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达州市gdp排名前五的镇 达州市人民政府

达州市人民政府

2024-07-13 08: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和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落实市委“157”总体部署[1],认真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02.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33.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913.8亿元、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56.0亿元、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18.2亿元、增长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0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1210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906元、增长6.8%。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影响,和全省大多数市州一样,我市部分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但发展类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控制性指标均优于全国全省。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10位、区域中心城市第5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5位、区域中心城市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1位、区域中心城市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9位、区域中心城市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3位、区域中心城市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省第3位、区域中心城市第1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区域中心城市第1位。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的主要任务,突出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保市场主体,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严格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出台稳增长35条等系列措施,实施“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全市经济走出了一条从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市场主体保持稳定,在全省率先出台助企纾困10条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29亿元,拨付补助资金9.5亿元,全年净增市场主体2.1万户、“四上”企业[2]382户,新增“个转企”2034户,新增升规入统企业417户、全省第三,个体工商户发展联系点工作被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做法向全国推广。市场消费持续回暖,深入实施消费10条,出台房地产10条,开展“美食文化节”“熊猫消费节”等活动,支持打折让利促销,营造消费场景,拓展线上消费,发放消费券4500万元,带动市场让利超2亿元,撬动社会消费15亿元。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增长40.3%。

  (二)持之以恒抓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开展全过程效率革命,压缩审批时间50%以上,项目快批快建,资金快拨快付,拉动形成有效需求,投资运行持续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3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7.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5.2%,均进入全省红榜;18个签约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和158个专项债券项目均开工建设。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首战告捷,成达万、西达渝高铁全面开工,开(江)梁(平)、镇(巴)广(安)、绕西高速加快建设。渠江风洞子航运主体工程开工。金垭机场正式通航、航线增至27条,新开达州至西安、重庆秀山、攀枝花动车,增开3列达州至成都直达动车;交通项目投资完成率213%、全省第一,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交通强市试点。超前研判政策走向,精准谋划对接资金投向,50个项目新增纳入国省“十四五”规划,1.2万个项目纳入国省项目库,争取各类资金512亿元、增长23.4%,发行专项债135.75亿元。

  (三)多向发力稳产业链供应链,三次产业持续增长。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启动实施“3+3+N”重点产业[3]三年行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新开工工业项目293个、竣工169个,完成投资540亿元;达钢、瓮福入选省“贡嘎培优”企业[4],“瞪羚”企业[5]实现零突破,正原微玻纤成功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纳入全省布局支持,赣锋锂业、蜂巢能源、正达凯等项目签约落地;普光经开区获批省级化工园区,全市重点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860亿元、增长7%;“双园驱动”成势见效,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排名全省同类园区第一,东部经开区实现一年成形,达钢搬迁主体工程全面开工。服务业恢复发展,持续开展服务业“漏短缺”清理、主辅(产销)分离等工作,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16家、全省第三,创建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区(县)2个,达川区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强区。“三向班列”[6]常态化运行,新开通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成功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文体旅游加快复苏,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86亿元、增长19.4%。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新建高标准农田40.4万亩、整治撂荒地22.7万亩,粮食产量319.6万吨,实现全省“十连冠”;生猪出栏452万头,大豆扩种面积全省第一;开江稻渔现代农业园挤入国家级创建名单,大竹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扎实开展数据大会战,城市大脑正式上线,川东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成功挤入“东数西算”[7]成渝枢纽节点城市,获省上支持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22.9%。

  (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成势,《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准,万达开数字云创基地建成运营,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技术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新田港二期主体开工。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举措28条落地实施,重大项目投资任务超额完成。《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取得新成效,川东北经济区“三个十大”[8]重点事项加快推进。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成功开局,召开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签订5项战略协议,明确年度十大任务。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4个,到位资金超600亿元,签约落地6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改革活力持续释放,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审定专项改革方案11个,推进原创性专项改革22项、“微改革·微创新”33项。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县单设科技局”,高新区综合排名全省第1,获批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全市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9家。

