经开区36个拆迁安置区、宋家塘管理9个拆迁安置区的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宋家塘煤矿、两市塘煤矿、钢厂、石膏矿二期等城市和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丘田村采空安置区建设、七井村石膏矿地质灾害安置区、百富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到2025年,力争完成5000户棚户区改造。

2.推动文明卫生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持续推进“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持续优化市容环境秩序,巩固禁炮殡改成果。加大环卫投入,改造升级城区垃圾转运站,加快完成垃圾焚烧发电站建设,实现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环卫作业市场化。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加强高铁站等人口密集点交通秩序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崇尚节约的新风尚。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树立文明、诚信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3.推动森林城市建设

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提升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提升和改造区域主要绿道、公园和小区绿化,建成兴隆公园、竹鸡岭公园、邓家岭公园、城北公园,抓好邵水、蒸水生态绿道建设,推进桐江河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推进明镜湖和南湖湿地公园建设,利用城区空地建设口袋公园,构建与城区融合共生的绿网系统。农村绿化同步推进,裸露山体全面造林,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道等生态廊道加速绿化进程。至2025年,城区绿化率达到60%以上,森林覆盖率从40.2%提高到43.0%,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

4.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重点,加快城市信息资源融合利用,建成政务数据中心和综合政务平台,提高政府管理整体效率。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加强邵东市智慧交通建设,升级城区及市境内国省道监控系统,更新全城交通信号灯,对城市路网进行智能监控,实现主要道路摄像全覆盖;建立交通诱导系统,完善交通标志标牌标线。规范更新城区门牌编号。建设应急安全智能应用体系,在消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城市安全重点领域,实现全环节全过程预警监管处置。推进“智慧邵东”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新建视频感知系统、城市末端感知系统、电子政务网、智慧消防、智慧水务、物流寄递管理平台、GPS定位感知系统等电子平台。推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给排水、燃气、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第二节 推动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推进城乡规划

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市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市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房建设质量。突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与拓宽、农贸市场、高标准农田改造、危旧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通信网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建设。围绕“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目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路网建设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实施断头路、低质路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向乡村延伸辐射。完善农村公路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路产路权管理队伍,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对X020(邵东至火厂坪段)17公里实施大修或提质改造;通乡公路提升改造至3级公路297.65公里;实施产业路、资源路422.09公里、旅游路165.26公里,完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132.08公里;新改建桥梁57座;新建森林防火道路500公里。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供水工程建设。推动自来水厂建设与管道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质量。到2025年,农村饮水安全人数占农村总人数比例为100%,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为100%,城市供水保证率为95%。能源网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进程,分批完成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加快邵东至双峰天然气管网工程、娄邵永成品油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延伸市域及中心镇天然气管网,加快气化邵东进程。信息网建设。推动自然村有线电视、光纤宽带网络(4G)全覆盖,推动5G网络布局,基本实现农村移动宽带网络人口全覆盖。实施农村建制村“宽带通”工程,加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施数字乡村行动,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加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网络技能培训,建设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工程。农村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实施邵东市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工程、邵东市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工程和邵东市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工程等三大工程,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积极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

3.推动小城镇特色发展

依托廉桥全国中药小镇、仙槎桥全省五金小镇,在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城镇功能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积极统筹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做强产业特色,注重调控规模、集约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绿色化的协同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黑田铺印刷小镇、杨桥文旅小镇争创全省特色产业小镇。

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展现乡村生态价值,彰显美丽乡村特色。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四边五年行动”,全面推进拆旧复垦、垃圾分类处理、“空心村”整治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加快推进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乡镇收集、转运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与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全市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覆盖。实施邵水、蒸水、侧水河流域治理。到2025年,全市25个乡镇、街道完成15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新建。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清洁化行动。坚持农村建房相对集中,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集约利用土地,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制止非法占用耕地和农田建设住房,探索农户闲置房屋多元化利用,打造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5.推进森林村庄建设

按照乡村生态宜居的总要求,要加大乡村绿化美化的力度,村落周边、房前屋后、水边路边都要搞好绿化,到2025年全市300个村完全达到森林村庄的要求。真正做到生态宜居。

