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云直选:第一个吃螃蟹的张锦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遂宁张明 步云直选:第一个吃螃蟹的张锦明

步云直选:第一个吃螃蟹的张锦明

2023-12-09 15: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珍藏着一个比64开略大一点的硬壳纪念册。绿色封面上方,是一面鲜艳的国旗,国旗下方是四行烫金字:

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 

步云乡选民直接选举乡长 

纪念册 

1999年1月5日 

这个珍贵的纪念册只印了60册,还有防伪标识,我收到的一本是第20号。 

翻开扉页,是“中国共产党遂宁市市中区委员会”的钢印。 

再翻开下一页,左面一页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右面一页印着:“一九九八年岁末,一段永难忘却的日子。仅赠步云乡选民直接选举乡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再下一页,是直选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签名。第一个签名的就是时任遂宁市市中区委书记的张锦明,以下是陈阳荣、陈光金、杨华弟等25人签名。纪念册的主要内容,是以图片加说明的方式,呈现了这次直选乡长的整个过程。 

打开这本纪念册,就打开了当代中国政治改革史上具有突破性的一页。 

如今,张锦明的名字已经远近皆知。2007年11月28日的《南方周末》说,她是一个“朴直优雅”的“改革明星中的神秘人物”。她获得了“中国政府创新奖”、“中国改革开放30位人物”等诸多奖项,各种媒介对她的报道和评论不胜枚举。然而,我们开始联系的时候,她正在破壳之前的紧张思考当中。 

1998年3月,我和凌志军撰写的《交锋》出版不久,我接到了张锦明的来信。在来信中,她说:“我们都是《交锋》的热心读者。我们先是读,然后对书中一些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再后来就是振奋、忧愤。我们机关的同志不约而同出去买《交锋》,分送给老少朋友们。”信中还说,“我作为一个深爱祖国、责任心和使命感又很强的基层干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实质是解决对物的处理和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和使用,这道关早晚得闯、得过。为此,我在自己的辖区内正在进行一个试验,把村委会选举适当扩大到乡镇选举。现在,我们在一个镇进行了公选试验,有67位报名者,其中6位竞选者从中脱颖而出。” 

我收到来信之后,立刻给她回信。对她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示钦佩,支持她主持的乡镇长公选,并且和她讨论了其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遂宁市位于成都与重庆中间,市中区是遂宁市下属的县级区。市中区34个乡镇,138万人,以农业为主,是风光秀丽的丘陵地区。国民收入在四川属于中等。 

在实际工作中,选拔乡镇干部是最令张锦明头痛的问题之一。1998年初,市中区有4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出现了经济问题。一位镇长醉酒之后大笔一挥,把老百姓集资的80万元合作基金贷给他人,一去不回。另有一个乡的人武部长因为怀疑党委书记在换届时可能对自己不利,竟把手榴弹扔进了书记的办公室。面对这些悲剧、闹剧,干部群众起来责难区委:“你们怎么选的干部?” 

在这种压力下,张锦明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精神,决定在市中区推进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改变“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病,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人办法,探索公选乡镇长。 

首先在保石镇试点。保石镇原镇长因经济问题被撤职,新镇长如何产生?市中区用公开报名参选的通知,堵塞了跑官买官的渠道。市中区委鼓励干部群众消除顾虑,踊跃报名,参加镇长公选。全区共有69人报名,经资格审查,67人合格。区委在距离遂宁市100多公里之外的地方组织这67人参加政治和文化考试,最后选拔出前6名。 

1998年6月22日一早,保石镇召开大会,区、镇、村三级干部和人大代表、群众代表都参加。在会上,6位竞争者依次上台发表竞选演说,并回答与会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由全体与会者给6个人投票并公布票数。 

参加会议的市中区区委常委马上对得票最多的前两名进行审议,然后将两人提名给保石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进行差额选举。中午12点55分,29岁的区委组织员向道全,以明显得票优势当选为新的保石镇镇长。 

保石镇人大代表、清泉村43岁的妇女主任秦才英激动地说:“新镇长不是上级领导内定画圈产生的,而是按照我们自己意愿选出来的。我们相信他能尽力造福一方百姓。” 

