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古诗详解及真题演练(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轻什么的身体填空词语 初中课内古诗详解及真题演练(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初中课内古诗详解及真题演练(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023-10-08 06: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往日。茅店:用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这句词的意思是:往日的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路转”、“忽见”,既写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心情。

在这首词里,作者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走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真题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3.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 B.两三点雨/山前

C.旧时/茅店/社林边 D.路转溪桥/忽见

5.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6.词的上阙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7.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9、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

【望湖楼酔书参考答案】本文答案见下期

(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意对即可)

(2)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意对即可)

(3)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4)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