6.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工作力度,补齐“六覆盖”短板,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建立贫困监测与预警机制,聚焦临贫易贫重点人群,对所有农村人口,特别是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重病重残户、边缘户购买“防贫保”,防范致贫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实施贫困家庭“两后生”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成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和引导箱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镇村开办扶贫车间,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后续扶持力度,不断完善集中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合作,支持湘俏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林业等新业态农业企业。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和“三个百千万”工程,继续发挥“三顶帽子”优势,建设高标准农田40.66万亩;建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开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规程编制、标准化生产推广、质量监测、市场准出、技术培训与品牌培育等建设。推进“两证一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体系和防疫体系建设。开展邵东玉竹、邵东黄花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组织管理相关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组织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规程,督促企业按组织生产加工,确保产品质量,引导开展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创新农户与工商资本、新型农业林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将经营权、设施装备、政府补贴等折股量化参与现代农业经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纽带(如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股金分红等),带动小农户加入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落实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落实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优惠政策。明确土地流转政策边界,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引导土地经营权在公开市场良好有序流转。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推动家庭农场林场提质升级,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发挥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站点平台销售作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俏市场。

第十章 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新邵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一节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1.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实施绿心保护提升示范工程、绿色生态屏障工程、旅游区保护与建设工程,确保邵东市河湖生态安全,具体包括推进邵东市市域饮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发展推动邵东邵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保护生物多样性

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做好珍贵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培育,加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力度。

3.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佘湖山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到2025年,完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5年,邵东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60%,森林覆盖率达43%。

4.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为中心、加强林业行政执法、规范森林植物检疫、监测、测报、预报、防控工作。

第二节 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加大工地扬尘管理和涉气企业的监管,严格治理餐饮业排污,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底,城市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

2.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制度体系。稳步开展蒸水、侧水、桐江河等河流的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矿涌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2025年,地表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积极争取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资金。

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管治制度,加强环境风险和地质灾害等评估预防、分析排查和执法监管。重点开展污染地块详查和矿山遗留废渣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尾矿库污染防治等工作。建设2个有机肥加工厂、3个有害农业废弃物填埋场、8个农业废弃物发酵原料收集中心和76个重金属污染耕地(重度)休耕、还林还草区,推进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砂石砖窑生态修复工作,加快采煤沉陷区、石膏矿采空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第三节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1.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推进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中草药、油茶和蔬果的绿色种植、加工业及生态休闲旅游康养业拓展绿色农业产业链,打造一批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

2.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推进节能标准体系、能源计量体系、监测执法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政府采购、节能评估审查等制度。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和高效利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体系,提高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水平,2022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一期工程日处理垃圾达到700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3.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强化河长制,推行林长制。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石膏采空区综合治理、矿涌水等治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

1.建立“三线一单”制度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准入清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落实落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排放和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价格和税收调节功能,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利益导向机制和考核督查体系。

2.健全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建立交叉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加强系统治理,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推行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和城乡协同洽理模式,加大流域、区域污染补偿力度。建立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严格环保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全面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畅通环境污染举报渠道。

3.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

建立国土空间保护制度需严格执行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林地保有量、城镇开发边界四条线的管控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多样化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体系,明确产权边界,进行产权一体化管理。

第十一章  共享发展  提升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1.大力建设学前教育

加大公办学前教育学位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不断提高公办园和普惠园占比,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超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左右,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邵东市机关幼儿园及邵东机关幼儿园5个分园的建设。完善农村幼儿园布局,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5年底新建6所农村幼儿园。全市3—6岁幼儿毛入园率保持100%,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2.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加快推进邵东三中新校区、第一实验学校、昭阳中学、云山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宋家塘(麦子口)小学、兴隆小学、兴隆中学、梅岭小学、团山镇第二完小、黑田铺合兴小学等学校的建设,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问题,全面消除城乡中小学校大班额大校园。积极探索城乡学校联盟式办学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为零,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

3.推进教育信息化

完成教育信息化“三层架构、四大工程”(建设教育均衡优化提升工程、教育生态环境构建工程、教学质量提升试点工程、“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工程),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目标。

4.建设全省产教融合性示范城市

支持邵东职业中专创办“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省级示范性专业群(特色专业)1-2个。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启动邵东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前期工作。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师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教师在岗培训体系,建立全员性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完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推动名优教师交流常态化。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保障机制,千方百计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达到法定要求。到2025年力争完成2000套教师周转房建设。