  (五)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区持续拓展,“三区三线”[9]划定基本完成,张家坝大桥段拓宽改造通车,工人文化宫、国防教育基地改造等开工建设,金河大道、环城三期加快建设,传媒中心一期、固废处置中心等建成。城市更新行动、旧城改造全力推进,实施“三微”工程[10]1303处,改造老旧小区468个、惠及5.6万户,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3162套、全省第1,综合整治地下管网280公里。达州成功申报为全省首批城市体检城市和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化有序推进,新建4座“口袋公园”[11],申报创建绿色社区131个。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居全国第33位、全省第2位。县域经济发展持续有力,5个县(区)入选中国西部百强,2个县(市)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3个镇挤入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市、“四好农村路”[12]省级示范市,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全省第一,获国务院表扬激励。

  (六)用心用情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人民福祉有效保障。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达342亿元,比上年增加33亿元,如期完成43件民生实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出台稳就业16条,稳定就业岗位12万个,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调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调高85元、110元,高于省定标准,减免6.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残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4700万元,发放困难人群救助资金13亿元。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校44所,大班额基本消除,公办中小学校食堂收回自主经营、取消择校费等持续巩固,高考一本、本科上线率连续10年实现双提升,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四川文理学院东区开工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三级公立医院考核全省第3、市中心人民医院进入全省前10;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免费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4.3万人;新建成医养服务机构31个,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3个。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首届川渝地区毗邻群众体育会、第八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电影《周永开》即将公映,两名达州花游健儿为中国队首次摘得世锦赛花样游泳自选项目金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城区优良天数率94.0%,增幅全省第一;土壤环境达到“土十条”[13]实施以来最好状态;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率99.2%,卷硐山片区矿山生态问题得到治理;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完成营造林32.4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00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七)坚定有力防风险守底线,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快速从容应对“0902”聚集性疫情,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代价取得了最好结果。及时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一对一”服务脆弱人群和老年人,免费为老年人发放医疗包,最大限度保护好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强力保障,获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春雷行动“一等奖”。能源安全稳步推进,煤矿分类处置扎实推进,铁山坡气田项目加快实施,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成功获批。扎实开展城镇燃气、道路交通、自建房、小水电等领域专项整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森林火灾“零发生”。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深化,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成功退出全国扫黑除恶重点推进地市名单,平安达州建设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2022年是达州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一年,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在攻坚克难中勇毅前行,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是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市政协参政议政、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2022年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还先后经历多轮疫情冲击、多地实施不同程度静态管理,遭遇60年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任务之重、挑战之多、考验之大。通过全市上下奋力拼搏、努力追赶,经济实现加快回补、恢复回升,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还不够牢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瓶颈;工业制造业发展不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高层级开放合作平台还需加快创建;防风险、保安全、守底线还需加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加快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任重道远;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思路目标

  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达州现代化,聚焦“一区一枢纽一中心”战略定位,突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双园驱动、一核两翼”[14]发展路径,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快速复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8.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完成省上下达的物价调控、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三、202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安排

  围绕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将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紧扣达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强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抓好8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力抓战略促落地,开启达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全力推动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实施天然气“二次创业”,加快渡口河—七里北气田建设,确保铁山坡气田全面投产,普光气田稳产增产,全市年产天然气增长10%以上。全力创建国家天然气产业计量中心和标准创新基地。加力推动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蜂巢能源锂电零碳产业园、川投燃气电站二期、万达开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赣锋锂业基础锂盐、广东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持续打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西达渝高铁和绕西、镇(巴)广(安)、开(江)梁(平)高速,开工建设大(竹)垫(江)高速,全速建设达(州)渠(县)、达(州)万(源)等8条快速通道,强力推进渠江风洞子航运工程。推动金垭机场高标准高效运营,力争航线达到35条、客运吞吐量达100万人次。争取达州保税物流中心尽快获批,启动达州铁路集装箱基地、川渝陕快递分拨中心等牵引性项目建设,提升三向班列运营质效,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力争挤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加快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落实共建副中心年度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协同推进南(充)大(竹)高速前期工作,共同推进川东北救援基地、亭子口灌区一期建设,共建川东北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粮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打造红色教育联盟、自贸区改革先行区发展联盟。协同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二)聚力扩投资促消费,全力释放内需发展潜能。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把效率革命贯穿项目工作全过程。持续强化市领导挂包推进、“红黑榜”通报、市委常委会首末位发言等制度,推动高家坝大桥、空中救援中心等83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土溪口水库、固军水库、引水入竹等98个项目建设进度,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等22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确保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1000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20%以上,进入全省“红榜”。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做深做细项目前期,滚动储备项目2万个、总投资2万亿元以上,国省项目库达标率80%以上。争取预算内等专项资金增长5.0%以上,发行政府专项债券9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消费回暖,开展各类节会展销促销、汽车家电下乡等活动,抓住五一、国庆等消费节点,创新落实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文旅消费、大宗消费,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培育一批新消费业态,推动直播带货,支持电商经济,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品质。调整制约消费的过时政策,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法整治市场乱象,争创全国放心消费城市。

