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输入输出模块安装在哪里 中国工控

中国工控

2024-07-01 02: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 将 U 型连接器插入 CPU 后部。

5. 在安装导轨上安装 CPU 并将其拧紧。

6. 将 U 型连接器插入数字量输入模块后部。

7. 将数字量输入模块连接到安装导轨并将其拧紧。

二、电源模块接线

1. 使用适用工具拔出连接器外盖。

2. 根据接线图将电源线连接到插头上。

在插头的另一侧,标有该插头可使用的电压信息。

根据插头背面的信息,通过插入元件选择相应电压。

3. 合上外盖。

4. 拧紧电源连接插头上的螺钉。

三、将负载电源接线到 CPU

1. 对负载电流电源 (PM) 的 4 孔连接器插头接线。

2. 将 4 孔连接器插头接线到 CPU 的 4 孔电源连接插头。

3. 将负载电流电源 (PM) 连接到 CPU

四、DI模块桥接电源

1. 将前端连接器插入预接线位置。

2. 用电缆扎带固定电缆。

3. 将负载电压 24 V DC 连接到端子 20 (M) 和 19 (L+)。

4. 在两个底部端子之间插入电位电路桥。

五、DO模块桥接电源

1. 将前端连接器插入预接线位置。

2. 通过数字量输入模块上的端子 40 (M) 和 39 (L+),从数字量输入模块为的端子 20 (M)和 19 (L+) 提供 DC 24 V 供电电压。

3. 连接四个电位电路桥。

4. 连接端子 30 和 40,以及 29 和 39。

六、前连接器接线

1. 根据端子前盖内侧的接线图,连接各个导线并将其拧紧。

2. 为了消除张力,请使用电缆扎带固定电缆并拉紧。

3. 将前端连接器从预接线位置移到其最终位置。

至此,已建立了前连接器和模块间的电气连接。

4. 提示: 可以直接插入预接线的前端连接器,例如,用于更换模块。

推荐个电影,怀念一下青葱岁月。

七、首次通电

1. 插入负载电流电源 (PM) 的电源连接插头。

2. 将电源连接插头连接到电源。

3. 将空的 SIMATIC 内存卡插入 CPU 中。

4. 将负载电源 (PM) 上的开关切换到位置 RUN 处。

China.k【工控老马】—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培训中心首席讲师、China.k中国控联盟发起人之一,他很神秘,不要和他比技术,谢谢。他只是传授过众多学员的老师,就这么简单。专注:自动化相关教学软硬件研发及自动化复杂工程解决。

新浪微博:搜索关注工控老马

老马共勉

技术人要学会低调,我一直这样勉励自己,技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技术的更新是日新月异,谁也不能把新技术都了然于胸,谁也不能把新技术产品如数家珍。我们懂得的新技术别人未必知道,别人懂得的新技术我们也云里雾里,毕竟我们研究的方向,走的路是不一样的,技术人最忌讳的就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短处做比较,这种褒扬自己贬低别人的做法确实能够带来一时的快感和惬意。

每个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有他存在的价值,每个人工作在这片天地中就有他存 在的理由。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一味的认为别人的无知,不要冷眼观看别人对技术的提问,你或许认为这个技术问题特别可笑,你或许认为那个问题让你不屑一顾,你大可高姿态的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可不能给这个提问题的人冷嘲热讽,也不要频繁打击人家对技术孜孜不倦的信念,或许你的话会扼杀了一个技术天才。

要做事先做人,人不能搞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不能很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哪怕你技术再高也没有人敢用你,你总认为自己的技术如何如何,你总是谈论那些高深的新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那点虚荣心。大家都有感触,一个单位的新技术不会经常更新,新设备并不是频繁更换,所以不可能去研究那些和你本身工作之外的一些所谓的新技术,新设备,也没有人给你时间和机会去学习这些新的理念,换句话说你是从事这方面研究专业方向的才有可能每天都注意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新设备的更新。

每个人的技术都是从无到有,从菜鸟变老鸟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每个人都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慢慢熟悉了这些新技术,这些新设备的使用,我们用不着拿自己研究的技术来和别人争个高低,作为技术人首先要把自己所在单位的工作业务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增加单位的营业额,其次才是你研究新技术、琢磨新设备使用的时间。

我一直赞同我们技术人要努力学习新技术,增加新知识,不断的充电来让自己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不喜欢那种满罐子不响半罐子晃荡的人,今天学点东西就到处炫耀,殊不知,技术的学习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拿一个知识点两个知识点就能够成为炫耀的资本,任何人在学习技术的道路上都应该脚踏实地而不是夸夸其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注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