第二节 推进健康邵东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邵东行动,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寿命周期健康服务。改革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综合执法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救援、救助职能。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1.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医联共体和远程医疗建设及互联网+医疗。建立完善的重大疫情应急防控体系、应急物资保障制度,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全市人均寿命达到78岁以上。儿童免疫规划全程接种率稳定在98%以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50%以上,重性精神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00/10万以下。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各医疗机构根据业务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对重点学科急需人才可自主聘用、灵活引入。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到2025年,全市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达30人以上。

2.加强卫健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人民医院东扩、中医院整体搬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扩建、市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579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及设备更新、市疾控中心迁建及医养结合项目、市120急救中心、新城医院、华雅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化解乡镇卫生院债务,支持社会办医。到2025年,全市床位数按每千人8.25张配置,力争全市总床位达8250张,其中民营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力争达到全市总量的20%左右。

3.优化生育服务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鼓励整合计生服务、妇幼保健资源,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加强人口生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生育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人口生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全面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大力提高新生人口素质。推行生育家庭生殖系统免费普查普治工作,不断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趋势。完善生育保险待遇享受机制,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4.推动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促进健康与养老、普惠托育、旅游、互联网+健康、健身休闲、食品等融合,催生身心健康服务新产业,推行心理健康服务与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相结合的新业态、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与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推进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品牌。

5.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推动邵东奥体中心建设、城区体育馆及全市社会足球场建设、天台山环湖自行车赛场、简家陇航空飞翔基地等体育项目建设。统筹建设一批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新型场地设施。建成并逐步完善市、乡(镇)、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到2025年,农民健身工程普及率达到100%,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5㎡。坚持改革和完善竞技体育体制,进抓好竞技体育尖子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形成拉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强职业培训,加快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及贫困家庭子女、大龄失业人员、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特殊就业人群的职业培训,推进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到2025年,城镇净增就业人数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左右。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有序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减轻长期失能人员的家庭经济负担。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到2025年,城乡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医保规定范围内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

3.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健全以扶老、助残、爱幼、济困为重点建设的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等制度衔接配套,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和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自愿服务活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退役军人优抚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激励功能,不断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

4.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健全住房保障制度,针对不同的住房消费能力对应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商品住房,满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加快推进超期安置工作,确保群众稳妥安置。强化公租房房源筹集和公租房货币补贴力度,在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基础上向住有宜居迈进。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指导,改善供求关系,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加快城镇204个老旧小区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旧住宅加装电梯,完善社区配套和现代物业管理服务。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完善两市塘煤矿棚改、宋家塘煤矿、石膏矿棚改、粮食系统棚改、经开区和城北36个安置区、采煤沉陷区治理流泽安置区、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周边道路、电力、教育、卫生、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居住环境。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节 保障妇女儿童等群体基本权益

1.提升妇女儿童工作水平

切实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增强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活动能力,提高妇女参与决策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完善惠及妇女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健全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加大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力度。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尊重和保障青少年依法平等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健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体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入推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依法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档案,发挥“儿童之家”的阵地作用。

2.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

坚持“重点保障、特殊扶助”的原则,将残疾人优先纳入城乡社会就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激发残疾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各项残疾人就业政策实施落地,稳固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残疾人各项补贴政策统筹整合,逐步建立以残疾等级为标准的补贴制度,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低保家庭保障水平。构建以专业康复为骨干、村(社区)康复为基础、家庭康复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减少先天性缺陷发生和致残。

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100%。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城北康养新区、创新康养中心、老年疗养中心等一批重点普惠养老项目。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到2025年,城市和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0%。

第五节 统筹其它社会事业发展

1.深化双拥优抚工作

积极开展拥军工作,认真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和“五有”标准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政策,有效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激发退役军人创业动力、减轻创业负担,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扶持。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从人才、资金、运营到管理的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举办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专场招聘会,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平台。结合邵东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定期举行退役军人及其家属职业技能培训。

2.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进一步加强国防宣传与教育,努力提高居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联通各类国防信息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加强国防动员实战化建设,重点推进交通、能源、通信、城建等领域贯彻实战需求。积极探索依法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径,提高国防动员的法治化水平。

