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小年,上海人的“小年夜”有啥讲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过小年吃啥呀 小年夜≠小年,上海人的“小年夜”有啥讲究?

小年夜≠小年,上海人的“小年夜”有啥讲究?

2024-07-06 09: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小 年 夜

2024.2.8

上海作为海纳百川的大都市,

每年到了这一天,

来自其他地区的朋友们看着本地同事一下班就急急忙忙赶着回家过“小年夜”,都会有点懵:

小年夜?小年不是腊月廿三已经过了么?

今天,我们就邀请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给大家仔细说道说道——

过 年

“过了腊八就是年”

说是这样说,真的迎年与进入“过年”的程序,一般还是从农历腊月廿四日开始,这个年,差不多要延续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好了完整的年节。

现在人们都说腊月廿三日“小年”,其实,“过小年”是北方人的习俗。江浙一带,特别是上海、苏锡常、杭嘉湖等吴方言区,原本并无“过小年”的习俗,只有将除夕夜叫“大年夜”,除夕的前一天则叫——

“小 年 夜”

风俗习惯是讲究地域性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其实所谓“民俗”,就是一种文化认同,例如腊月廿四“祭灶”,也有北方地区将这天称为“小年”,江南吴地的“小年”则是指除夕夜的前一天夜晚的“小年夜”,这就有细微的差别,北方地区不仅送灶这一天称为“小年”,而且吃饺子,这与上海吴方言区的人吃“谢灶团子”的习俗相左。

毕士兰《包元宵》

送灶的日子,不管是廿三,还是廿四,总之是忙年的开始,祭灶神、掸檐尘,忙得有滋有味,开启迎年的节奏。至于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清朝以前,南北都是腊月廿四祭灶神。如今南方和北方为何会差一天?有传说是清雍正年间,腊月廿三皇帝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王族随之效仿,逐渐形成“官三民四”的差别。受官家影响,北方民间也逐渐演变为廿三祭灶,而南方仍遵旧习。南宋以来,江南各地就恪守廿四送灶,范成大《送灶》诗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预言事。云车风马尚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范成大是苏州人,讲的正是吴方言区的习俗之规矩。

摄影:陈畅

安昌古镇的年货腊味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既然没有“小年”之说,那么,吴地百姓过年,习惯将除夕为大年夜,除夕前一晚被称为“小年夜”,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说法,男女婚嫁后,已经出嫁的妇人当然是在男方家里吃团圆饭、守岁,而在除夕的前一晚,男方则会去女方父母家中团聚,和和美美,共享天伦之乐,于是有了“小年夜”之说;还有一种说法,过去人丁多,兄弟各自成家后难得在一起过年守岁,于是一大家子错开过年,长幼有序。老大年三十,老二年二十九,老三老四依次往前推一日,久而久之,有地方特色的小年夜习俗形成了,这种风俗延续,有过年的喜庆,更见骨肉亲情。虽说是小年夜,一样隆重丰盛、祥和欢乐。

周琤《年味还是妈妈的味道》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惯不同,民风民俗也各有差异,“大年”“小年”的认同也有些许不同。如西南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过“小年”,他们的大年是正月十四或正十五。同样在江南的古城南京,也有地方把正月十五元宵节叫作小年。我想,不管是“过小年”还是“小年夜”,都是我们美好生活中的部分,每一年都会有精彩瞬间,留下每个人对生活的回味与畅想。民俗的地域差异,也提醒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保护和传承各地的文化遗产,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所以,“小年夜”是上海年俗中很重要的一天。

不管来自天南地北,如果今天你正好在魔都,

不如凑上气氛,欢欢喜喜地为明天(全国统一的)大年三十做个预热吧,

小艺也在这里给大家

拜早年啦!

仲富兰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江南民俗信仰》、《中国民俗学通论》(三卷本)、《上海六千年》(三卷本)、《上海小史》、《水清土润:江南民俗》、《民俗传播学》、《节日里的中国》、《图说中国人生礼仪》等四十多部著作。

文编 | 刘莉娜

美编 | 音 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年夜≠小年,上海人的“小年夜”有啥讲究?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文联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小年夜≠小年,上海人的“小年夜”有啥讲究?》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