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的大作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边际分析方法运用在经济学的哪个时期 管理经济学的大作业

管理经济学的大作业

2024-07-17 2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边际效应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边际效应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1.引言

2.边际效应

3生活中的边际效应

3.1递增的边际效应

3.2递减的边际效应

3.3边际效应的综合分析

 

本文为我管理经济学的大作业,自己的一些感悟,献丑了~

 

 

1.引言

边际效应是我选修管理经济学影响深刻的一个概念,我在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认为它不仅仅在经济学、社会学有着重要的应用之外,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存在着边际效应现象。我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希望学习致用,能够利用边际效应分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尝试一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为什么要选择边际效应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在参加数学建模国赛的时候,就应用了边际效应——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能获得最大净收入。利用这一条件,我们求出了我们模型的最优解。

一己之拙见,水平有限,考虑也未必周全,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同时也很开心能够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的思想。

2.边际效应

在详细讨论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边际效应。

在维基百科中,是这样定义边际效应的:

边际效用(英语:marginal utility),又译为边际效应,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对商品或服务的收益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务量”图的斜率。经济学通常认为,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定律。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针对的是消费者;而边际报酬(marginal returns)则对应生产者。同样,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报酬也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报酬递减定律

 

这里我使用MATLAB做了一个的图形来说明边际效应递减,y代表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收益,x代表投入数量。图像如下:

这幅图虽然简单,但直观的解释了边际效应递减定律。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所有现象。比如当一个人饥饿开始吃面包时,开始时边际效应大于0,吃饱时每个面包的边际效应为0,吃撑的时候每个面包的边际效应甚至为负了,即如果你想让他继续吃面包,就要付他钱。此时就需要其他方程来描述了,一般化的方程为

其中a和b都是正的常数。当然这样描述虽然比较粗糙,但用作一般的分析足够了。

 

下面这张图说明了边际效应的一个应用,也是我国赛使用的一个定理

 

 

即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能获得最大净收入。

接下来,我就利用上述理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讨论。

 

3生活中的边际效应

我们先来定性的看看生活中的边际效应,大致能够分为两类:边际效应递增和边际效应递减。由于在理论中,我们只考虑了单变量所导致的边际效应,所以只有两种情况,递增或递减。

3.1递增的边际效应

其实生活中不缺看起来比较不正常的边际效应现象——递增的边际效应,对于酒鬼或是烟鬼,酒水和烟的刺激产生快感,并且正向循环,导致边际效应递增,使得他们不停的去喝酒、抽烟,直至他们生理上的不允许或是外界的干扰;相对于酗酒吸烟这种负面的边际效应,生活中也会有正面的边际效应,比如创作,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就有不少作家灵感一现就工作整晚,越写越有快感,这也是递增的边际效应。

当然这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出现,什么叫做游戏上瘾,那就是打游戏这件事情对这个人产生了递增的边际效应;相对的,什么叫做真正的热爱学习、热爱工作,那就是学习、工作这件事情对这个人产生了递增的边际效应。我们常常讲学习要学自己喜欢的,工作要找自己热爱的,或许就是边际效应在中间起了作用——喜欢、热爱的学习工作可以产生递增的边际效应,使得你可以自发的努力用功去做好学好,都不需要外界的压迫;反而若是不喜欢的学习工作,那么就会产生递减的边际效应,自己是完全无法自发的进行,因为它带给我的奖励不足以抵消它带给我的疲劳和无趣,只有在外界的压迫,如生活所迫,学业所迫,我们才会进行不喜欢的学习工作。综上所述,边际效应分析给了我另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其实所有事情都是有原委的。

 

