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速电机的六大关键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转子的转读音 【解析】高速电机的六大关键技术

【解析】高速电机的六大关键技术

2024-06-28 2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了实现高功率密度、发热和冷却是高速电机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电机选型问题

永磁电机还是感应电机?还是开关磁阻等其它类型的电机,高速电机种类的选择一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般从功率密度和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永磁电机比较有优势,而从可靠性出发选择感应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但因为振动噪音较大,开关磁阻的应用较少。

下图是前人统计的不同转速和功率下高速电机的种类分配规律,将电机的“功率*转速值”画成等高曲线,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大致的脉络:“在超高的应用中感应电机居多,在高速的应用中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共存”。只要遵循这条原则,我们就能在范围内根据需求选择电机类型。

三、转子结构的问题

高速电机的转子结构必须要克服的离心应力,一般在“高速”的范围内采用金属护套、转子本身结构(如Ipm的鱼骨架、IM的转子结构)等,而在“超高速”的范围内采用碳纤维缠绕,或者干脆将转子做成实心一体结构,如储能飞轮的电机。

大多数永磁高速电机采用的是转子护套的结构,此类设计也非常讲究,既要保护永磁体,又要防止护套失效。因此要尽量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若磁钢不填满整个圆周,则会在护套和磁钢上都出现应力集中,这也就是为什么高速永磁电机都采用完整圆环磁钢的原因,如果做不成完整圆环也采用填充物将圆周填满。

四、震动噪音的问题

振动噪音的问题是高速电机一大拦路虎。相比普通电机,即有转子动力学产生的振动问题,比如转子的临界转速问题,轴的偏摆振动问题。也有高频电磁力产生的啸叫问题,高速电机的电磁力频率更高,分布范围更广,极易激起定子系统共振。

为了避免临界转速振动,高速电机的转子设计非常关键,需要做严格的模态分析和测试。在设计时需要将长径比作为优化变量:转子设计过粗短,能够提高临界转速的上限,不易发生共振,但转子克服离心应力的难度会增加。反过来转子设计的细长,离心强度问题改善,但临界转速下移,出现共振概率提高,而且电磁功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转子的设计需要反复平衡,是高速电机设计的重中之重。

五、高效的问题

电机损耗随转速几何级数提高, 高损耗使得电机效率快速衰减,为了实现高效,必须治理好各类损耗。以铁耗为例,为了降低涡流损耗,一般采用0.10 mm、0.08 mm的超薄硅钢片。超薄片能够降低涡流损耗但改善不了磁滞损耗,因此超薄片的铁耗磁滞损耗占大头,而普通片中涡流损耗占大头。改善磁滞损耗,可以从下面三条路子出发:

1.优化磁路设计提高磁场正弦性、降低谐波铁耗;

2.低磁负荷、增加热负荷,降低基波铁耗;

3.从材料选型出发,选择磁滞损耗较小的硅钢片。

除了铁耗之外,高速电机还要额外关注AC损耗,这些损耗是由于高频交变磁场渗透导致的,往往出现在磁钢外、金属护套、定子绕组表面。以治理磁钢的AC损耗为例,常用的方法是将磁钢分成多段,可以在径向分段也可以轴向分段。分段能够减小涡流环流面积,降低AC损耗,下图是分段之后涡流场的仿真,可知分段颗粒数越多AC损耗越小。除了分段之外还有更多的解决方案,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高速电机中频率最高的磁场成分是由变频器的PWM载波导入的,因为脉冲调制的工作原理不可避免的出现高频电流谐波,这些电流又进一步产生出了高频磁场,高频磁场渗透入磁钢、定转子表面产生高频损耗。有些高速电机采用多电平驱动结构来改善PWM边频带谐波。

六、轴承的问题

高速电机的轴承选择是关键的问题,一般有磁悬浮、空气轴承、滑动机械轴承、滚珠机械轴承四大类可以选型。磁悬浮轴承应用在较大功率的场合,空气轴承应用在功率和尺寸较小的场合。机械轴承往往需要油润滑,在很多无油应用中受限制。

高速电机关键问题和技术还有很多,需要同时治理好这些问题,相比普通电机门槛高,难度大。需要采用力-磁-热-NVH多物理场耦合的方式来设计,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本文介绍了高速电机的八大类应用和六种关键技术。总的来说高速电机是一种前景广泛,技术挑战极高的应用。有些技术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从发展的角度我们能够看到“浅高速-中高速-超高速-超超高速”的脉络一直在演进。相比十年前,如今一两万的转电机已经司空见惯。因此高速化是“长期主义”,会缓慢地改变产业的格局。因此无论是寻找新领域机会,还是提升现有产品竞争力,高速化技术都是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汽车商友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往期公开课

AUTOSAR软件架构设计

新能源汽车热性能设计与开发

整车开发静态感知模拟评价技术

整车电平衡仿真设计高级技术

软件定义汽车在混动软件策略开发上的运用

基于功能安全的典型混合动力系统软件架构开发技术

增程电动研发流程及核心技术

车联网大数据挖掘方法与分析体系设计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高端研修班

动力电池系统仿真测试-实战班

混合动力方案开发和产品设计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开发及控制技术

电动汽车四驱控制策略及算法开发

新能源车辆热管理关键技术

动力蓄电池回收拆解处置专项技术

汽车数字化转型中敏捷项目管理的运用

智能电动汽车开发体系与项目管理

软件定义汽车关键技术

整车高压系统架构设计及安全关键技术

智能汽车HMI创新设计方法

ISO26262功能安全软硬件设计及及测试

智能驾驶系统架构及测试与评价技术

基于MATLAB环境搭建满足AUTOSAR标准的模型

车载以太网的开发与设计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与驱动电机设计开发

整车热管理开发设计

云课堂

人机语音交互技术

48V试制试装及试验开发

48V_BSG系统设计开发及能量管理

本田双电机IMMD混动耦合机构解析

动力电池系统CAE仿真技术(1-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1-3)

动力电池模组成组技术(1-5)

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分析20讲(第1课)

基于SCDM冲压冷板简化

动力系统构型及驾驶功能控制

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控制

车载以太网协议架构设计(1-5)

如何在MATLAB平台上搭建满足AUTOSAR标准的模型(1-5)

车载充电机开发设计(1-3)

48V整体设计过程(1-3)

整车EMC测试(上、下)

CNA远程刷新与诊断(1-6)

混动与电动车驱动设计(上)(下)

插电式混动(PHEV)系统架构

纯电动驱动系统架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