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通货膨胀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关系 干货

干货

2024-06-29 1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注意上式,通货膨胀率不是价格指数,即不是价格的上升率,而是价格指数的上升率。

②利用基本概念推导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100%

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亦称“重贴现率”。 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 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 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

再贴现是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 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或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时,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加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迫使其紧缩信贷,从而抑制物价上升。

相关计算:商业银行将已贴现未到期票据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借款时预扣的利率。如商业银行用客户贴现过的面值100万元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接受这笔再贴现的票据时,假定商业银行实际取得贴现额88万元(贷款额),票据到期日为180天,则按月利率计算,其再贴

再贴现率= [(100-88)/100] *(30/180)*(100%)=2%

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回扣了2%。

特点:

1.短期性。中央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再贴现票据一般在3~6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1年。

2.官方性。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不同于市场利率随供求变化而变化。

3.标准性或示范性。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是基础利率,其变动表示中央银行正在采取的措施和经济景气的变化,有一种告示效应。

贷款拨备率

贷款拨备率实际上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x 100%

贷款拨备率和不良贷款率、拨 备覆盖率都是银行业重要的资产质量监管指标

杠杆率

杠杆率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 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倍数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为33倍。

杠杆率的优点

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补充手段,其主要优点为:

一是反映股东出资的真金白银对存款人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作用,

利于维持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确保银行拥有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润)。

二是能够避免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的复杂性问题

,减少资本套利空间。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如果商业银行利用新资本协议的复杂性进行监管套利, 将会严重影响银行的资本水平。有关数据显示,一些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比率出现背离。2008年年末,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1% ,但杠杆比率只有2.9%;UBS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5%,杠杆比率却只有2.6%。通过引入杠杆率,能够避免过于复杂的计量问题,控制风险计量的风险。

三是有利于控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快增长。

通过引入杠杆率,使得资本扩张的规模控制在银行有形资本的一定倍数之内,有利于控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快增长。

杠杆率的缺点

一是对不同风险的资产不加以区分,对所有资产都要求同样的资本,难以起到鼓励银行有效控制资产风险的目的。

二是商业银行可能通过将资产表外化等方式规避杠杆率的监管要求。

三是杠杆率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定义, 同时对会计准则有很强的依赖性。

财政赤字率

财政赤字率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的所占比例,意味着"花"的钱超过了"挣"到的钱。根据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财政上不设立赤字,故此通常所称的财政赤字,即是中央财政赤字。

计算方法:

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X100%=(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X100%

作用

赤字率则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赤字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来说,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来源,赤字的增长会加大国债的规模,而国债是要还本付息的,反过来又会加大财政赤字。财政就陷入了"赤字-国债-赤字"相互推动增长的困境,如果财政收支没有明显改善,随着赤字和国债的增加,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指生产单位(主要为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要素生产率(如技术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称之为系统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发展。

测算公式为:全要素生产率=(产出总量)除以(全部资源投入量)。

期待小可爱们的“在看”

让我感受到你与我同在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