3.抓好其他社会事业

统筹抓好档案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台务工作,老龄、工会、共青团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职工权益。

第十二章  文化自信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打造湘中湘西南文化体育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

第一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强市之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1.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80%,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80%。

2.传承邵东红色基因

充分挖掘邵东文化,提炼和培育弘扬以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邵东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和伟大品格,实施革命名人、文化名人、历史名人故居及纪念设施保护展示工程,建好邵东市党史陈列馆、衡宝战役红色旅游融创示范区、中乡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等项目。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补贴机制和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发挥先进模范在弘扬邵东精神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红色资源的教育引导功能,广泛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视、游红色景点活动。

第二节  繁荣公共文化事业

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全面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全市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文化生活幸福指数。

1.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与邵东城市个性相匹配,体现城市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重大标志性功能文化设施。重点推进“五馆二院一中心”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党史陈列馆;花鼓戏剧院、非遗传承馆;融媒体文化中心)。加快推进包括市区内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文化展览室及大型演出场所在内的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广场、多功能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推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为基层服务、向社会开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水平。推进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吸引社会投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

2.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强化文物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好贺绿汀乡村音乐艺术苑、荫家堂—佘湖山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工程、野鸡坪农业学寨梯田田园综合体、袁国平故居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推进邵东衡宝战役遗址、烈土陵园保护利用工程建设,增加革命文物展览馆和接待中心。做好国家级文物申报工作,公布和批复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对象。

3.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实施以城带乡的文化帮扶计划。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文化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尽快把农民工的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全面推动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技术数字交互高清化改造,建设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和现代安全播出管理体系。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网传输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在边远山区推进应急大喇叭工程。大力整合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尽快形成全市贯通一张网。

5.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邵东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快推进邵东融媒体文化中心、邵工人文化宫、绿汀乡村音乐特色小镇、昭阳侯汉文化主题公园、仙槎桥五金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

第三节  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和文化新业态,打造邵东特色文化品牌,到2025年,全市文化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  

1.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文化+”理念,引导五金、药材、打火机、箱包等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建立自身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品牌形象等,提高产品文化价值。打造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搭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交流服务平台,举办文化论坛、五金博览会、廉桥药交会、科技大赛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全市产业形象整体上档升级。推进邵东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设立影视互联网教育培训专区、私人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区、古玩艺术品收藏专区、创意园林根雕奇石专区、非遗及本地区传统产业推广区等五个文化产业投资创业基地,开创邵东文化产业新格局。

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评价标准,着力创作生产优秀作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注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传播平台与内容表达的创新,以技术手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內涵。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认计、演艺创意等,提高融合度,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增量。推动文化与数字邵东建设相结合。加大内容创意和信息技术的融力度,支持我市文化企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等的合作发展。加快手机动漫游戏、联通阅读基地、青果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建设。

第十三章  补齐短板  加快基础设施升级

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增强能源保障能力,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水利网络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为邵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一节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

坚持交通先行先导,打造“主动脉”,打通“微循环”,构建“内循环、外通达”交通体系,建设以公路、铁路、城际轨道、机场等为主体的现代综合域性交通枢纽。

1.完善公路交通

着力构建以“五纵四横二连一绕”为骨架的路网框架,对产业要素集聚和物流运输形成强有力支撑。推进邵东市高速东出口互通、邵东市S80魏家桥高速出口高速建设,重点新建与提质改造杨桥高铁站连接公路、东城快线、机场快速线、邵九线、两峦线、S227团山至简家陇公路、G320国道北移(邵东段)、S336火厂坪、水东江段大修工程(11.2千米)等干线公路,加快园区道路以及乡镇路网建设,推进以产促城、产城融合。

2.发展铁路交通

积极争取呼南高铁途径邵东并设站,发挥邵东市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优势,于邵阳衔接广清怀高铁构成二广高铁,为京广高铁分流。谋划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长沙-邵东-邵阳城际轻轨工程建设,对接长株潭城际铁路。

3.谋划航空新枢纽

争取邵东军民合用机场在“十四五”末开工建设,设专门机构进行邵东军民合用机场管理,提升机场利用效率,开行与省会长沙、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京津冀中心城市和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的通用航线。

