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道法优秀案例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2024-01-11 2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能丰富资源,精雕教学内容,又能利用智能手段生成高效互动学习模式,从而有效解决教学成效整体不高的问题。

引言

在“互联网+”日渐盛行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日益完善,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活动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转变,秉承“育人为本,智能创新”的理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格品质的主要课程,其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其本质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然而,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调,导致课堂整体呈现出延伸不足、缺少升华、实效偏低、缺少落实等状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能丰富资源,精雕教学内容,又能利用智能手段生成高效互动学习模式,从而有效解决教学成效整体不高的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

1.“互联网+”时代背景

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行业也意识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要使教育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需要构建更符合现代学生认知需求和学习兴趣的课堂模式。可见,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以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成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的教学手段,其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时间与地点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又能提供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平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性也决定了其需要与互联网相连接,即能够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体会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而形成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良好思想认知。

2.智慧教育的必然选择

在国家推行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我国大力倡导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教育,使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成为推广智慧教育的有力支撑。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放、共享、交互、泛在、协作的优势,构建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使教育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价值

1.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通常采用“板书+讲解”的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进行一一详解,随后通过随堂训练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突出重难点知识,但由于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较低,记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多种多样的电子终端设备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气息,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多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结合丰富网络资源引入更多的课外素材,由此来填充教学留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以信息化手段构建的教学模式更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切实地把课堂从“讲台上的学习”转换为“课桌上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2.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优化育人方式

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着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为此,教师需首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而后结合学生需求与学科特色构建信息化课堂,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他们操作使用和资源开发的能力普遍较薄弱,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信息化教学技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德育课程,可用于纠正学生在虚拟网络环境下所形成的错误思想理念,使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从真实案例中认识其中映射的现实生活问题,使德育更具有升华意义。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

1.结合网络资源引入时政热点,提高教学时效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指向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道德品质和 法律法规相关问题,其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所学知识能服务于自身的社会发展。这便需要教学内容具备时效性,即围绕社会发展中的时事新闻,提升教学内容的现实价值。为此,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教师需结合网络资源引入时政热点,以符合学生认知的真实案例来加速他们对新知的理解与内化。

2.善用微课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泛在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微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具备学习自主、内容适量、主题突出、耗时简短的特性,特别是其“微”的特性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泛在学习。微课短小精悍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灵活运用于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师既能在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精讲精练,又能在课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的泛在化。

3.构建翻转课堂形成探究学习,增强学生自主性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流程颠倒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定教”的特性,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构建原则。这种体现出自主性与开发性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提出质疑、协作探索、解决质疑、拓展创造”提供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可在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通过“学教互动,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存疑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更加完善。

结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在社会追求教育创新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这种新兴技术突破了传统“板书+说教”的桎梏,将教育事业带入创新发展阶段。教学活动的本质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构建智慧课堂促使学生在文化、认知、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获得良性发展,从而使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形成终身学习观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凸显时效性、泛在化、自主性的特征,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互联网+”积极作用的辅助下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灿明.信息化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8(1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