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分析】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铝及其化合物”内容的沿袭与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辽宁省高中化学教材改版了吗今年 【新教材分析】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铝及其化合物”内容的沿袭与发展

【新教材分析】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铝及其化合物”内容的沿袭与发展

2024-07-17 0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表1 人教版教材“铝及其化合物和铝合金”主要知识点的选取

新版鲁科版教材则在必修教材中没有成体系地介绍铝及其化合物,与铝相关的内容出现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节中的探究实验:“比较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新版鲁科版教材基于此实验介绍了铝单质和酸的反应以及氢氧化铝的两性,在介绍氢氧化铝的两性时,新旧两版鲁科版教材中都指出了NaAlO2 和Na[Al(OH)4 ]的关系: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的名字应该是“四羟基合铝酸钠”、“NaAlO2 ”这种形式是以前对该物质的一种错误认识。具体变化见表2。

表2 鲁科版教材“铝及其化合物和铝合金”主要知识点的选取

从教材中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组织来看,鲁科版教材的相关内容不仅仅组织较为零散,而且将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删减。这一变化是课程标准在这一部分上进行了精简决定的。两种版本的教材都对“偏铝酸钠”这一物质进行了说明,也反映了科学的发展性和真理的相对性。

2.2 教材中“铝及其化合物”的栏目设置的变化

新版教材的变化不仅仅出现在了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在栏目的设置上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新版人教版教材在“金属材料”这一部分新增了“化学与职业”、“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这些新增的栏目对学生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并树正正确的学科观念有积极的作用。新版人教版教材还将2007年(以下简称旧版)的人教版教材中的“习题”换成了“练习与应用”,将“复习题”换成了“复习与提高”、将“归纳与整理”换成了“整理与提升”。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教版教材在“复习整理”栏目中删去了旧版教材中如“运用前面所学习的分类知识,尝试对所学的物质进行分类”等指令性任务目标,而代之以学法指导如“提供学生一种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切入角度——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从这一点上来看,教材中的习题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方法引导促进学生的内化和提升。

2.3 教材中“铝及其化合物”习题内容的变化

新版人教版教材设置的与铝相关的习题很多都沿袭了旧版人教版教材中的相关习题。如“铝的一些说法”、“铝罐充满二氧化碳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铝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之比”、“镁铝合金与酸和碱反应的计算”、“5.4g铝和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氢气的量的计算”。这些习题的延续说明课程对铝和酸碱的反应的计算仍然有较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守恒思想,要能够熟练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旧版人教版教材中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矾中离子的检验”这些要求较低的习题被删去,“就‘用铝做新型能源的可能性’发表看法”这样一些开放性问题也没有出现在了新教材中。同时,新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氢氧化钠和铝粉能疏通下水道的原因”、“铝合金广泛使用的原因”。这说明新教材更加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的考察。

鲁科版教材尽管没有单独介绍铝及其化合物,但在“元素周期律”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了要求学生根据铝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氧化物以及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两性)以及元素周期律来推断出Ge元素的习题。

3 相关变化的启示

教材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教学资源之一。由于教学资源、人文环境和硬件条件的影响,绝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的内容选择和顺序编排基本上就是将教材立体化,许多教师不会选择打乱教材顺序并进行由上而下的模块设计、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这并不是说这样的选择不恰当,每一套教材的编写有其指导思想和相应学科的学科逻辑的体现。中学教师要做的是在深入的学科理解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教材的编排原则和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呈现。

新版人教版教材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的呈现体现了“证据收集(必修一中钠、氯、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抽提规律(必修一中元素周期律的归纳总结)→应用规律(必修二中硫、氮、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科学发展的一般逻辑。鲁科版教材实际上在“硅及其化合物”上的处理就是按照这个逻辑展开的。

新版鲁科版教材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的呈现的明显变化在于该版本教材立足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这两个核心概念建构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价-类二维图”以帮助学生将印象中零散而毫无章法的内容结构化、系统化。

具体到课时而言,不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都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情境化”提出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尝试多角度的情境创设(如化学史、STSE,实验探究),将课堂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尽管新版人教版教材没有像鲁科版一样在“价-类二维图”的介绍上花大量的功夫,但实际上新版人教版教材仍然在“方法导引”栏目中给出了这一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视角,因此教师也要注意在学生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的学法指导,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以“模型认知”的方式减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负担。

不论是课程标准给出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还是教材中关于习题的分层分类,都在提示中学教师要按照知识→能力→素养的层级顺序设计课堂并进行课堂反馈和课后评价,实现真正的“教-学-评”一体化。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有条件的地区的教师还可以适当参考鲁科版教材中的“微项目”进行项目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切实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深入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铝元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熟悉并且在化学性质上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的元素。尽管两种版本的教材都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精简,但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忽略其在帮助学生发展学科素养如建立“位-构-性”的认识模型从而进行“模型认知”的重要作用。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值得教师根据学生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仔细思考研究。

参 考 文 献

1.王晶,郑长龙.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磊.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二册[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4.王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化学1(必修)[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