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进程与程序的联系 第九章、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第九章、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2024-06-23 0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九章、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文章目录 第九章、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一、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二、查看进程和控制进程 1、查看进程 ps -aux **ps -elf** **top命令** total 总内存空间 **top常用命令∶** pgrep查看进程信息 pstree查看进程树 2、控制进程 调度启动 进程的前后台调度 挂起当前的进程Ctrl+Z jobs 命令 fg 命令 终止进程的运行 1) Ctrl + C 组合键 2) Kill、Killall命令 3) pkill命令 三、计划任务管理at 四、crontab周期性任务设置 1、/etc/crontab——系统任务配置文件 2、使用 crontab 命令管理用户的计划任务 总结

一、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程序和进程的关系

image-20220524144210488

什么是进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进程的概念:我们知道操作系统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进程。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程序代码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线程。

进程状态 程序:二进制文件,静态/bin/date,/usr/sbin/sshd 进程:是程序运行的过程,动态,有生命周期及运行状态。

程序进程理论 线程背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作单位,也是操作系统中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也称作轻量进程,一个进程中可以并发多个线程,每条线程可以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而我们在任务管理器中看到的一个个进程则是由我们下载的的应用程序所产生的,当然一个应用程序也可以包含多个进程,就比如下方的百度网盘,就运行四个就绪状态的后台进程,一下便是他们的大致管关系

公司(程序) -----》部门(进程) ------》员工(线程) 项目任务(我们执行一个小项目) 因此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打开应用程序后,在后台运行了相应的进程,然后我们点击了应用程序中的某个功能之后由对应进程中的线程,负责次功能的运行,这样就可以不用运行整个应用程序或者是进程,便可以完成操作者的命令了,即可节约了资源利用率,也增强了cpu的吞吐率。提高所有任务吞吐量的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线程的运作原理 单核单线程的cpu运行多个包含多线程的应用程序能运行吗?

img

当应用的进程状态是Running时(使用系统命令top可以查看),调度器会让进程进行排队,然后进入就绪队列,通过分派器,进程控制块处理后,交给CPU,当CPU计算完后,移出队列。到此程序就完成了一次执行。 如果多个进程同时进来,那CPU时间片也是一个一个的运行。由于时间片的切换非常快,基本上都是在ms间完成的,所以进程的执行在宏观上是并发的,但是在微观上是串行的。

线程的三种状态

就绪:在创建线程后存在等待cpu过来的执行的时间称为就绪状态 运行:当cpu过来执行时就会转变成运行状态,而当cpu去执行别的线程时就会变回就绪状态 阻塞:如果线程正在运行中而又发生了需要向硬盘发送访问请求等一系列需要耗时输入输出的操作时线程就会进入阻塞状态西就会转而执行其他线程,等到耗时操作结束后,之前阻塞状态的线程就会又变成就绪状态,而单核单线程cpu一次只能执行一个线程那就需要对每个线程轮流执行操作。

image-20220526095443784

协程利用了线程等待的这个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了,协程要比线程节省资源的多。(协程切换任务源很小,效率高)

二、查看进程和控制进程 1、查看进程 ps -aux 查看静态的进程统计信息 a∶ 显示终端上的所有进程,包括其它用户的进程。 u∶ 表示列出进程的用户。 x∶ 显示所有终端的进程。

image-20220524152648453

各列的解释∶ USER∶ 进程的用户。 PID∶ 进程的ID,在当前系统中是唯一的。 %CPU∶进程占用的CPU百分比。 %MEM∶占用内存的百分比。 VSZ∶ 该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量(KB)。 RSS∶ 该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量(KB)。 TTY∶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STAT∶该进程的状态(D∶不可中断的休眠状态;R∶正在运行状态;S∶处于休眠状态,可被唤醒,就绪;T∶停止状态,可能是在后台暂停或进程处于跟踪调试状态; z∶ 僵尸进程,进程已经中止,但是部分程序还在内存当中) ······它们含意如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