3.2递减的边际效应

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了,除了教科书上的面包与饥饿者的故事,也有挣钱的例子,拥有的财富越多,一百元带来的奖励感就越少。尽管如此,对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分析也能够帮助到我们的学习生活。比如现在快期末了,拿我举例子,我现在面临的抉择是在四天时间内复习三门科目加上三份报告,已知报告占20分,期末考试占80分,我该如何抉择?其实不需要很复杂的计算,稍加分析即可得到非常合理的决策。假如我四天只用来复习一门课,此时由于期末考试卷子满分是100,是固定值,假设我花一天时间复习我能考70分,花两天时间可以考80分,花三天可以考90分,花四天我可以考95分(不一定),报告我两个小时就能写完,要知道,越想考高分,每拿一分的边际成本是越来越大的,也即我复习的边际效应是越来越低的,那么在有三门科目和三门报告的情况下,最优的组合策略不就是花一天复习一科,这样占了三天,最后一天处理三门科目的报告吗?

所以,正确的认识递减的边际效应,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帮助,只是不会变的原来那么盲目的,会增加几分理性。

 

 

 

3.3边际效应的综合分析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认为现实生活中边际效应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考虑多个因素之后,边际效应曲线会产生不同的形状,如熬夜打游戏这个活动,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应该是先增后减的,一开始觉得比较困,可是被游戏进行刺激后边际效应递增,觉得游戏很好玩,变得比较亢奋,但是玩了几个小时之后往往会觉得更困了,需要睡觉了,此时边际效应递减,甚至为负。之所以边际曲线不再单调了,我认为是在熬夜打游戏这个活动中,不再是单变量(打游戏而不管困意、或只考虑困意而不考虑打游戏所带来的刺激),所以会呈现先增后降的情况。

我想尝试解读一下番茄钟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先列出当日的任务计划表,针对其中每一项任务,不管能否在一个番茄钟时间内工作完,都要在一个番茄钟内连续工作,当番茄钟时间耗尽,必须停下手头的工作,休息一段时间,然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工作完成。

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个人建议一个番茄钟的时长是25分钟,休息的时长是5分钟。

我们知道,其实大部分的工作和学习是比较无聊的,也即可以大致的看成是边际效应递减的,而休闲休息的边际曲线近似为先升(休息使人放松,然后进入深度放松),再降(一直休息会使人厌倦,就像正常人不能睡觉睡一整天一样)。由此可以解释番茄钟的工作原理了,先不管一个番茄钟被定义为多长时间,一个休息段被定义为多长时间,我们也可以试着寻找一些它们的比值。

第一阶段,番茄钟工作阶段。这一阶段中,进行工作的人只能工作,不允许被其他外来事物打断。于是工作这件事带来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假如初始值为1,每10分钟递减一半,则30分钟后变为1/8,而此时假设休息能够使得边际效应递增,每分钟递增一倍,到1的时候停止并开始递减,此时在最开始的3分钟内,边际效应由1/8增加到了1,再继续休息边际效应就势必递减了,所以应该进入工作。在这种简单的假设下,有效的工作时间为30分钟,有效的休息为3分钟,并且工作和休息的效率都非常高。

此时的数学模型为

 

工作边际效应函数

休息边际效应函数

 

其中y0是进入休息时的边际效应值,t0是一个番茄钟时间

 

使用MATLAB,其语句如下:

>> y=@(t)(1/2).^(t/10)

y =

  包含以下值的 function_handle:

@(t)(1/2).^(t/10)

 

>> y1=@(t)(2.^(t-30))/8

y1 =

  包含以下值的 function_handle:

@(t)(2.^(t-30))/8

 

figure(1)

>> t=[0.1:0.1:30];

>> plot(t,y(t))

>> hold on

>> t=[30.1:0.1:33];

>> plot(t,y1(t))

>> hold on

>> xlabel('t')

>> ylabel('y')

 

结果如下:

其中第一段红色线为工作,第二段蓝色线为休息,当然休息的时间点不定的是最好的时间点,不过整体至少在策略上可以解释番茄工作法的合理性。一己之拙见,水平有限,一点开放思考,希望能够在学习工作中有更好的效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