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思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近几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阅·思源

阅·思源

2024-01-30 05: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

台海军事安全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关系走向的“晴雨表”。本书编者在第九章的第一节对1949年以来台海军事安全态势演进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全面梳理;第二节对40年来两岸军事对抗与安全态势的基本特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归纳;第三节总结了台海军事安全中的两个重点问题。

第一节 台海军事安全态势演进脉络

一、1949年至1978年台海军事安全态势演变脉络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南京,同年7月,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进入福建,准备解放台湾。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指出“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任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由此产生台湾问题。1954年12月2日,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自此美国将台湾置于其“保护伞”之下。

整个50年代,两岸对于大陆沿海岛屿的争夺非常激烈,解放军先后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江山岛及大陈岛等浙东岛屿,至此台湾当局控制地区仅剩台澎金马等岛屿。

50年代,两岸军事斗争的焦点在金门地区。1954年9月,为反对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解放军对金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惩罚性炮击,史称“九三炮战”。1958年夏天,美英挑起中东紧张局势,台湾当局借势对大陆发起军事挑衅,为教训台湾当局,同时牵动国际战略格局,解放军于8月23日开始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岛内称为“八二三炮战”。这次炮击金门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有力挫败了美国“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

毛泽东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的《告台湾同胞书》

60年代,两岸军事冲突主要在海空交锋,均以国民党军失败告终。

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总统尼克松先后访华,中美关系改善,蒋介石意识到“反攻大陆”已成泡影,最终逐渐将“攻势战略”调整为“攻守一体”。

二、1979年至1987年台海军事安全态势演变脉络

1979年1月1日,中美按照前月发表的联合公告,宣布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宣布与台湾当局结束“外交关系”,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并从台湾撤军。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至此,两岸直接军事冲突基本结束。

这一时期由于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没有在中美建交谈判中得到解决,美方在1982年签订的“八·一七公报”中虽然承诺了逐步减少对台军售,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但并未履行这一承诺,反而变本加厉,使之成为间歇性影响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尤其是台海军事安全态势的重要因素。

三、1988年至2019年台海军事安全态势演变脉络

1987年11月,两岸隔绝状态随着开放探亲而结束。1988年至2019年台海军事安全态势的主线转向“台独”与“反台独”的较量。

(一)1988年至2008年:由缓趋紧

1988年,李登辉上台,并于1991年5月结束“动员戡乱时期”。但在后期稳固执政地位后,逐渐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暴露了“台独”的真实面目。

1995年6月,李登辉窜访美国康奈尔大学,公开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这直接导致两岸军事态势对抗升级。

为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气焰,解放军于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在台湾附近海域举行了4次军事演习,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岛内舆论称之为1958年来“中共对台湾采取的最激烈的军事行动”。这次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产生了重大深远的战略性影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表示民进党执政也不会宣布独立,美政府也公开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解放军于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在台湾附近海域举行了4次军事演习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再次炮制“两国论”主张,并推动“入宪”,两岸关系再度紧张。大陆方面果断开展反对“两国论”的斗争,1999年9月,解放军南京军区、广州军区陆海空三军、二炮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在浙江东部、广东南部沿海举行大规模诸兵种联合演习,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实力。

2000年5月,陈水扁上台,其执政的8年是两岸政治对立加深的8年,也是台海形势逐步进入高危期的8年。陈水扁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2002年8月,还抛出了“一边一国论”,两岸关系再次陷入紧张。在军事上,其提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企图发展不对称武器,“决战境外”。之后,民进党当局继续推动“公投制宪”“入联公投”分裂活动,两岸关系进入高危期。在此期间,解放军加紧进行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针对性强的演习。

(二)2008年至2015年,缓和期

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基本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开创了和平发展新局面。大陆方面抓住两岸关系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通过协商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在大陆方面推动下,两岸军事交流和非传统安全合作有所增加,2010年后,两岸多次进行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另一方面,台湾当局无意进行两岸政治商谈,并仍然视大陆为“威胁”,使两岸军事关系发展仍然存在障碍。

(三)2016年至今,重趋紧张

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民进党重新执政。台湾当局坚持“台独”立场,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导致两岸互信基础丧失,两岸政治互动陷入僵局,军事紧张状态有所上升。军事策略上,提出“防卫固守、重层吓阻”,日益强调“不对称”作战思维。面对蔡当局“台独”分裂举动,解放军一方面加强演习训练强度,通过航母编队和多批次战斗机绕岛巡航,加大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震慑,另一方面高级将领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当前大陆军事实力已经远远超越台湾,台海军事态势总体可控。

第二节 两岸军事对抗与安全态势基本特点

40年来,大陆方面牢牢掌握着台海军事对抗的主导权,总体上看,两岸军事对抗与安全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双方结构性矛盾导致对抗性突出

双方结构性矛盾:台湾方面始终抗拒大陆方面的统一诉求,而大陆方面希望能够实现两岸统一。无论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执政,两岸双方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

大陆方面自1979年开始,争取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但台湾当局无意和谈,并采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政策。

70年来,台湾当局军事战略呈现出以下变化走向:

两蒋时期:攻势战略→攻守一体→守势防卫

李登辉时期:守势防卫→防卫固守、有效吓阻

陈水扁时期:有效吓阻、防卫固守

马英九时期:防卫固守、有效吓阻

蔡英文时期:防卫固守、重层吓阻

上述军事战略的变化,并未改变两岸军事安全态势的对抗性,突出表现在:

1、在指导思想上,国民党与民进党都不断强调大陆的军事威胁;

2、在整军备战上,台湾一直视大陆为作战对手;

3、从实战角度看,台军对于通过台湾海峡或者远航执行任务的解放军战机、舰艇进行跟踪监视;

4、台湾当局对于建构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态度反复无常。

总之,两岸关系脱胎于国共内战,两岸敌对状态至今尚未正式结束,特别是大陆方面追求国家统一与国民党拒绝统一、民进党谋求“台独”是结构性矛盾,这直接导致台海长期存在军事对抗。

二、40年来双方实力对比非对称性日益突出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实力提高,我国军事实力也不断提升,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军队改革全面推进,解放军军力全面跃升。两岸军事态势不对称性在持续加深。

三、外部势力持续干预,加剧对抗性

长期以来,由于美、日不断介入台湾问题,使台海局势态势复杂性加剧。新中国成立早期,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介入,尤其是军事介入,是台海军事态势的又一突出特点。无论是50年代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直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还是通过为台湾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持续干预台海局势,都导致了台海军事态势严峻复杂。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美国对台湾当局的军事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美国的军事干预依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第三节 台海军事安全中的几个问题

一、台海军事力量对比问题

1949年以来,台海军事力量对比经历了动态变化的过程,50-60年代,台湾在海、空军装备质量上略占优势,其余全面处于下风。进入21世纪以来,大陆军事实力不断跃升,大陆对台军事优势不断扩大。

二、美国对台军售问题

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以来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使“八·一七公报”美国承诺逐渐减少对台军售直至最后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也并未履行承诺。2008年以来,美国对台军售已达220亿美元。

长期以来,大陆方面坚决反对美国对台军售,大陆方面历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均阐明了这一立场。总体上,美国继续对台军售甚至强化对台湾军事力量的支持,这是由美国对台政策决定的。在当前中美关系背景下,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可能继续强化对台军事支持。

导读员:梁渊

原标题:《阅·思源 |《两岸关系40年历程》——台海军事安全》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