张锦明在8月中旬给我来信说:“我们的公选镇长一事,受到了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部领导要求我们在组织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并希望我们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带一个好头,为全省创造经验。”张锦明说,四川省内外诸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次?选。她在来信中还提到,准备再往前多走一步:乡长直选。 

所谓公选,就是把几个候选人提交给乡人代会进行差额选举,也叫间接选举。所谓乡长直选,就是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从几个候选人中选出乡长。两者的差别就在“直接”二字。从公选到直选,从程序上看,只迈出了一小步,但从性质上看,则是迈出了一大步。 

直选的试验田选在了步云乡。这次直选事先没有正式请示上级。对此,张锦明的理由是:“若层层请示,谁来拍板?” 

步云乡只有一万多人口,离市中心最远,保密性强。区委非常谨慎,所有的选举信息只通过乡里的有线广播发布,以免外传。 

凡有志参选者,都到选区联席会议报名,一共有15人。包括现任乡人大主任刘世国、步云乡中学教师周兴义、农民企业家蔡云辉等。 

12月15日,选区联席会议在步云乡中学操场举行大会。与会者有区、乡、村三级干部以及各村村民代表。15名参选者依次发表演讲并回答与会者提出的问题,然后由与会者投票选出前两名,最后周兴义和蔡云辉出线。 

12月20日,在步云乡第九村村委会的大院子里,召开了“步云乡正式候选人竞职演讲答辩会”。人们发现,除了周兴义、蔡云辉之外,又多了一个候选人,是步云乡现任党委副书记谭晓秋。他是这次直选中唯一由政党(乡党委)提名直接进入决赛的候选人——本次竞选办法规定,正式候选人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选区联席会议提名(选民推荐),二是政党提名。 

在演说答辩中,选民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地方经济问题,如农民负担、土地丢荒、种子改良、水利修缮、青年外流、城镇排污、生猪税…… 

中学教物理教师周兴义面对这些问题,有点懵了,不知所对。村民在提问中也发现,当个乡长真不容易。谭晓秋则对答如流,他在演讲中还说:“如果我能当选,保证不增加大家的负担。如果官帽子和你们的利益发生冲突,我毫不忧郁地放弃官帽而选择你们。”蔡云辉的演讲没有太多色彩,只是一五一十讲他上台以后如何如何干。明眼人都看出来,真正的较量将在谭晓秋和蔡云辉之间展开。 

12月31日,步云乡的11个投票点,都精心设置了秘密投票间,并悬挂着3名候选人的姓名和照片。可是这一天,天还没亮就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员看到,迷蒙的雨雾中,一顶顶雨伞从山弯里转出来,农民们一步一滑,奔投票站而来。99岁的王老太,是由47岁的孙子背着,走进投票站的。 

下午5点,全乡选民从广播里听到了结果:全乡11349名选民(有4000多人长期在外打工),共有6236人参加投票,参选率54.95%。谭晓秋获3130票,得票率超过50%,当选为乡长。蔡云辉获1995票,落选。 

1999年1月4日,步云乡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决议确认选举结果有效。中国第一个直选的乡长就此诞生。 

1月15日,《南方周末》第2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唐建光写的《直选乡长》一文,详细介绍了“建国49年来头一遭”的直选乡长始末。 

《纽约时报》就此发表报道说,在这个贫困山乡用算盘统计出来的简陋选票只能用“中国的梦”来形容。《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嘘,这是一场秘密选举。” 

这次选举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削弱党的领导的后果。一直被视为干扰选举的贿选和宗族势力,并未影响选举。中国老百姓素质低、缺乏参政能力的评断,也没能站住脚。 

张锦明说,民主选举在上层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制度设计,在基层是一个可以驾御的组织过程,而在选民那里则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因为民主的本质是利益选择。 

然而,这一次步云乡直选,却遭到了非议。 

1月19日,北京一家法制报纸发表评论,一方面称赞这次选举中“竞选者和选民们的态度既积极、踊跃又庄重、严肃,整个选举过程充满了民主气氛”;另一方面指出,乡长直选违背了宪法的有关条文(据宪法第101条规定,乡镇长只能由同级人大代表大会间接选出,不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有学者就此提出了修改宪法相关条文的要求)2月24日,四川省有关部门发文批评步云乡直选。但这个文件没有文头,没有签名,无法找到文件制作者。 