第二节 提升能源保障网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1.优化能源供需结构

推进猪婆山风电场、皇帝岭风电场、荷盟风电场、芽江风电场建设工程。新建邵阳东50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1座,新建110KV变电站5座,扩建2座110KV变电站。补齐能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结合能源发展薄弱环节,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光伏扶贫、城配网、充电基础设施、气化邵东工程、电能替代工程等补短板行动计划。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关闭污染企业。健全环保监管机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到2025年,完成全市60%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2.加强配电网建设

全而落实配电网建设改造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农村供电能力提升、边远贫困地区供电改造。加快停车场、居民区、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建设。配电网网架优化、配电网装备提升、电能替代、配电自动化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行动计划,提升电网的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供电服务能力,把邵东电网建成网架合理、安全可靠、绿色低碳、开放互动、坚强智能的“五型”电网。

第三节 加快布局信息网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速信息技术应用步伐,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经济和分享经济,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邵东。

1.加快建设5G网络

大力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实施“千兆到企百兆到户”全覆盖工程,加快推进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加强5G网络规划布局,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网络建设、加强5G产品研发,深化5G网络应用示范。同时,适应发展新需要,加快充电设施、共享网点、公共空间等公共共享设施建设。

2.发展“智慧城市”

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5G网络为硬件载体,构建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智慧城市。

第四节 筑牢水利安全网

1.构筑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设施网络

着力建设邵东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到2025年,城乡供水量为0.955亿立方米,新增供水量0.163亿立方米(相对2020年)。同时构建可持续的供水、用水、节水机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改造、升级、配套和联网等方式,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质量;到2025年,农村饮水安全人数占农村总人数比例为100%,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为100%,城市供水保证率为95%。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推进河湖系统治理,全力构建水生态网。到2025年,水功能区达标个数为29个,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实施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水土流失治理,控制人为水土流。到2025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到达到325平方千米,新增治理面积106.16平方千米,坡耕地改造面积18.6平方千米,新增坡耕地改造面积15平方千米。

2.加快智慧水网建设

加强应用平台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搭建统一的水利综合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利发展全面融合,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水网”。

第五节 完善物流配送网

1.打造高效智能高效物流园

着力推进邵东星沙物流园、廉桥中药材物流园、大河西邵东农产品物流中心、邵东市公共配送中心等建设,完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经济辐射能力。加强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设,积极推进邵东市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施工程、邵东市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工程,推动现代化物流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

2.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完善市-园区-乡镇三级的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立体式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加强高效专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精准化、智能化,促进企业零库存管理,形成智能化物联网管理体系。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物流配送路线、优化配送流程,消除农村配送盲点,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农村绿色物流生态链、构建布局合理、安全快捷、高效率、低成本的市、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对农村惠民服务、农村快递网点等具有较强公益性的项目建设力度。

第十四章  依法治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依法治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把安全发展贯穿邵东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筑牢安全屏障。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重大决策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宗教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意见,做到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2.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全面提升政府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决策听证、风险评估、跟踪反馈、责任追究、法律顾问等制度,切实保障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与责任追究。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3.全力推进司法公正

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加强律师等法律人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第二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转变治理方式,建立可控、合法和制度化的机制,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

1.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建设规范有序、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改进社会治理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增强村(社区)服务功能

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社区多方协商共议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人民调解网络,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的作用,坚持“打调结合、标本兼治”,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完善社区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村居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社会规范的作用。健全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有机衔接,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强居民小区管理,推动社区管理向小区延伸,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能力和水平。

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健全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公益事业。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发挥工、青、妇等人民群体在社会组织管理、发展、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桐江河等堤防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深化平安邵东建设,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群防群治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特殊人群管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非法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推进新时代县域警务工作,完善“邵阳快警”和“一村一辅警”模式。完善“天网工程”等治安防控平台,提高群众见警率、管事率、满意率。完善城市末端感知系统建设,提升技防水平。落实国家安全政策,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防止网络渗透破坏,全力维护网络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严格落实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消防、特种装备等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区域性和行业性重大隐患清单,落实整改责任、管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杜绝重特大事故。

