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过敏性鼻炎按摩图解视频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2024-07-11 16: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过敏性鼻炎症状(如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持续不能缓解;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症状不能缓解或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有可以加剧过敏性鼻炎症状的疾病,如鼻息肉、哮喘或频繁的鼻窦感染。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相关检查病史和查体个人史和家族史

了解患者的工作生活环境、职业,是否有对花粉、食物等的过敏史,以及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敏性疾病。

自觉症状

患者是否有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以及眼痒、眼睛发红、流泪等眼部症状(提示花粉过敏可能性大)。

体格检查

查看患者是否有眼睑肿胀、结膜充血、鼻黏膜暗红色、浅蓝或苍白、水肿、鼻甲肿大、鼻道小息肉、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等症状;肺部听诊是否有喘鸣音(如果有,则提示可能伴有哮喘)。

鼻部检查

鼻前镜和鼻内窥镜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通过此项检查可确认。

鼻的解剖情况,包括鼻中隔、下鼻甲是否肥大,鼻道有无息肉等;鼻黏膜是否水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暗红色、浅蓝或苍白等症状;鼻腔有无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及其量的大小。过敏原皮肤实验

过敏原皮肤实验是测试过敏原和诊断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过敏原与皮肤接触后的皮肤反应来诊断。具体做法:以各种常见变应原提取液刺激皮肤,如果患者对某种变应原过敏,激发部位会出现风团和红晕,视为阳性,根据风团的大小判定阳性程度(+、++、+++)。

皮肤试验包括过敏原皮内试验、针刺试验(SPT)、搔刮试验、斑贴试验等,以前两种应用最为广泛。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试验的结果易受到某些药物的影响,尤其是抗组胺类药物;患者的年龄以及试验部位的不同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干扰;如果患者患有皮肤疾病,皮肤试验很难进行。

皮内皮肤试验

试验结果与症状的关联性较差,还可能引起一些假阳性反应和全身反应,因此没有广泛应用。

皮肤针刺试验(SPT)

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检测多种吸入性抗原,包括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季节性草花粉(巨豚草、艾草、羊角、腐殖质、藜属)、动物毛发(狗和猫)、霉菌(室内和室外的发霉或花卉环境)和蟑螂等。

特异性lgE检查

血清特异性IgE测定:需要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中游离特异性IgE。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如呈阳性且等于或高于2级,且患者病史中接触该阳性IgE对应的过敏原可诱发症状,即可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鼻激发试验(NPTs)

将过敏原暴露于鼻黏膜,观察是否诱发临床相关症状,并评估鼻腔通畅度。

具体试验方法是将吸附有过敏原溶液(激发剂)的滤纸片贴于下鼻甲,或使用定量泵将激发剂喷入鼻腔,过敏原浓度逐步增加,直至出现阳性反应。过敏原浓度越低,表示鼻黏膜反应性越大,即对该过敏原的敏感度越高。

记录激发试验后产生的症状,并结合客观检查结果(鼻分泌物的量、鼻阻力或气流的变化等)进行综合评价。

其他检查发作期取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鼻黏膜刮片检查可见肥大细胞或者嗜碱性粒细胞。鉴别诊断

过敏性鼻炎的鉴别诊断很广泛,有一定的复杂性。当出现鼻黏膜发炎及打喷嚏、发痒、流鼻涕及鼻塞的症状,必须根据详细的病史及针对性的检查,作出适当的诊断。

过敏性鼻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症状与变应性鼻炎非常相似,特别是打喷嚏和水样鼻涕,通常可由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烟草烟雾、酒精、运动和情绪反应等引起。病因不清楚,根据变应原皮肤试验、特异性IgE测定均为阴性,以及鼻分泌物涂片无典型改变可进行鉴别。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NARES)

 NARES的病因尚不明确,且无明显诱因导致症状发作。症状与变应性鼻炎也很相似,鼻分泌物中也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但是皮肤试验、特异性IgE测定均为阴性。

内分泌性鼻炎

多见于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也可见于蜜月期女性,即所谓的蜜月性鼻炎,以鼻溢、鼻塞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喷嚏发作,由性激素、甲状腺素和垂体激素等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引起。过敏原敏感性试验为阴性,鼻分泌物无嗜酸性粒细胞。

感染性鼻炎

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在7~10天内引起的,病程较短,与过敏性鼻炎初期症状相似,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和肢体疼痛。鼻分泌物中无嗜酸性粒细胞,过敏试验呈阴性,但急性细菌感染后淋巴细胞计数较高。

药物性鼻炎

长期使用减充血性鼻喷剂引起的鼻塞是其显著特征。过敏原敏感性试验为阴性,鼻分泌物无嗜酸性粒细胞。

脑脊液鼻漏

表现为水样鼻漏、无瘙痒和打喷嚏,详细的病史和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尤其应注意有无重大外伤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