张锦明和几位直选策划者互相开玩笑说:“万一谁进去了,别的人要经常送饭。”张锦明甚至打主意,丢了官之后去南方打工。就当时情况来看,张锦明有点超前了。所幸的是,四川省委对改革表现了包容精神,认为步云创新的结果可以继续观察,张锦明得以保全。 

在这困难的时刻,为了支持张锦明的探索,我撰写了一篇长文《乡镇海选头炮放响——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公选镇长记》,在1月17日的《中华工商时报》头版整版发表。文章没有涉及1998年底的步云乡直选,而是称赞了1998年6月的保石镇公选镇长,但在1999年1月张锦明遭到批评的时刻发表,明眼人也能够看出其中的支持意味。 

其实,张锦明对挫折是有思想准备的。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的女儿,在1998年12月15日给我来信说:“我们搞直选,风险不小。进行这样一个试验,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入党的初衷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民心就是天意,天意不可违。现在的悲哀在于,党内不少人都看清楚了问题,也知道该怎么办,但就是不去办,或不愿最先去办。既得利益太重,真心愿意为民族为国家去付出、去牺牲的人不多。” 

就在这封信里,她给我寄来了她新近写的一首《沁园春》“唤唐风”:“而今晨曦已见,信神州当朝晖尽染。念天行有常,民心是向,失亡得昌,势理昭然;江河万里,终归沧海,世纪之交开新元。争朝夕,重振大唐风,一往无前。” 

这首词气象阔大,洋溢着昂然不屈的理想追求和国家情怀,你很难想象这首词出自一位纤细的女士之手。 

不久,张锦明升任遂宁市副市长,分管社会事务,她将步云乡列为自己的联系乡镇。 

2001年,张锦明来到北京,在国家经贸委担任半年副司长。组织部门这种安排,使张锦明的眼界更加开阔。我们见面机会多了起来。在北京的交谈中,她对自己所做的改革仍然无怨无悔。从她那明亮的眼光和坚定的语气里,我能感觉到她的气魄与毅力。 

2002年,步云乡长换届。这次选举的过程略有变更。先是由全体选民投票选出一名乡长候选人,然后此人再经乡党委提名,进入乡人代会等额选举。明眼人一看即知,虽然走了必要程序,但这背后还是执拗地保留了一个“选”字。2003年,在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中,步云选举拔得头筹。 

步云的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2006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姜彦秋建议早日修改选举法和宪法有关条文,扩大试点范围,为全国全面推行乡镇长直选创造条件。2007年10月18日,在十七大的记者招待会上,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全国已有300多个乡镇开展领导班子直选试点。从这些信息中,人们能够掂量出张锦明改革试验的价值。 

2002年8月,45岁的张锦明调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步云的风风雨雨没有击垮她的改革热情,在市委支持下,张锦明重操选举。仅仅一个多月时间,雅安市下辖的雨城区和荥经县就实现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拥有11440名党员的雨城区有1380人报名,选举产生了159名区级党代表。“选举的巨大差额,使整个选举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一些领导干部落选党代表的事情发生了。”改革试点还包括党代会年会制、党代表述职测评制等。更具突破意义的还有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分离的党代会常设机构的改革,比如在县级党代会之下设执委会和监委会,日常机构设立书记处等等。 

2003年,中央纪委研究室学者李永忠在雅安雨城区调研之后说,雅安的试点开展得不错,突出地抓了代表选举、代表大会、代表日常行使权力三个重要环节。李永忠用“作用积极、效果明显”来概括雅安市党内民主改革的成果。 

雅安政治改革的另一个试验,是荥经县政协委员不再列席同级人代会,而是列席同级党代会,以便促进政协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政治协商机构。 

2003年,四川省下发《关于市县(市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意见》,吸收了雅安的经验。此后全国诸多地方先后来到雅安交流学习,雅安政治改革名动一时。 

2004年2月,张锦明升任雅安市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在她的推动下,该市芦山县飞仙关镇试行镇党委书记由党员直选。镇团委书记、妇联主任也开始直选。2006年,芦山县仁义乡等四个乡镇全面展开人大代表竞争选举和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选举改革。 