4.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实施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的全程追溯系统。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抓好学校、医院、幼儿园、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等重点区域的检查监督。加强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第十五章  强化机制  保障行动纲领实施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评估,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谱写中国梦的邵东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年轻干部到边远困难乡镇锻炼。事业单位提拔领导领导干部,要考虑边远困难乡镇工作表现优秀的事业干部。强化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清廉邵东建设为统领,深耕细作,厚植清廉文化,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紧盯关键少数,紧盯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清廉邵东建设纳入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建设一支纪检监察铁军,抓紧抓细巡视巡察工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结合邵东实际和邵东特色,发挥好监督员和监察员的作用;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开展“四风”问题的专项治理,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防止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抓政法队伍的害群之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更深度的挖掘红色资源,用好正面典型、反面典型;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树立一批示范窗口和示范典型,开展干部职工和亲属共同参加的警示教育活动,举办清廉邵东建设的演讲比赛或文艺演出,观看廉政教育的电影,推荐有利于清廉邵东建设的书籍并开展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召开清廉邵东建设民情恳谈会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好清廉邵东建设的氛围;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文明创建、乡村治理、移风易俗来涵养生态,凝聚清廉邵东建设的正能量。

4.凝聚群众发展力量。加强邵东“十四五”发展总目标、总战略宣传,凝聚全市人民发展共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调,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全市人民建设美好邵阳的主人翁意识。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十四五”发展。

第二节 加强组织实施

1.完善规划体系。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为城乡、土地、环保、交通等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建立定位更加清晰、功能更加互补、衔接更加紧密的规划体系,实现市域规划体系高效覆盖。加快编制实施重点专项规划,推动“多规合一”,特别注重加强约束性指标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2.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规划任务落实责任清单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分工,将规划中涉及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区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区镇和相关部门要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完善工作方案和专项政策,对约束性指标和重大项目设置年度目标,制定年度计划和进度节点,出台具体推进措施,提高规划执行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3.提振干事激情。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甩开膀子干事创业、奋勇争先。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深度解读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市民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集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共同落实好规划,实现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

4.强化市场作用。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和自主行为实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第三节 强化政策项目支撑

1.强化政策导向。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强化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引导社会资源,推动资源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粗放的空间开发模式,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推进重大项目。将项目作为推进落实的支撑和载体,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五大类项目为框架,抓住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细化至298个项目,更好地支撑邵东“十四五”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积极采用公私合营(PPP)等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加强对企业自主实施项目的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3.统筹要素保障。按照节约集约、优化配置的原则,强化土地、资金、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供给保障,确保优先满足“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的定期调度协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合理配置要素资源,集中力量保证规划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4.强化财政保障。财政预算要与规划实施衔接协调。财政规划、年度预算安排要根据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优化配置,确保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运用财政杠杆,创新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第四节 加强实施监督评估

1.加强考核评价。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任务,要纳入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实施规划目标责任制。

2.加强规划实施评估。推进规划管理创新,健全规划指标体系的统计和评价制度,强化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以及重大政策措施、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对重点领域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专题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探索开展年度评估,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

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在“十四五”期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邵阳市,旨在打造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

3.“135”工程:即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设100个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建成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创新创业企业。

4.“双六”城市:即主城区人口60万,主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

5.“一带一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6.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即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8.“一带一路”:2019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9.长江经济带战略:2016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10.“三高四新”战略: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11.五项重点任务: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对湖南工作提出包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深力量在内的五个方面的明确要求。

12.“135”工程升级版:全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巩固“135”工程成效的基础上,再扶持100个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技术支撑、融资担保3大平台,引进5000家以上产业型企业落地,实现园区动能升级、功能升级、效能升级。

13.飞地经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14.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清理和精简各地互相冲突和抵触的相关目录,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有效规范政府行为。

15.“放管服”改革:“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16.“四办”改革: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

17.“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对企业群众需办理的一个“事项”,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18.“三类500强”企业: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

19.“万企闯国际”行动:积极引导1万家以上湖南企业多种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湖南企业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

20.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21.两证一追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身份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22.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3.“气化湖南”:2011年9月8日,湖南省政府与中石油签署了《“气化湖南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4.“西气东输”: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

25.“五型”电网:智能型、开放型、清洁型、服务型、送端型

26.“大班额”: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每班额定人数56人。

27.“房住不炒”定位:2019年12月10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28.“五有”标准要求: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保障。

2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李克强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30.“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1.“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32.“两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3.“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34.“天网工程”: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35.“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3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7.“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全党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崇高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