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文学”迎来二创:调侃语气下是对生活的真实触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辣与不辣文案 “旷野文学”迎来二创:调侃语气下是对生活的真实触摸

“旷野文学”迎来二创:调侃语气下是对生活的真实触摸

2024-06-28 23: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微信图片_20230926142005.jpg

□闫潇冉(郑州大学)

近日,一组有意思的文案在小红书上走红。“旷野,人是妈妈生的”“妈野,人是旷生的”“旷生,妈是野人”……“活字乱刷”的文案配上可爱的小狗小猫图片,让人在不明所以中又感到一丝幽默和俏皮。

与传统的“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不同,二创下的“旷野文学”乍一看颇有些“发疯”的意味:毫无逻辑的词语排列,叠加上捉摸不透的表达情感,和让人费解的语气。然而细细品味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这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现实世界的另类情感表达。与理想化的传统“旷野文学”不同,二创后的“旷野”更加真实可感,玩笑话里面蕴藏着年轻人对现实压力的反抗和继续前行的坦然心态。

“旷野”的意义在不同的表达语境中发生过多次嬗变。它最初出现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旷野”是地球正面临着的可能被外星人摧毁的、充满未知的命运,并非有关于美好的想象。2022年,一条微博使这个词广为流传。面对着考研、考公、工作等压力,人们主动给“旷野”赋予了人生多种选择的含义,这其中承载着他们对自由、美好的向往。

传统“旷野文学”契合人们对生活压力的不满和对肆意洒脱的追求,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网络热点。很多打着这个旗号的短视频也在平台上广为传播,内容多为旅游视频或者短暂的岁月静好。一些网红抓住这个流量密码,以冰岛、西藏、新疆、北欧等为取景地,搭配被风吹乱的发丝和具有高度感染力的BGM,打造出一套吸引点赞的模版。

渐渐地,“旷野”在滥用下逐渐失去了其本义,越来越多的模板化视频也让人们产生怀疑和反思。不难发现,短视频中的主角能“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背后是他们坚实的经济基础与MCN的包装,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借鉴价值。没有人不向往自由,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追寻自由可能要付出难以承担的成本。更何况,自由并非短时的状态,而是长久的境界。即使我们能暂时躲进人造的“乌托邦”,出来后依然要面对现实难题。

在这样的逆反心理下,新的“旷野文学”应运而生。它不再鼓吹虚无缥缈的“旷野”,而是用发疯式的语言消解生活中的压力,作为自己的情绪宣泄出口。年轻人摘掉对“旷野”的神化滤镜,它从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转变成现实中可以接触的一项工作、一场电影、一个休闲的午后。事实上,“旷野”和“轨道”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它们也不该被贴上固定的标签,年轻人选择顽强地与生活对抗,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另一种境界的“旷野”。

其实,人生处处是“旷野”,但追求“旷野”的自由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代价。我们在做出选择时,应当听从自己的内心,而非随波逐流。究其本质,它们是由人创造出的符号,无论是“旷野”还是“轨道”,我们都必须有在荒芜土地上生存的勇气和能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