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条商业运营的空轨:武汉光谷空轨将开通!你看好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轻轨和地铁的票价区别 国内首条商业运营的空轨:武汉光谷空轨将开通!你看好么?

国内首条商业运营的空轨:武汉光谷空轨将开通!你看好么?

2023-02-02 06: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石有轨道电车

和小城市不同,武汉光谷,也就是东湖高新区拥有地铁线路2号线、11号线,以及在建的11号线2期,19号线和规划的9号线,13号线等等。但是光谷对于轻运量的轨道交通也是十分热衷,武汉光谷现代有轨电车目前运营线路2条;线路总长32千米,设车站42座,日均客流约2.82万人次。

坐落在关山大道上的有轨电车,市民对其褒贬不一,质疑颇多。最大的质疑就是,本身交通十分拥堵的关山片区,因为有轨电车的设置,各十字路口交通变得更为复杂,汽车、电动车、行人和有轨电车抢道屡见不鲜,事故已发生几次。为此,相关单位在主要路口配置了有轨电车的交通协管员,也成为了有轨电车的一道特色鲜明的旗帜。

横向比,光谷有轨电车的客流情况比国内大多数城市都要好,毕竟光谷的人口密度大,尤其是年轻上班族特别多,有轨电车虽无法和地铁相比,但乘坐体验总比brt和公交车要强。

在大家逐渐适应了光谷有轨电车的时候,光谷又开始了新动作和创新:

新年伊始,由铁四院设计的全国首条悬挂式单轨商业运营线——武汉光谷空轨“光谷光子号”列车成功实现“场内试跑”,项目迎来突破性进展。

光谷空轨旅游线位于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内,南北向直线布设,起于花山碧桂园生态城左岸,经由花山河、九峰山、光谷中心城、综保区、龙泉山、中华园,止于牛山湖环湖湾区,线路全长约26.7公里,设站16座,配套车辆段与停车场各1处。

光谷空轨旅游线项目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先行启动一期工程(九峰山-龙泉山),长10.5公里,设站6座,车辆基地1处。目前,6座车站幕墙、室内装饰装修、设备系统等已基本完成;钢桥墩全线375个、混凝土墩柱90个,轨道梁全线884根,道岔共33组全部完成施工——全线区间实现“轨通,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国内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空轨线路。

空轨,是一种理念先进、技术成熟的单轨交通,车辆上部的转向架置于开口箱型的轨道梁内,车辆悬挂在轨道梁下方运行。最大特点:车辆不与路面系统争路权,充分利用立体空间,适用于复杂地形,有利于改善城市拥堵难题。

乍一看空轨,你会觉得十分熟悉,因为它就像是倒挂的单轨。单轨相比大家更为熟悉,尤其是去过重庆的朋友们,转向半径小,占地小是它的优点,空轨的本质其实和单轨基本一致。

日本单轨(空轨)

空轨的造价比较低,基本不需征拆,也没有大量地下工程,因此造价在1亿到1.5亿元每公里,相比地铁的5到9亿/公里便宜很多;其实空轨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新鲜玩意,国外多地都有空轨轨道交通产物,比如日本和欧洲早就建成了。高铁、磁悬浮和高速地铁技术我国已经十分成熟,何况中低速、小运量的空轨呢??

空轨巨大的车站;高新大道站

光谷空轨并不是解决通勤交通问题的,实际是观光体验的产物。从其设置的走廊带就可以看出,它基本是沿着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本身下面就是绿化和公园,两头连接九峰山和龙泉山。光谷空轨基本上无法和地铁、brt等大运量交通便捷换乘,相反偌大的空轨车站倒像是个游乐场,基本就是一个观光缆车的意义。

空轨

那么,光谷空轨会盈利么?这要狠狠地打上一个问号。从造价来说,每公里一个多亿的,虽然比地铁轻轨低很多,但实际也很高,毕竟修建一个双向四车道的高架桥每公里也就仅仅需要1个多亿。

从运营来说,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运营经验表明,有轨电车类的轻型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远高于原先的预期,而客流和票务收入大多十分不理想。从光谷空轨旅游线路这个命名来预测,光谷空轨的票价恐怕不会按照城市公交进行定位,两块三块能够解决的。

由于光谷空轨属于旅游线路,通勤客流吸引能力很低,发车频次也不会快,其客流情况并不看好。单次票价按照旅游商业项目进行划定,5到10元恐怕比较现实,如何做到和周边景区、景点、娱乐设施结合,发挥更大商业价值,需要慢慢观察。

生态大走廊

中国大城市的交通是要解决:一个是城市内的大运量通勤问题,必须靠地铁;第二是要解决长距离、大客流的旅客旅行,靠空轨也不行。国内很多城市和大学、企业都在热衷于空轨等“新鲜事物”的研究,既是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需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又是城市规划的焦虑和相关产业利益的驱动。

空轨这种形式,适用性十分有限,大城市、大运量不顶用,小城市、小运量没必要,在某些特定区域,景区,山地才是其发挥的舞台,从这个角度来看,光谷空轨旅游项目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其商业投资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