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化学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轻松愉悦的文章怎么写 感受化学之美

感受化学之美

2024-06-26 1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结构的空间网状结构。石墨是细鳞片的层状结构,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如足球形状的奇妙结构。晶体都是以内部的原子、离子、分子有规则的对称排列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它们的万千仪态取决于结构的和谐、秩序和多样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令人惊异地显示出物质的微观结构,STM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已能使我们从清晰的照片中领略到化学的结构美。

三、化学变化美

从某种意义讲,化学变化是化学美之源。化学物质美只是化学变化美的终极表现。钻木取火、百炼成钢、蜡炬成灰……形象地描述了化学的变化美。桂林的如画山水、石林的突兀奇峰、地下溶洞的千姿百态……这些大自然的杰出创作,无不假手化学变化的鬼斧神工。

化学的变化美不仅表现出色态万千的形象美,而且还蕴含着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美。

四、化学实验美

化学实验是化学之母。也是化学美的大观园: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设计美……可以说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身。化学家们还在化学实验中表现出真、善、美。学生们往往被课堂上化学实验所吸引,镁条燃烧夺目的强光,他们见所未见;酸中冒着气泡的金属令他们匪夷所思;刀片上演绎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令他们感到奇妙,指示剂的变化令他们欢欣鼓舞。他们在课堂上“看、闻、听、触”,“观、思、悟、记”,其实也是最美的化学美景之一。

五、化学理论美

化学的理论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不是美的自然现象的客观形式,而是美的自然现象的客观内容。它又被人称为“化学内在美”。中学化学理论美主要表现在:质量守恒定律之美、物质结构理论之美、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理论之美、物质电离理论之美等。以上理论的美的特征是:形式简洁、包容博大;从多样中寻求统一,从统一中演绎多样;秩序、和谐和统一。

六、化学用语美

化学用语是通用的化学学科的专业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等化学符号。化学用语美是化学美最典型的表现之一。例如“H2O” 表示1个水分子;还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表示水;还能表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如此丰富的含义足够我们玩味再三。化学用语形式简明、内涵丰富、书写方便,这就是一种美。

七、化学史实美

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实给人以智慧。除化学实验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就是听化学史故事了。化学史中有举不胜举的真善美事例。化学史实美不仅包括社会发展与化学发展呈波进关系的社会美,中国瓷器的辉煌,火药的发明和西传,点石成金的神奇,秦始皇、唐太宗祈求长生不老的悲喜剧,拉瓦锡的开拓,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的伟大,卢瑟福的传奇,门捷列夫的天才,李比希自以为是的可惜,氟的发现前仆后继的悲壮。所有这些成就给人的成就美,化学成功发现的喜剧美,丧失发现机会的悲剧美以及科学家们表现出的崇高美。美的六种基本形态,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崇高、悲剧、喜剧,几乎都在化学史美中存在着。正是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付出千辛万苦,才会给人类留下了不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正是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会给人类带来永恒的美。从他们人格、心灵折射出的美,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来者的情怀。

八、化学教学艺术美

包括板书美、语言美、仪表美、教态美、节奏美等。教学艺术美表现着教师的素质,反映着教学水平,给学生们以很大的影响。一堂好的化学课,宛如一篇令人回味的美文,又如一首动人的乐章,总是令人轻松愉悦。课堂上教师厚积博学的知识功底、自然大方的教学仪态、端庄整洁的仪容打扮、自信轻松的面部表情、果断利索的举手投足、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的工整板书、真挚感人的教学情感、机智敏捷的思维引导,无时无刻不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让学生的思维放飞,在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叹声中,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之美。这种润物无声的力量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

物质变化的美,是化学美产生的基础。化学美是化学内容的“真”与化学形式的“美”的有机结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化学本身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美。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发掘化学中美的因素,感受化学学科中的物质美、仪器美、装置美、现象美、规律美,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心里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美育和智育达成和谐的统一,最终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使他们终生受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