  (三)聚力兴产业提质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聚焦“3+3+N”产业集群建设,做强优势产业,做新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推进美联新材料等100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赣锋锂业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工业投资完成560亿元、增长8.0%。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升规入统”梯次培育计划,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户。深入实施“双园驱动”战略,加快推进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化工园区认定,继续推动高新区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继续推动东部经开区快速成势,达钢搬迁完成计划进度,加快万达开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麻柳智造城基础配套建设,启动建设亭子新城。加快服务业恢复发展,做强做优通川复兴都市商旅拓展区、达川杨柳商贸集聚区等百亿级集聚区,支持本土骨干商超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支持措施,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力度,纵深推进险资入达,力争存贷比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支持巴山大峡谷创建5A级旅游景区,持续推进八台山等重点景区建设,推进文旅融合数字化发展,探索建立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确保文旅收入增长12%以上。围绕“9+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抓好撂荒地整治,确保粮食播面850万亩、产量325万吨以上,加快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确保生猪出栏稳定在410万头以上。加快数字赋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达州城市内部数据中心建设,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四)聚力建城市兴农村,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拓展中心城区空间,科学编制成片开发方案,加速推进城市片区[15]建设,完善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落实居住证制度,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编制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增强城市功能,加快四川文理学院东区、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中坝大桥、凤凰山公园一期建成投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城市管理温度,试点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深入实施“三微工程”、地下管网综合整治,改造老旧小区480个、棚户区1900户,积极创建省级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力争创成国家园林城市。支持县域加快发展,争创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支持开江融入主城发展,支持万源、宣汉、大竹和渠县特色发展。实施中心镇改革发展“六大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市级重点中心镇和省级百强中心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舟(山)达(州)合作、结对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16],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实现5G、物联网等新基建重点镇全覆盖。

  (五)聚力扩开放强合作,着力打造区域协作样板。加快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总体方案落地落实,深化“双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万达开市场一体化。切实抓好“四重清单”任务实施,加强与成渝“双核”产业协作配套,做实做强万达开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技术创新中心,推进新田港二期、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建设,加快达万铁路扩能改造、达万直达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和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扎实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深化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落实。深入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瞄准“三类500强”、行业500强、“瞪羚”企业,大力推进数字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再引进至少4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0个,到位资金660亿元以上,吸引外资2000万美元。持续拓展外贸业务,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80亿元。

  (六)聚力深改革抓创新,全面激发整体发展活力。持续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落实,新实施一批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和“微改革·微创新”项目。深化“拿地即开工”、工业用地“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持续推进财税体制、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证券化,创新“园区+平台公司”运营机制。开展重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改革试点。大力开展“民营经济提振”行动,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5%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一网通办”“掌上办”改革,规范优化“首违不罚”清单;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促使民营市场主体贷款余额增长12%以上,确保民营主体净增2.6万户;不断扩大民间投资,持续压减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确保民间投资占比达到50%以上。加强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申建海相锂钾资源开发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大力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中力量攻克天然气、锂钾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高标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市,力争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560亿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增长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户以上。

  (七)聚力惠民生促和谐,不断提升人民福祉水平。办好52项民生实事,聚焦“一老一小”,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障服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200套、发放租赁补贴1200户。继续为老旧楼栋加装电梯220部。坚决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为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为患“两癌”的适龄贫困妇女实施救助。强化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实施“五大工程”,建好西南职教园区。加快健康达州建设,全力争创国家妇女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达标建设,争创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大巴文化发掘保护、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利用,开展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文化演出1000场次以上。

  (八)聚力抓安全促发展,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落实新阶段新冠病毒防治政策,做好农村等重点区域和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脆弱群体的保障服务,守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0%以上。深化河(湖)长制,开展城乡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农用地、工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管理,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巩固造林护绿成果。强化能源设施安全监管,确保能源安全保供。坚持“三管三必须”,加强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建设区域综合应急救援基地,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抓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等工作。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各位代表,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起步即冲刺,开局就争先,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勇毅前行,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