张锦明说,真正的共产党是不应该有任何私利的,党的干部应该起什么作用不须多说。众所周知的情况是,许多党的干部让老百姓很不满意,这里面有体制原因,也有自身修养的原因。她说,体制和组织部门是负责制造干部的,就像市场上一件产品,质量好不好,得由老百姓评判。如果老是制造一些不合格的产品,短期内老百姓会对产品有意见,长久就对厂家有意见了。我们的组织必须制造合格优秀的产品,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说:“我们要对民主进行一些制度安排,张锦明他们的改革价值就在这个地方。他们作为先行者,作为探路者,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难如人意的地方,但探索的过程对全党是一个贡献,应该得到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王长江说:“张锦明这样的人越多,我们党才有希望。要鼓励这些干部,对他们的尝试给予肯定和支持,而不能光凭他们个人的勇气。如果改革的风险都落在这些人头上,到后来就谁都不愿意干了。要保证这些冲在前头、有责任感的干部不会因为改革承担过大的风险。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说,要特别关注那些默默的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不能让那些人吃亏。实际上,就包括张锦明这样的人,这些人是怀着责任心,推进民主政治,埋头做事的人。” 

张锦明调到雅安之后,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爱心世界”的青年小团体,专门帮助穷苦孩子。张锦明就注册了一个网名跟他们交流,后来还参加了他们的扶贫活动。网友们不叫她张书记,叫她“张师”。张锦明对这几个青年人说,你们是雅安最好的青年。这也是张锦明爱上雅安的原因之一。 

张锦明在雅安网上出了名,是由于雅安党政网上的“组织部长信箱”。2002年8月的一天,她刚从遂宁调到雅安,随手打开雅安党政网,发现“组织部长信箱”里有一封信,询问雅安是否还搞公选,她回了一封信。从此,这个信箱活跃起来了。很多人到这里跟实名上网的张锦明交流,她也用网络感动了雅安的一批公务员和市民。她写的邮件,有的谈工作,有的是论文,有的是交流心得……有人评价张锦明的信箱“很酷”。网络交流在她升任市委副书记时结束,1039封往来邮件制成了光碟,成为雅安的一份政务资料。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张锦明的政改努力,有的获得突破,有的阻力重重,有的无果而终。2005年7月,为解决监督同级党委和纪委而产生的党代会监督委员会,运行了3年,在最新的雅安市雨城区改革方案中消失了。至于步云直选的乡长谭晓秋,后来仕途坎坷。他自嘲说:“我是个早产的私生子。” 

但是,在遂宁,在雅安,当媒体记者沿途采访追寻曾经的改革故事,颇有一些官员和民众两眼发光,潸然泪下,为他们的张书记叫好。一位曾在张锦明手下工作过的县委领导人谈到张锦明的时候沉思良久,说了一句颇有深意的话:“雁过岂能无痕?” 

有记者报道说,种种复杂的信息传到张锦明耳朵里,“她表情复杂,许久无语。” 

《南方周末》问道:“10年基层改革,为什么是张锦明?”张锦明的闺中密友解释说,她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人,不受成见束缚。在遂宁市市中区当区委书记的时候,有一次去成都开会,把头发染成了栗色,成为遂宁第一个染头发的女公务员。朋友和她开玩笑:“党的女书记怎么能这样?”她反问道:“党的女书记为什么不能这样?” 

2007年雅安市委换届,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张锦明主动要求分管新农村建设。她把农民和和村干部请上讲坛。她说他们才是新农村的主人,她就坐在人群中静静地听,时有微笑。时光转入2008年,雅安政界人来人往,相当一批干部“进步”了,而张锦明依旧。雅安一些人说,张书记成了我们雅安的一张名片。这句话的后面,颇有惋惜她未能高升之意。 

2008年元旦,我和张锦明互致新年问候。这位从知青、物价员、路线教育工作队员、团县委书记、团遂宁市委书记、市中区区长、市中区区委书记、遂宁市副市长一路走来的闯将,给我发来手机短信说:“深知‘出头椽子先烂’之古训,然人在此世身不由己,近日颇有归隐山林吃茶去也之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